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晚年關于工人政黨報刊建設的思想

2023-05-30 06:24孫虹玉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恩格斯

摘 要:工人政黨報刊建設是恩格斯晚年關注的重點。恩格斯針對歐洲工人階級政黨報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圍繞工人階級政黨報刊辦報方向這一主題,通過總結歷史經驗,闡述了黨的報刊要成為工人階級的理論旗幟、黨的報刊應是思想斗爭的前沿陣地、黨的報刊要發揮黨內輿論監督作用、黨的報刊要在風格上貼近工人和群眾、黨的報刊工作者要成為自覺的“戰士”等重要思想。這些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新聞觀的重要基礎,在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工作實踐中得到了堅持、運用和發展。

關鍵詞:恩格斯;工人政黨報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唯物史觀視域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明邏輯研究”(22BKS069)

作者簡介:孫虹玉(1989- ),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不斷發展、完善的。19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發展日益走向壟斷階段。隨著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擴大,資產階級調整單純暴力鎮壓的政策,更多采取分化工人階級、使工人階級腐化的策略。在資產階級政黨把控輿論話語權,用形形色色的思想學說影響工人運動走向的情況下,工人階級政黨能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工人群眾,保持其思想影響力和政治引導力,對于社會主義運動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至關重要。工人政黨如何舉辦報刊雜志,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掌握工人群眾,提升整個運動的理論水平、抵御資產階級思想侵蝕,是很多工人階級政黨面臨的現實問題。自1883年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立于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高度,關注工人政黨,尤其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報刊建設問題,獨自承擔起維護和關注工人階級前途命運的職責,因此,列寧高度地贊譽他為“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的導師”[1]。他結合歷史經驗的總結和現實實踐的需要,寫下《馬克思和〈萊茵報〉》《給〈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的回信》和《給〈社會民主黨人報〉讀者的告別信》等多篇文章和通訊書信。在這些文獻中,恩格斯在此前馬克思和他本人關于無產階級政黨報刊諸多思想的基礎上,針對工人政黨報刊的辦報方向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多個方面闡發他對工人政黨報刊建設的深入思考,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形成正確的新聞觀提供了思想泉源。

一、黨的報刊要成為工人階級的理論旗幟

黨的理論是將工人階級緊密團結起來的精神紐帶,黨的報刊在一定意義上標識和承載著黨的理論。早在1847年,恩格斯就從一般意義上總結出黨的報刊的任務,他認為其首要任務是:“組織討論,論證、闡發和捍衛黨的要求,駁斥和推翻敵對黨提出的各種要求和論斷?!盵2]由此,工人政黨報刊必然承擔著兩項重任:一是成為工人階級政黨表達立場觀點的重要窗口,成為傳播黨的理論主張、指導工人運動、與資產階級政黨爭奪話語權、塑造黨的形象的不可或缺的渠道;二是同各種敵對勢力作斗爭、批判和揭露其真實面目、捍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角逐場。恩格斯晚年通過回憶與馬克思共同創辦《新萊茵報》,來說明工人階級政黨報刊成為工人階級的理論旗幟的必要性。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共產主義者同盟后就創辦了《新萊茵報》,作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附屬機關報刊,用以宣傳共產主義者同盟的主張、指導當時歐洲工人運動。馬克思恩格斯重視《新萊茵報》,他們認為報紙是廣泛發動和聯系群眾的便捷橋梁,報紙不僅能反映出群眾每天生動活潑的新鮮動態,還能時刻掌握實踐行動的活動局勢,并使之成為自身的“喉舌”,為各種運動和工人階級發聲。同時,報紙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恩格斯曾提出:“當我們在德國創辦一種大型報紙的時候,我們就有了現成的旗幟。這個旗幟只能是民主派的旗幟,但這個民主派到處都在各種具體場合強調自己的特殊的無產階級性質?!盵3]他們不僅是《新萊茵報》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而且親自為報紙撰寫稿件,從而使《新萊茵報》堅定地著眼于工人階級及廣大群眾的立場,以解放工人階級為自我終生奮斗的目標及職責,勇敢地揭露統治階級的謊言陰謀,揭露資產階級的“猶豫、畏縮和瞻前顧后”、說明德國資產階級“怎樣用自己的妥協一步一步地出賣了革命……”,成為“革命年代德國最著名的報紙”“高舉遭到鎮壓的無產階級的旗幟的唯一報紙”[4]。對此,頑固敵對勢力普魯士政府充滿恐懼、仇視,不僅攻擊《新萊茵報》是“一切可惡報紙中最可惡的報紙”,而且采用逮捕恩格斯等編輯、23次起訴報紙、驅逐馬克思等多種方式,迫使《新萊茵報》????!缎氯R茵報》在1849年5月19日用紅色油墨印刷最后一期。對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感到惋惜和憤恨,普魯士強大的軍事實力迫使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斗爭陣地,但他們仍然堅定革命的理想,即便一時失利,依然“高舉著印成紅色的最后一號報紙的飄揚旗幟……”[5]。

