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光明:1949年12月川西川北地區國民黨軍紛紛宣布起義

2023-05-23 23:28劉志青
黨史博覽 2023年5期
關鍵詞:劉文輝軍長解放軍

劉志青

1949年10月20日,南京市人民熱烈歡送第二野戰軍部隊出發,進軍大西南

1949年12月,在成都戰役中,川西川北地區國民黨軍紛紛宣布起義,在西南國民黨軍起義中占據的人數最多、影響最大。在這些起義中,少數部隊經過中國共產黨的長期爭取,有較好的基礎,如劉文輝等彭縣(今彭州市)起義、裴昌會德陽起義、李振等成都起義。更多的是在國民黨政權滅亡、國民黨軍走投無路之際的被迫之舉。但是,他們順應歷史潮流,最終走向光明,都具有積極意義,值得紀念。

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彭縣起義(1949年12月9日)

劉文輝(1895—1976),四川省大邑縣人。先后畢業于成都陸軍小學、西安陸軍中學、北京陸軍第一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任參謀、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第24軍軍長、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康省政府主席等職,力主抗戰。1937年9月18日,獲陸軍上將銜。主政西康10年之久,重視教育,人稱“西康王”。在軍閥混戰中,幾度沉浮,長期受蔣介石打擊、壓迫,與國民黨中央政府矛盾尖銳。

鄧錫侯(1889—1964),四川省營山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畢業生,歷任教官、幫帶、副官、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第28軍軍長、第22集團軍總司令等職,著名抗日將領。1947年2月21日,獲陸軍上將銜??箲饎倮?,歷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逐漸受到蔣介石的冷落、排斥。

潘文華(1886—1950),四川省仁壽縣人。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第1期畢業生,歷任士兵、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重慶市市長、第23軍軍長、第28集團軍總司令兼川陜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等職。1940年5月25日,獲陸軍中將加上將銜??箲饎倮?,歷任川鄂湘黔綏靖公署主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逐漸被蔣介石削減兵權。

全國性抗日戰爭時期,為爭取國民黨地方實力派抗日,中共領導人同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開始接觸。1938年夏,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林伯渠、陳紹禹(王明)等由陜北去漢口參加國民參政會,路過成都時分別同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見了面。通過交談,他們對共產黨抗日救國方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有所了解。1939年夏,董必武、林伯渠、王若飛在重慶會晤劉文輝、潘文華,著重交談了抗戰必勝、妥協必敗的問題。1942年2月,周恩來在重慶會晤劉文輝,取得許多共識。6月,周恩來派中共中央南方局情報員王少春等人到西康省雅安縣(今雅安市雨城區)開展統戰工作,并且在西康省政府主席兼第24軍軍長劉文輝駐地設立了秘密電臺。

抗戰勝利前后,民主人士反內戰、反獨裁活動對劉文輝等人產生了積極影響。1944年冬,經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主席張瀾介紹,劉文輝、潘文華秘密參加了該組織。不久,劉文輝被選為民盟中央委員。從此,張瀾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劉文輝的思想發展情況,對他進行工作。1945年8月1日,張瀾給劉文輝捎信,要他堅定革命信心,拋棄對蔣介石的依賴。8月28日,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張瀾派人對劉文輝說:“和平如果成功,你就首先發電擁護?!眲⑽妮x立即回話表示同意。1948年元旦,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劉文輝被推選為川康分會負責人,后以楊宗文的化名領導工作。同年,受民革主席李濟深、民盟主席張瀾的委托,民革西南工作區中央特派員杜重石從上海到成都,帶密信給劉文輝,要他聯絡各方勢力,待機舉行起義。張瀾囑咐劉文輝:“時機未至,不可輕動;時機已至,不可放過?!?/p>

三大戰役后,中共西南地下組織積極開展工作。1949年7月,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成都地區負責人熊揚從成都到雅安縣,傳達上級對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的分析和川康地下黨的任務:第一,把從四川來的中共黨員和進步群眾組織起來,進行戰斗,迎接解放,參與爭取劉文輝部起義。第二,建立中共組織,清理黨員隊伍。由楊正南、張安國、胡立民3人組成中共雅安臨時組織,張安國分管組織,胡立民分管宣傳和統戰,楊正南負責全面工作,對雅安地區的中共黨員進行清理,發揮作用。8月,中共川東特委書記肖澤寬到南京,向鄧小平和第二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匯報四川開展統戰工作的情況。9月下旬,中共川康特委及川東特委派人到南京,向第二野戰軍匯報四川、西康地方實力派人物情況,并接受指示。

1950年,賀龍在重慶接見國民黨軍起義將領劉文輝(中)等

第二野戰軍在向西南進軍之前,先后派出一批敵工人員,潛入四川國民黨軍,組織起義工作。1949年9月,原四川每周時報社社長、國民黨軍第95軍軍長黃隱之侄黃實,幾經輾轉到達成都。他轉告劉伯承、鄧小平關于起義的意見后,黃隱、鄧錫侯均表示積極率部起義,并進行具體準備。

在四川、西康國民黨軍將領中,劉文輝的實力和影響力舉足輕重。因此,中共中央指示王少春:要爭取劉文輝聯合西南實力派一道起義。經過長期細致的思想工作,劉文輝終于明確表示起義,并致電周恩來說:“年來受蔣壓迫,積怨難言,處境困難,只好暗作準備。今已與鄧錫侯等部約好,決定投向人民。今后如何行動,請予指示?!敝芏鱽泶碇泄仓醒肓⒓椿仉姡骸按筌娦袑⑽髦?,希望準備,相機配合,不宜過早行動,招致不必要的損失?!?949年10月下旬,劉文輝在雅安同王少春分析形勢,商量修改起義計劃后,親自到成都向鄧錫侯、潘文華轉達周恩來的指示。他們商定,以他們3人為核心,聯合一切反蔣力量,在解放軍到來時,相機起義,配合行動。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應付蔣介石的對策。

