?

《孫臏兵法》:戰略博弈先驅

2023-05-19 01:17
今古傳奇·人物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齊軍龐涓孫武

今人恐怕很難相信早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已經有軍事家將戰爭的性質說得如此透徹

當戰亂結束,西漢帝國建立之后,統治者幾乎是迫不及待對流傳在世間的“屠龍術”也就是兵法進行整理。作為“百世談兵之祖”,《孫子兵法》(簡稱《孫子》)經過官方三次整理后,躋身官方欽定兵書目錄。不過讓人略感意外的是,《孫子》不僅篇章越來越多,甚至還成了兩部。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記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倍拼穼W家顏師古則貼心地指出:吳《孫子》作者乃孫武,是春秋末期吳王闔廬(亦作闔閭)手下大將,齊《孫子》的作者乃是戰國時代在齊國出仕的孫臏?!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以下簡稱《孫吳列傳》)中,司馬遷講述孫武事跡后,緊接著就寫到孫臏之事,還特地點出他是孫武后代,將兩人都視為“孫子”。

不幸的是,由于齊《孫子》在唐后失傳,這個原本確鑿的問題就此變得撲朔迷離。到了宋代,梅堯臣、蘇洵、葉適等學者首開先河,對吳《孫子》成書時代和作者提出質疑。嗣后,歷代學者便對是否存在兩部《孫子》,《孫子》是為孫武單獨撰寫還是經過孫武、孫臏多人之手等問題集訟千年,誰也說服不了誰,成了可為后世歷史系學生源源不斷提供選題的“寶藏”。令人沒想到的是,“寶藏”問題在20世紀70年代突然被畫上了句號,而終止專家爭論的,居然是當時一位老工人不經意的發現。

軍事愛好者留下的兵法寶典

1972年4月,山東臨沂縣的一位老工人向山東博物館文物組匯報,說在市區東南銀雀山發現了古墓??脊殴ぷ髡呗動嵹s到,發掘出兩座西漢古墓。在一號墓隨葬品中,他們發現4942枚竹簡??脊殴ぷ髡甙l現,隨葬竹簡字體為早期隸書,大約陸續書寫于漢文帝末到漢武帝初。

當竹簡內容大白于天下時,所有人都為之震驚,酷愛讀書的墓主為后人留下了《六韜》《尉繚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等大批先秦兵書和文獻,還有《唐勒》《相狗方》《作醬法》等雜書。最讓人驚喜的是其中居然有《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千年后再現人間的《孫臏兵法》有222枚竹簡,共4891余字16篇(一度被歸于《孫臏兵法·上編》),每篇大都以“孫子曰”作為起頭,可以認定為孫臏所撰。除此之外另有15篇(一度被歸于《孫臏兵法·下編》),雖然語言風格和內容同《上編》相似,但通編沒有提到“孫子”,只能暫定為古代兵家的佚作。

銀雀山漢墓發現的竹簡,為《孫子》及其作者的爭論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簡本《孫子兵法》與現行《孫子》篇目相同,一方面再次確認了千年流傳的《孫子》的內容基本無誤,正是班固所載吳《孫子》;而另一方面簡本《孫臏兵法》則證實《漢書·藝文志》所言的齊《孫子》的確存在,乃是戰國孫臏所著的“孫子曰”兵法。從篇目到內容,齊《孫子》都與吳《孫子》不同,足以確證兩部《孫子》并非一物,而從兩書的語言風格、講述內容也可得知,孫武和孫臏就是各自“孫子曰”兵書的作者。只是可惜,由于歷代學者已將《孫子兵法》之名綁定在吳《孫子》之上,齊《孫子》只能以《孫臏兵法》名于世了。

到底是誰為后世留下這樣寶貴的財富?非常遺憾,考古工作者并沒有找到墓主身份信息,只是在一號墓出土了兩個底部刻有“司馬”的耳杯,推測為墓主姓氏。墓主大概也是軍人世家之后,家風熏陶之下成為一名軍事愛好者,才會收藏大批兵書甚至帶入地下,從而為后世留存了一座兵法寶庫。