19世紀90年代,恩格斯高度贊揚了德國社會民主黨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堅持和傳承了《新萊茵報》的精神內核。他認為《社會民主黨人報》有著鮮明的工人階級立場、堅持并維護了黨的基本原則和行動策略,同時,他將資產階級的死氣沉沉同工人階級的幽默活潑作顯著對比,充分肯定了工人日常同警察的陰謀詭計作斗爭時的樂觀積極的革命精神?!渡鐣裰鼽h人報》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則,把與俾斯麥政府的《反社會黨人法》作堅決斗爭作為報紙的重大任務,積極傳播黨的思想理論和政治主張,為凝聚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思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搭建良好的文化平臺。所以,恩格斯評價“《社會民主黨人報》是德國黨的旗幟”[6]。

恩格斯多次用“旗幟”一詞來評價《新萊茵報》和《社會民主黨人報》,這表明,在恩格斯看來,工人階級政黨的報刊應該代表工人階級利益,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工人階級的理論水平和認識覺悟,具有鮮明的無產階級性質,就能夠發揮理論旗幟的作用,為工人階級運動指明方向。

二、黨的報刊應是思想斗爭的前沿陣地

恩格斯將工人政黨報刊視為工人階級進行思想斗爭的前沿陣地。因為,面對工人為謀求解放而開展的社會革命,資產階級政權會采用一切手段、方式來污蔑、破壞,包括用巧妙包裝的詞句歪曲、閹割和取代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輿論手段來分化和瓦解工人階級。在這種情況下,工人階級不僅面臨著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的斗爭,還面臨著思想領域的斗爭。在無產階級正處于蓄力發展階段的前提下,暫時無力與資產階級相抗衡,并取得全面的、絕對性的勝利,因而只能一邊蓄存實力,一邊與資產階級周旋斗爭,各個擊破以便達成最終目的。那么,與資產階級的交鋒必然是持久且艱難,與之進行的思想斗爭也將是長久且反復,辦好工人政黨的報刊,堅守思想理論陣地,是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開展經濟斗爭同樣重要。因為報刊具有獨特的功能,是物質斗爭轉變成思想斗爭的產物,它能將活生生的血肉斗爭變成激烈精彩的精神斗爭,“把需要、欲望和經驗的斗爭變成理論、理智和形式的斗爭。所以,報刊才成為文化和人民的精神教育的極其強大的杠桿”[7]。

開展思想斗爭,既要用馬克思主義掌握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也要用馬克思主義批判、回應各種錯誤思潮、思想,抵御資產階級思想對社會主義運動的侵蝕。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政黨報刊要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人階級的陣地。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后,工人階級進行的社會主義運動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正如恩格斯評價德國社會民主黨所說,“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觀點作為理論的基礎”[8]。開展思想斗爭、推進社會主義運動,就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就要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恩格斯主要從三個方面說明黨的報刊如何開展思想斗爭。

其一,通過傳播馬克思主義,推動工人階級形成“階級意識”、了解黨的政策和策略。因此,黨的報刊不能滿足于簡單地對社會發生事件的直白陳述,而是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針對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深度挖掘,黨的報刊在報道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一方面承載著對工人及廣大群眾進行教化的重任,另一方面則是同資產階級及各種敵對勢力的角逐場,堅決阻斷錯誤思想的散播及侵蝕,堅守好主流思想陣地不動搖。

