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現狀與策略研究

2023-05-30 21:24劉光軍
學周刊 2023年15期
關鍵詞:現狀與策略農村中學德育教育

劉光軍

摘 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本,培育新時代新青年,德育在當下基礎教育“育人”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然而,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文章對農村中學德育現狀與策略進行具體研究,從學校組織、教師落實、學生發展三個角度,整體分析了優化農村中學德育教育成效的工作方法,厘清家庭教育對學校德育的影響,從改善校園環境、家校共育等多個角度分享了可行策略,以供參閱。

關鍵詞:德育教育;農村中學;現狀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5-01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54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學校應落實德育教育工作,將立德樹人視為根本教育任務,全力培養有信念、有夢想、有道德的現代青年。農村中學應不甘落后,根據學生實際,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創新設置德育活動,強化德育教育實效,培養德行突出的現代化人才。

一、現狀:當前農村中學德育教育情況

(一)學校尚未全面發揮德育教育功能

當下的農村德育教育,受硬件條件、師資力量的約束,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未能全面認識德育教育價值,這也使得學校尚未在德育教育方面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所設置的德育活動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村中學生德行品質的發展需要。而且,有些農村中學存在“學校德育教育脫離社會實際”“不重視信息技術與網絡環境對德育教育的影響”等問題,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沒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等便利渠道,沒有科學地銜接社會生活,導致學生只是進行淺層的學習,不能進行深層實踐,對道德的感知有限,從而影響其德行品質的建立。

(二)家庭德育教育缺失不容忽視

家庭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不可小覷。但是在當前的農村中學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家長不重視德育教育的問題,特別是留守家庭,該問題表現得尤為明顯。父母與孩子聚少離多,無暇關心孩子德行品質的發展情況,也沒有更多精力去配合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學?!皢未颡毝贰?,造成德育教育效率低下的問題。

二、策略:如何提高農村中學德育教育質量

(一)改善環境,打造校園文化,突出教育功能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痹谝粋€人的成長過程中,環境的影響舉足輕重。分析農村德育教育中學校尚未全面發揮教育功能的原因可知,這是影響德育教育效果至關重要的因素。為此,改變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現狀,提高其質量,學校應先從環境入手,適當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校園環境,打造具有德育特色的校園文化[1]。比如,在校園內學生經常經過的位置建設“德育文化宣傳欄”,打造德育教育長廊,通過張貼海報、新聞,展示圖片等方式宣傳“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法律基礎知識”等有關德育教育要素的內容。要定期更新宣傳材料,最大限度地發掘校園環境顯性、隱性德育教育作用,讓校園每個角落都成為德育文化的宣傳角,讓每一名學生每次經過時都能有意或無意地捕捉到德育的信息,在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下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認識德育內涵,形成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質。

(二)增強實力,壯大師資隊伍,保障德育工作

德育不僅可以依托思想政治學科活動展開,也可以滲透在語文、歷史、英語、數學等多個學科中。各學科教師是否具有德育教育的核心能力,學校師資隊伍實力是否足夠強大,能夠完成要求日益提高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現階段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能力,壯大師資隊伍,提高學校整個教師團體的德育教育實力,才能切實地落實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為此,學??梢灾朴啞白叱鋈?,請進來”等教師培養計劃。一方面,將本校教師外派到其他城市學校、德育教育研究單位進行深造,學習先進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研究更豐富的中學生德育教育知識,增強自身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在政府支持下合理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對德育教育有著獨特理解的年輕教師走進學校,與老教師一同配合,制訂符合時代要求的中學生德育教育計劃,整體提高師資隊伍德育教育實力,增強教師德育理想信念,并以此保障學校德育教育工作循序漸進地展開。

(三)高瞻遠矚,搭建網絡平臺,促進德育教育

信息技術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農村中學生的未來生活中,信息技術的影響只多不少,并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德行品質的發展。面對此種情況,學校與教師進行德育教育時,應具備高瞻遠矚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環境,搭建網絡平臺,使其發揮“促德育”的教育價值。

