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氣·靈氣·大氣

2023-05-30 18:03曾小敏
教育·教學科研 2023年3期
關鍵詞:工科素養改革

曾小敏

“雙新”課程改革從2019年正式啟動,轉眼間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如何將“雙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轉化為校本化實施策略,最終落實于課堂,使學生受益,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提升教師“雙新”課程改革的行動力、執行力?

筆者認為,實施策略和行動變革的關鍵在于對課程改革的理解與認知。在“雙新”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恐新者”認為教材新、難度大、課時緊、要求高,實施過程中出現畏難情緒;“穿新鞋走老路者”認為教育改革“雷聲大雨點小”“新教材新理念新名詞”與己無關,“改革”臨于前,“我”自巋然不動;“孤芳自賞者”認為教育改革就是要各揚其長,獨自美麗,殊不知“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針對以上問題,學校在三年的“雙新”課程改革校本化實施過程中,立足學校的辦學歷史傳統和優勢,關注教師的個性興趣與特長,形成了關于“雙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三點共識,即:“雙新”課程改革不是白紙一張,教育改革應該有“底氣”;“雙新”課程改革不是亦步亦趨,教育改革應該有“靈氣”;“雙新”課程改革不是孤芳自賞,教育改革應該“大氣”。學校以此為行動出發點,開展了相關的校本化實踐探索。

一、“雙新”課程改革不是白紙一張,教育改革應該有“底氣”

改革不是對以前教育實踐的否定,而是站在已有成果基礎上的守正創新。課程的多元化豐富性、課堂的互動化靈動性、教師的學生觀專業性,都是學校一直在探索的內容。如何提純已有的成果?如何在此基礎上精進?學校著力從“三點”出發,在增強教師實施課程改革信心的同時,勾勒出課程改革實施的路徑與方法。

(一)課堂:基于課堂教學,尋求落地的生長點

以語文學科的兩道題目為例,引導教師更好地理解課改理念,尋找課堂變革的生長點。

例一:【原問題】有人曾問三個砌磚工人:“你們在做什么?”第一個回答“砌磚”,第二個回答“掙錢”,第三個回答“建造世界上最有特點的房子”,后來第三個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師。閱讀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

【教改后問題】有人曾問三個砌磚工人:“你們在做什么?”第一個回答“砌磚”,第二個回答“掙錢”,第三個回答“建造世界上最有特點的房子”,后來第三個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師。同學們看了以后說:“有深意,有什么樣的追求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崩蠋熜πφf:“我看不見得?!苯Y合材料自擬題目,談談你的認識。

例二:【原問題】見圖1

【教改后問題】人們常說“凡事貴在堅持”,也有人不認同這個說法,你對此怎么看?

分析:教改前很多問題質量較高,但導向比較單一,是運用線性思維引導學生往一個方向思考問題。教改后,在理解吃透改革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原問題中有價值的因素,呼應教育改革的理念,對題目做些微調,培養學生非線性思維能力,對問題進行反思、追問,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發散思維等,對于提升學生思維品質、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這也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應有之義。

(二)學科:基于學科實施,尋求研究的著力點

學校以推進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為突破口,深刻領悟新課程改革精神,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研究推進新教材全面實施路徑,制定并實施了學?!半p新”實施工作方案。為將實施藍圖轉化為施工圖,學校依托學科教研組,以學校工作方案為依據,立足學科教學特點,進行了學科子課題研究的開展(見表1),切實提高育人水平,豐富學校辦學內涵。

(三)學校:基于學校優勢,尋求推進的切入點

學校打造智趣課堂,形成“興趣驅動、主動學習、學科融合、環境支持”四方面的課堂教學實施要素,明晰其內涵與策略,并充分利用學校數字化學習的環境優勢,將新工科素養的培育有機融合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成為開發學生多元智能和培養學生“新工科”志趣的主陣地,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興趣驅動激發學習動機、主動學習助力智能開發、學科融合優化認知結構、環境支持拓展學習時空”的學習策略,逐步使學生形成善于思考、勤于交流、勇于實踐、樂于展現的優秀品質。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作為切入口開展實踐探索:

