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思考

2023-05-30 22:25陶延紅
高考·上 2023年1期
關鍵詞:課堂提問高中化學

陶延紅

摘 要:教育者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稟賦,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有效的課堂提問正是最好的引導方式,區別于其他科目,高中化學對學生的邏輯分析,以及創新思維能力要求相對較高。為推動化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問題的精心處理,建筑提問的橋梁,掌握問題的角度、時度、深度、廣度、梯度、溫度,在有效問題的促進下,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在問題的探究中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及思考

提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質量,是目前教師所廣泛關注的首要問題。教師應及時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以促成有意義的對話為教學目標,從廣闊的問題視角出發設置開放式、有邏輯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養成探究精神。本文將對如何進一步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深入探索,以期尋求突破,推動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高中化學教學開展課堂提問有效性分析

化學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課堂中的有效提問能夠幫助教師精準掌握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實現深入思考。利用問題的導向作用,促進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的啟發。然而,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現階段大部分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忽略了提問的重要意義,部分化學教師對課堂提問原則的理解較為片面,所提出的問題多流于表面,且不具備思考價值,缺乏實效性。這樣千篇一律的問題不僅無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會使學生養成固態化的思考習慣,嚴重阻礙其全面發展進程。不僅如此,由于課堂時間較為有限,部分教師為追趕教學進度,吝嗇與學生交流互動的時間,在問題提出后,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較短,久而久之將會嚴重損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喪失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1]。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所需注意事項

綜上所述,目前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提問能力相對較弱,且問題的有效性仍需進一步提升。如何設計含金量更高的課堂問題?教師應需密切遵循以下幾點注意事項,借此實現提問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難度適中

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部分高中生而言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許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只是著眼于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致使難度較高的問題流出,超出學生認知水平的題目,將會使其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學生面對無法解答的題目時也會產生自我懷疑傾向,久而久之,將會嚴重損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方面不僅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同時也要著眼于實際學情,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層次化題目。幫助學生在解題中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成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對化學知識的探究始終保持高度熱情[2]。

(二)富有趣味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階段,其內心較為敏感脆弱,且高負荷的學習任務也會使其產生心理壓力及負擔。在課堂中倘若教師一味輸出,提出錯綜復雜的理論問題,將會使學生倍感壓力。因此,教師在問題設計形式上應進行巧妙轉化,結合生活事例豐富問題形式,注重所提問題的趣味性。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思考,有效完成知識的遷移與運用,進而實現課堂提問的實效性。

(三)注重引導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在問題提出后為學生所預留的思考時間較為短暫。部分學生甚至還未思考,教師就已宣布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模式下,根本無法實現課堂提問的實效性。不僅如此,部分學生在課堂中回答問題時難免會出現緊張的情況。為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嘗試慢慢說出問題的答案。同時,當學生思維出現轉折時,教師也要為其點明方向,助其撥開迷霧,感受化學知識的無限魅力。

三、提升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成效策略

(一)掌握問題“角”度,增進求知欲望

課堂提問的內容和形式決定著學生思考的方向,教師在問題設計上首先要貼合教學內容,充分結合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具有針對性、指向性的問題。掌握問題角度,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在課程開始初期利用問題的導向作用,進一步激發大家的求知欲望,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3]。

以高一化學必修第一冊《鐵的多樣性》課題為例,本課重點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性質,預測含鐵物質性質及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在課程開始前,為幫助學生了解補鐵劑中鐵元素價態,教師可從生產活動角度提出這樣兩點問題:1.當人體內缺乏鐵元素時將會產生貧血癥狀,假如患有缺鐵性貧血,能否補充補鐵單質對其進行救治?2.鐵元素在人體中有著哪些重要的作用?通過具有針對性問題的引入促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大家通過交流討論對補鐵劑中鐵元素的價態進行預測。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在班級內利用補鐵口服液、過氧化氫溶液、試管等工具在班級內開展補鐵劑中鐵元素價態的檢驗,引導學生對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進行記錄。通過直觀的實驗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實驗現象進行深入分析能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含有相同、不同價態鐵元素物質間的轉化方程式。至此,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導入,實現課堂提問的時效性,在問題的導入下,學生也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積極性,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掌握問題“時”度,活躍思維能力

在傳統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下,大部分教師在問題預設中缺乏深度、梯度,且提問時間較為統一固定,并未充分結合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這樣的提問模式難以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課堂教學是動態化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善于捕捉提問時機,使得提問策略更具靈活性。通過有效的提問,幫助學生形成探索科學、研究科學的精神。

以高一化學必修第二冊《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內容為例,本章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乙醇、乙酸、酯類物質的結構特點以及重要作用。在課程開始前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舌尖上的中國”片段,在良好的情境中,引出本章學習重點“有機化合物——糖類”。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所學有機化合物知識,根據糖類水解種類引導學生思考其中作為單糖的葡萄糖在人們生產生活中都有哪些重要用途?結合這一問題學生積極開展討論,在討論完成后,學生給出:葡萄糖在醫學應用上用途較為廣泛這一論點。教師因勢利導把握時機,提出疑問:通過對葡萄糖結構式的分析,是否能夠推測其具有其他性質?這一較為深入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深度思考,大家議論紛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活躍。在交流討論后,有學生提出,根據葡萄糖與乙酸酯化的反應方程式能夠推測其與乙醇具有相似的性質。針對這一發現,教師對學生予以鼓勵表揚,總結歸納中心論點:葡萄糖是一種多羥基醛。通過靈活的提問形式能夠更加科學地引導學生從思維上有所提升,促使其獲得更高層次的認知。