其二,黨的報刊要成為工人階級的“有益學?!?。黨的報刊是工人階級認識、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途徑,它凝聚了黨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新聞事業對于工人階級而言,是向工人政黨主旨觀念靠攏的簡易通道,馬克思、恩格斯曾謙虛地表明,新聞事業對于工人階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對于天性不怎么靈活的德國人而言,是受益匪淺的學校。辦好黨的報刊,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民主思想深入工人階級隊伍中,激勵其為維護自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自由而斗爭,將自由和革命的種子播撒到工人階級中,從而提升廣大工人階級的理論素養,幫助工人階級正確認識現實社會和自身的歷史使命。當然,由于工人繁重的工作任務導致其閱讀時間有限,這種現狀對于新聞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和理論功底作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廣大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項持久且不懈的艱巨工作。

其三,工人階級政黨報刊要成為回應反擊資產階級思想和輿論的陣地。面對資產階級不斷通過輿論攻擊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工人階級,黨的報刊必須“捍衛我們的理論觀點,反對在德國發表的種種無稽之談……應該竭盡全力捍衛,特別是在報刊上捍衛我們的每一個觀點”[9]。同時,決不能在黨的報刊上發表一些荒謬、錯誤的言論。針對瑞士社會主義者路易·艾里提埃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周刊《柏林人民論壇》上發表的,關于巴枯寧主義歷史的文章歪曲了第一國際反對巴枯寧的斗爭,恩格斯表達了不滿,他對資產階級報紙歪曲歷史的行為進行了強烈的譴責,他指出報刊可以有不同的立場,但不可以扭曲客觀事實,恩格斯通過討論黨的報刊在思想斗爭中的作用,闡明黨的報刊應該堅持黨性原則,成為真理的傳播者和捍衛者。

三、黨的報刊要發揮黨內輿論監督的作用

黨內輿論監督是形成黨內民主的有效形式,是促使工人政黨發展壯大的內在動力。工人階級政黨是在探索中發展,準確判斷形勢、科學制定政策、抵制錯誤思想干擾和營造黨內共識,離不開黨內民主。黨的報刊在黨內承擔著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凝聚共識的職能,是黨的中央領導核心、黨的基層組織以及基層群眾之間不可替代的溝通橋梁,因而黨的報刊可以成為黨內民主的實現渠道。

恩格斯非常重視黨的報刊在發揚黨內民主和輿論監督方面的積極效應。1885年,俾斯麥政府提出了一項損害人民利益的航運津貼法案,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議會團有意投贊成票,恩格斯察覺此事后,決定通過黨內輿論的力量來使黨團改變意圖?!渡鐣裰鼽h人報》將黨內不同意見以聲明的形式向全黨通報,通過黨內的激烈討論,使全黨認識到同意通過航運津貼法案是錯誤的機會主義,最終促使黨團的思想保持統一,在國會上對航運津貼法案投了反對票。由此恩格斯稱贊《社會民主黨人報》“絕不是黨團的簡單傳聲筒”[10],也表明了黨的報刊代表的是全黨意志的言論機關,其有責任并有權力帶領黨員群眾對黨團的言行進行監督和批評,及時糾正非主流的思想侵蝕,在基于黨內民主的前提下實現思想的統一。

1891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開始彌漫機會主義思潮,為徹底肅清這種拉薩爾主義的殘余思想,恩格斯在《新時代》周刊公開發表馬克思在1875年撰寫的《哥達綱領批判》,繼而引發黨內領導人和《新時代》周刊之間的沖突。針對此事,恩格斯一方面繼續堅持黨的領導機關對黨的“所有出版物保持著并且應該保持著相當大的道義上的影響”[11],即思想政治上的影響;另一方面強調黨報和黨員群眾有權對黨的領導人進行監督,防止其偏離“黨的精神”,作出錯誤決策。恩格斯之所以在《新時代》周刊上發表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正是要使機會主義的錯誤暴露在全黨面前,使拉薩爾主義的殘留問題引起全黨重視,使全黨在討論中形成共識,防止德國社會民主黨喪失原則、向機會主義讓步,同時也加強黨的團結,制止宗派主義錯誤地蔓延。對于在黨的報刊上暴露黨內存在的問題是否會“給敵人提供武器”的質疑,1891年1月恩格斯致信給《新時代》編輯卡爾·考茨基,指出在黨刊中公開黨內斗爭并不會“給敵人提供武器”,一個敢于刀刃向內、自我批評的黨,其內在強大的勇氣和決心所衍生的巨大能量,不僅促使敵對勢力心生敬畏,也是該黨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

