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人藝:魯藝血脈與人民文藝的精神堡壘

2023-05-19 05:56周珉佳
鴨綠江 2023年5期
關鍵詞:人藝魯藝東北

在中國當代戲劇界,“人藝”二字無疑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和權威性。除了“北京人藝”這一執牛耳者,“人藝”還包括上海人藝、天津人藝、遼寧人藝、福建人藝、四川人藝、陜西人藝等地方劇院??梢赃@樣理解,中國戲劇界的“人藝”并非專指一座劇院,而是作為一種具有獨立美學觀念和審美原則的文藝體系,它協同人民文藝發展,創作關注現實、服務于人民的戲劇作品,代表人民創作的生命力和生產力。這些人民藝術劇院絕大多數成立于20世紀50年代初,其中,遼寧人藝作為東北解放區的文藝奇葩,較為完整地繼承了延安魯藝血脈,成為極具地方特色的人民文藝的精神堡壘。

1951年10月,東北魯藝實驗劇團、東北魯藝音樂工作團及東北文協文工團、東北文教隊等多個文藝團體合并到一起,組成了東北人民藝術劇院,由塞克、安波、洛汀、嚴正等同志組成領導集體。1954年8月,東北人民藝術劇院更名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后文直接稱“遼寧人藝”),同時,原遼東話劇團和遼西話劇團并入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人藝也是20世紀50年代魯藝血統最為純正的人民劇院。

延安魯藝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創辦的第一所培養抗日文藝工作者和黨的文藝干部的專業院校,充分發揮了“培養抗戰藝術干部,研究正確的藝術理論,整理中國藝術遺產,建立中國新的藝術”的歷史作用。魯藝生于烽火,為抗戰怒吼,為民族國家的獨立、為人民的解放而創作。在延安艱苦的戰斗歲月中,魯藝人用積極樂觀的戰斗精神進行飽含激情的文藝創作。1942年5月30日,毛澤東再次親臨魯藝時指出:“你們現在學習的地方是小魯藝,還有一個大魯藝。大魯藝就是工農兵群眾的生活和斗爭?!濒斔噹熒萑嗣駷閹?,交人民為友,尊人民為歷史主人公,以人民為創作主角,創造出《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等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箲饎倮?,延安魯藝遷往東北辦學。作為延安魯藝的“后裔”,遼寧人藝在創建之初即制定了“建立民族的、有地方特色的、革命化的劇院”的文藝方針,這標志著延安精神、魯藝傳統開始和東北地域文化產生真正的交融。從延安到東北,遼寧人藝讓魯藝精神薪火相傳,以更強烈的責任感投入到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中。魯藝精神也為20世紀50年代的人民文藝打下了光鮮明亮的底色。它將無數人民從精神奴役的困頓中喚醒,鼓舞人民向著光明進發。這是魯藝人凝結積累的寶貴財富,也是未來從“小魯藝”到“大魯藝”不斷轉變的精神指向。

人民是戲劇家創作的源頭活水,也是遼寧人藝創作的寶貴財富和不竭動力。秉承魯藝精神,遼寧人藝站在時代思想前沿,做時代文化的先導,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始終高擎中國新文藝大旗,致力于服務人民、反映時代、培育英才、創造精品,自覺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要想創作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經典作品,就必須知道人民需要什么,時代需要什么,最大限度地把現實主義創作風格成熟化、經典化和類型化,以穩健扎實活躍的身姿介入時代的主流藝術話語,產生蓬勃而持久的影響力。

遼寧人藝精準地繼承了延安魯藝的革命精神和戰斗姿態,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仍然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表達了對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現象、時代變化等的文藝闡釋,面向時代最緊迫的歷史要求,擔當時代最重要的歷史任務。因此,遼寧人藝始終把審美的焦點對準現實人生,與人民同呼吸、共患難、心連心,謳歌時代精神,反映人民心聲。和北京人藝一樣,遼寧人藝以優良的革命傳統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全身心的投入進行排練演出,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經過生活千錘百煉而呈現出的質感,有著更為堅定的革命性和更為明亮的戲劇基調,并在革命激情中塑造了一個個立體的人物形象。尤其在社會主義建設時間,創作了《婦女代表》《劉連英》《第二個春天》《霓虹燈下的哨兵》等一系列成功劇作。

