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雙相不銹鋼材質CE3MN 的試驗研究

2023-05-20 04:29雷鵬飛衛心宏梁燕春
鑄造設備與工藝 2023年2期
關鍵詞:雙相鐵素體奧氏體

雷鵬飛,衛心宏,周 彤,梁燕春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超級雙相不銹鋼CE3MN(材質代號2507),屬第三代鑄造雙相不銹鋼材質。與一般雙相不銹鋼相比,CE3MN 材質具有更高的強度性能,更好的耐孔隙腐蝕、耐縫隙腐蝕和耐應力腐蝕等性能,尤其是在含氯化物的海水中有較強的抗腐蝕能力,廣泛應用于核電泵閥、海工裝備及石油化工類等設備中關鍵鑄件的制造。CE3MN 材質顯微組織為奧氏體和鐵素體雙相組織,在鑄造過程中雙相合理比例控制存在較大的難度;材質鑄造過程中易析出脆性相組織,裂紋傾向嚴重,生產存在極大質量風險,為此進行了材質的試驗研究,確定了較為合理的材質生產工藝控制技術。

1 CE3MN 材質試驗方案

1.1 材質冶煉和試樣制備

CE3MN 是ASME SA995 標準的一種雙相不銹鋼材質,為滿足抗腐蝕性能及力學性能要求,對CE3MN 材質的化學成分范圍進行了內控;并初步確定點蝕當量值(PEN=%Cr+3.3%Mo+16%N)控制在40~43 范圍;采用氮化鉻合金增氮,使用50 kg 真空感應爐進行材質的熔煉試驗,化成分的內控范圍和試驗值見表1.

表1 化學成分內控要求和試驗結果(質量分數,%)

按照試驗方案,采用真空熔煉--充氬氣澆注的工藝,同一爐試驗鋼水澆注一組基爾試塊,然后按照表2 確定的工藝控制試驗方案對比試驗,制備相關試塊,以備進行理化性能試驗分析。

1.2 材質固溶處理試驗工藝

CE3MN 材質的熱處理工藝為固溶處理,確定固溶處理溫度為1 120 ℃,為了控制高溫淬水引起的變形及裂紋問題,固溶后預冷到1 050 ℃,進行水冷處理,熱處理試驗工藝如圖1 所示。

圖1 CE3MN 材質熱處理試驗工藝

1.3 材質工藝控制試驗方案

CE3MN 材質在400 ℃~500 ℃溫度范圍內長時間加熱或慢速冷卻,會因富鉻鐵素體內相變出現脆化,即產生475 ℃脆性;在600 ℃~850 ℃溫度范圍內長時間加熱或慢速冷卻,在高溫鐵素體內會析出富鉻的σ 脆相,易產生開裂缺陷。為了確定預防材質脆裂性產生的控制措施,選擇三種試驗方案,進行對比試驗;再根據試驗確定的較優方案,處理一組試塊進行高溫性能試驗,試驗方案見表2.

表2 CE3MN 材質工藝控制實驗方案

實驗后,按照GB/T 228.1 和GB/T 228.2 標準進行力學性能和高溫力學性能試驗,按照GB/T 13298標準進行顯微組織分析,按照標準ASTM E562 標準進行鐵素體含量檢測,按照ASTM G48 標準進行點腐蝕試驗,對試驗結果分析,確定適合的材質生產控制工藝。

2 試驗結果分析

2.1 不同試驗方案力學性能試驗

力學性能試驗數據如表3 所示,數據表明:(1)方案a1,強度性能較高,伸長率較低,接近為脆性材質;(2)方案a2 和a3,經1 120 ℃溫度固溶處理,抗拉強度和伸長率都達到了材質標準要求,證明固溶工藝合適;(3)綜合比較方案a2,材質澆注后950 ℃以上落砂+快冷到室溫+1 120 ℃固溶處理,各項力學性能最好,為優選的方案。

表3 力學性能試驗數據

2.2 顯微組織和鐵素體含量分析

CE3MN 材質按不同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進行顯微組織分析和鐵素體含量檢測,分析結果見表4 和圖2.從分析結果看,材質固溶處理試驗后,顯微組織為鐵素體+奧氏體,鐵素體含量控制在45%~55%范圍。

表4 CE3MN 材質鐵素體含量試驗數據

圖2 CE3MN 不同試驗方案顯微組織分析

從顯微組織分析看:(1)方案a1 的顯微組織為奧氏體+鐵素體+部分σ 相,組織嚴重不均勻,性能表現為塑性性能非常低,證明常規鑄造過程易產生脆裂;(2)方案a2 的顯微組織為,在鐵素體基體上均勻分布著島狀及板條狀,鐵素體含量53.48%,奧氏體/鐵素體比例接近50%,材質的強度性能和伸長率都較高,為較好的工藝控制方案;(3)方案a3 的顯微組織為,在鐵素體基體上分布著規律的板條狀奧氏體組織,鐵素體含量55.1%,性能滿足要求,伸長率性能略低,為第二選擇的工藝控制方案。

2.3 材質的點腐蝕試驗

測定孔隙腐蝕性能指標主要試驗方法為點腐蝕率試驗。試塊試驗后,按ASTM G48 方法A 進行點腐蝕試驗,試驗結果見表5,a2 方案的點腐蝕速率較低為0.001 3 g/(m2·h),a3 試驗方案的點腐蝕速率為0.001 6 g/(m2·h),試驗證明CE3MN 材質的點腐蝕速率極低,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