恩格斯兩次通過黨的報刊來批判黨內的錯誤傾向,表明恩格斯把黨的報刊視為發揮黨內民主、實現輿論監督的有效渠道,認為黨的報刊在實現黨內民主監督、保證黨的決策科學化、提升黨自我防錯糾錯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四、黨的報刊要在風格上貼近人民大眾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工人政黨的報刊應該貼近工人日常生活,反映并關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這是黨性的直接體現,也是工人政黨辦報辦刊的基本方向。恩格斯在回顧《社會民主黨人報》的辦報歷史中總結了該報的經驗,高度贊揚了《社會民主黨人報》工作上的成績?!渡鐣裰鼽h人報》因應對德國《反社會黨人非常法》而在國外創辦,為了能夠向德國國內工人階級宣傳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主張,報紙在編輯、發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社會民主黨人報》在國內工人中有很大影響。恩格斯曾十分贊同該報的辦報風格,不僅對它們流暢嚴謹的流通程序給予了肯定,更是對其貼近大眾生活、不忘革命初心的堅定立場表達了欣喜之情,《社會民主黨人報》體現了社會民主黨人高度嫻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曾一度成為社會民主黨人精神面貌的象征。1892年,當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時代》雜志改為周刊之后發行量逐漸下降,恩格斯反思后,曾告誡倍倍爾不要放棄雜志原有的兩大特色:一是理論性強;二是密切關注讀者的需求,加深與讀者間的聯系。同時,他還提醒時任編輯的考茨基:“編輯部應該設法使雜志對讀者更有教益和吸引力”[12]。

恩格斯認為,黨的報刊面向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必須在風格、形式上符合工人和勞動群眾的需要。恩格斯堅決反對報刊“枯燥得要命的格調”,提出要竭力使報紙變得有生氣。他在回憶《新萊茵報》的辦報經驗時,表明了對報紙語言風格的態度,他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報紙的語言風格不必太嚴肅或是激烈,應展現輕松客觀的敘述語調;在面對敵人或反動勢力時,應采取極端鄙視的態度,用嘲笑或諷刺的語言來對待,不必憤憤不平,短兵相接。1882年,恩格斯在給倍倍爾的信中明確表示:“要使用諷刺和譏笑的方法去稍微緩和一下自己那種義憤填膺的腔調,因為這種腔調如果不是變得枯燥無味,就會愈來愈走向極端,那時它就變得荒謬可笑了”[13]。他批評了《薩克森工人報》缺少扎根群眾和服務群眾的態度,批判了《薩克森工人報》高高在上凌駕一切的文風,稱其“明顯地表現出德國文學家所特具的無限優越感”[14]。

恩格斯重視黨的報刊的風格,是基于實現工人政黨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基本職能的需要,同時凸顯了對工人政黨辦報基本立場的重視,實際是明確了無產階級政黨報刊要堅持的人民性原則。

五、黨的報刊工作者要成為自覺的“戰士”

將黨報的領導權掌握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這是工人政黨報刊必須堅持的辦報原則。而這一原則的實現,不僅需要制度的保證,而且需要辦報實踐的主體自覺,這對于黨的報刊的工作人員在政治上、理論水平和工作作風上提出了很高要求。