遼寧人藝的第一個創作特征,即劇作中注重表現戲劇人物的革命性和戰斗性,這是其不能忽視的典型性特征?!兜诙€春天》中的海軍上校政委馮濤是個積極接受新生事物的革命者。為設計高速快艇“海鷹號”,他堅定支持年輕人科學大膽地設計方案,又能靈活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是一個視國家和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海軍干部。他在政治外交中精明干練,面對創新改革充滿了革命激情和思想鋒芒,是一個展現時代精神的革命的藝術形象。劇中大多數人物形象都以不同的姿態抒發著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不畏艱辛和失敗,戰勝來自各方面的阻力,終于使實驗獲得圓滿成功。作者不是從自己的概念出發去寫人,而是對真實生活作了具體的觀察和分析,通過藝術提煉,使劇中人物成為典型化了的人物。劇作家通過書寫“失敗”,表現了這一過程中諸多人物的行為和對周遭事物的態度,反映了新社會的人民精神面貌?!秷蟠夯ā分?,“白潔”們因為家里有直系親屬被定成“階級異己分子”而蒙受冤屈,雖然她們沒有做過絲毫“反人民”的事情,但是因為“血統”而成為政策的犧牲品。當“撥亂反正”后,“白潔”們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但卻得不到平等對待。這一社會新問題被劇作家崔德志捕捉到,嘗試通過話劇創作批判殘余的“左傾”思想和“血統論”。這一革命性創作主題本身就突破了多年的創作禁區,充分表達了人民的心聲,反映了社會前進的潮流。崔德志將自身創作的革命性置于對“血統論”的批判:“從寫共產黨人的形象到寫‘反革命子女,這是不是政治上的墮落?我認為不是。我們生活中的新人是有各種各樣的、層出不窮的,我們搞創作的同志應當不斷去發現他們,表現他們,在時代的發展中捕捉各種新人的性格和風貌?!边@是遼寧人藝劇作家的創作活力和革命勇氣,更是社會責任感和忘我的人民意志的表現。

同樣表現革命性的歷史和思想,遼寧人藝的創作風格大多是樂觀的、光明的,純粹的悲劇非常少。這與東北地域文化和東北人的性格都有密切的聯系。東北人骨子里的粗獷、達觀、幽默、俠義和直率,善于把握粗線條的敘事結構,同時在延安魯藝精神的影響下,作品也充滿了革命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激情。因此,即便是用現實主義美學手法表現歷史戰爭題材、改革題材或是城市題材,觀眾也都能從遼寧人藝的戲劇舞臺上感受到濃烈的樂觀主義精神,看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鋪灑著希望的明亮色彩。遼寧人藝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不僅秉持著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還在一系列紅色主題、主旋律戲劇創作中表達了充分的文化自信,并以此為精神堡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讓文化迸發出更大的力量。

遼寧人藝的第二個創作特征是善于表現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真實的工人勞動場景。1951年末,彭真曾在北京人藝的成立大會上特別指出,要重視發展工業題材話劇。這一倡導在遼寧人藝和上海人藝得到了積極回應,尤其是遼寧人藝。東北在全國范圍內率先解放,工業基礎良好,是全國的“軍工廠”,在經濟建設方面又有國家層面明確的政策支持,因此,遼寧人藝有創作工業題材話劇的得天獨厚的現實基礎,同時也有國家具體的政治文化任務。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入城市,客觀上帶動了以人口轉移為特征的農村經濟向城鎮集中的城市化過程。同時,城市社會的人員構成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的價值觀念、態度和行為等方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于是,以表現當代城市生活變革和市民精神風貌的現實主義東北城市戲劇得到了迅速發展。遼寧人藝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推出的工業題材戲劇作為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精神武器,與機車、輪船、炮彈等物質力量一樣,共同參與了對舊世界的批判,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和建國大業的完成發揮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作用。由于國家層面的宣傳動員機制和人才優勢,劇作家們自信地在劇作中展現新政權的優越,揭示舊時代的弊病,一系列主題先行和配合政治與政策的任務性作品被有組織有目的地“生產”和“制造”出來,成為時代的標簽。逄增玉教授曾論及:“(東北解放區的話?。┨峁┝酥袊F代文藝史上少見的革命時代的城市與工業風景,通過表現和揭示對東北城市和工礦企業人民的思想改造與再造的意識形態生產、新人與新生產關系的生產、工業物質生產的過程和階段,具象地呈現了以市民和工人階級生產再造后的工業生產的巨大力量,為革命建國大業的完成發揮了重要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作用。而它們服從政治與配合政策所帶來的政治化、群眾化戲劇創作的模式,以及其中揭示的革命性向現代性轉型的問題,也使東北解放區戲劇具有了關內其他解放區戲劇不曾有過的時代性內容,自有其歷史價值?!?/p>

