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信息技術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二三六”研訓模式

2023-05-30 10:48徐春群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

【摘要】本文論述南寧橫州市借力自治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探索構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二三六”研訓模式,即明確兩個送教重點、創新三種管理方式、遵循六個送教步驟,切實提升當地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關鍵詞】鄉村教師 專業發展 研訓模式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4-0011-04

新時代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2018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轉變培訓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要求“依托現有資源,結合各地實際,逐步推進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與改革,實現培訓、教研、電教、科研部門有機整合”。教育部2019年印發的《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提出,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即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在此背景下,南寧橫州市遵循“研訓一體,質量為上”的培訓理念,依托“國培計劃”“區培計劃”,借力自治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以下簡稱2.0項目),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二三六”研訓模式,面向中小學教師,采用“集中送教下鄉+在崗校本研修”的培訓方式,進行市(縣)本級培訓團隊的分學科集中送教下鄉與學校返崗指導培訓,提升橫州市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促進了區域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立足本地實際,明確“二三六”研訓模式的內容架構

橫州為縣級市,由南寧市代管。橫州市現有中小學校(包括教學點)403所(個),鄉村學校占比96.7%,全市(縣)共有教師11 500多人,其中鄉村教師8 458人、占比73.5%。乘著國家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東風,橫州中小學校3 815個教學班全部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實現了寬帶網絡全覆蓋,13所學校建設有自動化錄播室,教師辦公室都配備了電腦,許多學校還實現了教師人手一臺辦公電腦。

硬件配備完善,為我市依托信息技術推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保障。經過前期調研論證,我市整合了教研、電教、裝備、學校等多部門的力量,提出了依托信息技術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二三六”研訓模式(兩個送教重點,三種管理方式,六個送教步驟),如圖1所示。

上述“二三六”研訓模式,聚焦課堂教學與校本研修,幫助參訓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實效,創新校本研修活動形式,綜合提升參訓教師的專業技能與教研水平??傮w而言,這一培訓模式有兩個創新點。

1.創新教研模式,破解基層教師科研能力薄弱的難題。一是設置專項培訓項目。設置專項信息技術能力提升項目,明確送教下鄉活動必須融入信息技術,全面提升市(縣)級送教團隊的信息技術引領能力。二是配備專業指導人員。每個送教學科均配備信息技術專業指導人員,為送教活動提供技術保障。三是創新送教內容和模式。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作為送教下鄉的重點,并貫穿于每個送教環節,開展現場體驗式、浸入式、仿真式培訓,使參訓教師現學現用。四是組織團隊專業引領。邀請南寧市各學科名師到現場進行課例展示、面對面指導,引領送教活動,提高送教實效。

2.創新管理理念,解決信息技術運用走過場的問題。一是以賽促研,推動整校信息化。組織開展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校本研修+課例展示”為主要內容的全市(縣)團隊比賽,提高鄉村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二是借力“雙師”引領,提升返崗品質。教師返崗研修環節,通過“市(縣)—鎮—?!比壘W格化管理,扎實開展教師返崗研修活動。

二、依托信息技術,探索“二三六”研訓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明確兩個送教重點

1.送教內容體現學科主題研訓。為落實“研訓一體,質量為上”的培訓理念,切實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能力,我市以學科主題研訓作為送教的主要內容,送教之前根據相關要求深入學校調研,針對學科急需解決的重難點問題,學科本土專家提供1—3年聚焦主題的指導規劃,結合新課改要求逐年按需送教。例如,一線教師普遍覺得落實“雙減”政策的難點在于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于是2022年小學語文中年段送教主題確定為“‘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中年段閱讀教學課堂作業的設計與實施”,要求送教過程中的理論指導、案例呈現、交流研討、總結提升等環節都緊緊圍繞這一個主題進行,使參訓教師“一訓一主題,一訓一提升”。

2.送教過程體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在本次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研訓過程中,我們借力2.0項目,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新路徑。一是培訓方式實現線上線下同步?;谛畔⒓夹g特點,采用“講授—問答”“問題—辨析”“展示—點評”“微型經驗分享”“課例分享”等操作方式,增強送教團隊的培訓效果,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點燃“火種”、探索路徑。二是課堂實施運用信息技術。送教過程中,要求研修團隊把在2.0項目中學習到的技術加以運用,提升本學科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我們將初中英語送教主題確定為“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送教過程中指導和引領鄉村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在2.0項目中學到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新三種管理方式

1.納入繼續教育學分登記。按照“學分掛鉤,任務驅動”的理念,將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登記和送教下鄉項目掛鉤,把學分制重點放在送教下鄉和返崗研修的推動上,成立由學校、鄉鎮、市(縣)組成的考評小組,通過“校評—鎮評—市(縣)評”層層審核后,方可確定繼續教育中的校本研修得分。

2.實施績效考評。把學校返崗研修納入年度績效考評,要求每校有返崗研修方案、有考評制度,通過年度績效考評推動學校返崗研修活動的扎實開展,并在年末進行年度考評,選出先進個人和優秀案例,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

