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蘭進化中

2023-05-30 10:48EnzaTamborra
安邸AD 2023年1期
關鍵詞:泳池米蘭場館

Enza Tamborra

這是我接受藝術訓練的地方。在這里,美感(最早是我的祖父教給我的)一直激勵著我,給予我指引。毗鄰的布雷拉美術館(Pinacoteca di Brera),學生可以免費進入,它也對我有重要影響。如學院網站上所述,布雷拉美術學院的歷史是“通往未來的旅程”。它由奧地利女王瑪麗婭·特蕾莎(Maria Theresa)創辦于1776年,這里并不只是一個教授藝術史的地方,而是一個將藝術、科學和文學相統合的文化中心。自創立起,學院便與歐洲文化界建立了深厚聯結,并逐漸創設年度展覽,那些展覽是意大利在19世紀時極其重要的當代藝術活動。如今,從地下室的檔案館中,有些以前的珍貴作品會被選出來,在院內展廳定期展出。從它們前面走過,你會深受觸動。布雷拉美院的價值是它跨越邊界,不受制于空間和時間。這也是米蘭國際家具展在當下和未來的定位。它是一項綜合設計、技術、建筑、圖形及影像的多學科活動,遠不止于每年那些純粹、精彩且不可或缺的展覽時刻。事實上,在60年的時間里,從家具展向外輻射延伸,已經形成了一個廣闊無比的全球社群,其中不僅有專業行家,也有熱愛設計與美學的人們。

大學時,我學的是舞臺設計,戲劇的世界一直是我的第二個“家”,是我的熱情所在。所以,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很親近,我對它的感情就像是親情。自2001年以來,這座初建于1904年的前工業廠房,成為了斯卡拉歌劇院的工作坊。因此,當我們在其中工作的同時,也面向它那一段與特定用途有關的久遠歷史??傆?4000平方米的面積有一半被劃分為三個場館,后來被改造為斯卡拉歌劇院的“幕后”空間,用于劇院布景涉及的手工藝制作,從舞臺布景到道具雕塑、熱成型、木工藝、機械車間、布景組裝、定制縫紉、服裝設計,甚至洗衣??臻g還容納了60000多件舞臺服裝,并設有合唱團的練習室和用于導演排練的舞臺區。這里保存著米蘭的歌劇、音樂和舞蹈的歷史,在米蘭造就,又為全世界所知。

這里是米蘭的核心區。新近建成的塔樓連成一片建筑森林,曾經廢棄破落的城區經過重新開發,與周圍的社區保持對話,并與現有建筑達成平衡。在新建的建筑之間,有一座建于19世紀末的新藝術風格建筑。它最初是鐵路倉庫,但在20世紀變成了電影內景攝影棚和當代藝術工作坊。如今,這里容納了一家扶持可持續發展文化的Fondazione Riccardo Catella基金會和一間提供米蘭風味菜系的Ratanà餐廳,內部裝潢皆以遺留的工業古跡為特征,體現了空間與其地域及城市之間息息相關。Porta Nuova項目意味著一個超現代的、近乎未來主義的米蘭。當然,處在躍變進程中的米蘭并不否認它的人文起源,包含源自民眾的豐富手工藝傳統和文化活動。在這里,一個公園與多個都市花園在對話,講述的是自然。同時,整個城區更新改造項目的建造也采用了環保新技術,確保通過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認證,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光伏板、高性能絕緣材料、可回收和無污染的建筑材料,以及用于花園灌溉的雨水收集系統。這里就像是一片由歷史和未來的碎片組成的馬賽克。

米蘭大教堂廣場是意大利最大的廣場之一,是米蘭的地標。它于1865年建造為現在的形象。廣場中最突出的是哥特風格的宏偉大教堂,四周排列著不同時代的建筑物。在廣場較長的兩側,有相對的柱廊入口,一側是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另一側是阿仁伽里奧宮(Palazzo dell'Arengario)的兩棟塔樓。在這里,歷史與當下無時無刻不在對話。Arengario宮是廣場上最后建成的一座紀念碑建筑,為完成1936年的米蘭城市更新計劃而建。在2007年,也是最近的一次修繕工程中,在外立面添加了一面近500平方米的LED屏幕,同時配備移動技術,并與一間新聞編輯室連接,能實時向市民通告資訊。如今的Arengario宮是二十世紀博物館(Museo del Novecento)的新館,其館藏中有最全面的關于未來主義的收藏(未來主義藝術運動正是由意大利的先鋒派發起的)。博物館的重要館藏作品有Lucio Fontana創作的“霓虹結構”,這是他于1951年為第9屆米蘭三年展的樓梯間天花板設計的燈光作品,后來被安置在這里,在一個裝有落地窗的廳室,面朝大教堂廣場的景致。這件作品使用和試驗了一種在當時而言嶄新的表達方式:那便是霓虹燈作為一種藝術語言的形式。而美術館與其建筑也和這座城市建立了進一步的聯系:內部的螺旋坡道,銜接著塔樓的不同樓層,從地下層直達俯瞰大教堂的頂樓露臺。這里,展現的是米蘭無止息的生長和城市文化的醞釀。

在米蘭,Piscina Cozzi是游泳的象征,也喻示著這座城市的前衛性格。事實上,它是意大利首個室內泳池,也曾經是歐洲最大的泳池之一,其特別之處還有它建造時所采用的先進技術和快速的施工期,當年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僅用大約6個月就建成了。這也是我人生中潛入的第一個泳池。這座游泳館在1934年5月落成,由建筑師Luigi LorenzoSecchi設計建造,以Roberto Cozz(i 1893—1918)名字命名。館內有一個33米長的泳池(在20世紀50年代前是奧運會標準規格),跳臺下方的泳池深度有5米,因此今天仍適用于特殊訓練,特別是某些無法在一般泳池進行的訓練,譬如消防隊潛水員的訓練。這座由大理石和紅磚構成的建筑,建在全市最通達的交通路線網絡內,并且在南北方向的主軸線上,陽光可以在一天中很多時刻照進場館。場館的地面空間經歷了隨時間發生的自然演變,始終能滿足公眾的需求,包括在20世紀初曾作為旅行者和男士的公共洗手間,那時的大理石地板和馬賽克裝飾至今依舊可見;曾作為公共洗衣房運營到1979年;現在是一家擊劍公司的訓練場館。20世紀80年代,場館的更衣室和淋浴間經過翻新,后續進行了更多現代化改造措施,2016年安裝了環保照明系統。2021年米蘭設計周期間,館內墻上新添了一幅246平方米的壁畫,作品名為Be Water ,由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和攝影師Pierpaolo Ferrari聯手創辦的Toiletpaper雜志社完成,這座建筑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歷史意義和不朽的魅力。

猜你喜歡
泳池米蘭場館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創新標準打造綠色雪上運動場館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如何成為泳池里最搶鏡的小學生
身在青島,遇見米蘭
2017春夏米蘭時裝周
場館風采
泳池派對
殺人的泳池
泳池之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