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航拍在新聞報道中的特點、發展前景及風險防范

2023-05-30 02:50姜大為
新聞世界 2023年3期
關鍵詞:發展前景風險防范新聞報道

姜大為

【摘? ? 要】近年來,民用無人機開始進入到新聞傳播領域,無人機航拍技術以其獨特的視角極大地提升了新聞報道的質量。本文從一線新聞從業者的視角,結合工作中的實踐案例來梳理無人機航拍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特點,并對其應用前景進行展望,同時探討如何防范無人機新聞報道引發的風險。

【關鍵詞】無人機航拍; 新聞報道;發展前景;風險防范

無人機,全稱無人駕駛飛機(UVA),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帶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非載人飛機。按應用領域劃分,可分為軍用和民用。近些年來,無人機在民用領域開始嶄露頭角,無人機航拍也被新聞從業人員廣泛運用在新聞報道中。無人機航拍是對傳統航拍的延續和提升,作為一種新型攝像方式,無人機通過“天眼”來展現新聞現場,給受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使新聞畫面更具沖擊力。

一、無人機航拍的特點

(一)無人機航拍降低報道成本

西方使用航拍的歷史比較早,法國人納達爾在1858年乘坐熱氣球拍出了第一張航拍照片。飛機發明后西方新聞界開始用其搭載記者拍攝,但飛機采購成本昂貴且需要專業飛行員來駕駛,一般媒體根本無法負擔。近年來,民用無人機采用小型多旋翼飛行器,成本較低。以當下媒體使用比較多的大疆御3(Mavic Air3)為例,價格在13000元左右,可拍攝8K延時影片,續航時間達到46分鐘,最遠遙控圖傳可達10公里。一次購機可以多次使用,且無需高額的保養費用。在航拍技術流行之前,記者拍攝山村題材新聞,記錄一座道路崎嶇的高山畫面可能要驅車幾個小時,采訪耗時費力。如今只要無人機升空就能輕松獲得所需素材,山路的高、陡、險盡顯其中。無人機航拍技術有效降低了媒體的采制成本。

(二)無人機航拍視角獨特

麥克盧漢指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現代傳播媒介延伸了人的技能,成為新聞從業者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媒介發展史的每一次革新都是以技術為先導,隨著民用無人機技術日趨成熟,航拍鏡頭越來越多被使用在新聞報道中。傳統新聞報道因為受到設備限制,大多數只能進行平面拍攝,其視角和人眼較為接近。而無人機將攝像鏡頭帶入空中作業,拍攝的畫面是一種俯視的角度,這種俯視的畫面傳遞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能交代新聞現場宏觀環境,給受眾帶來更具沖擊力的畫面。無人機航拍鏡頭是一種創新型的鏡頭語言,它將二維影像空間帶上了三維的“上帝視角”。

(三)無人機航拍增強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是決定新聞是否出彩的重要元素之一。無人機航拍最大的特點是無人駕駛、升空迅速,能快速到達新聞現場。隨著民用無人機的普及,很多突發現場的一手視頻都是由業余無人機航拍者完成的,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及時、新鮮的素材。無人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限制,充分保障記者安全。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新華網無人機編隊第一時間拍攝到了火光沖天、濃煙密布的畫面。無人機從高空俯視拍攝,全景展示出爆炸造成的巨坑,將觀眾快速帶入現場。2022年4月合肥某小區受疫情影響成為管控區,筆者第一時間前往采訪,報道小區內部的真實情況。從傳統報道方式來看,記者只能對一些志愿者及社區工作人員進行采訪,因為按照防疫規定記者無法進入小區拍攝。在無人機幫助下,記者記錄了小區居民在社區工作者幫助下生活井然有序,各項物資供應充足,尤其是通過無人機平移鏡頭拍攝到居民們的一張張笑臉,反映出小區居民對于抗擊疫情的必勝決心。通過無人機航拍,記者第一時間發出了關于管控區的新聞,也避免遭受感染的風險。