東北解放初期,遼寧人藝的創作是現代意識和民族美學精神長期融合、積淀的結果。在重視人民性的基礎上,更偏重工業生產的物質性表達和新生階級工作方法的現代化轉變,在思想性、時政性和藝術性的結合上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絕大多數劇目是通過“塑造新人”而強調東北城市工業題材話劇的人民性與革命性,通過描寫翔實的生產呈現時代精神和社會文化內涵,并在其中滲透了打造新人、新階級工程和過程的復雜性;書寫和表現了城市工業的恢復與生產、工人群眾的思想意識的改造與生產、工人階級內部生產關系的再造與人際關系重塑等重磅現象級問題;根據國家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實踐方案,倡導工人們通過積極勞動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實踐進程中,在新舊對比中來認同工人階級的政治身份和社會角色;歌頌國家建設新氣象、黨領導人民進行生產建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改善物質生活條件;等等。于是,遼寧人藝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工業題材話劇創作逐漸形成一種集體共識和主流敘事模式,劇作家們的服從與配合意識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文藝機制。需要注意的是,這類作品大部分是“任務劇”。在“任務”的要求下,該類作品越發趨向表現崇高,人物的戲劇行為與動作都是為了“任務”而驅動,人物的戲劇行為動作都是為了“勝利”而驅動,因此,人與國家、人與物質、人與生存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顯得簡單扁平,弱化了人物的主體精神和現代性精神的作用力。這是時代文藝的客觀特征,也屬實是一種遺憾。這一不足甚至影響了遼寧人藝后來數十年的創作風格——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關于改革、關于革命、關于社會問題的處理,戲劇表達普遍缺少沉靜的、細膩的、注重心理情緒變化的向內轉觀察。即是說,遼寧人藝雖然在工業題材創作方面取得了顯赫的成績,但反過來說,它創作的基礎積累是較為單一的,在一定程度上遮蔽或者說窄化了東北城市話劇藝術的表達域場和審美視野,也弱化了或者說窄化了文藝的審美功能,對現實復雜且正在出現變化的生活認識不足。相比北京人藝、上海人藝,較為狹窄的創作視野、單一的創作經驗和固化的生活內容、制式、感受令遼寧人藝在全國范圍內的戲劇改革創新浪潮中表現得力不從心。

遼寧人藝的第三個創作特征是書寫歷史的厚重感。眾所周知,東北是最早遭受日本侵略的地區,集結了國內最早、最有力的抗日武裝力量,所以遼寧人藝創作相關歷史革命題材的劇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再加上現實主義結合革命的浪漫主義激情的敘事手法,力求將厚重的歷史感、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傳遞給廣大觀眾。這也是遼寧人藝繼工業題材之后銳意進取、努力探索的新領域。2002年的《任弼時——開國大典隨想曲》、2003年的《凌河影人》、近幾年連續推出的“奉天抗戰三部曲”,以及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北上》,都集中謳歌了東北人的家國大義和英雄氣概,以及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吟唱了一曲人民堅持民族氣節、反抗侵略者淫威的長歌大調,彰顯了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生動詮釋了百年黨史中統一戰線凝心聚力的史詩性篇章,重現了風雨飄搖的動蕩時代下堅定的信仰與抉擇,謳歌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的偉大成就。這也是遼寧人藝在新的歷史時期,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基礎摸索的新的發展方向。

