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H卡牌在中小學心理活動中的運用研究

2023-05-30 17:50張靜
教育·教學科研 2023年3期
關鍵詞:卡牌同伴心理

張靜

一、OH卡牌介紹

(一)OH卡牌的解讀

OH卡牌(the OH Cards)是一種潛意識直覺卡,是心理投射測試的一種工具,也是進行心理輔導的一種輔助工具。OH卡牌是由人本心理學碩士德國人Moritz Egetmeyer和墨西哥裔的藝術家Ely Raman合作研發,是一種自由聯想卡和潛意識投射卡。OH卡牌由88張圖卡和88張字卡組合而成,一共176張牌。OH卡牌中的圖卡顯示的內容主要是日常生活的情景,文字卡是圖卡的背景,隨機選擇一張圖卡放進任意一張字卡當中,就可以變換成7744種排列組合。借助圖案和文字的組合,能夠刺激使用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改變其認知,提升其自我覺知,能夠探究使用者心理,進行心理治療。OH卡牌是一種便捷的心理投射測試工具,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使用,會讓來訪者能快速沉浸其中,使心理咨詢師更好地了解來訪者內心的困惑。OH卡牌于1982年第一次出版,2006年,完成中文版的翻譯。

(二)OH卡牌使用的領域

在個體咨詢和團體咨詢中都可以運用OH卡牌,個體咨詢輔導幫助來訪者澄清自己的想法,并幫助其探索自我、重新發現自我,多角度了解自我。利用OH卡牌來敘述故事或者開展故事接龍,可以激發使用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團體輔導中OH卡牌使用技術與團體動力學原理結合起來,有助于來訪者發現新的溝通模式,可以更好地訓練使用者的傾聽、同感和自我覺知,也有利于團體成員之間分享感悟和想法,在溝通過程中得到心靈的成長。

OH卡牌可以運用在敘事、繪畫、故事接龍等心理活動的設計中,在心理活動中選取字卡、動物卡、職業卡、自然風光卡等用于分組。OH卡牌由于使用便捷,也在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教育領域以及企業EAP培訓中廣泛運用。

二、OH卡牌運用的心理學原理

OH卡牌運用心理投射原理,主要融合了經典精神分析的自由聯想和榮格的意象原型及集體潛意識。除此之外,它令人喜歡的地方就是創造出一個信任的氣氛,在使用0H卡牌時,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被注意到、被尊重。我們也可以借助OH卡牌來發現、了解、訓練我們的傾聽和理解能力,增強我們真正聽取對方意見的能力。同時,在尊重和保護私人隱私的情況下,也可以借助OH卡牌交流感情、觀念、心理,幫助來訪者發現自己的盲點,從而使來訪者最終自己找到解決困惑的途徑和方法。

OH卡牌是一種內心能量與圖畫和文字里面集體潛意識意象原型能量的感應與自我心理暗示。來訪者在使用OH卡牌的圖卡時,右腦得到一定的刺激,開始活躍起來,內在的情緒和心理需求能夠被激發出來;閱讀字卡時,左腦開始運行,借著刺激左腦,訓練自我的判斷能力,引發理性思考與分析。

三、OH卡牌在中小學心理活動中的運用研究

基于心理學科帶頭人帶教青年教師的工作,本文作者和帶教的三位中小學心理教師組建了OH卡牌在中小學心理活動中運用的研究團隊。我們嘗試著在小學和初中心理活動中運用OH卡牌。OH卡牌色彩豐富,能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具有很強的暖身和破冰威力,學生看著OH卡牌愿意分享和表達。另外,88張圖卡涉及學生的生活內容,能讓他們聯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有話可說。

(一)運用OH卡牌設計中小學心理活動的主題

中小學心理活動的主題涉及自我認識、人際關系、溝通、情緒、挫折、環境適應、自我成長等常見主題,這些主題都可以從OH卡牌中找到相對應的圖卡,設計心理教學活動時心理教師根據中小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選擇適合的OH卡牌。