(四)無人機航拍突破空間限制

新聞現場復雜多變,往往充斥著危險和不確定因素。例如戰爭、自然災害、化學品泄露這類現場,新聞記者很難接近,這類報道也可能會讓記者付出生命代價。尤其是在一些調查類報道中,已用傳統采訪方式獲取證據或是某些場合不適宜采用傳統采訪方式,這時無人機航拍作為采訪手段,可以在報道中大顯身手。2021年7月,筆者對合肥某私立高中暑假違規補課情況進行暗訪。該高中跨省租用異地教學樓進行封閉式集中補課,記者調查取證難度可想而知。僅憑爆料人的一面之詞,很難將報道做實,而且會在節目播出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時候無人機能到達以往傳統采訪無法企及的區域,先是利用航拍記錄了暑假里封閉的學校中人來人往的畫面。在取證確鑿的情況下,靠近教學樓通過無人機鏡頭的多倍變焦可以清晰拍攝到上課的情形。報道通過難以辯駁的事實讓被曝光學校終止補課行為,同時地方教育部門責令其整改。此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無人機可以突破空間限制,使得調查報道“光明正大”。

二、無人機新聞報道的發展前景

(一)無人機+直播

直播是新聞報道最具魅力的一種報道形式。直播技術加上無人機的宏觀視角,構建大視野直播新聞,為新聞報道帶來巨大變革。尤其是對突發事件的報道,無人機可以到達以往無法企及的區域,第一時間將受眾帶入新聞現場,傳遞出準確的信息,這兩點與新聞對于時效性和真實性的要求不謀而合。例如2015年天津濱海爆炸事故的直播報道,無人機在保證新聞記者安全的情況下提供信息,提高了新聞報道效率。

(二)無人機+大數據

大數據技術是當下新聞報道的又一利器,海量數據增強了報道精準性,提升報道的可信度。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可以收集大量地理位置、人物等數據,大數據技術通過這些信息可以構建實時資訊。例如在關于交通狀況的報道中,無人機+大數據的報道模式可以獲得實時的交通數據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有效加工和分析,可以為記者的報道提供有益參考,也能為受眾提供便捷、精準的出行路線。

(三)無人機+VR

近年來,VR(虛擬現實)技術引發媒體廣泛關注。全景式的視覺展現、沉浸式的傳播體驗激發了廣大受眾參與新聞傳播的積極性,強化了受眾的“在場感”。北京大學在2016年的招生宣傳片中,首次利用了無人機+VR攝像機將校園的風景用全新的方式展現,拍攝中巧妙結合了二者的特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特別是在體育比賽中,依托無人機,觀眾通過VR彷佛置身于場地當中,沉浸感十足。未來,無人機+VR的組合,將為新聞行業的發展打開無限的想象空間。

三、無人機航拍中存在的問題

(一)無人機航拍的合法性

在世界范圍內,也只有少數國家對無人機采訪有明文規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對于無人機的要求是其飛行的高度不得超過400英尺。我國目前沒有出臺關于管理無人機的法律規范,也沒有明確無人機新聞采訪方面的準則。即便如此,無人機在新聞采訪中的運用也必須在現有的法律規定中進行。例如,無人機航拍的飛行區域可能涉及禁飛區、拍攝的畫面侵犯個人隱私、無人機直播過程中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等。在我國,記者雖然有在公共區域采集信息的權利,但因為采訪的當事人并不一定完全知曉這種新技能,在沒有得到事先許可的情況下,如果無人機不是被用來維護公眾共利益,這種飛行有被警方認定為非法侵入的風險。

(二)使用無人機的安全隱患

目前市面上媒體使用的無人機多為民用小型多旋翼飛行器,抵御風險的能力弱,對于自然條件的要求較為苛刻。特別是民用無人機使用往往受制于天氣,小型多旋翼飛機無法保證在雨雪風的環境中作業。無人機電池技術還不成熟,特別是在國內一些北方城市,續航時間30分鐘左右,在極寒天氣下或者高海拔地區,電池消耗過快,從而導致系統功能不能正常運行,飛行距離會變短,影響新聞報道的正常進行。此外,城市的高層建筑、移動通訊設施、高壓線等會影響無人機信號。在操作無人機的時候往往只有單人,操作者既要控制無人機飛行還得兼顧拍攝,不斷地調整拍攝鏡頭,這些情況都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航拍畫面缺乏互動

無人機拍攝畫面的主要形式為大全景、長鏡頭,在畫面的使用上多以空鏡頭出現。無人機與新聞現場距離較遠,脫離人群,無法和新聞采訪對象直接交流,無法獲取同期聲,內容只能以正文來表述,較為抽象空洞。在視頻報道中難以展現細節,更難體現攝影中的決定性瞬間。在調查報道中航拍畫面因為沒有互動,對新聞的客觀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無人機拍攝畫面的使用只能是從屬地位,新聞報道還是要以傳統新聞鏡頭為主,避免新聞內容的主觀或空洞。

