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風

2023-05-30 10:48時玲玉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17期
關鍵詞:國風漢服文創

時玲玉

主題闡釋

“國風”一詞源于《詩經》,如今,“國風”早已經不再局限于《詩經》中的內容。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東方之美底蘊深厚,中華文明的脈絡中,始終飽含著理性精神與人文色彩。從北京冬奧會上的中國式浪漫到國際時裝周上的東方元素,從日常消費到文化娛樂,十年來,伴隨著國潮崛起,欣賞和喜愛國風的人越來越多。

社會觀察

兼容并包——國風音樂正流行

中國的音樂和樂理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而在此后的數千年里,樂曲始終在不斷地發展著。到了現代,音樂將傳統文化和中國詩詞結合起來,并融入了西方流行樂的特點,國風音樂應運而生。3月18日下午,2023濟寧市博物館國風音樂會上,演奏者使用編鐘、編磬、古箏、古琴、二胡、笛子、笙、排簫等傳統樂器現場演奏了十余首樂曲,引得觀眾一片贊譽。從昔日古風圈小眾音樂,到今日逐漸成為華語樂壇大眾音樂的重要分支;從線上單曲分享,到頻繁亮相綜藝舞臺,國風音樂以兼容并包的姿態,融合多元曲風,在聽眾尤其是年輕人中廣泛流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鐘情于國樂國潮,躬耕于國樂、戲曲、民族舞等傳統文化領域。

●解讀

不論是歌詞化用詩詞,還是旋律吸收戲曲元素,國風音樂的流行,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時代活力,也體現了民眾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國風音樂不是幾句詩詞、幾件民族樂器、幾段戲曲唱腔的簡單嫁接,而是在深入理解傳統文化內涵、掌握音樂創作規律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行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漢服文化——催熱國風文旅

漢服,亦稱之為華服,狹義上,指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廣義上,可指以衣物為物質載體,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的綜合文化符號體系?!按h服過大年”“漢服巡游”“國風之夜·元宵有約”“浪漫武夷,風雅宋街”……如今,無論是在日常出行的路上,還是在各類活動的現場,衣袂翩飛的漢服愛好者們早已不是人群之中的“異類”,他們與現代都市相映成趣,更好地融入生活。

值得關注的是,“破圈”的漢服經濟讓傳統文化走入更多消費場景。古風劇本殺、古裝宴飲、古風市集等主打漢服元素的沉浸式體驗正在遍地開花,吸引更多“圈外人”與漢服來一場親密接觸。愛好者們“入坑”的主要原因是“喜歡傳統文化”和“民族認同感”,與國潮興起的原因不謀而合。此外,“衣服好看”也是王道,除了制式考究的傳統漢服外,糅合了現代元素或二次元元素的改良漢服,也受到不少人的歡迎。

●解讀

漢服經過歷史的滌蕩,除了優雅大方的外觀符合大部分國人的審美外,更多的是承載了文化內涵,這與年輕一代的文化訴求相契合?;诖?,催生了以漢服為中心的國風文旅活動,使其不再是干巴巴的歷史資源,也不再是與現代生活相脫節的古代傳統服飾,而是鮮活地呈現在生活中,成為被賦予現代生活理念的流行時尚。

文創破圈——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近年來,三星堆博物館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相繼推出了圖書、文具、絲巾、擺件等300余種文創產品。同時,三星堆還推出了“祈福神官”系列迷你國寶立牌盲袋(盲盒),將大立人、青銅鳥、縱目面具等三星堆文物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盲盒結合起來,賦予其文創產品更多神秘性和趣味性。盲盒產品一經面世,就廣受消費者的青睞。

與此同時,以藏品紋飾為設計元素的“故宮膠帶”,以祈年殿建筑為造型的“天壇雪糕”,以中國美術館典藏國畫為圖案的“齊白石信箋印章”……隨著“國風”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中國各大文博機構推出的“國風文創”也引發了一股新的消費熱潮。有數據顯示,中國文創消費者中,1990年后出生的消費者占比超過了53%,其中“95后”的占比更是達到了30%。近些年“國潮”盛行,年輕人可以說是背后的消費主力軍。

●解讀

“國風文創”在年輕人中的盛行,反映了年輕群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更體現了中國年輕一代對民族、對國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與認同。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審美的相互融合,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了新的生機?!拔摹迸c“創”,不僅需要文化跨界,也需要鼓勵創意機構發展、創意人才培養,用跨界創新激發傳統文化活動,推動具有國風特色的文創產業成長。

動畫“出?!薄故局袊幕攘?/p>

隨著中國動畫產業的快速發展,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動畫“出?!?,正以獨創性的風格和題材向國外觀眾展示中國文化魅力,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系列動畫《伍六七》、動畫電影《新封神:哪吒重生》《羅小黑戰記》《白蛇:緣起》等接連入圍有“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短片《沖破天際》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成為首部正式提名奧斯卡獎的中國動畫作品……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擁有中國傳統神話、志怪題材或武俠元素,在美術風格上也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風。這些動畫作品靈活化用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文化傳統與審美偏好,展現了自信善良的國人風貌,中國元素與中國精神融入作品肌理,令外國觀眾在敘事與視聽的雙重層面潛移默化地體悟中國文化之美,為國產動畫走出去寫下了生動注腳。

●解讀

“出?!钡淖髌吠怀隽酥袊?,越來越有“中國范”,這些作品能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表達好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將中國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到海外。這些動畫中的人物、道具、場景等都蘊含著濃郁的中國味道,但又不像傳統美術片那樣晦澀難懂,而是以流行文化的方式來呈現。由此可見,這種“國風”審美有助于中國文化的“走出去”,這是民族動畫的創造性呈現,也是文化自信的創新性表達。

國風舞蹈——舞出中華文化氣韻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睆墓胖两?,舞蹈從未遠離人們的生活。國風舞蹈最早發軔于短視頻平臺,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專業舞者,他們身穿傳統服飾、配以傳統妝容,以古風音樂為背景,擺出造型性強的古典舞動作,營造清新、雅致的氛圍。

如今,由專業團隊創作的國風舞蹈頻頻“出圈”。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魏伸洋領舞《龍門金剛》,力量與美有機融合,展現敦煌文化的雄渾氣象。古典舞專家孫穎創排的《踏歌》以古樸雅致的舞蹈動作,展現上巳節少女游春踏青的圖景,再現傳統踏歌風俗。在《青女司霜》中,專業舞者張婭姝以“青女”為主角,通過空靈浪漫的冰雪和水下舞蹈,向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健兒們致敬……這些國風舞蹈深入中國傳統舞蹈的藝術寶庫,展現充滿古典意蘊的審美情趣和高雅品格,受到人們歡迎。

●解讀

飽含古典意蘊,賡續文化傳統。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的國風舞蹈流行,一方面證明正確運用新技術、新手段,能夠有效激發創意靈感,更新藝術呈現手法;另一方面說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打破“專業”與“業余”之間的藩籬,釋放文藝眾創的熱情與創造力,在時代發展新語境下,不斷探索新形式、新載體。

猜你喜歡
國風漢服文創
國風·陳風·月出
煥活青花瓷國風之美
陶溪川文創街區
漢服新“江湖”
尋找“國風少年”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上臺說漢服
國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