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評估:教師專業發展的“精準規劃”模式

2023-05-30 05:52吳晴晴宋江偉
中國教師 2023年5期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

吳晴晴?宋江偉

【摘 要】教師專業發展是外在的發展目標,更是教師由內而外自我覺醒的過程。文章結合實際案例,從三個維度闡釋了如何精準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即全覆蓋調研,明確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診斷性評估,精準測評教師能力現狀;個性化設置,規劃教師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科學評估 教師專業發展 精準規劃

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個體性,需要根據每位教師的個人特征、職業目標、教學特長等因素進行個性化分析。落實精準化的教師發展規劃指導,是助力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此,科學合理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全覆蓋調研,明確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

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是指教師內在的動力和激勵,是教師能否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驅動力;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驅動力;三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追求和熱情;四是教師自我認同和滿足感。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不僅與個人的性格、能力、興趣等因素息息相關,而且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環境等外部因素密切相關。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了解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并引導教師逐步形成個人專業發展方向。

1. 跟蹤觀察,挖掘“發展初心”

筆者通過對所在學校近年來教育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并結合與一些教師的交流情況,了解被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追溯其教育教學初心,為科學規劃教師未來發展方向奠定基礎。例如,我們曾對部分教師開展系列化跟蹤觀察,通過設置簡單的課堂觀察表,對某教師一周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跟蹤觀察,主要通過深入課堂聽課和與相關教師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筆者對觀察結果進行了梳理,并與教師進行了集中交流,深入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2. 深度交流,改善“發展定位”

教師的發展定位是指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教師專業發展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夠與自身的興趣和特長相結合,因此,深度交流是改善教師發展定位的關鍵之一。筆者通過采用教師分組交流和個別深度交流相結合的方式,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及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促進教師改進其教育教學觀念。為了保證教師專業發展定位的科學性,筆者分階段開展了交流活動。

第一階段:傾聽教師需求。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教師的興趣愛好、專業技能和職業規劃,為科學制訂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奠定基礎。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把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個人專業發展的首要目標。

第二階段:量身定制發展方向。筆者根據不同教師年齡階段、職業階段、工作經驗等因素,制訂個性化的專業發展方案,明確每位教師的優勢與劣勢。例如,某教師在理論學習方面有明顯優勢,但很多時候與教師的交流不能充分結合教學實際,想法過于理想化。為此,我們幫助該教師做好自我定位,支持該教師在學科教研方案設計中發揮引領作用。

第三階段:修正發展路徑。為了進一步幫助教師明確個人專業發展定位,學校大力發展團隊協作研訓,讓教師在團隊研究中發現個人在研訓中的價值,從而使教師明確教育教學的基本思路,形成全學科育人的教學觀。例如,某教師希望通過個人管理崗位的實踐不斷提升管理能力,通過跟進研究,筆者發現該教師與家長、學生的溝通行為得到一致認可,但在落實相關工作時,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筆者通過實際事例的呈現與該教師進行交流,最終該教師認識到問題所在,并考慮進一步修正個人專業發展方向。

3. 主題研討,明確“發展方向”

在教師明確個人專業發展定位的基礎上,我們會發現教師缺少切入點,因此,需要幫助教師明確個人發展的方向在哪兒,也就是如何讓教師在個人專業發展定位清晰的情況下找到相應的載體,通過對某個領域的深入了解,逐步發現個人專業發展的切入點。

筆者結合系列化的專家講座及校本教研交流分享,在聆聽各類專家講座的過程中普及了教育教學的前沿信息,并開展相應的校本研討,促使教師發現自身的興趣點,并不斷明確個人發展過程中需要突破的研究方向。例如,有位教師在聆聽關于項目化學習策略的相關講座時,結合自身專業發展定位,明確個人想要拓寬學科項目化的具體路徑,因此,在聽了該講座后,該教師結合當前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確立了下一階段個人發展的具體方向。

二、診斷性評估,精準測評教師能力現狀

教師專業發展除了需要有明確的方向,更需要厘清該方向與其個人教育教學能力或管理能力是否匹配,通過進一步的測評,幫助教師分析該方向發展的可行性,從而避免長時間努力卻未能得到明顯的發展。學??梢酝ㄟ^問卷、測驗、實踐授課、模擬上課、觀點分享等形式開展相關診斷測評,從而檢驗教師對于某一領域的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是否具備較高的水平。

