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北優質專用小麥綠色高效簡化生產技術集成與推廣

2023-05-30 13:04邢帥軍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豫北專用優質

邢帥軍

豫北地區位于河南省黃河以北,包括安陽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鶴壁市、濟源市六市的32個縣(市、區),含豫北平原、豫北山區兩個亞區。該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雨量600 mm左右,小麥抽穗后降雨量相對較少,光照充足,土、肥、水以及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發展優質強筋小麥(黃河故道沙地除外),被劃定為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適宜區。豫北地區小麥常年種植面積113.33萬hm2左右,其中,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21.33萬hm2。

豫北地區小麥的豐產豐收對河南的糧食供需平衡和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豫北地區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仍然存在產業大而不強、產量多而不優、抗御風險能力不強、現代化水平不高、品牌眾多雜而不亮、結構性矛盾突出、投入產出比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等突出問題。同時在優質專用小麥生產過程中存在耕地污染嚴重、盲目施肥打藥、重復投入多、生產成本上升、產品質量下降、新品種新技術更新換代慢等問題,影響了該地區優質專用小麥產業水平的快速提高。為推進小麥產業的持續向好發展,政府部門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這一核心,實施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戰略,通過政策引導、市場調節、企業帶動、技術推廣等舉措,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積極推進小麥綠色富硒標準化生產、高效生產和簡化生產,逐步實現種植結構從普通小麥向專用、綠色、高效小麥轉變。

本項目以優質化、專用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專用小麥綠色簡化高效生產技術為載體,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目標,通過專用小麥品種篩選、綠色簡化高效生產技術集成體系的示范推廣,實現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同時,創新實施了“企業+科研+推廣”三位一體的良種聯合攻關機制,形成了“標準化示范基地+企業+農戶”的產業化推廣模式,以全面推進以優質專用小麥產品為核心,以綠色高效簡化生產體系為支撐,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訂單回收為紐帶,搭建“營銷宣傳+產品銷售”一體化平臺,打造線上線下雙重銷售模式,加強產前、產中、產后聯合,建立產供銷聯合體,對豫北區域小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技術體系構成

(一)綠色富硒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

在項目推廣區通過綠色標準化生產體系的運用,結合開展富硒生產研究,創新形成了小麥綠色富硒標準化生產技術。

1.綠色標準化生產。第一,選擇綠色生產區域。選擇小麥的最佳適宜區,要求生態環境優良,遠離工礦區、公路和鐵路干線,環境無污染。第二,制定綠色標準化生產體系。嚴格規定體系中肥料和農藥的選擇。所用的肥料應符合《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21)的規定。在農藥的選擇和使用上,應符合《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393—2020)的要求。第三,建立全程質量管控體系。通過制定不同生長期的質量管控措施,進行小麥綠色標準化生產,實現專種、專收、專儲、專用,穩步發展優質專用小麥,不斷優化提升品質。同時建立完善的綠色標準化生產檔案,并妥善保存,以供查閱,保存記錄 2 年以上。

2.富硒生產技術。硒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多種生物學功能。通過試驗示范,小麥采用葉面噴施外源硒生產富硒小麥是比較經濟高效的途徑,對開發生態高值功能小麥產品和改善傳統膳食結構意義重大,具備極大的市場前景和開發價值。試驗證明,在土壤符合綠色指標的前提下,隨著噴施次數和施用量的增加,小麥籽粒硒含量也隨之增加。葉面噴施3次適量的外源硒獲得的籽粒硒含量最高。葉面噴施適量的外源硒,可以達到小麥優質高產的目的,所生產的富硒小麥籽粒容重、蛋白質、濕面筋、穩定時間等主要指標符合《優質小麥? ?強筋小麥》(GB/T 17892—1999)中二級強筋小麥的品質指標。同時,在一定條件下,硒可抑制小麥對汞、鎘、砷的吸收,也能拮抗鉛、鉻等重金屬元素。

(二) 高效生產關鍵技術

在項目推廣區通過精量播種、精準施肥、病蟲草害精準防控以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小麥高效生產的目的。

1.精量播種提高生產效率。俗話說“七分種三分管”,小麥要高產,播種是基礎,是關鍵。技術要點包括:第一,培肥地力。施足底肥,使用配方肥(N-P-K配方比為20-20-5)或使用小麥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每667 m2一次掩底施肥40~50 kg。第二,選用良種。選用豐產潛力大、適播期長、穩產性好的優質強筋半冬性小麥品種。第三,適期播種。該地區半冬性品種播期應掌握在10月10—15日,不能過早和過晚;第四,控制播種量。一般每667 m2用種量為10~12.5 kg,每667 m2基本苗控制在15萬~20萬株,播期延誤或整地質量差的地塊應適當加大播量。第五,培育壯苗。播后最好鎮壓,做到隨播隨鎮壓,要掌握鎮壓力度,減少墑情散失,促進麥苗生長,培育冬前壯苗。

