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竹編工藝品審美特征研究

2023-05-30 01:16賴雯靜
收藏與投資 2023年3期
關鍵詞:審美特征當代

摘要:竹編工藝是我國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非遺熱”使竹編工藝以充滿活力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和生活中。本文以當代竹編為研究對象,通過闡述竹編技藝的發展及竹編工藝品的豐富類型,分析當代竹編工藝品的外觀特征,為今后竹編的創新發展提供啟示和理論借鑒。

關鍵詞:當代;竹編發展;工序技藝;竹編工藝品;審美特征

2008年6月,竹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竹編技藝的不斷創新、工藝品種類的不斷豐富,當下的竹編工藝品更加符合大眾審美需求和生活需要。

一、竹編的發展與豐富

(一)編織技藝不斷創新

自仰韶文化有確切的記載以來,竹編在中國手工藝歷史上堪稱一朵燦爛的奇葩。竹編紋樣美觀,從許多出土的陶器上都能看到竹編紋樣的裝飾,造型多為單股或多股線條交錯編排、多方連續有規律的編織樣式。例如上海青浦崧澤遺址出土的黑陶竹編紋帶蓋罐,罐子肩部就刻有由22個單元編織組成的竹編紋。19世紀20年代以后,國內南方的竹編編織技法千姿百態,能編織出各種花樣和字畫。通常竹編所用的竹絲截面呈方形,細處僅有一兩根頭發絲那樣粗細,寬處則有四五根,最基礎的編織方法是將經緯交織穿插組合,工藝上可分為細絲竹編工藝和粗絲竹編工藝。常見的編織結構有人字編、十字編、六角編、螺旋編、絞絲編等?,F代竹編在基礎的編織手法上增添了許多技法,如彈花編、菊底編。

從一條條竹篾變成完整精致的竹編工藝品,竹子經歷了許多變化。根據竹編的造型或是裝飾需要,通過加減篾絲改變密度,或是幾種編法組合,能構成不同的紋樣,編織方法不同,給人的視覺感知和表達的內涵也不同。

(二)竹編工藝品不斷豐富

竹編工藝品的制造在明代步入高峰,竹編工藝品的用途越來越廣泛,編織技法也越來越精巧,還與漆藝相融合制作出許多精美的竹編器具。常見的有能珍藏畫卷的竹盒、女性用的竹編首飾盒以及盛放食物的大圓盤等,江浙一帶還出現了竹籃。明代王叔承的《雨后雜興》中道:“斫竹編青籃,門前開蟹籪?!鼻宕跗?,編織工藝的發展涌現了大量做工考究的竹編工藝品,其中尤以益陽涼席和安徽舒席最為出名,《益陽縣志》記載,益陽的水竹涼席“柔軟精致,全國珍用,較任何篾席為佳”。竹編藝人們創制了發簍、取暖籃、竹箱、帽筒等竹編器皿,形成了不少民俗。發展至今,竹編手藝人緊跟時代潮流,聯合高校、企業或愛好竹編人士一同設計開發竹編文創產品。例如湘西竹編州級傳承人姚元飛合作創辦的本順竹藝合作社,與吉首大學美術學院一同設計開發了紀念建黨100周年的竹編簸箕(圖1)。竹編的圖樣既展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清晰明了地表達了手工藝人對黨的祝福。

(三)制作顏色不斷添彩

竹編顏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直接由不經過染色處理的竹編,保留竹子本身或青或黃或綠的原色。隨著歲月更替,竹子天然的色澤還會由淺轉深。二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結合丙烯、漆色、堿性染料等可進行改色。染色、直接上色、漂白、碳化、保青等物理手段可改變竹子原色,突破了竹材自然屬性對其知覺屬性的限制,許多設計從業者、手工藝從業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或是市場的流行趨勢,開展了許多顏色實驗,取得了一定突破。色彩搭配通常以漸變或對比色為主。漸變就是竹編色彩由飽和度低到高,由明至暗,或是運用色彩推移的手法形成,使竹編紋樣的色彩豐富但又過渡自然。對比色的運用則是用兩種不同色系,如傳統竹編制品會采用紅和綠,藍紫和金黃,或者是將變色后的白與黑進行搭配,同時對比和連續對比使圖案色彩更富裝飾韻味,現代竹編在比較顏色的應用上更加鮮艷和夸張,高純度和高明度的顏色給人明快歡樂的感覺。