入川之先頭部隊強渡烏江

1949年11月30日,第二野戰軍占領重慶,蔣介石逃到成都。為了驅使更多的人為國民黨賣命,他使出拉攏與恐嚇兩手,對主要將領進行嚴密監視。鑒于在成都的處境越來越不妙,劉文輝等人決定離開成都,向西轉移。12月4日,潘文華首先離開成都,到達灌縣(今都江堰市)。12月7日,劉文輝、鄧錫侯秘密離開成都。12月8日,他們經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區)龍橋到達彭縣龍興寺。中共川西地下組織、中共川康地下組織、中共川東地下組織、第二野戰軍派遣人員、各民主黨派人士也先后到達龍興寺,使龍興寺成了起義的指揮中心。12月10日,潘文華從灌縣趕到龍興寺,參加起義領導工作。

劉文輝離開成都時,曾派人將起義通電稿送達雅安縣第24軍參謀長楊家禎,囑咐他等待通知,再交王少春發出。1949年12月11日,楊家禎接到劉文輝的起義通電稿后,根據劉文輝的指示,在原起義通電稿上加上潘文華的名字,把發電日期填為12月9日,然后交給王少春發表。因此,12月9日成為川西彭縣起義的重要日子。

在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率領下,劉文輝兼軍長的第24軍、黃隱任軍長的第95軍、潘文華長子潘清洲任師長的第235師在彭縣通電起義。1949年12月24日,朱德以解放軍總司令的名義致電起義將領,對他們的起義行動慰勉有加。起義之后,第24軍與西南軍區第62軍合編,第95軍與西南軍區第60軍合編,第235師與川東軍區部隊合編。彭縣起義,對于阻止胡宗南集團進入西康、退往云南、逃往國外的計劃實施起了重要作用。同時,彭縣起義,對于川西地區國民黨軍相繼起義起到示范作用,并且給予了直接的支持和幫助。

后來,劉文輝獲一級解放勛章,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林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鄧錫侯獲一級解放勛章,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部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潘文華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常務委員,1950年11月12日在成都因病逝世。

董宋珩、曾蘇元什邡起義(1949年12月21日)

董宋珩(1891—1954),四川省蒲江縣人。先后畢業于成都陸軍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副軍長、第22集團軍副總司令、第5綏靖區副司令官、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等職。

曾蘇元(1896—1960),四川省廣漢縣(今廣漢市)人。先后任縱隊司令、旅長、師長、第41軍軍長、第16兵團副司令官等職。

淮海戰役前,曾蘇元因不滿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的驕縱專橫,離開部隊,回成都賦閑。1949年8月24日,川鄂邊區綏靖公署成立,孫震任主任,董宋珩任副主任。因不滿孫震徇私舞弊,董宋珩憤然離職,也去成都賦閑。

1949年11月21日,劉伯承、鄧小平向西南地區國民黨軍政人員提出四項忠告。董宋珩、曾蘇元決定返回舊部,適時率領起義,帶領部下走上光明大道。董宋珩請中共地下組織派人一道前往,給予具體指導和幫助。于是,中共川西地下組織決定,派楊叔明隨同他們一起行動。

1949年12月初,川鄂邊區綏靖公署、第16兵團撤離川東,向川西轉移。12月9日,先頭部隊到達川北綿陽縣。12月12日,董宋珩、曾蘇元到達綿陽(今綿陽市),官復原職。經幾次試探,他們見孫震、孫元良都沒有起義的傾向,于是轉而做第41軍、第47軍軍長的工作及其各師長、團長的工作。董宋珩與劉文輝、鄧錫侯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同學,起義工作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董宋珩

12月16日,第16兵團繼續向成都方向西移,到達廣漢縣附近。12月18日,孫震乘飛機逃往臺灣,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由孫元良代理。同日,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理長官胡宗南命令第16兵團開赴成都接管城防,部隊抗命不前。12月19日,胡宗南再次命令第16兵團:在德陽縣(今德陽市市中區)、廣漢縣一線,沿川陜公路重疊配備,以阻止解放軍向成都迫近,并掩護裴昌會第7兵團在成都集結。董宋珩推辭不服從命令,并與曾蘇元、楊叔明商定,部隊應盡快離開廣漢縣,向什邡縣(今什邡市)、彭縣轉移,以擺脫孫元良的控制。他們將這個決定通知各軍長、師長后,部隊立即向什邡縣、綿竹縣(今綿竹市)轉移。

12月21日,第16兵團6萬余人到達川西什邡縣,董宋珩、曾蘇元、楊叔明決定立即宣布起義。12月22日,董宋珩到達彭縣第95軍軍部,請求代發了起義通電。12月23日晚上,孫元良乘車逃跑,后來幾經輾轉去了臺灣。1950年4月22日,第16兵團奉中央軍委命令,開赴華東整訓,揭開了新的一頁。

王纘緒成都起義(1949年12月22日)

王纘緒(1885—1960),四川省西充縣人。畢業于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炮兵科,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第44軍軍長、第29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1938年3月,獲陸軍上將銜。此外,還曾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綏靖公署副主任,時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1949年12月1日,蔣介石在成都召集川康將領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王纘緒等人,部署川西決戰計劃。王纘緒緊跟蔣介石,乘機組織西南第1路游擊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編組6個軍和6個縱隊,分駐于成都和雅安。雖然號稱4.3萬人,實際都是收容流散在川西的殘部,官多兵少,甚至是空架子。

蔣介石坐鎮成都,威逼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川康將領與胡宗南密切合作,在川西與解放軍決戰一場。劉文輝等人與蔣介石周旋,實是加緊做起義的準備工作,四川境內國民黨軍起義已成趨勢。1949年12月6日,西南第1路游擊總司令部所屬第44軍在隆昌縣(今隆昌市)起義。在此關鍵時刻,王纘緒仍然緊跟蔣介石。12月8日,他按照蔣介石的旨意,親自到新都縣龍橋會見劉文輝和鄧錫侯,極力勸說他們回成都,結果無功而返。

12月9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將領在彭縣通電起義,王纘緒西南第1路游擊總司令部所轄第5軍、第9軍也隨劉文輝第24軍在雅安起義。這時,在成都的進步人士郭曙南等人做王纘緒的工作,勸他率部起義,投向人民。朱德也致信王纘緒,要他趕快起義,不要錯過了機會。他的一些部下在彭縣起義影響下,也要求走起義道路。12月22日,王纘緒見大勢已去,在成都宣布率部起義。

王纘緒宣布起義后,所部分別由解放軍第60軍、第62軍、第7軍第19師進行整編。他本人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等職務。

羅廣文郫縣安德鋪起義(1949年12月24日)?