超越時代的戰爭觀

按《史記》說法,孫臏生于“阿鄄之間”,大約是今天魯西南一帶。他的生卒年不詳,只能大致確定為齊威王(前378-前320)時代的人。其實他是否真的叫“臏”也頗為可疑,“臏”通“髕”,在古代是挖去膝蓋骨的酷刑,他蒙受不白之冤慘遭臏刑,后世便以此稱呼。此事在先秦、漢初頗為常見,如楚漢相爭時名將黥布也是因受過黥刑而得名。

孫臏慘受臏刑的緣由頗曲折,背后黑手是與他同門學習兵法的師兄龐涓。龐涓先出師,在魏惠王手下擔任將領,但他覺得自己才能不如孫臏,于是借著介紹好工作的名義將孫臏騙到魏國,等孫臏到魏國后又暗施毒計,陷孫臏于法,讓其遭受“臏”“黥”(用墨刺面)的刑罰,希望就此讓他無法拋頭露面威脅自己的地位。

不過,龐涓的伎倆并未得逞。孫臏還是找機會同來大梁(魏國都城)的齊國使者接觸。一談之下,齊國使者對其才學大為傾倒,將其帶回齊國,推薦給齊國公子田忌。孫臏在田忌手下第一次揚名,便是后世眾所周知的“田忌賽馬”之事。以此為契機,田忌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威王問兵法”的具體內容,保留在《孫臏兵法》的《見威王》《威王問》兩篇之中?!兑娡酢饭灿惺缓?,現存文字極為完整,內容同《孫子》相似,都是在講對戰爭的總體認知,只是沒有以“孫子曰”的語氣,而是用“孫子(臏)”對威王說的語氣闡述。其中,孫臏首先宣布自己繼承了先人的觀點,認為戰爭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戰勝,則所以在亡國而繼絕世也;戰不勝,則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币虼怂€直接化用了《孫子》中的說法:“是故,兵者不可不察?!?/p>

雖然孫武、孫臏都強調用兵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但對比《孫子》《孫臏》,人們似乎也能感到兩人在此之中的細微差別。孫武講慎戰,是因為兵事兇險,輕率言兵、玩兵會導致完全不可收拾的后果,具體如何,他沒展開講。孫臏則進了一步,直接指出結果:喜歡玩弄軍事者會滅亡,以獲勝為有利者會遭遇恥辱(“夫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與孟子“上下交爭利而天下危矣”的觀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兵家畢竟和儒家不同,他們雖然也覺得戰爭不祥,但仍基于客觀地講述了自己為什么一邊強調“樂兵亡、利勝辱”,一邊還要談兵。孫臏對齊威王指出:“兵非所樂也,而勝非所利也……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強者,有義也?!辈粯繁?,絕不是二十年不言兵,等待敵人良心發現實現和平,而是充分做好戰爭準備,另一方面,當戰爭來臨時也不能畏懼,要為“義”而戰,“戰勝而強立”,為了“責仁義,式禮樂,垂衣裳,以禁爭奪”,是可以“舉兵繩之”的。

今人恐怕很難相信,早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已經有軍事家將戰爭的性質說得如此透徹。戰爭當然是誰都不希望看到的,但它會因為參與者和目的不同而帶有正義或非正義性質。非正義的戰爭往往只能用正義的戰爭去阻止,此乃世間現實。孫臏對此看得很清楚,盡管他所言的“義”很接近儒家所言比較寬泛、抽象的義,但還是在前人的“慎戰”基礎上更進一步,講出以正義戰爭反對不義戰爭的關系,實在遠勝某些短視后人。

戰爭中的博弈藝術

在理論和實踐間,往往橫亙著天塹,而孫臏顯然是邁過此道天塹的杰出軍事家。按《史記》記載,孫臏到齊國之后若干年,趙、魏兩國爆發戰爭,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本來想率領齊軍直接奔赴趙國同魏軍對戰,但孫臏認為,想要解決糾紛,就不能讓自己也參與到搏斗中,而是要趁魏國輕兵銳卒屯兵于外之際,突襲只有老弱把守的大梁。于是,齊軍做出要攻擊大梁的態勢,引得魏軍回軍,齊軍則在桂陵以逸待勞大破魏軍。

桂陵之戰后13年,魏國又同趙國合作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田忌和孫臏再度出馬,還是采取直奔大梁而去的策略。此次龐涓親自率兵追擊,孫臏利用魏、趙士兵素來輕視齊軍的特點“添兵減灶”,讓龐涓誤以為齊軍逃亡過半,拋下輜重追擊,結果在馬陵中伏大敗。龐涓戰死的一幕宛如話?。簩O臏事先在馬陵的一棵大樹上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埋伏下弓弩手,囑咐他們晚上看見有人點火就射箭。龐涓果然夜至此地,點火去看樹上文字,此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敗,龐涓自知智窮兵敗而自殺,臨死前還感嘆道:“成就這小子的名聲!”