2.精準施肥提高生產效率。第一,精準施肥。針對小麥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利用率,結合土壤化驗結果,本項目采用N:P:K=20:20:5復合肥或采用小麥專用復合微生物肥,達到了提質、節肥、增效的目的。第二,改善提高施肥技術。同時選用緩控釋肥、生物有機肥等新型高效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節約人工成本。第三,高效施肥。推介使用種肥一體化、水肥一體化、機械施肥等新型施肥技術,3月20日左右即小麥拔節中后期進行追肥,氮肥中基肥和追肥的比例控制在5:5。試驗示范表明,此項技術可增加小麥產量15%

左右。

3.病蟲草害精準防控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對病蟲草害準確及時監測預報,精準施藥、適當提高防治指標、適期用藥等,降低了用藥次數。試驗示范表明,通過運用此項技術,項目推廣區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為94.59%,農藥施用量降低15%,防治用水量減少90%,防治成本降低20%。施藥由傳統的5~6次降低為3次,農藥施用量大大減少了。

(三)簡化生產

通過運用小麥減蒸控灌、減少物化投入、簡化管理措施等,達到科學精準管理,增加種植效益、實現小麥生產節本增效的目的。

1.小麥減蒸控灌技術。第一,節水灌溉。要在拔節至孕穗期、揚花至灌漿早期兩個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灌水,小麥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及灌漿后期為水分不敏感的生育期,控制灌溉,能不澆就不澆,減少灌溉水的浪費,實現降低灌溉用水量而維持冬小麥產量的目標。第二,降低植株蒸騰。積極選用節水型小麥品種,通過合理灌溉,提高冬前有效分蘗,減少小麥春季無效分蘗,加速分蘗兩極分化,有效減少小麥植株蒸騰耗水。第三,減少地表蒸發量。通過寬幅勻播技術的運用,增加植株間的密度,減少間隙度,提高和植株冠層覆蓋度,有效地減少地表蒸發量。第四,采用節水保墑耕作技術。采用小麥節水保墑灌溉技術,同時結合播種前深翻或深松及適當輪耕,達到節水保墑的目的。試驗示范表明,小麥減蒸控灌技術的應用比傳統小麥生產節省灌溉水10%~30%,節肥15%,并維持穩產、節水、增效。

2.減少物化投入。第一,通過農業管理措施的綜合運用,減少肥料、水分和地力的消耗,提高肥料、水分利用率,降低成本。第二,通過對病蟲草害的統防統治,降低農藥的施用次數和施用量,提高利用率,簡化措施,降低成本。第三,科學運用田間管理措施,簡化不必要的措施,綜合減少物化投入和勞務投入。如秸稈還田、隔年深耕、施用配方肥、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等措施的合理運用,可減少用工,降低投入。

3.簡化管理措施。通過科學診斷,提高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管理措施。同時,不能因循守舊,按部就班地開展管理,要因時、因地、因苗開展管理,最終實現輕簡化管理。

二、效益產出

(一)經濟效益

通過豫北優質專用小麥綠色高效簡化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推廣,建立了完善的技術體系,建成了優質專用小麥綠色生產試驗區、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現代農業高效示范區等技術研究推廣示范基地。截至2022年3月,豫北優質專用小麥綠色高效簡化生產技術體系示范與推廣面積達8.4萬hm2,小麥平均每667 m2增產44.9 kg,每667 m2新增純收益147.77元,示范地總經濟效益達18 618.65萬元。

(二)社會效益

1.提高了豫北區域優質專用小麥綜合生產能力,并達到綠色簡化高效的生產目的,滿足了市場需求,提高了市場競爭優勢,促進了當地小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通過綠色高效簡化技術體系的研究和推廣,一批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等得到快速推廣,進一步提高豫北專用小麥的生產能力,滿足了市場多樣化、專用化的需求。

3.創新了產業化經營模式,為當地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發展提供模板,對當地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生態效益

項目的實施,顯著改善了推廣區域的生產環境,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通過對化肥和農藥的減量使用,緩解了化肥農藥帶來的土壤肥力退化現象,降低了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通過小麥減蒸控灌、簡化管理等技術的實施,減少了水的浪費,節約了水資源;通過小麥綠色標準化生產、富硒生產技術的推廣,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和品質,并促進了當地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生態效益明顯。

(責任編輯? ?劉素芳)

猜你喜歡
豫北專用優質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體能測試專用鞋
體能測試專用鞋
體能測試專用鞋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奮力書寫戰“疫”的豫北答卷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