羅廣文(1905—1956),四川省忠縣(今屬重慶市)人。1924年考入日本高等師范學校。1927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1929年畢業回國后,歷任教官、隊長、營長、第18師師長、第18軍軍長、第4兵團司令官、第15兵團司令官等職,陸軍中將銜。全國性抗日戰爭時期,率部英勇作戰,始終拼殺在第一線,戰功累累,被譽為抗日名將。

為促使羅廣文率部起義,中共地下組織和第二野戰軍做了許多思想工作。他的胞弟羅廣斌是中共地下黨員,長期在重慶進行宣傳活動,經常在家里介紹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政策。1949年9月,第二野戰軍情報處派羅廣文過去的部下、隨傅作義起義的國民黨軍副師長陳濟生潛入重慶。

11月初,西南戰役正式打響,陳濟生在四川省巴縣山洞鎮(今屬重慶市沙坪壩區)見到羅廣文。經過細致工作,羅廣文明確表態在重慶舉行起義。11月下旬,第15兵團在重慶市長江以南地區遭到解放軍打擊,羅廣文一時失去對部隊的掌握。于是,他決定將第15兵團帶到成都,靠攏鄧錫侯部隊,伺機起義。

羅廣文、第15兵團參謀長賈應華與鄧錫侯及其屬下多有私交,關系密切。羅廣文的父親羅宇涵是清末秀才,后任四川大學教授,思想開明,與鄧錫侯交誼甚篤。羅廣文與鄧錫侯的秘書長楊永浚是連襟關系。賈應華是第95軍軍長黃隱的妹夫。12月8日,羅廣文、賈應華到達成都后,馬上就同鄧錫侯取得了聯系。12月11日晚,羅廣文偕賈應華以探親為名,秘密由成都乘車去灌縣聯絡起義問題。他們同第二野戰軍情報處工作人員、劉文輝、鄧錫侯等人交談甚歡,通報了起義準備情況。

12月13日前后,羅廣文第15兵團陸續到達新都縣。羅廣文將收容的殘部重新編組,并調整了部分師長。鑒于四周都是胡宗南的部隊,起義必須格外謹慎,不能貿然行動。為避開胡宗南部隊的威脅,他率部隊向溫江縣(今成都市溫江區)運動,向鄧錫侯部隊靠攏。

12月16日,羅廣文接到胡宗南的命令,命令要求第15兵團、第20兵團向彭縣起義部隊進攻。他拒不執行,并向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作了通報。12月21日,胡宗南在雙流縣(今成都市雙流區)召開作戰會議,部署困獸之斗,或突圍西逃。胡宗南要求羅廣文率第15兵團、第20兵團向東突圍,經簡陽縣(今簡陽市)以北,從璧山縣(今重慶市璧山區)、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折向貴州省畢節縣(今畢節市七星關區),最后向云南省邊境前進,以掩護主力向西康突圍的行動。羅廣文回兵團部向將領們傳達后,大家認為胡宗南一貫犧牲他人、保全自己,絕不能上他這個當,應該按兵不動、等待時機。12月22日上午,羅廣文派賈應華、第108軍參謀長張榮憲去郫縣(今成都市郫都區)縣城,聯絡陳克非第20兵團一致行動,準備起義。

羅廣文

12月23日晨,胡宗南乘飛機逃離成都的消息傳開后,第108軍代軍長李維勛建議立即起義。鄧錫侯的秘書長楊永浚從彭縣打來電話,也勸說羅廣文迅速率部起義。于是,羅廣文決定派賈應華、張榮憲立即去彭縣與第二野戰軍工作人員朱德欽聯系,商討起義的具體問題,約定次日在郫縣安德鋪見面。此后,第15兵團立即移駐郫縣。

12月24日上午,羅廣文、賈應華、張榮憲在川西郫縣安德鋪會見楊永浚等人,決定即日宣布起義。當場,楊永浚草擬了起義通電稿。羅廣文看過,表示同意,隨即簽了名。接著,第110軍軍長向敏思和5個師長也都簽了名。該通電向毛澤東、朱德、劉伯承、鄧小平表示,第15兵團2萬余官兵已在郫縣附近起義。12月25日,第15兵團召開連以上軍官會議,朱德欽到會講話,羅廣文宣讀了起義通電。劉伯承、鄧小平、賀龍對起義表示熱烈歡迎,復電嘉勉。

1950年2月19日,第15兵團撥歸華東軍區建制。10月28日,第108軍與華東軍區第21軍合編,第110軍與華東軍區第22軍合編。部隊起義后,羅廣文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林業廳廳長等職。第15兵團副司令官兼第110軍軍長向敏思曾任山東省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等職。第108軍代軍長李維勛任第3炮校教員,后轉業任江蘇省政協委員。第15兵團參謀長賈應華任軍事學校教員,后轉業任南京市交通局局長、南京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等職。

陳克非郫縣起義(1949年12月24日)

陳克非(1903—1966),浙江省天臺縣人。黃埔軍校第5期政治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將官訓練班第2期畢業。歷任排長、連長、營附、副團長、團長、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第2軍軍長、第20兵團司令官等職。1948年9月,獲陸軍少將銜??谷諔馉帟r期,參加過多次會戰、遠征軍作戰。

陳克非第20兵團隸屬宋希濂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在西南戰役中首當其沖,遭受嚴重打擊。1949年11月中旬,第20兵團殘部撤退到川東重慶地區。然后,沿綦江縣(今重慶市綦江區)、江津縣向璧山縣轉移。12月初,經潼南縣(今重慶市潼南區)到達成都地區,兵團部駐郫縣。