后人不得不佩服太史公的文筆,短短將近千字就講述了一個背叛、蒙冤和復仇的逆襲大劇,也讓孫臏的實戰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還留下圍魏救趙、批亢搗虛等成語。不過略加思索人們就會發現種種疑點,龐涓兵敗自殺之時魏軍大亂,誰又把他臨死的遺言轉述出來?更重要的是,桂陵馬陵之戰,齊軍反復用的都是同一套路,魏軍為何就是不吸取教訓,再三上當呢?

真相或許就隱藏在《孫臏兵法》的《禽龐涓》(禽通作擒)篇中。在這篇全文400余字的簡文中,講述了一個別樣的圍魏救趙:沒有馬陵之戰,只有桂陵之戰,而且雙方較量遠比《史記》所言要復雜,戰爭開始后,“龐子(涓)攻衛”,齊軍前來救援,雙方兵力大致相當,都為8萬人左右。孫臏阻止了田忌想同魏軍直接對戰的想法,但并未轉攻大梁,而是攻平陵(今山東章丘市內),而且攻平陵也不是因為當地防守空虛,恰恰相反,此地城池雖小但轄地大,人口眾多兵力強,難以攻取,地理位置也對齊軍不利:“南有宋,北有衛”,齊軍在路上還有可能會被斷絕糧道。

孫臏執意要在此地發起進攻,理由是讓敵人產生誤判。為迷惑敵人,孫臏還特地讓田忌任命兩名最不堪的手下(齊城、高唐二大夫)作為攻城主將,結果被城內和來援的魏軍合力反擊打得大敗。在此基礎上,孫臏又讓田忌“遣輕車西馳梁郊,以怒其氣。分卒而從之,示之寡”。被瞧不起的敵人騷擾到都城之下,魏軍果然大怒,龐涓棄其輜重倍道兼程追擊,在桂陵中伏而被擒。

相較細節模糊的《孫吳列傳》而言,《禽龐涓》一篇將齊軍如何選定戰場,如何詐敗誘敵,如何激怒敵人的細節交代得清清楚楚,邏輯通順,或許更接近于實際?!肚蔟嬩浮返闹T多細節更能顯示出《孫臏兵法》的特色——應用博弈手段。

事實上,《孫臏兵法》的理論中也同樣表現出了強烈的博弈色彩,在《威王問》篇中,雖然是以齊威王、田忌與孫臏問答的方式寫成,但一問一答中卻頗類博弈論中給條件尋求最佳策略的方式:齊威王一上來就問“兩軍相當”“莫敢先舉”,處于一種微妙的博弈平衡之時,如何破局?孫臏指出,需要用各種手段打破平衡,可以用“賤而勇”的將領率領“輕卒”試探,而且許敗不許勝,用小損失換取敵人動搖,“是謂大得”。齊威王又問,如果“我強敵弱,我眾敵寡”應該怎么辦?孫臏則提出,可用“贊師”(誘敵之計,故意讓本方軍隊隊形散亂),使敵人誤以為有機會,則必然前來作戰;威王接著問了各種情況:敵眾我寡如何辦?不知敵人多少怎么辦?攻擊窮寇怎么辦?攻擊實力均等的情況怎么辦……孫臏則一一回答:讓威、險成、待生計、營而離之……

從這些文字中人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孫武在《孫子·虛實》中反復強調的調動敵人,奪取主動權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理論,在《孫臏兵法》中被細化為一個博弈矩陣,成為讓齊威王和田忌聽得懂的應對策略集。