3.推行市(縣)、鎮、校分級管理。一是市(縣)級管理。這一級管理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層面,由市(縣)教師培訓中心全體成員開展以下工作:深入研修工作坊,查看研修的情況并進行點評;設置數據統計平臺,統計并導出各鄉鎮、各學校、各學科研修情況的數據。第二層面,由市(縣)教師培訓專家團隊開展以下工作:進入所在學科研修工作坊,對各項任務完成材料進行不低于300字的點評;退回抽查發現不符合要求的研修小組成果并指導如何重新開展研修;進校指導相對薄弱的學校開展研修。二是鄉鎮級管理。主要由鄉鎮中心校管理員和鎮級團隊成員負責開展以下工作:進入所在鄉鎮學校所有學科研修工作坊,對各項任務完成材料進行不低于200字的點評;入校指導薄弱小組開展校本研修。三是校級管理。主要是由各學校的研訓管理團隊開展以下工作:進入本校各學科的每個研修工作坊,對各項任務完成材料進行不低于200字的點評,并進行總結反饋指導;在返崗研修中查看信息技術融入情況。在推行上述分級管理過程中,市(縣)教師培訓中心制定送教下鄉項目及教師培訓團隊專項考評細則,通過強化考核、層層把關、精準指導,解決基層教師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

(三)遵循六個送教步驟

第一步,訓前學習。送教團隊在本輪研訓中處于關鍵地位,其素質高低、動力強弱及方法當否都關系到研訓的效果,因此在研訓之前對送教團隊成員開展相關培訓十分重要。橫州市教師培訓中心狠抓送教團隊培訓,促進團隊成員更新觀念、提高指導水平。送教活動前,我們為225名市(縣)級、鎮級教師培訓團隊量身打造了為期5天的“教師培訓團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班”,邀請區內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方面的專家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為信息技術融入送教下鄉活動提供保障。

第二步,訓前研磨。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彼徒糖?,各學科團隊成員根據不同分工進行“三備兩磨”:參與課例展示的教師第一次備課、第一次展示→小組集體研磨的第二次備課、第二次展示→小組集體研磨的第三次備課、第三次展示。橫州市教師培訓中心給每個送教學科組配備1—2名信息技術2.0縣級成員,全程參與學科團隊訓前研磨的課件制作與現場送教信息技術講座,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根據各學科的研訓主題,市(縣)級教師培訓團隊在觀課量表制定、主題講座、課例及評課議課安排等方面開展研磨,力求各項內容都能展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

第三步,課例展示。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經驗包含著行動或嘗試和所承受的結果之間的聯結”,知和行是緊密相連的,沒有行就沒有知,知從行來,只有從“做”中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在研訓活動中,我們采用鄉鎮、市(縣)團隊同臺展示課例的方式落實杜威的上述教育理論。例如,小學數學展示同主題單元連排課,市(縣)團隊展示《三角形的內角和》,鎮團隊展示《四邊形的內角和》,課例要求體現研訓主題策略及2.0項目要求。在此過程中,全體參訓教師分組進行課例評析,市(縣)級送教團隊點評引領,形成“人人參與展示,組組有人點評”的研訓氛圍,讓參訓教師在對比分析中有收獲、有感悟、有提升。

第四步,主題講座。由市(縣)級培訓團隊舉辦研訓主題講座,引領參訓教師深刻體會該項培訓的目的、策略及意義。例如,小學語文的送教主題為“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小學數學的送教主題為“希沃白板課件的獲取與分享”,小學英語的送教主題為“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模塊整體教學探究”,小學美術的送教主題為“如何利用PPT錄制美術微課”,此外還有通用類送教課如“錄屏軟件使用方法解析”等,讓參訓教師都能學有所獲。

第五步,現場操練。由市(縣)級培訓團隊開展“信息技術使用策略”微講座,參訓教師現場實操,并上臺展示操練成果,專家現場指導,切實提升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例如,在美術學科培訓中,團隊成員以“微視頻制作與應用”為切入點,讓參訓教師利用手機或電腦進行操作訓練,讓鄉村美術教師掌握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的方法。通過培訓,鄉村教師切身感受到農村學校與微課的距離并不遙遠,只要積極參訓、認真準備,任何一個學科都能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第六步,返崗研修。馬爾科姆·諾爾斯在成人學習理論中提出了“學習契約理論”,認為學習契約是教師與學習者之間訂立的學習協議,而雙方對協議的履行即為契約學習。這一理論強調學習應成為每個參與者共同的事件,尤其是學習者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參與每個環節,才能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在返崗研修階段,橫州市教師培訓中心組織教師依托“雙師”教學平臺,以“同伴互助四人行”的形式開展“123”契約學習,主要包括如下三項。一是確定1個研修主題,制訂校本研修計劃。市(縣)教師培訓中心在南寧師范大學的幫助下,在雙師平臺為同伴互助返崗研修小組設置一個專門的網絡研修平臺,每??梢愿鶕徒滔锣l活動各學科的主題或自身實際確定研修主題,制定本學科同伴互助小組的研修方案,上傳至雙師平臺。二是觀摩雙師教學名師2節課例,就學科所定主題進行研究學習。校本研修同伴互助小組中的每個人先按學科主題觀看雙師教學中名師的課例,然后選出兩節能突破主題研究的2節課例一起觀摩,1人記錄名師的上課環節與內容,1人挖掘主題相關的亮點,2人分別談聽課感受。三是形成3項成果,提升研修水平。同伴研修小組結合在雙師平臺所觀摩的名師課例,根據研修主題和本校師生實際,共同研磨設計1份與名師課例相同的新教案,用這份新教案進行上課并反思,課后同伴組員負責評課,形成1份新教案、1個上課視頻、1份評課稿上傳至雙師平臺。通過這種任務驅動的方式,教師研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總結提煉成果,“二三六”研訓模式成效顯著