一是技術賦能教學。學校鼓勵教師應用最新的教學技術,努力打造“智慧+興趣”的智趣課堂。2019年9月,一節“借數字化之力,享‘悅讀之樂”的語文拓展課通過平板“墨水瓶”的操作,以一種全新的數字化課堂形式引導學生品味了《三國演義》中第34回到54回中諸葛亮的形象。課堂教學精彩紛呈,趣味電子搶答、思維導圖講解、互動點評推優等環節吸引了在場的所有人。師生借助現代化手段走進名著,品評人物。

二是拓展教學時空。在信息化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更智能的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校園的多元化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數字信息智能化,提高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學校先后開展了“強底蘊、寬視野、育情懷”為主題的統編三科教材教學實踐研究、“融合信息技術,助推智趣課堂”主題教學研討和展示活動。激“智”引“趣”活化課堂,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化難為易,從而通過形象直觀的內容來開發學生智力,生成學生思維品質,打造以智啟智、以趣激趣的高效融合課。

三是傳承發揚學科優勢。數學學科是儲能中學的傳統優勢學科,學校聯合上海市兄弟學校舉行了“聚焦核心素養,助推‘智趣課堂”高一數學新教材“同課異構”研修活動?;凇爸恰薄叭ぁ遍_展教學,“趣”是激發學生探索的源泉,“智”讓學生有滿滿的收獲,有無限的期待,智趣課堂著眼于開發學生智力,生成學生智慧,是以智啟智、以趣激趣的課堂,也是情趣與理趣相互交融的課堂,更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課堂。

四是打造“智趣課堂”特色?!爸侨ふn堂”教學圍繞“三動——動腦、動嘴、動手”特征,設計學生動腦思考的問題,提供學生動嘴表達的機會,開辟學生動手實踐的途徑。課堂教學立足既有溫度而又有深度、既有活動又有學習,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理性表達、專心探究;通過“四導——導讀、導思、導研、導行”把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見表2)

二、“雙新”課程改革不是亦步亦趨,教育改革應該有“靈氣”

面對課程教學改革,是故步自封,還是以開放學習的姿態迎接變化?這對于課程教學改革從理念到課堂行動,從課堂行動轉化為學生素養能力提升,至關重要。教學改革呼喚樂意學習,銳意進取,擁抱變化的教育人。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循循善誘固然可貴,但是面對墨水瓶、電子白板、AI+5G技術,若能游刃有余,更加令人敬佩。在“雙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堅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同時,能夠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理念、拓展教學時空、探索學科規律的教師,將是更富有靈氣、更能呼應時代關切、與時俱進的教師。學校重點從構建信息場和實踐場兩個層面來提升教師的課程改革的“靈氣”。

(一)靈感源于信息場

1.“飛young”團隊點亮了信息場

學校自2019年1月創建“飛young”青年教師工作室,通過構建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在困惑中學習、在研討中反思、在領悟中創新”的原則,結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三方合力,引導學校青年教師樹立整體形象,奮發進取,追求卓越,弘揚正能量,并進一步激發整體教師隊伍的內驅力和活力。從2019年至今,“飛young”已經開辦了三期,全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都是工作室學員。工作室的建設較好地發揮了領銜、示范、激勵、凝聚和輻射作用,把握了教師成長的關鍵階段以及基本著力點,促進和帶動了一批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對于優化教師隊伍、提高學校辦學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各級各類培訓拓展了信息場

提升理論水平圍繞“新工科素養”“大中小一體化”等主題詞,利用《普通完全中學“新工科”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新工科建設與發展的路徑思考》《新工科與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實施路徑》等成果,結合當前最新基礎教育研究現狀,引導教師關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優秀項目案例集》《面向世界一流的新工科改革》等著作。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核心素養與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密切相關,教科研室進行文獻資料的整理、分享。