二、當代竹編工藝品的審美特征

傳統的文化及器物需要再設計并符合現代生活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得到傳承。竹編作品既是藝術品也是日常用品,筆者從用途的視角將其分為以下幾類:竹編家具(包括建材)、竹編生活器具(包括信仰活動所用竹編用品)、竹編童玩、竹編文創、竹編飾品。

(一)竹編家具的素雅美

竹編家具與其他家具相比,根據特殊編織工序處理,具有耐干燥、不變形、防蟲蛀、耐水等優點。竹編家具在視覺上給人們一種低碳、環保、素雅的自然之美,符合當下低碳、藝術、時尚、健康的生活潮流理念。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對傳統文化的銜接和傳承也更加重視,因此,竹編家具成為人們考慮范圍內的較優選擇。

為了使竹編制品更加符合現代審美,當代竹編家具在材料搭配、造型層次上進行了突破,具體表現為對傳統竹編工藝方法進行改良,使竹編家具作品形式充滿時尚感而又不失傳統感。例如設計師周育潤和蘇素任大師共同設計的BAMBOOL STOOL,他們利用不規則編法編織了竹凳的凳面,將原竹和竹編兩種工藝自然、完美地結合,制作出了實用且美觀的坐具。

(二)竹編生活器具的功能美

起初,人類制作器物更多是為方便使用,竹編的實用性是早期功能美最重要的表現。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竹編工藝品也開始被生產者作為新的裝飾,重視其美觀性。然而,由于涉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竹編產品仍然需要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實用性仍然是竹編生活器具最突出的屬性。例如鄂東竹編(圖2),其特點是具有密實堅固的結構。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們才會追求視覺上的賞心悅目,絕不會出現求美觀而輕實用的喧賓奪主的現象。這類竹編器具實例還包括湖南益陽的水竹涼席、湘西的竹編背簍等。

竹編器具在信仰供奉中的應用也較為普遍,西雙版納傣族人民在喪葬活動、佛教信仰活動和民間信仰活動中對竹編器具的運用就較多。在傣族佛教活動中,有一部分竹編制品主要被當作供奉器具,如竹編小供桌、竹編托盤、竹編蠟條盒等。其中,用于供佛的竹編小供桌和竹編托盤用量最大。每逢舉行佛家活動時,各家都要用自己編制的竹托盤盛蠟條、竹飯盒盛米飯、竹編小供桌盛飯菜等供品、并紙扎花樹等供敬給佛祖。

豐富的竹編生活器具展現了手工藝人造物的智慧,竹編器具的功能性使得竹編深入人們的生活,這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精神記憶的維系。

(三)竹編童玩的趣味美

竹制童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竹玩具與陶制玩具、木制玩具、泥玩具一樣,是傳統民間玩具的重要構成部分。竹編也被能工巧匠制成小孩的玩具。例如,自唐朝以來民間流傳的燈節活動,到了宋朝已十分流行,一些達官貴人會請制燈藝人創制精致的花燈。其中,一種就是用竹篾扎骨,在外圍糊上絲綢或彩紙。有的還用竹絲編織做裝飾。在民間竹編玩具中,有記載或現存的竹編玩具有竹編百獸,如龍、鳥、蟬、蟹等,以及竹或竹絲扎成兔、魚等狀的骨架,外糊以彩紙的各種燈彩、扇車等。

以往的童玩大多是針對年齡小于12周歲的孩童,隨著各式“潮玩”的出現,竹編童玩隨著市場發展也進入了成年人之中,大人對竹編童玩的意趣和互動性產生較大興趣,因其材料的獨特性,融入互動性的竹編玩具能表現較強的生命力,深得民眾喜愛。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材料選取成為玩具制作的重要因素。而竹編玩具就具有安全環保,可循環再生、經濟適用、質樸親和的特點,能給人產生正面的身心影響,又能融入中國傳統元素,讓孩童熟悉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下有完善的產業鏈和可觀的市場前景。

(四)竹編文創的設計美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增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主體活力”,激發了許多非遺傳承人、博物館、設計愛好者的創新設計熱情,非遺文化文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竹編也不例外,竹編文創也由此被聚焦。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竹編工藝大部分集中在山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竹編文創具有普及非遺知識、推廣竹編文化、促進竹編產業升級的功能,所以當竹編走進城市、走進大眾視野,竹編文創的設計功不可沒。