12月4日上午,蔣介石在成都黃埔軍校接見陳克非。蔣介石詢問部隊情況后,指示陳克非收容宋希濂的潰散部隊并加以調整,還指示侍從室安排飛機送他的家眷去臺灣。陳克非原以為這次接見會受到處分和責罵,不料更被信任并受嘉勉,內心十分感激。接下來幾天,他收容潰散官兵3000人,原隸屬第14兵團的第15軍、第118軍殘部劃歸他指揮。

12月11日,陳克非再次去成都黃埔軍校,準備向蔣介石面報收容部隊情況,不料竟人去樓空。經過打聽,他才得知蔣介石已經去了臺灣。他越想越不對,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如悶在葫蘆之中。12月12日,第15軍第243師師長段國杰偶遇老長官張鈁,談了起義之事。晚飯后,段國杰看望陳克非,將見到張鈁的情況作了匯報。從此,在張鈁的促進下,陳克非的思想逐漸轉變,決心率部起義。12月21日,他派第2軍副軍長段成濤去彭縣請教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些疑慮。

12月23日,陳克非發覺胡宗南已經逃離成都,遂下定決心率部起義。午后,段成濤從彭縣回到兵團部,帶來彭縣起義通電稿供陳克非作參考。當天,陳克非連夜親擬了起義通電。12月24日,他通知各軍長、師長來兵團司令部開會。他講了起義的必要性后,大家一致同意起義,并紛紛簽名。羅廣文對第20兵團的起義始終予以關注和支持,在起義通電上加上第15兵團,并簽上自己的姓名。至此,第20兵團1.2萬余名官兵在川西郫縣正式宣布起義。第20兵團宣布起義后,經請示賀龍,立即通知川黔滇邊界地區的第2軍第9師、第76師、第164師和第15軍第64師就地起義。

1950年4月,第20兵團起義官兵開往湖北省天門縣(今天門市),改編為第50軍第167師,原第118軍軍長方暾任師長,原第243師師長段國杰任副師長,陳克非任中南軍區高參兼第50軍副軍長。9月,第167師編入第50軍第150師。

彭斌灌縣起義(1949年12月24日)

彭斌(1900—1978),四川省榮昌縣(今重慶市榮昌區)人。畢業于四川陸軍講武堂,歷任劉湘第21軍軍官學校戰術教官、警衛大隊副大隊長、團長、旅長等職。1945年3月8日獲陸軍少將銜,10月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新編第25師副師長。1947年,蔣介石為保住西南半壁,營造重慶根據地,以原劉湘新25師、新18師為基礎,組建內政部第二警察總隊(簡稱“內二警”),彭斌任總隊長。截至1949年3月,“內二警”編制5個支隊2萬余人,相當于軍級。

1949年8月28日,蔣介石及國民政府部分機關遷往重慶,妄圖在西南負隅頑抗?!皟榷睋撌Y介石的外線警衛,憲兵第24團擔任蔣介石的內線警衛。11月26日,蔣介石鑒于解放軍正向重慶挺進,將胡宗南第1軍第1師車運重慶為其護駕,引起“內二警”強烈不滿?!皟榷闭J為這既是不信任,也是欲借解放軍鏟除雜牌部隊。11月28日,“內二警”在重慶南岸的一線部隊受到解放軍猛烈進攻,在向市內撤退途中又遭到羅君彤第361師機關槍掃射,不滿情緒更甚。

彭斌在重慶時,中共榮昌中心縣委一直與他有聯系,做爭取他的工作。與此同時,中共川東特委、中共川西地下組織先后有7條線做他的工作。這些工作,對于他的思想轉變有一定的影響,為他后來脫離國民黨起了推動作用。在“內二警”遭到解放軍進攻、羅君彤師機關槍掃射時,他感到再也不能跟著蔣介石走了。于是,他準備扣留蔣介石,發動兵變。11月30日中午,他率部進入巴縣山洞鎮蔣介石住地,可是發現蔣介石已經逃走,扣蔣兵變計劃落空。

重慶被解放軍占領后,“內二警”奉命向川西大邑縣撤退,按受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指揮。12月中旬,王陵基逃往邛崍縣(今邛崍市),“內二警”向灌縣撤退。幾千人駐扎在方圓不到10公里的灌縣石羊場,處境十分危急。想到中共地下組織長期以來對自己的教育開導,他認為只有率部起義才是上策。于是,他與麥征甫、張佐斌兩位副總隊長商議,決定派總務處處長楊震華、參謀長盧滌生去彭縣,同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起義指揮部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楊震華、盧滌生在彭縣見到第二野戰軍工作人員朱德欽,匯報了起義準備情況。朱德欽對他說,轉告彭斌管理好部隊,不要出亂子,并且要立即宣布起義。

12月24日,根據起義通電確定的日期,彭斌率“內二警”6000余人在川西灌縣正式宣布起義。劉伯承、鄧小平復電稱贊彭斌等率部起義,指示部隊原地待命。1950年10月,“內二警”部隊分別編入遵義軍分區和西南軍區第16軍,大多數官兵參加了貴州剿匪作戰和抗美援朝戰爭。

裴昌會德陽起義(1949年12月25日)

裴昌會(1896—1992),山東省濰縣(今濰坊市)人。畢業于濰縣縣立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8期、陸軍大學特6期。歷任排長、連長、參謀、團附、團長、旅長、副師長、師長等職。全國性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9軍軍長、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率部積極抗戰,與八路軍友好合作??箲饎倮?,先后任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5兵團司令官,川陜甘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7兵團司令官。

在胡宗南集團,裴昌會因不是黃埔系而不被信任。1949年9月,胡宗南決定由黃埔軍校同學李文接任第5兵團司令官,指揮第一線主力部隊作戰。裴昌會則由第5兵團司令官改任第7兵團司令官,下轄殘缺不全的第17軍、第30軍、第38軍、第69軍、第76軍、第98軍、第119軍、騎兵第2旅,在第二線防守。裴昌會對此任命非常不滿,但又無可奈何。解放軍第18兵團為爭取裴昌會起義,派他的老朋友、進步人士李希三前去做工作。因為條件不成熟,擬在陜西省鳳縣,四川省廣元縣(今屬廣元市)、劍閣縣進行起義的計劃,均未付諸實施。但是,裴昌會的思想已經發生根本轉變,起義的決心已定。