舉辦主題研修學校組織開展“強底蘊、寬視野、育情懷”“從‘新啟航,多維滲透”“融合信息技術,助推智趣課堂”“新課程新教學:促進育人方式的改革”“中學教育科研離你有多遠”“減負——‘少布置一題研究”等全員研修主題活動,展示教師的學習成果,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通過頭腦風暴,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高中育人模式的變革、高中階段“新工科”素養課程實施路徑、課程保障體系、課程評價等,探討教育科研的意義、指導教育科研的各環節,并結合經典案例做了針對性輔導,思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變革、探索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或實施真實任務的過程中完成學業,激發學生內生動力,讓學生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提高核心素養。

拓展學習時空學校開展了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培訓、新工科素養視角下學校特色課程的實踐培訓,參加上海理工大學大中小德育一體化建設論壇,開設上理工新工科講堂,舉行首屆上理工新工科課程實驗班揭牌等活動;通過“云微·微講堂”系列課程、上海理工大學在線課程《碳中和與先進能源技術科普教育》,提升教師應對課程改革的理論素養與實踐智慧;依托格致教育集團平臺,學習格致中學“雙新”實施工作方案《轉變育人方式助推“雙新”實施》,聆聽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崔允漷等專家關于“雙新”開展的相關報告,通過教研組長帶動組內教師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校舉辦“儲能師說”校骨干教師展示交流活動、思維沙龍、專家點評等形式,促進教師更好地理解“新工科素養”以及“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理念、策略與路徑。

(二)靈動源于實踐場

引導教師在把握住新課標核心素養目標導向、解構新教材內容結構與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充分整合并利用當前線上新教材視頻課資源建設的成果,將之轉化為校本新課程新教材系列培訓的資源。學校聚焦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開展專題研究,以“圍繞單元核心內容,基于以學定教理念,實施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探索問題解決的教學活動”等主題,借助區、集團協作項目和主題教研平臺,引領學科實踐研究團隊,著眼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依托教情學情,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方式。

近年來,學校依托“新工科”特色課程構建和“智趣”課堂打造,努力探索在必修、選修課程中培育學生的“新工科”素養,營造“新工科”特色辦學氛圍。近期,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推進融合“新工科”素養的課堂教學研究,學校開展了系列教學展示研討活動。教師將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代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學生參與進來,課堂靈動起來。

三、“雙新”課程改革不是孤芳自賞,教育改革應該“大氣”

“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逼鋵嵦斓睾沃^大,何謂???心地寬大,天地自然大,心底無私,天地就大。這里的大,往大了說,就是大境界大情懷大格局;往小了說,就是有一種分享、協作、溝通的意識與能力。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明確提出要將“平等互助的教學研究共同體”“自我反思”與“同伴合作”相結合,體現了教師之間基于教學學術研究進行協作教研的明確走向??鐚W科、跨年級、跨校的教學學術共同體應該成為教師之間進行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的交換、促進、共享的重要動力源。面對新教材新內容新要求,面對一個個信息技術時代成長起來的新學生新情境,需要建立分享合作的學習共同體才能迎接挑戰(圖1)。大而化之、難而易之,分步驟、找重點、有階段,通過同仁之間的智慧分享,分工協作,教師的教育生活才能既充滿挑戰又信心滿滿。

四、結語

此次教育改革要求之高,教育改革力度之大,教育政策文件頒布之多,每一位教師都要慢慢消化。筆者借由這三個關鍵詞“底氣、靈氣、大氣”梳理了學校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做法、想法,更加明確在新課程改革中學校做了什么,學校正在做什么,學校將要做什么。相信每一個投入到“雙新”課程改革中的教育人,都能用自己的底氣、靈氣、大氣,再加上勇氣,去迎接“雙新”課程改革的挑戰!

猜你喜歡
工科素養改革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工科概率統計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