竹編文創的設計與制作,提取地域竹編元素和地域人文文化元素,結合相關產業、博物館等走入人們的視野和市場。竹編文創又分為實用類和觀賞類,在觀賞類占主導的竹編文創中,審美性已經遠遠超出了使用功能,演變成了包含純摯感情的藝術品,常作為陳設品的竹編文創主要在造型、裝飾、意蘊上下功夫。例如手工竹編平安福鈴鐺,可以作為配飾、掛件和禮物。

以實用性為主的竹編文創還常與其他工藝結合,這一類物品在保證實用性的前提下兼具審美情趣。例如四川道明竹編茶具文創,是運用四川特有的細絲竹編工藝,打破傳統限制,與茶具相結合形成的工藝品。這種茶具文創既提取了竹編文化元素,使個性化的表達極具設計感,又具有一定實用性,創新和豐富了當地的竹編產業。

還有一類竹編文創,不僅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還具有互動性,能吸引人參與其制作環節。自己動手不僅可從中感受非遺手工藝的魅力,激發大眾對竹編的興趣和了解的主動性。竹編書簽產品包含制作材料包,消費者只需要按照說明書操作,就能親手編織動物造型的竹編書簽,刺激消費者主動學習非遺竹編文化。此外,竹編工藝品設計還可以融合新時代科技元素,利用新時代先進的科技手段,創新竹編造型,進一步研發多種符合新時代審美的特色產品。

(五)竹編飾品的精巧美

隨著竹編飾品的應用設計研究逐漸深入,竹編飾品逐漸被有愛美之心的佳人“收入囊中”,成為創新竹編工藝品的一大路徑。

相比于貴金屬、仿金屬、綜合材質和珠寶這幾種材質的飾品,竹編飾品在視覺上擺脫了原有的厚重感,顯得十分輕盈靈巧。飾品的功能在于通過裝飾體現人的氣質和審美,佩戴竹編飾品的人,于質樸中透著獨特的雅致,極好地展現了佩戴者獨具一格的沉郁清雅審美和東方氣質。品牌調性、創作主題不同,竹編飾品會形成不同的立體造型,這些造型有具象的、抽象的,還可以與其他材料結合展開創新。具象的造型具有直觀的視覺效果,抽象的造型則具有悠長的裝飾意味與形式美。純手工打造的竹編飾品,整體會給人精致的視覺感受。

三、結語

古代留存下來的竹編器物,在今天看來,其中的許多工藝品仍然美觀實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竹編既保留了傳統竹編工藝的質樸美感,在此基礎上又迎合了當代審美和實用訴求,它的多元性和獨特的審美特征展現了豐富的藝術價值。我們要不斷發掘當代竹編工藝品的審美特征,因為這對促進竹編工藝乃至竹編文化的活態傳承具有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

賴雯靜,女,漢族,廣東廣州人,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與數字媒體藝術。

參考文獻

[1]李挺.竹編紋樣的設計與應用[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20.

[2]肖玉潔.傳統竹器具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3.

[3]雷敏.論當代手工藝品的審美價值[J].今古文創,2021(21):64-65,86.

[4]張昕,王瀟曼.論鄂東蘄春竹編工藝審美特征[J].文化發展論叢,2017(3):147-158.

[5]張宗登,李坤明.竹制玩具及其創新設計方法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17(1):25-29.

[6]金少萍,韓園園.西雙版納傣族竹編制品的功能及其文化意義研究[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6(1):140-150.

[7]陸眾志,陳瑩瑩.桂東南地區平南竹編工藝審美特征及內涵探究[J].湖南包裝,2021(5):15-18.

[8]于沖,于娜.竹編工藝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林業和草原機械,2021(5):54-58.

[9]張壓西,羅傲.竹編首飾設計創新實踐研究—以胸針為例[J].天工,2022(4):86-89.

猜你喜歡
審美特征當代
當代中國芭蕾舞劇的民族化探析
論室內環境設計中的三個轉向
關于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分析
淺談影視音樂的審美特征及藝術功能
論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苗族蠟染藝術的審美特征
試論動漫藝術的審美價值
“《當代》文學拉力賽”2016年第五站讀者來信選登
辛夷塢青春小說的審美特征
新世紀貴州苗族題材電影的審美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