1949年12月25日,國民黨軍第7兵團司令裴昌會率部在成都以北德陽起義。圖為賀龍(前左一)接見裴昌會(前右二)

12月23日拂曉,裴昌會率第7兵團部撤退到川西德陽縣孝泉鎮(今屬德陽市旌陽區)。此時,第76軍到達鹽亭縣,第17軍(欠第12師)在三臺縣以北,第98軍在閬中縣(今閬中市)、南部縣之間,第30軍第27師殘部、第17軍第12師第36團、第38軍山炮營先后到達孝泉鎮。第17軍第12師、第69軍第144師已到綿竹縣,正向孝泉鎮疾進中。騎兵第2旅在劍閣縣劍門關以西戰斗后,即失去聯絡。第119軍情況不明,第38軍第55師在劍門關附近被殲。

12月25日,李希三陪同杜紹先來到孝泉鎮。李曾任國民黨軍高樹勛部參謀長,此次受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敵工部派遣來指導起義。裴昌會急切地問第一野戰軍總部有什么指示,李希三說:“根據目前情況,解放軍進展神速,蔣介石各部即將崩潰,望裴將軍抓緊時機,最好在德陽一帶起義?!迸岵龝犃死钕H膫鬟_,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決定馬上起義。于是,他將已經擬好的起義通電交給李希三和杜紹先,請他們代為轉發。同時,他明令第7兵團各部立即停止抵抗,就地起義。

第76軍軍長薛敏泉代行兵團副司令官職務,正在指揮第17軍、第76軍、第98軍向成都方向疾進。部隊行至三臺縣,準備補給時,突然接到裴昌會的緊急電報。薛敏泉立即召集各軍長、師長在三臺縣公園會議廳開會,宣讀起義的命令。各軍長、師長聞此命令,無不笑逐顏開,紛紛議論說早該如此。當天,薛敏泉派出的聯絡員見到解放軍第61軍第181師師長王誠漢,并同該師先頭部隊一道進入三臺縣城共進晚餐。

12月26日,解放軍第18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在德陽縣政府接見了裴昌會及其參謀長李竹亭和作戰科科長李福和。12月27日,賀龍在德陽縣政府接見了裴昌會和李竹亭。12月30日,裴昌會隨同賀龍一起參加了解放軍進入成都的儀式。

1950年1月,裴昌會第7兵團起義部隊開赴中江縣、鹽亭縣集結整訓。8月,該起義部隊正式加入解放軍,整編為第144師、第117師,列入西北軍區建制。

1950年后,裴昌會歷任國防委員會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川北行署副主任兼工業廳廳長、西南紡織管理局局長、重慶市副市長、重慶市政協副主席等職。

李振、魯崇義成都起義(1949年12月25日)

李振(1900—1988),廣東省興寧縣(今興寧市)人。出身貧苦農民家庭,歷任粵軍士兵、排長、連長,國民黨軍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1948年12月,任第18兵團司令官兼第65軍軍長。

魯崇義(1898—1994),山東省德州(今德州市陵城區)人。歷任馮玉祥部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國民黨軍旅長、副師長、軍參謀長、副軍長等職。1944年11月9日,任第30軍中將軍長。1948年4月3日,任整29軍中將軍長兼整30師師長。11月,任第5兵團副司令官兼第113軍(后改編為第30軍)軍長。

第18兵團編制較小,只轄第65軍和第90軍,備受國民黨軍歧視。1949年夏,第18兵團率領所部并指揮第38軍參加扶眉戰役,結果第18兵團部、第65軍軍部、第38軍軍部被殲滅,部隊損失也很大。8月初,第18兵團部殘部奉命移駐甘肅省徽縣整補,第65軍殘部移駐陜西省沔縣(今勉縣)整補。第18兵團的困境引起李振部屬的焦慮,他們開始尋找出路。以第65軍副軍長李明、第160師師長黃植虞為代表,積極策劃起義,并同中共地下組織建立了聯系。葉劍英與李振是廣東同鄉,早年有過交往,這時也派人促進他率部起義。但是,因為起義條件不成熟,李振沒敢貿然行動。

第30軍屬于西北軍,同粵系第65軍一樣備受國民黨軍歧視。1949年7月,第30軍奉命由陜西南鄭縣(今漢中市南鄭區)進入川北地區整補。魯崇義請假去重慶省親期間,與其內兄李炘計議了起義的事?;氐讲筷牶?,他即著手調整人事,作準備起義的安排。10月,第30軍移駐德陽縣孝泉鎮。經李炘介紹,中共地下組織同他建立了直接聯系。凡屬胡宗南部隊的行動、企圖以及有價值的情報,他都及時向中共地下組織報告。11月底,第30軍已整補齊全。第27師駐扎廣元縣,第30軍主力進駐成都外圍,軍部駐扎在成都東關牛市口(今屬成都市錦江區)。他令第30師進駐簡陽縣龍泉驛(今屬成都市龍泉驛區),在山地四周構筑據點工事。同時,收容重慶來的潰兵,收繳散兵武器。

魯崇義

周士第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解放軍第18兵團,非常重視爭取李振兵團起義。1949年10月中旬,派陳定回李振兵團做工作。陳定是李振的同鄉,曾任整65師少將書記長、整36師少將政工處處長、第165旅少將團長等職,一年前在壺梯山戰斗中被西北野戰軍俘虜。后來,經西北軍官教導團培訓,陳定隨軍南下參加策動國民黨軍起義工作。他到李振兵團后,聯系上李振、兵團參謀長何滄浪、第65軍第187師師長鐘定天等人,對他們開展工作。

12月初,李振奉命率第18兵團經陜西省略陽縣、寧強縣陽平關,沿川陜公路進入四川。12月6日,到達綿陽縣。12月15日,奉命向成都開進。這時,因積極籌備起義的第65軍副軍長李明、第160師師長黃植虞已經相繼離開,兵團參謀長何滄浪、副參謀長王杰及第90軍軍長周士瀛等重要將領不贊成起義,李振陷入極度苦惱之中。陳定向李振建議,可以派代表同解放軍聯系,可以找魯崇義商討。他知道魯崇義與解放軍有聯系,也在積極準備起義。

