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同課異構課來分析課堂開放性提問

2023-05-30 23:38楊童
學周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同課異構任務型教學課堂提問

楊童

摘 要:課堂提問是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讓教師在課堂中獲得及時反饋的教學手段。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以調整課堂進度,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同課異構作為一個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不僅能夠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動性,還可以通過課程對比使課程設計逐漸變得完善。本文通過對比分析兩節同課異構課的教學片段,分別展示兩個九年級課堂相同課時的不同提問方法和教學效果。由此發現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同課異構;課堂提問;任務型教學;開放性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4-011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39

2011版教育部新課標指出“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1]。這就要求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因為學習興趣才是催生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2]。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課本要求的閱讀材料并不能由教師選擇,但是如何在規定的閱讀材料中提高學生對此話題的興趣,是需要每個英語教師思考的問題。閱讀教學更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認知能力。課本中的閱讀文本為學生了解日常語言交流提供了一個話題窗口。教師需要秉持先進的教學觀念,并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來使學生融入閱讀情景,在進行閱讀輸入的同時,能夠進行高效的語言輸出,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同課異構模式

同課異構模式是指對于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習慣、風格、教學環境等因素的不同,所導致的課程結構及授課模式也不同。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強調對教師教學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升。尤其當教師面對不同班級、不同程度的學生時,同課異構模式就要求教師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積極反思,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學生”,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完成課堂教學[3]。為此,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對于每堂課設計需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融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

二、課堂提問和英語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問題用于不同的目的。有兩種類型的問題最受關注,即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展示性問題是指那些教師已經知道答案或有預期答案的問題[4]。然而,開放性問題通常會產生較長且復雜的回答[5]。在其他文獻中[6],它也被稱為開放式問題?!伴_放”是指教師在提問時不知道答案,而是在提問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從而達到提問目的。在某種程度上,開放性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想法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機會[7]。同時,開放性問題也更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課堂提問需要有明確的目的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8]。對于開放性問題來說,它還負擔著另一項任務,就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因此教師在備課及授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來提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問題,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展示性問題更適合放在課程的開始階段,使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到課堂學習氛圍中來,而開放性問題更適合放在課堂的中后階段。在學生學習一定的新知識后,教師需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學習的能動性,開放性問題能夠發散學生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三、兩節同課異構課的對比

筆者以以下兩節英語公開課為例,對課堂中的開放性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如何在閱讀課堂中提出有效的開放性問題。

(一)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1.教學內容:兩節課的內容都是牛津譯林版英語課本,九年級上冊Unit6的Reading.該閱讀課的話題是TV Programmes。本單元圍繞電視節目展開一系列學習。本課主要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節目類型和利用if條件從句來表述將來的事情。

2.學情分析:用來上公開課的兩個班,九(2)和九(11)是同層次的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相近,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兩位任課教師都是本班教師,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較為熟悉。

(二)教學片段描述

1.教學片段一:九(11)班的英語課在下午的第一節課,在教師A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后,進入了Post-reading階段。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A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Is watching TV good or bad? 然后給了學生五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再進行成果匯報。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很多學生對這個問題興趣不高,多數小組只簡單地討論看電視的優點和缺點后,便草草了事。只有當教師A走到小組附近時,他們才象征性地討論一下。有的小組甚至早早結束討論,即使教師在旁邊也不愿意繼續。在討論結束后,在沒有學生自愿舉手的情況下,教師A邀請了三組同學進行討論結果匯報。

第一小組的學生代表回答說:“I think it is bad because watching TV is not good for our eyes.”

第二小組的回答則是:“I think it is good to watch TV 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 and we can learn a lot from it.”

第三組的回答是:“We think watching TV is bad because it is not good for our health.”

此次討論作為本次閱讀課的最后一個問題,成果展示時間不是很長??赡芙處烝也覺察出學生有限的表達欲,學生也已經不太可能給出創新的答案了,于是快速地結束這一教學步驟,進入總結和布置作業的環節。在結束所有課程環節后,過了半分鐘,下課鈴才響。

2.教學片段2:九(2)班的英語公開課是在下午第二節,在相似的閱讀課流程后,教師B在post-reading環節給學生拋出兩個開放性問題:What is your favourite programme & Is watching TV a good way to relax?并給出時間進行前后四人的小組討論。整個討論環境比較熱烈,有一組學生和教師B還討論很久。坐在筆者旁邊的一組學生也是在長達五六分鐘的小組活動中積極分享自己喜歡的節目并且把這些節目讓人放松的原因寫在白紙上。在教師B叫停此次討論后依舊有學生意猶未盡,在教師指令下達后30秒左右,學生才真正安靜下來。討論結束后,有三到四組同學主動舉手要求分享他們的討論結果。教師B隨機邀請三位小組代表進行了結果分享。

第一小組學生代表:“I like fashion show best. I can learn a lot of fashion trends and some beautiful clothes. And I think watching TV is a good way to relax because it can make me happy.”

第二小組學生代表:“I like to watch documentary because there are many animals and other plants. I think 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it is good for my history and biology. I dont think watching TV is a good way to relax. I like sleeping, and I think sleeping can make me feel relax.”(全班哄笑)教師B在科普了睡眠可以幫助人體進行很好地自我修復后,邀請了最后一位學生。

第三小組學生代表:“I dont have favourite TV programme, and I dont think watching TV is a good way to relax. I think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a good way to relax. I like to watch 直播(經教師幫助后,學生知道了“直播”是livestream)。I think it is interesting and can make me 哈哈哈?!痹诼牭剿拇鸢负?,包括筆者在內的聽課教師及學生都哄堂大笑。教師笑著糾正:“Do you means it makes you happy? 學生回答到:“Yes!”