由于每個學生的心理困惑不同,學生即使選擇相同的OH卡牌,分享的時候呈現的心理問題或心理困擾也不會相同,心理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分享的心理狀態深入了解學生的問題,課堂上學生在小組合作探討心理活動主題內容的時候,可以啟發學生從更多的思路和視角去思考,充分彰顯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二)運用OH卡牌設計中小學心理活動的理念

心理活動遵循團體心理輔導模式,根據團體動力學的原理,強調在心理活動中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而OH卡牌在團體輔導中也非常注重參與者在交流分享中彼此之間的溝通模式,培養參與者能在當下認真傾聽、快速反應和彼此信任的情況下表達自我,在團體的互動和分享中感悟,獲得成長。中小學心理活動設計理念與OH卡牌非常契合,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三)運用OH卡牌設計中小學心理活動的教學方法

為了高效達成心理活動的目標,讓中小學生可以在心理活動中體驗、感悟和分享,促進學生成長,在心理活動設計時,教師可以運用形式多樣、具有創新性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OH卡牌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一是OH卡牌上的圖畫和色彩對學生的大腦有一定的刺激;二是OH卡牌在心理活動可以變換出多種多樣的玩法,例如,破冰、暖身時的自我介紹,小組合作編寫故事,運用圖卡補全故事,等等。OH卡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OH卡牌在心理活動中的運用體現了心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省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學目標。

四、OH卡牌在中小學心理活動設計各環節差異性研究

(一)中小學心理活動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差異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是連續的,發展過程中如果前面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勢必會在下一階段暴露出來。心理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中小學心理活動設計的差異性。注重學段之間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小學低年級重點是指導學生快速適應幼升小新環境下如何學習,使學生建立規則意識,學會同伴相處、老師相處之道;小學中年級心理工作的重點是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開始學著認識自己并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為健全的人格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高年級心理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指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困難和挫??;初中心理活動的重點是正確了解學生青春期所特有的身心發展特點,使學生在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和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學會覺察情緒、悅納情緒、調適情緒,正確對待同性交往或異性交往,提升學生抗逆力,很好地應對學校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中小學心理活動設計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差異性出發,做到循序漸進。

(二)中小學心理活動中學生心理需求情況的差異

通過學生問卷分析,發現同伴交往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成就影響重大。在對初中生的調查中發現,初中學生交友對象主要是同輩群體,其談及的話題主要包括興趣愛好、學習,或吐槽放松,或傾訴心事等。在交往過程中,大部分中小學生對自己的同伴交往感到滿意,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困惑,遇到的主要問題包括與朋友鬧矛盾、被朋友背后說壞話、友誼被人插足、被朋友孤立、沒有固定的朋友團體、交朋友時迎合他人、不會拒絕朋友等。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需求主要是滿足社交需求、習得社會交往規則、尊重個體需求,通過選擇朋友后開展同伴交往來探索自我,達成自我同一性。

在對小學生交往的調查中發現,小學生平時主要和老師、家長及同齡人交往。小學時期是兒童青少年學習人際交往的最初時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小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批判思維都會得到訓練。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逐漸脫離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獨立,對老師教學的權威和家長的權威開始提出質疑。他們越來越喜歡去和同伴交往,越來越喜歡聽聽同伴的意見和想法,同伴交往對小學生的發展影響越來越大。小學生交友表現為渴望友誼,在得到同伴認可的時候自我體驗感很好,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但是,在同伴交往中往往又因為沒有完全去自我中心化,還是以自我的需求為主,小學生認為的朋友就是能不能玩到一起,說到一起,是不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經常以團隊聚在一起交往和玩游戲,交往時容易產生矛盾。小學生們交往的主題經常表現為與朋友鬧矛盾,交友中容易情緒化,不喜歡迎合朋友,直接拒絕同伴等。小學生人際交往中需求主要是滿足社交需求和習得社會交往規則的需求。

小學高年級學生和初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差異性在于:小學高年級學生重點在于進行恰當的同伴交往,掌握建立和維持良好同伴關系的方法,積極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初中學生更多的是關注同伴交往中滿足情感體驗和情感支持的心理需求?;谥行W生心理需求情況的差異,在設計心理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這個特點。