12月24日,李振率第18兵團部及第65軍第187師由雙流縣進至華陽縣大面鋪(今屬成都市龍泉驛區)一帶,向魯崇義第30軍靠攏。12月25日,中共川西臨時工作小組派易野源會見李振,帶他去同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11軍第32師接頭。見面之后,李振將起義通電交給第32師副師長涂學忠,請他代為拍發,正式宣布起義。在起義通電上簽名的將領分別為:李振、魯崇義、第65軍第187師師長鐘定天、第30軍第30師師長謝錫昌、第90軍第61師師長陳華。

第18兵團和第30軍2.4萬名官兵起義后,由川東軍區負責整編。李振任川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魯崇義任川東軍區第三副司令員。

曾慶集成都起義(1949年12月25日)

曾慶集(1902—1967),四川省安岳縣人。畢業于清華大學、美國騎兵學院。1934年,任航空委員會第1處第4科科長。全國性抗戰期間,先后任中國駐緬甸武官、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2處副處長??箲饎倮?,先后任中國駐加拿大和美國少將武官,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上海港口司令,美援物資處理分會總干事。

1949年初,曾慶集的本家長輩、長期在川西從事地下工作的曾學圃勸他投向中共,為國家為民族解放事業立功。鑒于自己曾在美國留過學,在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軍中擔任過要職的經歷,他顧慮重重,猶豫不決。但是,他也不想去臺灣,遂向聯勤總部要求回四川任職。2月,他被委任為聯勤總部川東供應局局長。4月,國民黨軍將四川省、西康省、云南省、貴州省的聯勤機構合并為西南補給區司令部,按序列稱第4補給區司令部。邱淵任司令,曾慶集任第4補給區副司令兼第44補給分區司令。11月下旬,解放軍占領重慶前夕,邱淵逃往臺灣,第4補給區司令部解散,部分人員逃到成都。

第44補給分區司令部駐成都市東較場,約有官兵2500人,下轄監護營、汽車連、軍械庫、汽油庫、糧服庫、汽車修理廠。該補給分區主要負責川西和西康的后勤補給,在綿陽縣、遂寧縣(今分屬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瀘縣設有支部,在內江縣(今內江市)、廣漢縣、廣元縣、劍閣縣、雅安縣、西昌縣(今西昌市)等地設有糧服、油料等庫。胡宗南集團撤退到四川,保障該集團的第7補給區撤至成都。因此,第44補給分區轉隸第7補給區,程開椿任司令,曾慶集任副司令。

經過中共地下組織的細致工作,曾慶集的思想逐漸轉變,同意條件成熟時率部起義。為了便于同中共地下組織聯系,曾慶集把曾學圃安排在司令部任秘書,把聯勤總部的舊下屬王杰安排在身邊做助手。為了保護成都古城,中共川西臨時工作小組要求曾慶集掌握好部隊。經共同商議,決定將監護營擴編成團,換上可靠的人擔任營長、連長,補充武器裝備。為了能把聯勤部隊留在成都市內執勤,曾慶集設法將其改編為西南第1路游擊總司令部第6縱隊第5軍,王纘緒任總司令,曾慶集任副總司令兼第5軍軍長。

12月23日,胡宗南逃離成都。12月24日,城防司令盛文率部逃出成都,向西康方向撤退。曾慶集立即命令聯勤部隊迅速占領成都市內各城門、要點,維護城內治安。12月25日,在中共川西臨時工作小組的推動下,成都各界代表召開治安緊急會議,推舉曾慶集率部接管城防,維護治安,迎接解放軍到來。當天下午,第44補給分區成立城防司令部,曾慶集任司令,陳德林、楊良勛任副司令,王杰任參謀長,曾學圃任秘書長。這一天,在曾慶集、王杰、第41補給分區司令歐陽家清、第3運輸司令部副司令熊志等率領下,80多個聯勤單位1.4萬余名官兵正式宣布起義。

聯勤單位起義后,由西南軍區后勤部負責接收整編。曾慶集先后任西南軍區后勤部第二副司令員、南京軍事學院研究員、山東省政協常委,王杰曾任四川省參事室參事,熊志曾任重慶市參事室參事。

朱鼎卿

朱鼎卿金堂起義(1949年12月26日)

朱鼎卿(1902—1982),湖北省黃岡縣陽邏鎮(今屬武漢市新洲區)人。家庭世代為農,他為長子,以下有6個弟弟妹妹。1920年,隨堂兄朱懷冰入伍。1925年,畢業于云南講武堂步兵科。此后,歷任參謀、連長、團附、營長、團長、副旅長、旅長等職。1938年任第13師副師長,1940年任第13師師長,1943年1月任第86軍副軍長,7月任該軍軍長。1945年2月20日晉升為陸軍少將,6月23日任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1947年5月,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1補給區司令。1948年6月任第9補給區司令,9月晉升為陸軍中將。1949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軍管區司令。7月,湖北省保安司令部、軍管區司令部改組為綏靖總司令部,兼任總司令。

5月,朱鼎卿率湖北省政府機關撤往鄂西地區,遭到宋希濂的排擠。11月5日,湖北省綏靖總司令部改編為第3兵團,朱鼎卿任司令官,下轄暫編第8軍、暫編第9軍、獨立旅。湖北省政府文職人員給資就地遣散,愿隨軍行動的編入第3兵團政工隊。第3兵團成立后,歸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孫震指揮,備受歧視。

11月下旬,孫震命令第3兵團擔任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以東至忠縣的江防守備,然后再逐次退到渠縣附近,沿渠縣一線對東作戰。孫震知道,剛組建的第3兵團沒有經過訓練,缺乏器材,武器不足,難以擔任江防任務。他下達任務后,就帶著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偷偷離開萬縣,向川西撤逃了。朱鼎卿率部退到萬縣后,四處尋找孫震,不知他的去向。派人八方聯絡,也均無結果。在這緊急時刻,解放軍占領了重慶。朱鼎卿見勢不妙,命令部隊停止作戰,立即從江防線上撤下來,分別向四川省墊江縣(今屬重慶市)、梁平縣(今重慶市梁平區)撤退。

