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圖譜視角下雄安新區研究現狀分析

2023-05-30 03:06宋楠李海英張冬麗李慧敏李揚
河北科技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文獻分析雄安新區文獻計量學

宋楠 李海英 張冬麗 李慧敏 李揚

摘 要:為了構建雄安新區研究知識圖譜,針對目前對雄安新區科學研究產出分析幾乎空白的情況,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4 638篇中英文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和文本挖掘分析,從知識圖譜視角分析雄安新區研究的趨勢、研究主體、研究主題和研究熱點情況。研究表明:隨著雄安新區設立時間的增長,國內學術界的研究熱度逐漸褪去,研究數量呈現下降趨勢;雄安新區的主要研究陣地在中國,國際研究機構與中國合作密切;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規劃、雄安新區水文與環境研究、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研究是當前雄安新區研究的熱點?;谥R圖譜視角對當前研究態勢進行客觀數據分析,可為雄安新區各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科學參考依據,為進一步研究雄安新區提供新視角、新思路。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雄安新區;知識圖譜;文獻分析; 研究熱點;共現分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Xiong′an New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graph

SONG Nan1,LI Haiying2,ZHANG Dongli3,LI Huimin3,LI Yang2

(1.Xiong′an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uil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ong′an New Area,Hebei 078100,China;2.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Hebei 05001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research knowledge graph of Xiong′an New Area,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in Xiong′an New Area is almost blank at present,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d text mining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4 638 Chinese and English documents in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and the research trend, research subjects, research topics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Xiong′an New Area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graph.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stablishment time of Xiong′an New Area, the research enthusiasm in the domestic academic community has faded, and the research shows a downward trend; China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highest research output, and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as close cooperation with China;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Xiong′an New Area, the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of Xiong′an New Area, and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research of Xiong′an New Area are currently th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of Xiong′an New Area. The objective data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grap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Xiong′an New Area, and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Xiong′an New Area.

Keywords:bibliometrics;Xiong′an New Area;knowledge graph; literature analysis; research hotspots; co-occurrence analysis

雄安新區的設立意義深遠。從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來看,雄安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的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17年以來,眾多學者和研究機構以雄安新區為主題進行了大量學術研究,但目前對這些成果進行分析梳理的研究并不多,其中東南大學王朝紅等1以中國知網(CNKI)中文文獻為基礎數據,對雄安新區的建筑與城市規劃領域進行了研究趨勢和熱點分析,但研究僅基于中文文獻且重點關注建筑與城市規劃領域。隨著啟動區建設的逐步完善,雄安新區發展開始進入新階段,對雄安新區相關研究的信息進行全面、全領域的總結梳理和知識挖掘具有實際意義。本研究以CNKI,SCI(科學引文索引),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CPCI-SSH(社會科學與人文會議錄索引)和SCPCI-SSH(科技會議錄索引)收錄的學術文獻為基礎數據,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與共現聚類法相結合的方式構建領域知識圖譜2,以科睿唯安Derwent Data Analyzer分析軟件和開源軟件VOSviewer作為分析工具,分析雄安新區相關領域的研究態勢,梳理研究脈絡,總結研究熱點3-4,構建雄安新區研究的知識圖譜。

1 研究設計

1.1 方法與工具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分析與共現聚類相結合的方法對已有的關于中國雄安新區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具體研究步驟、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下。

1)文獻計量分析 采用科睿唯安Derwent Data Analyzer軟件與人工輔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數據清洗和文獻計量分析,通過統計論文元數據,分析主要研究國家/地區和研究機構。

2)共現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統計一組詞在同一組文獻中出現的次數,通過這種共現次數測度它們之間的親疏關系,分析研究主體合作和關鍵詞共現。本研究抽取論文標題和摘要中的詞語構建共現網絡,采用開源工具VOSviewer進行共現分析。VOSviewer是雷登大學研究機構專門開發的用于科學知識圖譜繪制的有效工具,以標簽視圖、密度視圖、聚類視圖和分散視圖等方式實現知識單元的可視化

[5。具體操作為通過Derwent Data Analyzer和人工方式對文獻進行切詞、降噪并構建序詞表,以標題和摘要為分析字段,使用已構建的序詞表清洗數據,對出現頻次大于10的關鍵詞進行共現聚類分析。

3)知識圖譜挖掘6知識圖譜即知識域可視化或知識領域映射地圖。本研究結合文獻計量學和VOSviewer共現分析結果,構建將不同種類信息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領域知識關系網絡,形成包含領域創新主體、研究熱點等的知識圖譜。具體研究路線如圖1所示。