表5 CE3MN 材質點腐蝕試驗數據

2.4 材質的高溫性能試驗

2.4.1 CE3MN 材質高溫力學性能試驗

為了確定材質在不同溫度條件保溫或緩冷的組織變化,模擬進行了材質的高溫性能試驗。對同一熔煉爐及固溶處理的試塊,分別升溫到150 ℃、300 ℃、475 ℃、750 ℃保溫后進行高溫力學性能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CE3MN 材質高溫力學性能試驗數據

從高溫拉力性能試驗結果分析看:(1)屈服強度隨著試驗溫度的提高呈下降的趨勢,300 ℃試驗時屈服強度降低到407 MPa,低于性能標準要求80%;因此材質的使用溫度在300 ℃以下;(2)750 ℃試驗時屈服強度降低84 MPa,只有標準要求的16%,遠低于標準性能要求。分析認為,材質在750 ℃長時間加熱試驗過程中,可能析出脆性組織,在試樣高溫拉伸試驗過程受拉應力的情況下,發生脆裂而脆斷。

2.4.2 CE3MN 材質高溫金相組織對比分析

CE3MN 材質不同溫度保溫后高溫力學性能試樣顯微組織分析見圖3.

從顯微組織分析看:(1)方案b1 的顯微組織形態分析如圖3(b1),與圖2(a2)比較變化不大;方案b2,如圖3(b2),顯微組織中奧氏體形態趨于圓滑,更加均勻彌散。(2)方案b3,隨試驗溫度提高,如圖3(b3),顯微組織中奧氏體形態更加圓滑,同時在鐵素體基體內會因富鉻發生相變而脆化,即產生475 ℃脆性,表現為力學性能有一定下降。(3)方案b4,750 ℃高溫性能試樣顯微組織如圖3(b4),奧氏體形態更加圓滑及粗大,同時在鐵素體基體內一定量富鉻的脆性組織析出,稱為σ 脆相組織,σ 相是一種鐵、鉻原子比例相等的鐵—鉻金屬間化合物,晶體結構為正方晶系,有磁性,硬而脆,表現為力學性能嚴重下降及耐腐蝕性能下降,材質很容易產生脆裂現象。

圖3 CE3MN 材質高溫性能試樣顯微組織分析

3 分析與討論

本材質試驗是CAP1400 循環水泵項目進行的前期材質試驗研究,試驗證明,CE3MN 是一種強度高、耐點腐蝕性能非常好的雙相不銹鋼材質。同時CE3MN 材質保持有鐵素體不銹鋼的475 ℃脆性,特別在750 ℃(600 ℃~850 ℃)區域,以較慢速度冷卻或升溫及保溫,析出σ 脆性組織,易產生嚴重的脆裂缺陷,是材質鑄造生產的主要技術難點。針對材質的技術難點,通過工藝控制試驗和高溫性能試驗,確定CE3MN 生產措施:

1)熔煉方面要嚴格化學成分內控,控制點蝕當量PEN 在40~43 范圍,保證材質耐腐蝕性能及降低開裂風險。

2)鑄造過程要采用高溫落砂快速冷卻到工藝要求的溫度以下,預防材質475 ℃脆性區和750 ℃(600 ℃~850 ℃范圍)σ 脆性相析出區脆裂缺陷的產生。

3)澆冒口切割溫度控制在300 ℃以下,可采用熱輸入量低的電弧氣刨方法,防止局部開裂;較大冒口要求固溶處理后切割。

4)固溶熱處理過程中,注意采用合理工藝措施,如升溫快速通過475 ℃和750 ℃區域,1 120 ℃固溶后可預冷到1 050 ℃水冷等,防止變形開裂。

5)焊補過程,嚴格控制熱輸入量,控制層間溫度在150 ℃以下,防止焊接開裂及焊補區域組織變化。

4 結論

1)試驗確定了CE3MN 雙相不銹鋼材質化學成分的內控要求,并確定當點蝕當量PEN 控制在40~43 范圍,材質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能、力學性能及鑄造性能。

2)試驗確定的CE3MN 材質加熱到1 120 ℃保溫足夠時間,預冷到1 050 ℃時淬水冷卻的固溶處理工藝,能得到鐵素體含量45%~55%范圍的奧氏體+鐵素體雙相組織,并能減少材質的變形開裂傾向。

3)試驗確定了材質950 ℃高溫落砂快冷到室溫,然后固溶處理的工藝控制方案,可有效控制危害組織析出,預防材質脆裂缺陷產生。

猜你喜歡
雙相鐵素體奧氏體
熱軋雙相鋼HR450/780DP的開發與生產
鈮鈦對鐵素體不銹鋼組織和成形性的影響
鐵素體不銹鋼鋼水深脫硫技術應用實踐
GGG-NiMn13 7無磁奧氏體球墨鑄鐵熔煉工藝研究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S32760超級雙相不銹鋼棒材的生產實踐
超級奧氏體不銹鋼254SMo焊接接頭耐蝕性能
DP600冷軋雙相鋼的激光焊接性
LDX2404雙相不銹鋼FCAW焊接及存在問題
439 鐵素體不銹鋼連鑄坯中TiN夾雜物分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