12月5日,第3兵團在撤退途中遭到解放軍襲擊,暫9軍所屬暫25師、暫26師與兵團部失去聯系。由于軍心渙散、士氣不振,該兩師與解放軍先頭部隊一接觸就繳械投降了。經過幾天行軍,第3兵團到達渠縣附近,脫離解放軍的追擊,稍作喘息,整頓隊伍,然后繼續西進。12月23日,第3兵團部率暫8軍殘部到達新都縣,接近成都。

12月24日,朱鼎卿一大早就派人四處聯絡,打聽到的消息是:孫震在幾天前已飛往臺灣,胡宗南的部隊剛剛撤離成都,現在是王纘緒屬下的原聯勤部隊在維持成都的秩序。他聯想到幾個月以來的遭遇,頓生起義的念頭。他召集兵團副司令官彭曠高、參謀長李超君等人商議,大家紛紛表示同意,并決定立即派彭曠高同解放軍聯絡。

12月25日,為了避免同正在向成都挺進的解放軍發生沖突,朱鼎卿決定部隊向金堂縣西北地區轉移,等待成都方面聯絡起義的消息。下午4時許,第3兵團行進至金堂縣趙鎮附近山口時,先頭部隊與解放軍發生了交火。先頭部隊馬上派出一名副營長前去聯系,申明第3兵團已經派人去成都接洽起義,一場槍戰遂告結束。朱鼎卿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派參謀長李超君和暫9軍軍長楊達到趙鎮,向解放軍匯報準備起義的情況。解放軍第60軍第178師政治委員張其善和政治部主任朱向離對他們說,第3兵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就地集中。凡在金堂的部隊可集中到華陽縣石板灘(今屬成都市新都區),在新都縣的部隊可集中到華陽縣大面鋪。當時,石板灘和大面鋪都位于成都市東郊。

12月26日,第3兵團部移駐華陽縣石板灘。朱鼎卿召集兵團部和直屬隊班長以上人員講話,宣布率領7000余名官兵起義。當天,第3兵團致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表了起義通電。第3兵團起義后,士兵補入西南軍區軍第60軍第178師。朱鼎卿先后任西南軍區高參、湖北省文史館館員、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李超君先后任重慶炮兵學校教學組組長、戰術教員。楊達先后任南京軍事學院教員、山東省民政廳福利處處長等職。

楊漢烈

楊漢烈趙家渡起義(1949年12月26日)

楊漢烈(1917—1987),四川省廣安縣(今廣安市)人,楊森次子。1935年入伍,任國民黨軍第20軍附員。全國性抗戰期間,歷任連長、參謀、營長、團長等職??箲饎倮?,歷任貴州省保安第2總隊總隊長、貴州省直轄區保安司令、重慶市保警總隊總隊長、第20軍第79師師長。他的堂姐楊漢秀在延安加入共產黨,后來回到重慶做地下工作,經常向他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勸他不要跟蔣介石反共到底,對他的思想有所啟發。

1949年11月下旬,解放軍向重慶挺進,中共川東特委積極組織工人保護工廠,發動市民維護城市設施,策動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中共地下組織通過民主同盟重慶發起人之一鮮英,策動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重慶衛戍總司令楊森起義沒有成功。11月28日,楊森率部向川西撤退。楊漢烈以第20軍副軍長兼第79師師長的身份率部向川西撤退,最后逃到成都附近的金堂縣、廣漢縣。12月18日晨,楊森鑒于解放軍正向成都挺進,便丟下部隊乘飛機逃離成都,去了臺灣。

楊森認為自己不得不走,內心卻十分矛盾。一方面,因為過去追隨蔣介石,長期與共產黨為敵,現在害怕共產黨清算。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把苦心經營幾十年的部隊丟掉,更不愿意看到眾多部下成為炮灰,所以希望楊漢烈在他走后率部起義。離開成都前,他留下一紙手令,指定第20軍軍長由楊漢烈繼任。

在楊漢烈接任第20軍軍長后,第二野戰軍敵工部先后派中共川東地下組織劉叔度(劉連波)、四川省民革成員曹惠文做他的工作。任第79師師長的時候,楊漢烈就想過起義問題。但是考慮到父親的權威,以及家眷問題,他放棄了?,F在老頭子走了,家眷已經得到妥善的安置,他決心立即起義。于是,他抓緊時機做部屬工作,為起義作思想鋪墊。同時,盡快收攏部隊,調整各級主官,委任政治上可靠的范埏生、向廷瑞為第20軍副軍長,郭大樹為第20軍參謀長,魯伯言為第79師副師長,郭從皋為獨立師副師長,周希濂為第20軍高參。將楊森衛戍總部特務營擴編為警衛團,委任李茂實為團長,歸第79師建制。此時,原第44軍第349師等殘部數百人逃到金堂縣,投奔第20軍。楊漢烈收編該部,委任李鼎為第349師師長,李庚為該師第104團團長,歸第20軍建制。原重慶市警察局幾百名官兵逃到金堂縣后,被改編為1個團,撥歸第349師建制。為了掌控第349師,楊漢烈任命原第79師參謀長郭子旭、政治上可靠的吳建中擔任該師副師長。

12月23日,楊漢烈鑒于部隊整頓基本就緒,委托中共代表劉叔度和第20軍副官處處長羅士瞿持他的親筆信去聯系賀龍率領的第18兵團。當天中午,他們沿著川陜公路北上,在德陽縣羅江(今德陽市羅江區)遇到解放軍第60軍軍長張祖諒正率部向成都前進。張祖諒知道他們的來意后非常高興,當即確定第20軍以白色的“楊”字小紅旗為標識,就地舉行起義。

12月24日,楊漢烈在金堂縣趙家渡第20軍軍部召集團以上軍官開會,動員大家一起率部起義。他動情地說:“國父諄諄教導我們,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偹玖钆R走前也要我們第20軍光榮起義。鑒于目前的時局,何去何從?請大家慎重考慮?!本l團團長李茂實首先站起來擁護楊漢烈領銜起義,獨立師師長向文彬也主張起義。有幾個師、團長思想一時還沒轉過來,沉默不語。這時,楊漢烈要到會者做好工作,安定部隊情緒,掌握好部隊,嚴防騷亂。這樣,部隊經過教育,情緒亦稍穩定。但是,第133師師長景嘉謨、第134師師長肖傳倫不同意起義,當天夜里將兩個師拖走了。