1.2 數據來源與檢索策略

為使基礎數據全面覆蓋領域文獻材料,選取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的4個數據庫(SCI,SSCI,CPCI-S,SCPCI-SSH)作為檢索數據庫進行論文數據檢索,論文類型包括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檢索日期為2023-02-06,得到中英文文獻共計4 638篇。其中中文文獻4 484篇,包括期刊論文4 280篇,會議論文204篇;英文文獻154篇,其中期刊論文141篇,會議論文13篇。數據檢索策略見表1。

2 雄安新區研究基本特征

2.1 雄安新區研究論文發表數量變化情況

2017-04-01,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逗颖笔窠洕蜕鐣l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7。雄安新區重大的戰略意義與深遠影響使其在設立之初就成為區域發展的研究熱點,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圖2通過論文發表年份對論文產出進行計量統計以表征研究發展趨勢。2017年新區設立當年,學術界對該話題的研究迅速進入爆發期。2017年發表文獻共計1 297篇,其中CNKI中文文獻1 295篇,英文文獻僅2篇,幾乎全部為中文文獻;2018年發文共計1 319篇(中文1 303篇,英文16篇),總發文數相對2017年略有增長,英文文獻量增速較快。但從2019年開始,文獻總產出量出現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中文文獻的產出量大幅下降,相比之下,英文文獻呈上漲趨勢。2019—2022年,文獻總產出同樣呈明顯下降趨勢,特別是中文文獻的驟降,說明隨著雄安新區設立時間的增加國內學術界的研究熱度逐漸褪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以雄安新區為研究對象的基金資助逐漸減少。

2.2 雄安新區國內外研究核心力量分布特點

2.2.1 中國為主要研究陣地,國際合作研究較多但產文占比較少

4 484篇中文文獻全部由中國研究機構的作者發表。154篇英文文獻的作者所在的機構分布在15個國家,其中中國研究機構參與發表論文150篇,美國機構參與7篇,澳大利亞機構參與5篇,位列前三,加拿大、德國、印度、日本、荷蘭、新加坡、南非、韓國、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機構參與各1篇。由此可見,在雄安新區主題研究中,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研究陣地,國內科研人員在短時間內集中進行了研究和產出,因此雄安新區是極具中國特色的研究領域。

對154篇英文文獻進行國際合作情況分析,圖3是該領域的國際合作可視化圖譜,其中結點表示發表論文國家,連線表示合作關系。中國機構研究人員參與發表的150篇論文中,國內研究機構作者發表的論文為133篇,與其他國家研究機構的作者合作發表的論文為17篇(美國3篇,澳大利亞3篇,日本、印度、瑞典、英國、韓國、加拿大、新西蘭、瑞士、新加坡、西班牙、南非各1篇),國際合作比為11%。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研究機構的作者中99%為華人。由此可見,華人是國外研究機構中對雄安新區進行研究的主要力量。綜上,雄安新區主題研究的主要陣地為中國,同時中國學者與其他國家研究機構的學者有一定的合作,但數量占比較少,其中主要合作國家為美國、澳大利亞。

2.2.2 作者及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水文、地質與環境等研究領域

對雄安研究領域4 484篇中文文獻進行發文機構統計及作者合作情況分析,利用VOSviewer對文章全作者字段進行分析,以“作者”為節點繪制作者合作發文網絡,如圖4所示,發現有9個作者合作群,即中國地質科學院王貴玲團隊、中國地質調查局吳愛民團隊、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夏雨波團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岳航羽團隊、中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雷海飛團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鮑志東團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郭志娟團隊、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龍慧團隊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勘探技術研究所董向宇團隊。

這些作者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水文、地質與環境等領域。其中,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研究所參與的研究人員最多,且產出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富,研究細分領域主要為地熱儲能;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主要研究集中在城市地質與地下空間等領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主要針對雄安新區地下水資源進行研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對雄安新區地質地熱模型及地質結構探測方法方面進行了研究;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研究院積極與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研究所合作,對雄安新區巖溶熱儲、地熱田等展開研究。雄安新區研究的主要研究領域、研究機構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數量如表2所示。

3 雄安新區研究主題及研究熱點圖譜

3.1 研究主題圖譜

本研究使用VOSviewer[8分別對4 484篇中文文獻和154篇英文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揭示文獻研究內容的關聯和特征項所隱含的共現關系。以Keywords為分析字段,利用pajek對得到的關鍵詞合作網絡進行聚類并對網絡進行美化調整后經VOSviewer軟件導出。經過對這些文獻中共現強度最大的核心主題詞進行聚類,得到6個中文主題簇和4個英文主題簇,如圖5、圖6所示。其中中文的研究主題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雄安新區環境保護與治理研究、雄安新區建設指導思想研究、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研究以及同類新區建設研究;英文文獻研究主題包括雄安新區建設規劃研究、雄安新區地質研究、雄安新區水文與環境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