吳、齊《孫子》異同

孫臏生活的時代與孫武完全不同,他所面對的戰爭也有所改變,作為孫氏兵法的合格繼承人,他在賡續《孫子兵法》核心理念的基礎上,作出了新的闡述。

在《強兵》篇中,齊王問孫臏,我想訓練出一支強軍,有人說應該從政教下手,有人說應該征稅多養軍,有人說應該提高軍人待遇,還有人說最好是啥也不做,到底如何是好?孫臏斬釘截鐵地回答:“這都不是強兵之急,當務之急乃是富國!”在《行篡》篇中,孫臏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理論:“用兵移民之道,權衡也?!币泼衲酥蚊裰?,孫臏認為軍事和民生需要一種平衡,窮兵黷武不可能長久,因此強兵莫過于富國。

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怎么去做,孫臏兵法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提出了非常先進的觀點:“夫民不足于壽而有余于貨者,有不足以貨而有余于壽者……死者不毒,奪者不慍……民皆盡力?!彼^“不足以貨而有余于壽者”,是指國中貧窮而有力者,他們身處社會底層,不畏死戰,是《威王問》中提到的“賤而勇者”;與之相對的是“不足于壽而有余于貨者”,即對性命更為珍惜的有錢人。孫臏認為,這兩種人需要不同對待,窮者被招募上戰場,國家要保證他們戰死也無怨言,那自然要有優厚的撫恤,撫恤從何而出?自然應該從那些貨有余之人而來,而要讓他們被“征奪”財富還“不慍”,顯然就得豁免一些軍事義務,才能使得“民皆盡力”。孫臏此觀點在后世也有著名案例,便是北宋王安石變法中的《免役法》。

孫臏不僅在戰爭與經濟方面豐富了《孫子兵法》,在治軍、國防觀上也多有新闡發。在《孫子兵法》中,孫武強調軍事將領應該具備“兵因敵而制勝”的能力,但如何選出可堪此種重任的將領?他沒有交代,而孫臏則在《八陣》篇中給出三個標準:智、勇、知道。智勇好理解,而孫臏所強調的“知道”是“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真要說起來,無非就是《孫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另一種說法,但孫臏是首次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條條框框,對上位者而言,如果有將領能做到此五點,那成為合格的將領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相比較而言,《孫臏兵法》在強化國家軍事教育方面比《孫子兵法》講究很多??v觀《孫子兵法》,其中提到的多是對將領“智、信、仁、義、勇、嚴”的要求,講述教化士兵的內容寥寥無幾,反觀《孫臏兵法》全書在《算卒》中明確提出:“兵之勝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將士兵素質當作決勝的要素之一。之后,孫臏又在《五教法》中提出:“善教者于本,不臨軍而變”,明確提出要將軍隊打造成臨危不亂的強軍。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的諸多兵書軍法中,多的是談如何用軍令維護軍隊秩序,強調處罰和威懾,極少有《孫臏兵法》這樣治軍練軍者,而且細究“五教法”,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隊列、行軍、陣法、隱蔽和突襲五種訓練內容。因此,有人稱《孫臏兵法》是一部粗略的現代軍事訓練大綱。

除此之外,《孫臏兵法》還有相當多內容是討論陣法、各類兵器適應搭配,都是《孫子兵法》談得較少甚至沒有涉及的。不過,兩書側重點的不同,顯然不是因為孫臏比孫武看得更遠,而是因為兩人時代和環境有異。另一方面,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也深刻影響到《孫臏兵法》。頻繁的戰爭是戰國諸子都不得不面對,也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儒家反思戰爭的意義,提出“義戰”,主張“國富民強”;墨家反對兼并戰爭,主張非攻,但并不否定戰爭,主張備戰、積極防御;道家雖認為戰爭不祥,但也提出“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更提出“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的論斷;法家則宣稱“以戰去戰,雖戰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這些觀點都被孫臏吸收融合,結合前輩的《孫子兵法》,最終寫成了順應時代、承前啟后的《孫臏兵法》。

猜你喜歡
齊軍龐涓孫武
壓低別人并不能讓自己更高
Weather Forecast in Changsha
用人當用長
用人當用長
《孫武專題研究》
孫臏與龐涓
滅此朝食
假癡不癲
從《擒龐涓》看孫臏與孫武的師承關系
孫武何以不見名于《左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