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模塊化背景下的微格教學改革與實施

2023-05-30 10:48王彤朱俊蘭
新教育·綜合 2023年1期
關鍵詞:微格教育教學

王彤 朱俊蘭

【摘要】微格教學作為教師教育類專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實踐課程卻一直存在課程安排課時少、實踐目的不明確、課程實施無序、缺少有效指導等諸多問題,這就直接導致了微格課程的教學目的難以達成,產生實踐實效差的結果。因此應遵循微格課程模塊化的改革理念,明確教學目標,不斷構建符合學生需求和社會需要的微格模塊課程,提高學生實踐教學水平,加速我國卓越教師的培養。

【關鍵詞】微格;課程模塊化;教育教學

課程模塊化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中。2014年8月,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再次提出“建立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模塊化課程理念基于“模塊”一詞的含義,就是指可以自由靈活組合的標準部件或元素。鐘啟泉教授則將模塊課程中的“模塊”界定為“基于明確的教學目標,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所構成的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

微格教學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國,首先在北京教育學院展開了學習研究,并進行了實踐,而后在全國各大師范類高校廣泛運用,是目前各師范高校在引導教師教育類專業學生掌握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基礎后主要開設的一門校內實踐類課程,是讓教師教育類專業學生在微型模擬教室中進行反復多次的實踐教學,以達到強化學生的教學技能和方法、促進對教材的熟悉了解、加強對課堂的掌控以及提升課堂應變能力等目的,使教師教育類專業學生盡快完成由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換,從而為走上講臺做好積累、鋪墊和過渡。

一、微格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設置。以我國6所部屬師范大學為例,1-5學期開設的教師教育類相關課程有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基礎、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學技能、學科教材分析、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等,而微格課程主要開設在第6學期,在學生學習完各種教育教學類課程之后進行集中微格實踐訓練。微格教學開設的時間與學科教育教學課程開設時間相隔較遠,所以使得微格教學與其他相關理論學科之間缺少有機銜接,出現內容孤立的現狀。

據研究者觀察統計,我國各師范類高校把教育實習或頂崗支教作為教師教育類學生在第6學期的主要任務,那么為了保證教育實習或頂崗支教獲得充分的時間,一般在教育實習或支教前1-9周集中開設微課教學課程。這就導致從時間分配上來看,微格教學作為校內最重要的實踐課程,卻只有短短的9周時間,微格教學開設時間的欠缺,導致學生的教學實踐缺少時間的保證,難以較好地實現微格教學的目的。

微格教室由于和真實的中小學教室授課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如課堂學生人數較少、學生由同班同學扮演,缺少真實感、教室較小,由同班同學扮演的學生回答的問題過于完美,缺少真實師生間的敬畏和熱愛等。導致傳統微格教學出現實踐性薄弱、實效性難以保障等問題。

2.教學實施。在微格錄制結束后的講評環節,基本上以兩種方式為主:一是通過設備現場對學生的授課進行講評;第二種就是下次上課集中講評。

第一種講評方式,教師在總控室觀摩學生結束微格教室模擬授課后,利用設備通過語音采用非面對面的方式學生的授課進行評課和指導,這種評課方式由于不是面對面進行指導和講評,所以講評效果不夠理想。另外因為每次講評都是在不同的小組內部開展,其他小組的成員無法參與和聆聽,受眾范圍較??;第三個結果就是學生在模擬授課時會產生被老師監控的心理,不能完全投入課堂之中,影響學生的表現和發揮。

第二種是講評方式是讓學生錄制保存自己的微格教學視頻,在下次上課時面對全班同學集中進行講評。這種方式是全班同學集中觀摩某學生的授課視頻后,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討論評價,這樣能使學生掌握聽課評課的技巧和方法,能提高學生評課的技能,同時也能最大化地讓所有同學都能汲取知識,獲得成長。但是這種講評方式耗時費力,往往一節課只能觀摩講評2~3位學生的授課視頻,難以使更多學生參與其中,輻射面有限,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