在整個討論和分享階段,該班氣氛熱烈,大多數學生都有表達欲望。討論剛結束,下課鈴就響了。因此,這節課有兩分鐘左右的拖堂。

(三)兩個教學片段的對比分析

這兩個閱讀課堂教學都使用的3P教學模式,并且都選擇在post-reading階段對學生進行思維發散的訓練。然而,在學生知識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由于兩位教師對于課堂提問設計的不同,雖同是開放性問題,但是得到的課堂反饋截然不同。

在問題的設置上,教師A仿佛是為了開放而開放。這個問題看似是個開放性問題,并且也給學生討論的空間。但事實上,它只是個“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的問題。學生可發揮的空間較小。并且因為是公開課,學生會下意識遷就教師,試圖去說一些穩妥不出錯且符合標準的答案。所以在第一節課中,學生分享出的答案略顯單一,畢竟他們只有好與不好兩種選擇。一般來說,看電視好還是不好這個問題已經讓學生非常熟悉了。他們從小就對這些娛樂設施抱有“警惕心”:不可隨意說好也不能說不好。這個是存在于他們腦子里既定的標準答案。在提出這種問題的英語課堂中,他們也會順著尋常邏輯去說,從而沒有多余的表達欲望。

相反的是,在第二個課堂中,教師B首先給出了一個“your favourite programme”做鋪墊。這是一個很好的打開學生“話匣子”的問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有相對較強烈的分享欲,喜歡的事總是想要“安利”給別人。這就使該班的討論氛圍要比上一個班熱烈。此后的一個問題“Is watching TV a good way to relax”也是比較有效的開放性問題。它不僅僅是一個“yes or no”的問題,學生需要思考的是看電視能不能放松,為什么?如果不能,那什么可以讓我放松。該問題的設置是階梯式的,一步步引導學生往更深層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效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這個問題的設置更加貼近生活,也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討論中。能讓班級學生都積極參與和進行語言表達,那么這個課堂問題的設計就是成功的。

四、反思與建議

(一)輸出環節

在基于素質教育的初中英語課堂上,為保證學生能夠有效輸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在閱讀前期的語言和情感輸入是非常重要的,即教師一定要帶著學生融入相應的情境中,讓學生有代入感。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于課堂話題的積極性,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擴充自己的語料庫,從而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思維,讓他們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優化板書設計,理清文本邏輯

板書是英語課堂中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各科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對于教師來說,板書能輔助調節課堂節奏,體現課堂重難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框架,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對于學生來說,包含重難點的課堂板書有利于課后復習時的“課堂重現”,更重要的是,一個清晰的課堂板書能幫助學生形成學科思維方式。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設計好板書并恰當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而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中,板書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出現雜亂無序、隨意性太強的問題。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思考。

在多媒體手段不斷侵占課堂的今天,傳統的黑板書寫模式反而顯得珍貴且不可替代。課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完善的課堂環節,更體現在教師清晰且詳略得當的板書上。尤其對于年輕教師來說,一定要設計充滿創新性的板書。

(三)合理分配時間,強調課后輸出

教師在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學生需要充足且獨立的閱讀時間,在這種時間內,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平均閱讀速度,不要過早打斷他們,也不要用一些輔助性的話語幫助他們閱讀。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抱有絕對的信任。同時,讀前、讀中的輸入時間應該略少于讀后的拓展時間。在學習了相關詞語和語境后,大量的反復練習及輸出訓練要比枯燥地分析課文內容高效得多。而在輸出環節,教師可以給出圖片或者視頻類的圖像輔助,幫助學生更好地拓展思維,從而迸發出精妙的觀點。這樣的閱讀課才有意義。

五、啟示

通過對于兩節同課異構課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設計課堂教學開放性問題時,首先,教師需要積極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所設計的問題最好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對于語言輸出的興趣同時提高班級學習效率。其次,問題的設置不能過于拘泥于框架,為了提問而提問,指望通過一個問題而一步到位。教師要學會設置階梯型問題,一步步加深學生對某一話題的思考,從而達到發散思維的效果。所以,教師要認識到課堂提問對于語言教學的重要性。做到以提問為手段,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范廣芳.初中英語“同課異構”教學研究[J].英語教師,2019(24):116.

[4] Nishimura T.Teachersquestioning techniques employed in Japanese senior high schools English class and the perceptions of three Japanese English teachers,2012.

[5] Walsh S.Exploring Classroom Discourse:Language in Action[M].Abingdon:Routledge,2005.

[6] Siti Aimah,Bambang Purwanto.The Use of Teachers Questioning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Critical Literacy:A Case of Two English Lectures in Indonesia[J]. Indonesian EFL Journal,2019(1):27.

[7] Noor N,Aman I,Mustaffa R.TeachersQuestioning Approaches in the Malaysian ESL Classroom[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2012(7):313.

[8] 周蓉.“設問有方”才能“教之有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6):8.

猜你喜歡
同課異構任務型教學課堂提問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