恩格斯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者掌握報刊領導權這一原則。1879年,在致倍倍爾的信中,恩格斯明確指出:“黨的機關報必須由站在黨的中心和斗爭的中心的人來編輯”[15],在《給〈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的答復》中,恩格斯強調了掌握報刊領導權的重要性,他認為黨報工作者不能局限于掌握寫作本領和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黨內擔任領導職務,在培養自身堅強性格和忠心向黨的決心時,把握黨刊的斗爭條件和方式,積極投身于實踐的戰斗中來。由此可見,恩格斯重視黨的報刊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寫作能力,但更重視的是政治素養,包括堅定信仰、對黨忠誠、有斗爭經驗等。他提出的黨的報刊工作者在政治、業務和作風上的要求,蘊含著“政治家辦報”的指向。

那么,黨的報刊工作者如何達到上述要求呢?恩格斯突出強調了兩個方面:

其一,加強理論學習。恩格斯認為,黨報工作者首先需具備堅實的理論功底。1881年,在致伯恩施坦的信中,恩格斯極力打消他離開《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的念頭,他擔心伯恩施坦一旦離開,《社會民主黨人報》的刊物立場必然隨著考茨基由于理論上的猶豫不決而發生動搖,從而違背了堅決進攻的革命初心。在全面考察《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的工作中,恩格斯指出該編輯部存在的首要問題,即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清晰認知和正確理解,也直接導致了《薩克森工人報》所撰寫的文章嚴重偏離工人階級的政治立場。恩格斯認為《薩克森工人報》所代表的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在基礎理論的理解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的欠缺:一是對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缺乏正確的理解,以致在宣揚及維護的過程中存在方向性的錯誤;二是對于特定時期發生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歷史事實缺乏敏銳性,以致無法將理論基礎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所以,黨的報刊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傳播,首先是報刊的工作人員要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以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和科學方法為指引分析現實經濟社會生活的各種現象,分析資產階級的各種言論,才能是黨的報刊擔當起教育、引導工人階級的責任。

其二,全面把握黨的工作實際。恩格斯在全面審視和分析《薩克森工人報》的工作中發現,由于編輯部對德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形式缺少正確的了解和客觀的判斷,導致《薩克森工人報》所發表的文章在內容上嚴重脫離實際,帶有大量的幻想。關于對工人運動的認識,恩格斯認為《薩克森工人報》有兩個典型的誤區:一是陷入英雄主義的幻想中,妄想僅憑一腔熱血和勇氣來取得工人運動的勝利;二是缺乏深入工人內部的實踐嘗試,在無法準確把握革命形勢的同時,也忽略了黨進行斗爭的一切條件,其結果必然與革命的預期背道而馳。恩格斯認為,要辦好工人政黨報刊,編輯人員不能抱持隨意的想象和單純的熱情,而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既要樹立大局觀,關注黨的工作的歷史進程和現實全局,同時也要關注特定歷史階段上黨的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把握現實生活的主要矛盾及其多種表現,充分認識黨的工作中面臨的“障礙物”,從而使黨的報刊真實反映黨的事業及其要求。

恩格斯晚年關于黨的報刊建設的思想雖然散見于短篇文章和書信,但綜合起來看,從黨的報刊的任務與功能、內容與形式、主體與對象等多個方面,回答了“工人階級政黨報刊建設的方向”這一根本問題,突出了黨的報刊建設的重要原則及其要求,突出了工人政黨報刊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人群眾、實行黨內輿論監督等方面的重要地位,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恩格斯關于黨的報刊建設的思想匯入中國共產黨人新聞觀的思想源頭,在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的百年實踐中得到了堅持、運用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政治家辦報”“開門讓黨員和群眾參加辦報”“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新聞媒體必須堅持開展正確的新聞批評和輿論監督”“新聞工作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黨媒姓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等重要思想,無疑是恩格斯前述思想的時代回響,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經典作家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作出的新概括、新表達。在當代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伴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的深化改革,恩格斯關于黨的報刊建設的思想必將在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工作中繼續煥發出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8.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0.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4][5][6][10][1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11,400,400,396.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

[8]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9.

[9]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09.

[1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2.

[1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7.

[1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16.

[1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6.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廣電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
淺論廣播電視如何守護主流媒體公信力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下的我國媒介審判現象
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開啟新時期新聞輿論 “供給側”改革
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實踐看記者道德修養的五個層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的建構
恩格斯軍事治學的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