微格教學的評課方式主要以“學生小組錄課—全班集體評課”這樣一成不變的方式為主。因此對于學生而言,評課方式顯得單一,缺少變化且枯燥,因此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

聚焦校內的微格教學,一些矛盾和難題亟待解決:一是微課教學相比于其他教師教育類課程而言,課程設置時間少;二是微課模擬教學實踐薄弱,實效性難以保障;三是縱觀課程設置,微格教學與其他教學理論課程時間跨度較遠,內容孤立,缺少有機聯系;四是在實施方面教師主導作用欠缺,學生微課實踐呈現隨意無序的現象;五是微課教學方式單一枯燥。

二、微格教學模塊化改革創新原則

基于上述問題,課程模塊化為教師教育課程尤其是實踐課程微格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了可能。在微格教學的模塊化改革和創新中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實踐實效性原則。微格教學的開設目的和意義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多次的微格模擬教學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深化、固化和內化,以達到將理論知識方法轉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那么微格教學模塊化改革就必須要注重學生在實踐中的實效性。

實踐實效性原則落實需要以下幾個因素的支持。

一是微格實訓室硬件設備的支持。首先從數量上來看,微格教室的數量要能夠滿足師范類高校所有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需要。其次微格教室要及時對硬件設備優化和更新。只有最大限度地做到對真實教室的模擬,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授課體驗。

二是實踐課時數量的保證。教師教學技能包含了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對教材的解讀和把握能力、教師三筆一畫及口語等基本功的運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等綜合性系統復雜的實踐能力。所以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作為支持,使學生在不斷地實踐中先分別掌握具體的教學技能和方法,然后進行綜合的使用。

三是教師和學生樹立正確的微課教學實踐觀。首先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應發揮好自己的引領指引作用。統觀全局制定科學合理的微格教學實施方法和實施內容,使學生的教學實踐技能經過微格課后能獲得全面的提升。其次作為微格教學的實踐主體,學生也應該樹立正確的自我實踐觀念,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實踐機會,認真準備和授課,以切實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技能為目的。

四是要有明確具體細致的訓練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為培養合格的教師做好準備,一般來說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目標:

階段目標一:心理適應講臺,消除或減少緊張恐懼等情緒。

階段目標二:儀態行為規范,語言、動作、表情符合教師要求。

階段目標三: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常見教學技能和方法。

階段目標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完整授課。

只有制定明確的階段目標,才能循序漸進地指引學生一步步實現最終的目標,落實微格教學的實效性。

2.整體有序性原則。不同師范專業的微格實踐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既具有微格教學的總體特征,又要符合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學特點,所以微格教學模塊化改革的過程中要根據相應的專業學科特點進行設計,使之呈現出整體性和有序性。

以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既可以從顯性和隱性兩個角度將整個微格教學過程分為兩個大的模塊:外在的教學技能運用模塊;內在的課程內容講授模塊。兩大模塊又可以根據課堂的實施環節、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能力形成的順序分為更多的模塊。

3.靈活開放性原則。課程模塊化是將宏觀整體的知識理論結構或體系分解成許多結構完整又能靈活搭配組合的單元。那么對于微格課程而言,在模塊化的實施和建構過程中,肯定要遵循靈活自由的原則。在教學中同時面對不同班級不同知識體系和學情的學生,教師還應遵循開放性的原則,要根據具體學情設計符合學生需要的微格實踐模塊。

例如在板書技能模塊化訓練中,我們可以分別訓練學生識字寫字教學板書實踐、閱讀教學板書實踐、作文教學板書實踐等。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開放地增加新的實踐模塊,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適當地加入朗讀教學模塊,在作文教學時增加課外閱讀積累指導教學模塊。在這樣靈活開放的原則指引下,在開展微格教學時,可以實時根據學生情況和需求靈活多變地組織教學安排,多樣性地開展內容豐富目的明確的微格教學。