遼寧人藝的第四個創作特征是東北人幽默的口語特征和曠達的風土人情。遼寧人藝的作品生動反映了東北黑土地的生活,大多通俗易懂,貼近現實,貼近生活,所以這一點在農村農民題材的劇作中最為鮮明。實際上,遼寧人藝最初的地方特色的語言表達是為了展示最民間、最樸素、最日常甚至最底層的表達,這是為人民發聲最為生動的姿態。然而,東北人幽默、夸張、直率的戲劇口語特征會不會逐漸演變為油滑、討巧、戲耍的喜劇元素,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脫離了戲劇本身要表達的主題,而僅僅成為逗觀眾一笑的包袱,這種畸變一長久,遼寧人藝頗有地方特色的創作美學特征竟成了自身發展的負累,很難再通過這樣的舞臺語言抒發為人民立傳的樸素情懷。

總體來說,遼寧人藝是“人藝”體系的一個代表?!把影步涷灐钡拇_給東北解放初期的文藝建設提供了支持,遼寧人藝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依賴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導走出了一條標簽化的藝術道路。曾經,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原創劇目分別獲得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這些作品傳承延安魯藝精神,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但隨著時代發展,粗線條書寫的“藝術經驗”已無法滿足東北城市的文藝建設需求了。同時,遼寧人藝始終沿著固有的思維方式進行重復性創作,突破和創新極為有限。但是近年來,遼寧人藝已有“翻身”和“自救”意識。應改革調整的需要,遼寧省政府于1999年決定遼寧兒童藝術劇院并入遼寧人藝;又于2012年轉企改制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2018年,遼寧人藝正式納入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發展體系??梢?,遼寧人藝已經意識到要充分調動人才和市場機制,最大程度地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有效地激活藝術生產力,盡力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和環境,進而實現改革和繁榮發展的目的。結合新時代人民文藝的發展要求,遼寧人藝要在表現農業題材和工業題材的改革意識和歷史戰爭題材的宏大結構的同時,改善機械化演繹、概念化創作、口號式抒情的缺陷,突破反現代性審美的歷史局限,在表現主旋律思想精神的同時,關注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真正實現從“小魯藝”到“大魯藝”不斷轉變的歷史使命,為人民立傳。盡管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但遼寧人藝堅持發展關東演劇學派、繼承弘揚現實主義創作美學的宗旨,大力傳承紅色基因的創作方向始終不會改變。

遼寧人藝70多年來的積淀形成了穩健成熟的戲劇創作美學風格,推出了一大批聞名全國、有旺盛生命力的優秀話劇作品,也培養了許多知名的藝術家,影響力輻射至全國并以東西南北呼應之勢共同推動“人民的文藝”創新發展?!叭怂嚒眲撟黧w系將西方戲劇寫實美學與中國古典藝術精神相結合,創造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現實主義,并在新時代塑造了“史與實”完美結合的美學新面相,是中國現當代戲劇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板塊。如今,將“人藝”這個完整復雜的文藝體系作為研究對象,闡釋現實主義文藝傳統的積淀、繼承和發揚的歷史價值,更能有效理解“人藝”精神的傳揚與黨史文藝的新發展,準確把握“人藝”經典化的深層文化因素。同時,全面呈現地域性元素在新時代戲劇創作中的重要價值,全面考察“人藝”創作的地域性與共性特征,才能使“從劇院到風格、從類型到傳統”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邏輯線條。

作者簡介>>>>

周珉佳,吉林大學文學博士,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博士后,澳門大學文學博士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東北文藝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 鐵菁妤]

猜你喜歡
人藝魯藝東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延安魯藝“小調大王”——安波
發燒音效制作,音響演示的佳作 兩張達人藝典MQA-CD唱片
魯藝精神的寫照——宋惠民
大東北的春節
延安“魯藝”音樂系里的“廣東仔”
“魯藝精神”與魯迅美院油畫系
人藝“復興”之路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