四、無人機使用中的風險防范

(一)無人機的選用及人員培訓

媒體在選用無人機時,要選取擁有高技術標準、安全系數大的民用無人機。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在媒體中使用較為廣泛。大疆公司制定的產品質量標準在無人機行業有著標桿作用。媒體采購同種類型的產品不僅可以滿足媒體對于畫面的要求,并且在安全性能上也有一定保障。

無人機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往往只需要一個操作人員,拍攝者不僅要完成對無人機飛行的操作同時還要進行有意識的拍攝創作。雖然目前無人機的操作界面趨于簡單,操作的方法也愈加智能化,但對于操控人員還必須進行崗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無人機進行新聞報道。在采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雙人操作制度。2021年,中國民航局發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治理暫行規定》,這就意味著新聞從業人員要使用無人機從事采訪工作要通過專業培訓,合法使用無人機。目前國內無人機主要有四大證書,即COSL(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AAOPA(民航總局頒發的云執照)、UTC(無人駕駛航空器操作手合格證)、ASFC(中國航空運動協會頒發的考核證件)。其中和新聞行業聯系密切的還是UTC,UTC是大疆公司在2016年聯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推出的培訓考試體系。UTC旨在培養無人機應用領域的飛行手,為他們提供專業性強的培訓課程,成績合格可以獲得《無人機駕駛航空器操作手合格證》,該證是對學員在無人機應用領域的認可。

(二)無人機的拍攝操作

從操作層面來看,單人操縱者專注于操控端的顯示屏,難以顧及飛行器與拍攝對象及障礙物的距離。若有條件可一人觀察一人拍攝,例如在市區空中遇到建筑物,觀察手可以提醒飛行手避讓。在戶外需要翻山可能造成信號丟失,觀察手可以讓飛行手及時升空找回信號。筆者根據無人機采訪經驗總結幾點操作中的注意事項:(1)起飛前對飛機故障進行排查,確保飛機固件更新,檢查葉片和云臺位置,刷新自動返航點,一定要等到GPS信號足夠強的情況才能起飛。(2)在城區范圍內拍攝,盡量讓無人機在視野可達范圍內,非必要不要超出視線區域,否則啟用自動返航時可能造成與顯示屏失聯。(3)無人機航拍環境較為復雜,要對飛行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做好預案。一旦出現顯示屏黑屏的情況,可以嘗試向上往回拉桿,切記不要貪飛,特別是在冬季容易斷電掉機。

(三)無人機使用的申報、應用、監管

目前沒有硬性規定新聞媒體在使用無人機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經過民航主管部門的批準,即便如此在新聞單位內部也應該建立一整套無人機使用申報程序。首先,使用無人機的記者根據所報的選題進行申請,包括使用的時間、拍攝的大概區域、可能涉及的拍攝對象及素材的用途。其次,新聞單位應對本次申報進行審核,重點審查該次采訪事項是否違反國家保密規定,是否屬于空中管制區域,是否侵犯公民隱私權。最后,提出審核意見,報單位分管領導批準,在單位的監管下使用無人機進行報道。對于選用的素材除了要符合新聞行業使用標準以外,還必須仔細審查素材是否涉及保密區域、是否侵犯了個人隱私。以安徽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為例,記者使用無人機必須向采訪部申請,在明確選題及拍攝地點后方可使用,無人機拍攝的素材在成片之前還必須經過審片主編、欄目制片人把關,確保萬無一失。

結語

無人機航拍有一些新的特點,改變了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無人機航拍技術在新聞報道領域的作用愈加明顯,為新聞記者提供了諸多的便利。但新聞工作者要認識到無人機航拍之于傳統采訪手段只是合理的補充,在新聞報道中處于從屬地位。從業人員在利用無人機進行報道的時候,要充分認識其局限性,并對其產生的風險進行防范,只有在使用新技術的時候趨利避害,才能給新聞采訪插上新的“翅膀”。

參考文獻:

[1]黃駿,徐皞亮.無人機航拍技術的進化朔源:基于麥克盧漢“媒介四定律”的思考[J].文化與傳播,2019(10):21-28.

[2]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 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3]李安,閻安.無人機航拍的電視新聞應用與優化策略[J].電視研究,2018(08):74-76.

[4]葉先鋒.無人機航拍鏡頭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J].中國報業,2021(03上):94-95.

[5]蔣躍.無人機應用于新聞攝影中的倫理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地市報人,2021(08):73-75.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

猜你喜歡
發展前景風險防范新聞報道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的防范及化解
冷鏈物流基礎上的生鮮電商發展研究
融資融券業務對券商盈利及風險的影響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新聞報道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