1. 設定教師能力的評估目標和指標

教師能力評估目標應當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方面,具體可以圍繞教師的知識深度和廣度、教學技能、授課效果、溝通能力等維度開展,通過評估目標的確立,幫助教師將日常教育教學與個人發展的關注點匹配起來。

我們發現,對于教師知識深度的測評,如果只是停留在解題層面的話,就不能實現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因此,在知識深度測評中,筆者主要采用對解題思路的陳述與方法的梳理,重在考量教師對學生知識運用的學法指導。關于教學技能方法,我們主要通過課堂觀察量表入手,要求學科教師根據三個優點、兩個不足、一個改進點三個維度入手,既是對該教師教學技能的評估,也是對其個人教學技能運用的檢驗。授課效果是否達成,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觀察、知識檢測、座談等形式檢驗,從而關注學生對教師授課的認同度與教學實際效果的評估。

2. 確定評估內容和形式

評估內容和形式通常取決于評估目標,教師能力的評估可以從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先進性的評估與教學策略有效性的評估等方面開展,通過紙筆測驗來評估教師是否對某一理論知識或關鍵技能有所理解。

例如,我們要測評教師的課堂把控能力,可以重點關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處理突發情況,或者對于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內容如何取舍與運用,通過課堂錄制的回訪,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和日常教育教學中的習慣性誤區。

3. 進行評估,并及時反饋與改進

筆者采用診斷性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明確教師的實際能力狀況,并有針對性地推送培訓或改進內容,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并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教師,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表現,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同時,也可以根據評估的結果,指導教師制訂個人發展計劃,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例如,某青年教師個人素質很高,個人發展定位是課堂教學的演繹,希望能夠參與各類課堂教學評比來提升能力,而通過錄像診斷評估,我們發現,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不太合理的教學體態語言。需要注意的是,診斷性評估工具的結果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且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評估工具還需要經過多次使用和實踐,才能不斷完善和優化。

三、個性化設置,規劃教師未來發展方向

教師的規劃最終是因人而異,需要自行設置好實施路徑,為了更好地幫助教師定制科學的個性化規劃,我們構建了相應的“雙導師指導機制”,即每位教師的規劃均需要兩位導師進行幫助修正與制訂,合力幫助教師做好有效規劃。

1. 個人分析,自我定位

筆者通過對教師課堂觀察評價后的量表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為設置科學有效的教師研訓方式奠定基礎,促使學校校本教研更接地氣。

例如,教師通過學校課堂觀察團隊的跟進指導后,聽取觀察團隊“一師一方案”的內容,將個人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形成相應的改進方案。教研組通過開展教研活動為載體,根據不同教師存在的問題,設定不同的教研任務,從而進一步完善個人優勢與劣勢分析,幫助教師進行清晰的自我定位。從此,教師的個人定位不再出現虛無縹緲的現象,基本都能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精準定位,確立個人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2. 導師研討,修正規劃

學校設定了學科導師與教師發展規劃導師的“雙導師指導機制”,定期開展相應導師團隊的研討,分析學員發展過程中的瓶頸,為教師制訂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規劃提供保障,在明確教師個人規劃的基礎上,幫助教師修正規劃,增強教師個人發展的動力。

有的教師專業成長較快,學科導師從學科專業發展的維度去評價其個人發展規劃時往往不能找到問題所在,但有了教師發展規劃導師的介入,會更凸顯教師素養的綜合性發展規劃,實現教師發展的可持續性。

3. 長短結合,未來可期

導師團隊為教師個人制訂的目標實行長、短期結合的方式,從而讓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不僅形成長遠的規劃,而且短期規劃也能得以實現。

例如,某教師對個人專業發展以五年為目標,基本形成了未來五年的整體規劃,但這樣的規劃會讓其第一年落實規劃的過程顯得比較忙亂,也就是說每個方面都需要不斷改進,從而增加規劃落實的有效性。因此,學校進一步幫助教師形成總體實現與分階段達成相促進的規劃方案。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上泗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

猜你喜歡
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新任務與新途徑探究
各國教師素質提升淺析
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意義
應用型大學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構建研究
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方式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專家評價對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影響的敘事探究
利用云錄播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研修平臺
微視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
論反思性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