(三)中小學心理活動環節設計的差異

兩節心理實踐課的心理活動環節設計的相同點:一是遵循了團體心理輔導模式,依據團體動力學的原理,注重在心理活動中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二是課堂上運用OH卡牌媒介,注重學生交流分享,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快速反應和自我表達的能力,學生在互動和分享中體驗、感悟和成長;三是主題一樣,取名為“我們在一起”,聚焦同伴交往;四是活動環節一致,設計了導入篇、快樂篇、沖突篇和成長篇四個心理活動,串起整節課。

兩節課在設計心理活動時的差異表現如下:一是小學的心理活動采用各組選取多張OH卡牌進行創作,初中生的心理活動采用了各組學生每人選取一張OH卡牌進行創作;二是聚焦的點不同,小學心理活動聚焦學生友情中的矛盾沖突,通過OH卡牌投射和演繹友情故事,各組學生對卡牌排序,排練并表演友情插曲小故事,共同提煉維護友情的方法。初中聚焦于青少年人際關系中的同伴關系,主要引導學生在充分認識友情重要性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與學習如何維護友情、發展高質量友情;三是選擇使用的卡牌數量不同。初中四個心理活動都是學生小組內選擇一張OH卡牌創作,OH卡牌直接導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聊自己在友情中的感受;聚焦一張OH卡牌進行創作,感受友情的快樂;再聚焦一張OH卡牌進行創作,分析交友困惑,進行情緒和心理需求的體驗;最后在一張空白OH卡牌上創作,滿足交友心理需求,找到解決交友困惑的方法,獲得自我成長。

(四)中小學心理活動教學方法的差異

為了高效達成心理活動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這兩節中小學的心理活動課時,創新地運用了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挖掘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是心理活動設計選擇了OH卡牌的圖像卡,充分發揮圖畫和色彩對學生的大腦有效刺激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在教學活動中變換多種OH卡牌的玩法,運用了卡牌分組、卡牌破冰導入、卡牌小組合作編寫故事、運用圖卡補全故事、運用空白圖卡創作等方法。這兩節心理活動課利用OH卡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心理活動教學中的自省能力。小學生群體偏重形象思維,側重表演;初中生群體偏重理性思維,側重表達。

(五)中小學心理活動教學目標的差異

面對小學和初中不同的教育對象的差異,分別制定了適當的心理活動目標。小學心理活動目標是感受與同伴相處的快樂;小組合作表演中初步認知并接納友誼中有矛盾沖突的客觀存在;學會積極處理同伴交往中的矛盾沖突;學習解決矛盾沖突的方法,提升交往能力。

初中心理活動目標是感受同伴彼此關心、支持、鼓勵、陪伴的快樂;小組合作、創作中提煉解決交友困惑的有效方法;掌握并學會運用“主動、接納、尊重差異”等處理友情困惑的技巧;體驗、理解彼此對尊重、愛和歸屬、自我同一性的心理需求。

俞國良、王浩教授在《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理論的視角》一文中提到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的概念,并從不同角度展開分析,一個角度是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后銜接,另外一個角度強調學習環境中不同因素的心理教育價值。而這次的小學和中學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兩節同課異構的教學實踐正是從小學和初中的心理輔導課的銜接進行研究,讓我們看到了小學生和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性、連續性和差異性,認識到保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顯了研究中小學生心理活動課的緊迫性。

根據對OH卡牌在中小學心理活動的設計和實踐運用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的差異,設計的心理活動讓中小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友誼的支持和力量,體現了中小學心理活動的不同特點,體現了心理活動設計中運用易表達媒材OH卡牌的良好效果。這次的實踐探索活動既有理論學習,又有課堂教學實踐,進一步提高了心理活動的內在品質。希望這次實踐成果的研究和提煉能夠有助于中小學心理活動的建設,希望能夠對OH卡牌感興趣的心理活動的設計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初次嘗試,有成功也有需要不斷改進、創新的地方,期待有更多的教師加入我們研究的行列。

猜你喜歡
卡牌同伴心理
收集卡牌
航空科普卡牌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解讀新晉“頂流”
收集卡牌
心理感受
尋找失散的同伴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