3.2 研究熱點圖譜

研究熱點是研究領域中受關注度高的主題。關鍵詞是文獻觀點與內容的集中體現,高頻關鍵詞體現了學者共同關注的研究熱點。表3列出了4 484篇中文文獻頻次超過150的有意義的關鍵詞及頻次,主要包括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白洋淀。

VOSviewer的密度視圖(density visualization)反映了研究密集度,能夠表征研究熱點,如圖7所示。結合密度視圖與關鍵詞頻率可知,在雄安新區主題研究中,熱點主要包括:1)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2)雄安新區水文與環境研究,主要為白洋淀流域研究;3)雄安新區建設規劃研究;4)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3.2.1 京津冀協同發展

相關研究主要圍繞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協同發展、協同創新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內容展開。例如:張士運等9探究了京津冀科技協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李國平等[10就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進行梳理并提出相關建議,在研究雄安新區的同時也對河北、北京、天津、保定等進行綜合分析。主要協同包括產業聚集11、政策交互[12、人口流動、經濟聯動等[13-14。例如:陳澤等[15結合京、津、冀和河北雄安新區的發展現狀,探討了其為天津城市規劃建設發展帶來的影響;柳天恩等

[16通過分析雄安新區及周邊地區產業協同發展現狀識別協同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王艷君等[17對雄安新區未來人口結構進行了預測。

3.2.2 雄安新區建設規劃

該方向的研究與其余3個方向的聯系最為緊密,已有研究多基于京津冀區域和城市群視角或者與深圳特區、浦東新區進行對比,提出雄安新區產業轉移、人才引進、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等方面的發展路徑18。相關研究包含智慧城市、高效交通網、數字孿生、碳中和等豐富的新興內容。例如:由婷婷等[19基于上位規劃和城市設計研究構建雄安城際站及小里站區域范圍交通預測模型,并對地下環路進行交通組織優化;周瑜等20對雄安新區提出建設“數字孿生城市”的邏輯與創新進行闡述;周偉鐸等[21對雄安新區零碳城市建設路徑進行了探索。

3.2.3 雄安新區水文與環境

該方向的相關研究最多,研究視角也最為豐富,大量文獻針對永定河、白洋淀、海河流域、大清河等水系進行研究,涵蓋了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水資源與環境、土地利用3個方面。例如:劉俊國等22通過對白洋淀流域的生態屬性進行辨析提出了生態修復保護的對策和建議;高蘭等23調研了白洋淀流域水環境質量,并對流域水環境現狀成因進行了分析;任穎等[24對大清河水系濱岸帶入侵草本植物的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其影響因素,體現了建設一座綠色生態之城是雄安新區規劃的重點[25。此外,還包括雄安新區與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同[26等環境治理方面的研究。

3.2.4 智慧城市建設

該主題研究主要集中在2個方面。其一,政府如何從宏觀層面規劃和協調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政府如何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應當從政策法規、規范標準建設和頂層設計規劃等多個方面布局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27-28,在進行頂層規劃和協調過程中,如何考慮未來人口數量等具體因素。其二,雄安新區建設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研究,包括5G技術29-30、區塊鏈技術[31、CIM技術32等。

4 結論與展望

4.1 研究結論

本研究運用VOSviewer文獻計量軟件對雄安新區國際領域2017—2022年的4 638篇國內外文獻進行發展趨勢、核心作者、核心地區、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等方面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3個結論。

1)雄安新區重大的戰略意義與深遠影響使其在設立之初就成為區域發展的研究熱點,引發了大量學術研究,但隨著雄安新區成立時間的增長,研究熱度有所下降,說明針對雄安新區的研究政策導向影響很大,未來如何驅動學術界的主動研究值得思考。

2)雄安新區的主要研究陣地是中國,國際研究機構與中國研究機構有一定的合作,主要合作國家為美國、澳大利亞。目前中國雄安新區研究的主體主要為地質環境領域的科研機構和科研院所。此外,雄安新區作者合作網絡聯系不夠緊密,主要是研究機構內部合作,跨領域、跨機構合作較少。因此,針對雄安新區的研究是中國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國際合作研究比例不大,從長遠考慮,應當擴展國際研究合作。

3)雄安新區當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規劃、雄安新區水文與環境以及雄安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熱點涉及了政策研究、區域工程建設、區域環境方向,基本覆蓋了區域研究的重點領域。