三、微格教學模塊化改革的設計與實施

在充分遵循模塊化課程改革原則的基礎上,為實現微格教學實踐的實效性,避免雜亂無序的低效課堂出現,微格教學模塊化應該建立“基礎+核心+發展”的三位一體結構體系。在此三大模塊中,核心模塊屬于必修模塊,基礎和發展屬于靈活變化的機動模塊。在三大模塊下,又細分為更多的子模塊,每個子模塊都是獨立且靈活的完整個體,能夠根據需要從教學時間和教學次序上進行靈活調整和補充,以充分體現“短小”“靈活”“實用”“開放”的模塊特點和功能。

1.教師能力素養模塊(基礎模塊)?;A模塊就是體現教師教育專業特點的模塊,區別于非師范專業必須具備的教師能力和素養,這個模塊主要分為四個子模塊:口語表達模塊、儀態動作模塊、書寫技能模塊、多媒體運用模塊,這些子模塊共同構成了作為一名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能力。

而微格教學將這四個子模塊列為基礎模塊,一是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加深印象,并且借助實踐更好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二是此基礎模塊中的四個子模塊均屬于選修模塊,就是為了根據學生情況因材施教、靈活選擇開展教學,從而有效節約課時,為核心模塊爭取更多實踐機會。

2.學科專業技能模塊(核心模塊)。學科專業技能模塊是依托不同教師教育類學科專業的教學特點和內容而設置的模塊。此模塊屬于必修模塊,旨在經過微格實踐,使學生掌握具體學科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基本能力和素養。

依舊以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此專業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中小學培養合格的語文教師,那么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所習得的專業技能就要滿足語文教學的需要,所以此核心模塊就可以分為以下兩個子模塊:小學語文五大領域教學模塊和不同文體教學模塊。

在五大領域的模塊下,根據語文教學中五大領域所占比重的多少和難易程度,以識字寫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模塊為重點實踐教學模塊。

在文體教學模塊中,以小學語文教材中常出現的文體為主。此模塊可與五大領域模塊中的具體模塊教學相輔相成。例如,在進行閱讀模塊的實踐中,教師可以靈活安排配合開展記敘文模塊教學,既能使學生對閱讀教學的方法、教學環節以及教學內容有清晰的認知,又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記敘文教學的教學重點和實施策略。這樣就能使不同模塊中的內容達到靈活搭配,使學生對知識進一步貫通融合,實現模塊化實踐教學實效的最大化。

3.個人成長綜合模塊(發展模塊)。發展模塊是教師教育類專業學生在基礎模塊的支持下,經過核心模塊的實踐后,以一個準教師的身份通過歷練獲得個人成長與發展的綜合性實踐模塊。此模塊設置的核心理念一是聚焦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觀摩賞析;二是引起教學者身份的轉變,使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和視角參與實踐教研活動。

在此發展模塊下,一共包含三個子模塊:教育教學觀察模塊、同課異構模塊、集體教研模塊。三個模塊既是相互獨立的完整教學實踐單元,又可以相互交叉組合。

在微格教學模塊化實施過程中,應該以核心的專業學科技能模塊為重點,在其中融合對基礎模塊的回顧,同時根據學生對核心模塊以及基礎模塊的掌握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開展發展模塊的教學。實現以核心模塊為主,基礎模塊為輔,發展模塊為提高的實施策略。

微格教學模塊化改革作為課程改革中的一種具體嘗試,要克服實施中的諸多困難,同時還應不斷根據學生和社會的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和創新,使模塊化下的微格教學更具靈活新穎和實效性,促使我國未來教師實踐綜合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瓊臺師范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實踐導向的小學卓越教師教育教學類課程模塊化建設的探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QTjg2021-8)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大學生移動學習專注度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njg2022-111)

猜你喜歡
微格教育教學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臨床藥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三位一體”微格教學輔助說課的模式
視頻促進師范生微格教學反思效果研究
微格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作文訓練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微格教學法在《軍事醫學地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