橫州市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二三六”研訓模式,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為突破點,以送教下鄉與綜合培訓相結合為手段,有效提高了鄉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為本地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成果推廣有力,滿意度高

自實施“二三六”研訓模式以來,我們積極開展成果總結提煉工作,共計推出“花鄉師訓”系列5期,每期收錄本市(縣)教師培訓團隊成員撰寫的各學科優秀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評析100多篇,收集研訓活動照片600多張,每年上傳“花鄉師訓”微信公眾號平臺的教師研修活動報道超過1 000篇,為本地教師學習提供了優質的共享資源。廣西電視臺、自治區教育廳網站、今日廣西網、南寧教育網、《廣西教育》雜志等媒體(平臺)曾對我市的教師研訓活動進行關注報道。

由橫州市推送的“五步式‘送教下鄉助推校本研訓一體化”案例獲評為教育部“國培計劃”優秀工作案例,“同伴互助,推動返崗研修常態化”等4個案例獲評為自治區優秀案例,“基于農村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背景的‘五步式送教下鄉模式探索與實踐”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近年來,橫州市在區內外相關會議及培訓班上推廣該模式18場次。

我們積極開展“二三六”研訓模式成效檢驗工作,以進一步調整工作方向、優化送教流程。經前期檢驗,通過“二三六”研訓模式開展的送教下鄉活動,現場滿意度獲優秀評價率達96%以上。

(二)研訓覆蓋面廣,獎項喜人

我們構建的“二三六”研訓模式覆蓋本市(縣)所有學段所有學科的教師,2016年至今每年送教下鄉活動約100場次,市(縣)本級教師培訓團隊每年進校指導80多場次,2.0項目整校推進組成員進校指導30多場次,“雙師”教學平臺抽檢指導310組次,全市(縣)教師參與在校返崗研修活動3 480場次,參訓約20 000人次。2020—2021年,我們舉辦全市(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暨青年教師團隊比賽,共有參賽團隊37個,評出一等獎團隊9個、二等獎團隊28個。

近年來,橫州市教師培訓團隊成員參加自治區級、南寧市級教學比賽,共有10個科次159名教師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研訓團隊參加南寧市級教學技能競賽,獲43個一等獎、二等獎;“雙師教學”實驗學校教師參加“雙師教學”模式改革試點項目資源應用大賽,共有13名教師獲一等獎、二等獎;橫州市選派的教師參加南寧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比賽,共有32人獲一等獎、二等獎。

在實施“二三六”研訓模式過程中,橫州市教師培訓團隊成員成長迅速,其中獲評自治區優秀教師1人,南寧市教壇明星2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46人、南寧市教學骨干73人、南寧市“我最喜愛的老師”6人,橫州市教壇明星30人、學科帶頭人89人、十佳教師16人,另有3人成為2018年廣西基礎教育鄉村名師培養工程對象,5人入選南寧市師德宣講成員。全市(縣)中小學青年教師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技能比賽,其中獲自治區級獎勵8人、獲南寧市級獎勵134人、獲橫州市級獎勵1 811人。

(三)送教扎實有效,好評如潮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們構建的“二三六”研訓模式以扎實有效的送教與研訓獲得上級領導及業界的好評。2020年7月,橫州市分別在自治區教育廳舉辦的全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者研修班及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研修班上做了題為“創新研訓模式,提升鄉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橫州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創新做法”的經驗介紹。2020年12月,橫州市代表南寧市迎接自治區級視導評估調研,該送教模式獲得調研組專家的高度贊揚。2020年以來,橫州市受邀進行“二三六”式送教下鄉經驗分享30多場,來賓市興賓區、柳州市柳城縣、玉林市興業縣、南寧市賓陽縣等兄弟縣(區)的20多個團隊到橫州觀摩交流,并對橫州市經驗給予高度評價。

總之,橫州市通過構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二三六”研訓模式,進行市(縣)本級培訓團隊的分學科集中送教與學校返崗指導培訓,有效提升了鄉村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促進了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福榮,黃吉元,賀曉霞.送教下鄉培訓的理論與實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艾輝.構建送教下鄉培訓管理模式,助力鄉村教師專業成長[J].吉林教育,2022(6):3-5.

[3]王偉均.信息技術支持下農村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5(3):78-80.

作者簡介:徐春群(1971— ),廣西橫州人,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研管理、教師專業發展。

(責編 歐金昌)

猜你喜歡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淺談義務教育鄉村教師流失的原因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試論引領鄉村教師走向自覺閱讀的方略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