4.2 研究展望

雄安新區實現了由規劃設計轉入大規模建設的良好開局,未來之城已經初現。未來研究將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雄安新區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雄安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相關問題將成為雄安相關研究的主要內容。雄安承載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是雄安發展的重要方向。

2)目前雄安新區研究跨領域、跨機構合作不足,解決方案涉及多個學科、多個領域。雄安研究需要融合多學科、多領域知識,整合現有資源,實現跨領域、跨機構式合作。多學科、全方位對復雜問題進行協同攻關,將成為雄安新區研究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

3)雄安是國際化創新之城,是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一環,擔負的重要使命就是擴大對外開放,構筑開放發展新高地。雄安新區未來將是京津冀地區與“一帶一路”的連接點,其獨特的創新發展路徑對國際其他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雄安新區發展國際化研究也將成為內在需求和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王朝紅,冉富雅,王明琦,等.雄安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基于知網中文期刊數據[J].城市建筑,2022,19(11):16-21.

WANG Chaohong,RAN Fuya,WANG Mingqi,et al.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Xiong′an: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journals of CNKI[J].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2,19(11):16-21.

[2] 陳春花,朱麗,劉超,等.協同管理國內外文獻比較研究——基于科學計量學的可視化知識圖譜[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21):73-79.

CHEN Chunhua,ZHU Li,LIU Chao,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A visual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the scientometrics[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8,35(21):73-79.

[3] 陳云,杜鵬程.組織領域跨界行為研究熱點與前沿——基于知識圖譜的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9):151-160.

CHEN Yun,DU Pengcheng.Research focuses and frontiers of boundary-spanning behavior in the organization fiel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9,36(9):151-160.

[4] 王?;?,杜梅.數字創新國際研究熱點與演化:一個可視化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21):152-160.

WANG Haihua,DU Mei.International research hotspots of digital innovation and their evolution:A visual analysis[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21,38(21):152-160.

[5] van ECK N J,WALTMAN L.Text mining and visualization using VOSviewer[J].ISSI Newsletter,2011,7(3):50-54.

[6] 李麗霞,任卓明,張子柯.基于關鍵詞的知識圖譜挖掘信息技術學科演化趨勢[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20,49(5):780-787.

LI Lixia,REN Zhuoming,ZHANG Zike.Tre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ipline based on mining the keywords of knowledge graph[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20,49(5):780-787.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dffzgh/202106/t20210611_1283092.html,2021-06-11.

[8] 孫晨霞,施羽暇.近年來大數據技術前沿與熱點研究--基于2015-2021年VOSviewer相關文獻的高頻術語可視化分析[J].中國科技術語,2023,25(1):88-96.

SUN Chenxia,SHI Yuxia.Frontier and hot topics in big data technology:Visual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terms based on relevant documents of VOSviewer from 2015 to 2021[J].China Terminology,2023,25(1):88-96.

[9] 張士運,曹倩,楊波.京津冀科技協同發展現狀、問題及建議[J].科技中國,2022(11):25-29.

ZHANG Shiyun,CAO Qian,YANG Bo.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J].China Scitechnology Think Tank,2022(11):25-29.

[10]李國平,朱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效、問題與路徑選擇[J].天津社會科學,2022(5):83-88.

LI Guoping,ZHU Ting.Achievements,problems and path selec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J].Tianjin Social Sciences,2022(5):83-88.

[11]張澤波.雄安新區新興產業集聚機制設計與路徑優化[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22.

ZHANG Zebo.Mechanism Desig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 Xiongan New Area[D].Shijiazhuang: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22.

[12]孫久文,王鄒.新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現狀、難點與路徑[J].河北學刊,2022,42(3):142-151.

SUN Jiuwen,WANG Zou.Current situation,difficulties and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in the New Era[J].Hebei Academic Journal,2022,42(3):142-151.

[13]李國平,宋昌耀.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視野下的雄安新區發展方向[J].河北學刊,2021,41(6):133-140.

LI Guoping,SONG Changyao.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Xiong′an New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world-class city cluster[J].Hebei Academic Journal,2021,41(6):133-140.

[14]吳唯佳,于濤方,趙亮,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首都都市圈一體化評估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21(3):21-27.

WU Weijia,YU Taofang,ZHAO Liang,et al.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etropolitan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J].Urban Planning Forum,2021(3):21-27.

[15]陳澤,蘭旭,楊靜.河北雄安新區設立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天津城市規劃研究[J].城市,2019(12):3-12.

CHEN Ze,LAN Xu,YANG Jing.Research on Tianjin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Xiong′an New Area[J].City,2019(12):3-12.