1.拓教育空間,增教育內容?,F如今,網絡在農村中學已經普及,學校若能利用網絡環境搭建可支持德育教育的網絡平臺,拓寬德育教育空間并整合多方資源,在網絡平臺中增加德育教育內容,為學生提供以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了解不同德育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多渠道地學習并塑造自身德行品質,定然可以更進一步地提升德育教育質量。因此,農村學??梢愿鶕陨砭W絡教育實際環境,組建專門的教育平臺搭建隊伍,建設獨立的網絡教育平臺,整合互聯網中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2]。在此基礎上,為師生分別建立獨立的平臺登錄賬號,鼓勵他們在平臺中圍繞德育展開交流,制定一定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主動利用平臺打卡學習德育知識,提升自我品質。此外,根據中學生特點,教師還可以對平臺的登錄與學習界面進行美化處理,凸顯德育教育要素,發揮平臺網絡環境的積極影響作用,讓學生打開網頁、進入網站,就能感知到濃烈的德育教育氣息,在其熏陶與感染下提高個人德行品質。

2.搭網絡平臺,學時代好人。網絡時代下,社會要求人才具有優秀的網絡素養,能夠準確辨別網絡中復雜、零散的信息,在多變的網絡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農村中學的德育教育工作,應響應這一時代號召,凸顯網絡時代的育人特點,培養學生應用網絡的正確意識與能力。對此,學??山柚W絡化德育教育平臺,組織教師通過網絡化手段落實德育教育。而教師可以在學生使用平臺進行德育學習的過程中,向其傳授在網絡環境中獲取信息、辨別信息的正確方法,做好“上網”示范,使網絡成為學生自主進行德育或其他學習的有效工具。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時代道德模范的事跡,引導他們通過互聯網中關于時代道德模范的客觀評價和介紹,感知道德模范的“時代好人”精神。這樣的教育模式能夠不著痕跡地促進學生對“做時代好人”號召的響應,自覺在網絡與現實生活中學習道德模范,增強自身德行品質,明確理想信念。

(四)開發教材,設置校本課程,引領德育學習

學科教材、校本教材,均為農村中學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若能整合學校與地方文化資源,根據優秀傳統文化、地方獨特的人文資源開發具有學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給予學生按照德育教材展開學習的機會,并依托校本教材設置德育校本課程,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系統性,自然可以有序引領學生德育學習。因此,農村中學面對當下德育教育現狀,要力求改變與優化,在開發德育校本教材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指派具有突出德育教育能力的教師完成校本教材的開發工作,不斷豐富校本教材內容。同時,在合理規劃學科教學時間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校本課程時間,至少確保每周1至2次的校本課程教學頻率,保證學生德育校本學習持續性,爭取最大限度地發揮校本教材價值,增長學生品德與見識。

(五)有機融合,關注心理健康,創新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這也奠定了農村中學德育教育有機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事實上,分析農村中學生常見的成長問題,教師可以看到,多數問題是由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的。當學生存在自卑、敏感、缺乏歸屬感等心理健康問題時,就不可避免地會在日常學習與人際交往中出現不顧及他人感受等行為,影響其德行品質的發展[3]。所以,教師在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優化中,勢必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主動融合常規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征得學校支持,建立心理健康教室,學習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特別是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班會活動,與學生交流他們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心理健康問題,引導學生觀看心理健康教育視頻,組織心理健康演講,以學生喜歡并且感到放松的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如此,學生掌握正確的自我管理與人際交往方式,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實現自由且健康的成長,德育教育目標也就在點滴滲透教育中實現了。此外,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對德育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學校還可以邀請校外青少年心理輔導專業機構人士到校開辦講座,向學生宣傳青少年正確的學習、成長與人際交往方法。參加講座,圍繞宣傳內容與教師展開交流,也是學生感受德育教育的一種方式,能夠增強其個人德行。

