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聚集力量

2023-05-31 09:34龍建剛韋英哲
廣東教育·綜合 2023年1期
關鍵詞:廣東教研高質量

龍建剛?韋英哲

2022已漸行漸遠,漸漸定格成記憶中的風景。

2023正迎面走來,緩緩舒展長卷擁你我入懷。

站在辭舊迎新的時間節點,回望和梳理2022年本刊的諸多報道,不敢說精彩紛呈,但我們一直努力堅持用期刊的獨特語言與形式去呈現南粵教育的個性、內涵、經驗與成果。

一是堅持舉好旗幟。黨媒姓黨,這既是身份歸屬,也是使命擔當。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通過刊物傳播黨的教育方針與政策是教育期刊最為根本的價值取向。有鑒于此,我們始終堅持提高刊物的政治站位,突出政治意識,一方面策劃“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幫扶”等重大選題,唱響主旋律,傳遞廣東教育正能量;另一方面牢牢把握為廣大學校和一線師生服務的宣傳主線,積極講好師生的成長故事,傳播廣東教育好聲音,陸續推出了“師者風采”“強師工程”等報道,讓黨媒姓黨落到實處。

二是始終關注熱點。2022年的廣東教育有著許許多多值得關注與書寫的話題,置身其間應當如何選擇?這考驗著刊物的視角與智慧。我們推出了關于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專訪,向全省教育系統講專業內行的話;推出了關于“雙減”政策落地的系列報道,向社會各界講答疑解惑的話。教育即民生,教育領域里人們關注的熱點其實就是民心所向。追隨熱點,回應熱點,將各級黨委政府在教育熱點問題上的決策、部署和所做的相關工作盡可能予以宣傳,這既是本刊作為黨媒的屬性彰顯,也是本刊對讀者負責的角色擔當。

三是聚焦提煉經驗。本刊以《廣東教育》命名,“廣東”二字既是其地域特色的清晰界定,又是它個性彰顯的根本因子。如何讓刊物的“廣東”特色更加明顯?——始終圍繞廣東教育來開展工作,持續為廣東教育的發展謀與劃、鼓與呼、贊與彈,真正將各地、各校教育改革發展的典型經驗提煉好、推廣好。如是,2022年,我們推出了“教育評價改革”“高水平教研體系建設”“集團化辦學”“職教十年”等報道,一方面讓更多讀者了解廣東教育的作為與經驗,另一方面也令刊物的地域特色愈發鮮明。

回眸歷史,是為了總結經驗與吸取教訓。

梳理往事,以期讓事業更好地砥礪前行。

告別2022,奔向2023,讓我們一起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解放思想、開動智慧,鼓足干勁、聚集力量。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相關論述,為教育發展、人才培養指明方向。

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朱孔軍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做出重大戰略部署,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既一脈相承,又結合新階段、新形勢創新發展,成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

全省教育系統迅速行動起來,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全過程,為教育強國建設做出廣東貢獻。

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本刊專訪了來自廣東教育系統的四名黨的二十大代表,分別是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連南瑤族自治縣田家炳民族中學校長盤金生、潮州市湘橋區城南小學校長蘇東青。他們紛紛表示,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強烈的擔當、更扎實的作風,帶領學校努力開創教育事業新局面。

2021年8月1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年1月13日,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廣州召開,奮力推動全省教育工作實現量質齊升的新跨越。

廣東以“5080”攻堅工程和科學保教示范工程為抓手,擴容提質并進,奮力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打造讓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通過不斷增加公辦學位、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加強“兩類學?!苯ㄔO等舉措,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高中“雙新”省級示范區、示范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

本刊獨家專訪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璧亮,刊登《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文。李璧亮表示,“高質量”是個發展的概念,可從五個維度衡量:一是教育的規模和普及情況,二是辦學基本條件和保障水平,三是教育公平和發展均衡程度,四是辦學質量和水平,五是治理水平和社會滿意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教育評價改革明確了方向。

廣東充分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地位作用,把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作為“十四五”教育改革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的突破口和先手棋,下“硬功夫”去啃教育改革中的“硬骨頭”——出臺《廣東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省工作方案》,堅持任務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試點示范,分類推進,重點突破,教育評價改革在全省全面鋪開。

本刊推出了系列專題報道,包括《智慧陽光評價,破解“唯分數”頑疾——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廣州方案》《東莞:借力大數據“把脈問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數據賦能 用評價育人——佛山市南海區教育評價改革探索新路徑》《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珠海香洲:深化學業質量評價改革,駛向教育質量提升新航道》等,呈現廣東積極探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好經驗和好做法。

2020年5月,廣東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用3-5年時間,建成富有廣東特色、國內領先、上下聯動、橫向貫通的新時代教研體系。