[16]柳天恩,王利動,劉蕊.雄安新區與周邊地區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選擇[J].商業經濟研究,2022(22):170-172.

LIU Tianen,WANG Lidong,LIU Rui.The path choice of industria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Xiong′an New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s[J].Journal of Commercial Economics,2022(22):170-172.

[17]王艷君,劉清瀅,司麗麗,等.雄安新區未來人口結構及促進其高質量發展的建議[J].科技導報,2022,40(22):78-87.

WANG Yanjun,LIU Qingying,SI Lili,et al.The projected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Xiong′an New Area[J].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2022,40(22):78-87.

[18]李念雅,姚安迪,孫維婕.雄安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創新研究[C]//202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成都: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21:263-275.

[19]由婷婷,朱曉東,高佳寧,等.雄安城際站、小里站交通預測及交通組織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21(3):1-5.

YOU Tingting,ZHU Xiaodong,GAO Jianing,et al.Analysis on traffic prediction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Xiong′an intercity railway station and Xiaoli railway station[J].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2021(3):1-5.

[20]周瑜,劉春成.雄安新區建設數字孿生城市的邏輯與創新[J].城市發展研究,2018,25(10):60-67.

ZHOU Yu,LIU Chuncheng.The logic and innovation of building digital twin city in Xiong′an New Area[J].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2018,25(10):60-67.

[21]周偉鐸,莊貴陽.雄安新區零碳城市建設路徑[J].中國人口o資源與環境,2021,31(9):122-134.

ZHOU Weiduo,ZHUANG Guiyang.Zero-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pathways of Xiong′an New Area[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21,31(9):122-134.

[22]劉俊國,趙丹丹,葉斌.雄安新區白洋淀生態屬性辨析及生態修復保護研究[J].生態學報,2019,39(9):3019-3025.

LIU Junguo,ZHAO Dandan,YE Bin.Ecological attributes,restoration,and protection of the Baiyangdian in Xiong′an New Are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9,39(9):3019-3025.

[23]高蘭,梁宇鑫,李卿,等.白洋淀流域水環境現狀調查及分析[J].邢臺學院學報,2022,37(4):188-192.

GAO Lan,LIANG Yuxin,LI Qing,et a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Baiyangdian basin[J].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2022,37(4):188-192.

[24]任穎,侯利萍,何萍.大清河水系濱岸帶入侵草本植物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22,12(4):1134-1143.

REN Ying,HOU Liping,HE Ping.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vasive herbaceous plants in the coastal zone of Daqing River system[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22,12(4):1134-1143.

[25]榮月靜,嚴巖,商煦,等.雄安新區生態安全保障構架與管控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2022,14(2):76-81.

RONG Yuejing,YAN Yan,SHANG Xu,et al.The ecological security framework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Xiong′an New Area[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2,14(2):76-81.

[26]趙茹萱.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中的協同立法機制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21.

ZHAO Ruxuan.Research on Cooperative Legislation Mechanism of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D].Nanjing:Southeast University,2021.

[27]李敏賢.依托雄安新區建設,探索河北智慧城市運行體制與機制研究[J].科技風,2020(10):DOI:

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039.

[28]范力勇,湯文穎.芻議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7(10):51.

[29]孫朝陽,孔璇,韋秋文,等.5G背景下探索GIS對智慧城市發展的影響--以河北省雄安新區為例[J].智慧中國,2021(7):40-42.

SUN Chaoyang,KONG Xuan,WEI Qiuwen,et al.Exploring the impact of G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5G:Taking Xiong′an New Area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Wisdom China,2021(7):40-42.

[30]高娜.5G賦能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5):44-45.

GAO Na.5G empowers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in Xiong′an New Area[J].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20,19(5):44-45.

[31]管志貴,田學斌,孔佑花.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雄安新區生態價值實現路徑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9,40(3):77-86.

GUAN Zhigui,TIAN Xuebin,KONG Youhua.Research on ecological value realization path of Xiongan New Area based on block chain technology[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9,40(3):77-86.

[32]馬旭澤.基于CIM的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臺應用研究——以雄安新區為例[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22.

MA Xuze.Smart C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CIM Applied Research:Taking Xiongan New Area as An Example[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2022.

猜你喜歡
文獻分析雄安新區文獻計量學
唱衰雄安新區論調為什么站不住腳
楊誼興:積極參與“雄安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社會化改造項目
楊誼興:積極參與“雄安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社會化改造項目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慕課在中國研究進展情況的文獻分析
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
基于文獻分析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研究述評
1例肺結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報告
境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的現狀和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