(三)掌握問題“梯”度,促進深度思考

想要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問題設計上應注重所提出問題的梯度性,保證各問題之間循序漸進具有緊密的關聯。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思維跳躍度較大,這種孤立式的提問方式并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入,才能夠逐漸使學生層層深入探究,進而有效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以高二化學選擇性必修一《水與水溶液》課題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純水能夠導電嗎?面對這一問題學生眾說紛紜,課堂氛圍得到有效調動,接下來教師利用實驗視頻進行論證,向學生直觀地呈現純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動的離子這一現象,引入水的電離方程式。隨后,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測試實驗視頻,綜合實驗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開展交流討論,留給學生三個問題,鼓勵大家進行思考。

問題1:鹽酸與氫水這兩種水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問題2:氯化氫、醋酸等電解質在溶于水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問題3:氯化氫與醋酸最終以什么形態存在于水中?

在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下學生開展交流與討論,整合實驗視頻中內容,分別總結氯化氫和氯化鈉的電離方程式,以及醋酸和一水合氨的電離方程式。通過這樣具有梯度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解答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知識框架[4]。

(四)掌握問題“深”度,實行因材施教

在課堂提問時,教師也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為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準備不同問題,進而幫助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針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提問形式應以基礎鞏固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體系,為后續深入學習打好地基。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也可為其提供拓展性思考問題,進而幫助其實現個人化學素養的不斷提升。

以高三化學選擇性必修三《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內容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談一談甲烷與乙烯的化學性質。通過問題的引入做好熱身活動,幫助學生完成新舊知識的銜接。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單鍵、雙鍵定義,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出問題。

1.底層問題

通過對圖片內容的觀察,結合碳原子成鍵方式思考,有哪些元素能夠與碳原子成鍵?

2.中層問題

碳原子周圍的共價鍵有哪些類型?

3.高層問題

碳原子周圍有幾對共用電子?碳原子成鍵有著什么樣的規律?

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能夠使學生快速進入到思考狀態,滿足學生層次性的問題設計,也更加符合其思維水平。

(五)掌握問題“廣”度,拓展文化視野

教師在問題設計上要貼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利用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進行提問。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拓展問題的“廣”度,幫助學生感知化學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通過直觀的生活現象,進一步深化對化學知識的印象。

以高一化學必修一《氮的循環》內容為例,人類活動對氮循環和環境的影響頗深,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養殖資源等水體都含有氮元素。結合所學知識,教師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拓展,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將空氣中氮氣轉化成氮的化合物的過程稱為固氮,哪種行為能實現人工固氮?針對這一問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并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幫助其理清思路。在交流結束后,教師鼓勵各組成員說出答案,部分學生對根瘤菌、合成氨車間這兩個答案爭論不休。此時,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引導,拓展課外知識,使學生了解到根瘤菌的轉化過程屬于自然固氮中的生物固氮,而并非人工授意。根瘤菌能夠將空氣中的氮氣通過生物化學過程轉化為含氮化合物。除此之外,閃電等產生含氮化合物屬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在持續導入下,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掌握了更多的氮循環知識,進一步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實現自身化學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5]。

(六)掌握問題“溫”度,雙向提問互補

為使高中化學課堂更加精彩,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當問題的設計者,同時也要做好課堂的引導者。當學生面對思維轉折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思考成果,鼓勵其發表自己的言論,與學生一起交流探討問題的本質。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無形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引導鼓勵學生使用更加規范的化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使高中化學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課堂,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高一化學必修一《元素與物質分類》內容為例,本章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元素物質的組成規律,能夠自主辨別元素在物質中的兩種形態。在課程中,教師以“對物質的分類有哪幾種”為導向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與同桌之間進行討論交流。通過討論與交流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交互氛圍,然而在此過程中部分學生卻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將物質分類為混合物和純凈物,常見的混合物都有哪些呢?面對這一突發事件教師可利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其他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提問互補的效果,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這樣具有“溫度”的提問方式,能夠更好地發揮提問的效能,課堂提問是一種啟發性的教學藝術,教師應幫助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對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更具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課堂提問能夠起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積極作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多維度進行提問,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化學素養,養成良好的化學思維,進而實現理想化的教育目標,推動高中化學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永軍.“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數理化,2020(24):68-69.

[2]李瓊.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0(46):41-42.

[3]吳梅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2):169-171.

[4]張亮.論高中化學有效提問之必要性與策略[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4):136-137+154.

[5]申院宏.高中化學課堂提問“低效”的原因及其應對[J].新課程研究,2020(04):100-101.

猜你喜歡
課堂提問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高效學習之復述策略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NOBOOK虛擬實驗在高中化學的應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探析
分類法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技巧
用問題打開學生智慧之門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