近年來,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以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南方教研大講堂”、“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活動”為三大抓手,著力構建高水平教研體系的“廣東范式”。圍繞當前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如何充分發揮教研體系的支撐、引領、輻射作用,以及“十四五”期間構建全省高水平教研體系的目標和思路,本刊記者專訪了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傅湘龍。

各地也加入高水平教研體系建設大潮流。其中,五華縣探索山區教研員專業發展路徑和校本教研創新實踐,建立健全高水平教研體系,初步形成教研基地建設的“五華經驗”;翁源縣促進縣域教研工作轉型升級,帶動教師專業素質與教學質量雙提升,為山區中小學教研組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翁源樣本”。

優質教師隊伍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廣東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強師工程”累計安排省級財政專項資金超50億元。

回顧十年來“強師工程”的建設歷程,廣東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構建職前職后一體化發展的教師教育體系、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補齊鄉村教師短板和深化教師管理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全省教師隊伍建設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實現了新跨越,教師隊伍數量、結構、素質進一步協調發展,走出一條獨具廣東特色的強師之路。

作為全省基礎教育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品牌項目,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前兩批省級培養項目共培養了483名學員,其中有許多學員已逐步成長為省內名校長、名教師和名班主任,有部分還成為全國的知名校長和教師。如何為這些學員成長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又將怎樣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本刊推出《精準培養,攜手共進——記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

過去一年,廣東教育系統涌現出很多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在本刊的訪談、人物等欄目中,常??梢钥吹剿麄兊娘L采。比如,入選2022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的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莫雷、潮州市湘橋區城南小學校長蘇東青,獲中宣部、教育部2021年全國“最美教師”稱號的王雋楓,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

還有一群青年教師,也備受矚目。2022年2月,第三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總決賽落幕。經過層層選拔和比拼,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六個組別分別誕生了總冠軍,他們將按程序申報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在大賽中,這些佼佼者,既展現出過硬的專業素養,又體現了積極向上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他們是如何從全省的優秀青年教師中突圍的?他們的成長之路有哪些動人的故事?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

廣東堅持系統性思維,緊緊圍繞校內、校外兩條主線,精準施策,有力有效推進“雙減”工作走深走實。教育理念回歸了,教育生態得到重塑,創新了教育治理,交出一份亮麗成績單。

廣東的中小學如何讓“雙減”工作真正落地?本刊策劃《“雙減”落地的學校樣本》,報道四所學校落實“雙減”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個性經驗。其中,廣東實驗中學初中部聚焦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出“雙減雙Z”理念,以智慧型教師培養自主型學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堅持“五育”并舉,增強學校育人功能,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體驗發展,在學校就能“吃飽吃好”;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倡導教師在教學科研領域深耕細研,積極探索精準備課、高效課堂、優化作業的創新方法;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推動各方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斷加強學校內涵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擴容、提質、強服務”為主線,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形成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相融共生、同頻共振的生動局面。

2022年5月24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作為職教大省,廣東向全國推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發布會后,本刊記者實地走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清遠等地,深入了解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做法,先后推出《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廣東職業教育十年發展紀實》《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筑牢職業教育根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

近年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陸續出臺,提出以優質品牌學校為龍頭組建教育集團,帶動區域內薄弱學校和新建學校共同發展,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2年1月,廣東省教育廳公布71個省級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

2018年,東莞全面開啟了集團化辦學之路。2022年4月,東莞啟動第二輪集團化辦學,組建了70個教育集團,集團成員學校達207所。通過集團化辦學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快速擴充,為推動區域集團化辦學、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探索出一條“東莞路徑”。

針對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廣東提出建立健全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結對幫扶機制,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加快發展,實現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1年9月,深圳市龍華區和河源市紫金縣探索“委托辦學”作為新的教育幫扶和鄉村振興模式。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不僅幫助紫金中學和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校兩所學校初步彰顯辦學績效、品牌效應,還借助兩校的資源優勢,牽引帶動全縣學校實行辦學模式改革,推進紫金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教育幫扶過程中,要不斷幫助受援地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逐漸縮小區域之間師資水平差距,支教教師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本刊推出《支教幫扶同攜手,雙向賦能共成就》,報道了廣州市天河區銀河小學教師肖格英和深圳市寶安區燕山學校英語教師楊匯瀅的支教故事。他們把城市的教育教學理念、辦學模式和先進教學方法帶到受援地,發揮專業引領示范作用,為受援地教學和教研工作注入新活力。

責任編輯 羅 峰

猜你喜歡
廣東教研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不煲“仔”的廣東煲仔飯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廣東輿情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我們都是卑微者(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