12月26日,楊漢烈在金堂縣趙家渡集合部隊官兵開會,宣布第20軍光榮起義,并宣讀了向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致敬電。

1950年1月1日下午,楊漢烈在劉叔度的陪同下,到成都晉見賀龍司令員。賀龍對他率部起義給予高度評價,并給予極大鼓勵。遵照賀龍“要派得力干部把逃跑的兩個師找回來,拉到人民一邊來”的指示,楊漢烈派參謀長郭大樹隨解放軍第7軍第19師作戰參謀薛步安,帶著裝滿副食品的汽車,到北川縣勸說第133師、第134師歸建。1月28日,景嘉謨率第133師3000余名官兵到廣漢縣投誠。肖傳倫企圖把第134師帶到緬甸去,結果在松潘縣境內被殲滅,他本人被擊斃。至此,第20軍1.5萬余名官兵完成起義。

起義之后,楊漢烈先后任第7軍第19師第二副師長、西北軍區參議室副主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副軍長向廷瑞先后任第19師副參謀長、重慶市政協委員,參謀長郭大樹先后任第7軍副參謀長、西北軍區參議室參議,獨立師師長向文彬任廣安縣政協副主席,第349師師長李鼎任梁平縣政協委員。

趙子立川北巴中起義(1949年12月26日)

趙子立(1908—1992),河南省永城縣(今永城市)人。由于家庭貧困,讀私塾時輟時續。1926年,入西北軍魏益三部當兵。1927年,考入黃埔軍校第6期。1929年后,歷任營附、師參謀、團附、旅參謀主任、戰區參謀處長、戰區參謀長等職??箲饎倮?,歷任鄭州綏靖公署參謀長、陸軍大學教官、第5綏靖區副司令官兼河南省保安副司令、第19兵團副司令官兼第127軍軍長等職。

平津戰役后,第四野戰軍進軍中南,趙子立率領第127軍先撤退到湖北,繼撤退到湖南。1949年6月,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為了將來卷土重來,決定在豫西南伏牛山區建立游擊根據地。于是,他任命趙子立為河南省政府主席、河南省軍管區司令、豫陜邊區游擊總司令,令他率第127軍返回河南。

1949年8月上旬,趙子立率部進至鄂西巴東縣至房縣一線。第127軍軍部及直屬隊駐扎在神農架,第309師駐扎在興山縣,第311師駐扎在巴東縣,配合孫元良第16兵團防守川東門戶。對此時的第127軍,白崇禧在廣西遙控指揮,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群、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孫震、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也在指揮。但是,都在使用,都不管供應補給,并對其充滿了歧視。趙子立率部由巴東縣向川東巫山縣(今屬重慶市)開進,先頭部隊到達川東邊境時,受到孫震部隊的阻攔。趙子立與孫震數度電話聯絡也未獲準,只好率部折回鄂西。第127軍困于大巴山,糧餉無著,就地搜刮搶劫,或以野菜充饑。趙子立向國防部求助,裝備供應仍得不到解決。秋去冬來,寒氣逼人,官兵衣食無著,十分凄慘,趙子立日夜思考著部隊的出路和個人的前途。

11月上旬,在第四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的打擊下,國民黨軍川東門戶洞開。孫元良要求第127軍掩護他的部隊撤退,趙子立率部尾隨該兵團撤退到川東萬縣、忠縣。為了全軍將士的生命安全,趙子立決心率部起義。12月初,他率部由萬縣向川北撤退。為了避開解放軍主力,以待時機起義,部隊經川東開縣(今重慶市開州區)、開江縣、達縣(今達州市)北上,最后到達川北巴中縣(今巴中市巴州區)。撤退途中,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副軍長、參謀長,得到支持。他說服第309師師長劉子仁、第310師師長田鏡堂時,也比較順利。

同時,趙子立派可靠的人尋找解放軍,聯系實施起義。12月3日,他派軍醫處處長霍道軒與解放軍聯絡,不料該軍醫處長因恐懼逃跑。12月11日,軍部干訓班教育長黃域在宣漢縣與第四野戰軍第42軍取得了聯系。12月20日,副軍長張振江在成都與第二野戰軍敵工部人員也取得了聯系。12月21日,趙子立在南江縣木門鎮(今屬旺蒼縣)接到解放軍第42軍第124師師長翟毅東的電報,對第127軍起義表示歡迎。該電報還說:“盼先生萬勿遲疑,當機立斷,將部隊帶至達縣附近集結,再由先生親來達縣,面談其他問題?!?p>

劉伯承、鄧小平、賀龍宴請起義將領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

趙子立立即通知部隊南下,開往達縣集結。12月25日,部隊行至巴中縣鎮子堤(今屬南江縣正直鎮)時,與解放軍第61軍第183師遭遇,互有傷亡。經過聯絡溝通,趙子立當面向該師政治委員楊紹增匯報了準備起義的情況。楊紹增說:“你的部隊目前很不穩,你掌握部隊有困難。東開達縣途中或起義后仍保持武器會出問題,不如放下武器好些?!边@話正合趙子立的心意,他欣然同意就地起義,放下武器。楊紹增向趙子立作出3項保證:不殺不辱,不收繳私人一切財物,按解放軍標準供給。

12月26日,趙子立在鎮子堤召開全軍大會,正式宣布起義。楊紹增發表熱情講話,歡迎第127軍官兵起義。會后,趙子立從成都發表了起義通電。

第127軍1.2萬余名官兵起義后,一部分復員,大部分編入解放軍第61軍第182師、第183師。趙子立先后任南京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第1教員組組長、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猜你喜歡
劉文輝軍長解放軍
紅軍軍長——伍中豪
周恩來對劉文輝的團結教育和關懷
解放軍來了
子彈
劉文輝為穿衣服犯難
金卉、劉文輝設計作品
朱德軍長來寧化
第一次見到解放軍
“西南王”劉文輝起義的背后
百變丐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