(六)家校共育,聯合家庭工作,同行德育教育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情況不僅影響學生的成長,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教育效果,想要改變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失衡的現狀,就必須提高家校共育力度,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合起來,同心協力,共同進步。對此,教師可以在學校組織下,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家委會,在家委會中宣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定期分享德育教育方法,幫助家長解決“如何與青少年進行交流”的問題,了解家長在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思想動態,使其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有力支持者[4]。同時,通過家委會,充分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分析家庭情況對學生個人思想品行的影響,尊重學生的家庭,換位思考學生的感受,進而針對性地制訂最適合他們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方案,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名學生,找到其成長問題的根源,耐心幫助其改變自我,獲得成長。

(七)三位一體,強化社會參與,增強德育力度

“德”之一字,是社會對現代化人才提出的要求。之所以要在農村中學進行德育教育,是因為要回應社會關切,培養有道德的人才。這也證明了,在農村中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還應正視社會的影響?;诖?,革新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在聯合家庭工作的基礎上,學校與教師應聚焦社會生活,強化社會對學校德育教育的參與,構建“三位一體”教育機制。

1.邀社會,進校園,賦能德育。每一個地方都有屬于自身的文化背景、人文故事,都有堅守道德、弘揚美德的模范人物,在通過網絡了解他們的故事之外,學生若能與其面對面地接觸,直接了解他們堅守道德、弘揚美德的初心和想法,自然能夠強化學習效果,更好地提高德行品質。因此,強化社會對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參與,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實際,適當邀請當地道德模范、非遺傳承人、勞動模范、見義勇為人員進入校園,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分享他們對于“道德”的理解,鼓勵學生做堅守道德、弘揚美德的優秀少年。相較于教師的耳提面命,在與一位位榜樣的交流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內容,也能更好地進行自我教育,主動向榜樣學習,主動追求德行品質更深層次的發展。

2.出校園,進社會,實踐成長。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將受到的德育教育化作行動,同時在社會生活中發現德育的其他表現形式,在社會生活中挖掘道德內涵,可以讓農村中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成長,提升整體德行素養。因此,學校與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農村中學生走出學校,在社會中學習。比如,由學校組織社會實訓、研學旅行等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地方文物古跡、博物館,尋找當地歷史與民俗,探尋民族文化遺產,挖掘鄉土中的重要文化資源,在此過程中,向學生介紹所接觸內容的重要性、保護與傳承價值,激發學生愛家鄉、愛民族、愛文化等情感,使其在對家鄉與民族的熱愛中注意自身品行,增強道德素養。組織學生訪問當地烈士陵園、名人故居,并在對應社會實踐過程中,隨機開設“烈士精神我繼承”“名人思想我弘揚”等“微課程”。學生了解烈士故事,學習名人精神,形成全新的社會實踐體驗,開辟德育學習新途徑,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隨之強化。再者,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養老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單位參與服務,照顧老人,幫助孤兒,使學生在愛心奉獻中得到教育,實現德行品質的提升。

三、結語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未來建設美好生活、美麗社會的中流砥柱,只有在學生時代接受正確的德育教育,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能在未來更好地適應并服務于社會,為國家而奮斗,為民族而付出,用有限的力量創造無限的可能。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工作就擔負著這一責任。學校與教師應敢于面對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薄弱之處,積極改正,創新優化,結合實際改變德育教育方式,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讓學生真正在德育教育中獲益,成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茍滿川,王秀山.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創新及其策略舉隅[J].教書育人,2021(22):6.

[2] 董尚勇.新課改下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價值與實施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1):99.

[3] 曹鵬程.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現狀與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21(18):105.

[4] 楊雪.基于立德樹人的農村中學德育管理研究[J].科學咨詢,2021(6):37.

猜你喜歡
現狀與策略農村中學德育教育
芻議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朝鮮族小學民族文化建設現狀及問題文獻綜述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農村中學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探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