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課爆破”背后治理困境與出路分析

2023-06-04 03:19余重驍
國際公關 2023年8期
關鍵詞:網絡暴力中小學生

余重驍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為青少年提供了多層次、多維度、綜合性的自主交流平臺。但是,青少年教育與網課相關管理的缺失滋生了以“網課爆破”為代表的新型網絡暴力等諸多社會問題。因此,推動網絡生態有序發展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課題。由于此類網絡暴力的特殊性和典型性,本文基于社會學視角,著重研究當前特殊時期關于青少年群體新型網絡暴力的治理困境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讓網課更好地為教育服務。

關鍵詞:“網課爆破”;中小學生;網絡暴力;治理困境與出路

2022年10月30日,河南新鄭三中的網課教師受到網絡暴力在家猝死,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一種名為“網課爆破” 的新型網絡暴力成為社會的焦點?!熬W課爆破” 區別于傳統的網絡暴力,它是一種伴隨著網課常態化而出現的惡行,由于中小學生心智尚不健全,道德觀念尚未建立完善,還沒有在網絡上養成正確的上網習慣,使其成為類似網絡暴力形成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熬W課爆破” 涉及侮辱、誹謗、傳播不良內容等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還涉嫌違法犯罪。無論從行為看還是后果看,這類行為超出了公序良俗的底線,超越了法律允許的邊界。對侵入信息系統、侵犯公共秩序、侵害人格權利等行為,必須依法嚴懲、依法痛擊。[1]

本文基于社會關注和時代背景提出以下問題:第一,“網課爆破” 這一新型網絡暴力現象產生的多層次原因是什么?第二,當下“網課爆破” 治理困境癥結何在?第三,應該如何應對“網課爆破” 這一現象?以上問題的回答對幫助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上網習慣,推進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網課爆破”治理困境分析

(一)我國相關領域立法存在缺陷

“網課爆破” 指的是網課會議號和密碼被泄露后,不法分子有組織地“入侵” 在線課堂,通過強行霸屏、刷屏騷擾信息,乃至辱罵師生、播放不雅視頻等極端的方式,惡意擾亂教學秩序的行為,當屬刑法所要規制的行為。但是,我國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規總體內容比較籠統,尚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個人隱私予以詳細的解釋和保護細則的法律。

(二)“網課爆破”案件取證困難

“網課爆破” 侵權、犯罪成本低下,而執法成本卻較高。從國家網信辦發布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中可知,現在通過互聯網公共社交平臺發言,大多數網課平臺并沒有要求用戶實名登記。權利受損害一方當事人就無法獲取施暴者的真實信息,進而很難保存相關證據,在權利救濟上對受害一方是有失公平的。受害者憑一己之力通常很難固定證據進行維權。這樣來看,取證問題就會成為網絡暴力事件無法回避的焦點。調查取證的困難,從側面也縱容了網絡暴力行為的滋生。

(三)相關案件處理的針對性不足

在一些情節較為惡劣的“網課爆破” 案件中,通過民事途徑解決,要求實施網絡暴力的行為人進行民事上賠償不足以很好地救濟當事人受損害的權利,但是該網絡暴力行為在程度上又尚不構成刑法中規定的犯罪行為,此時對當事人的權利保護就出現了有失公平的情形。由于互聯網上的侵權行為與現實生活中的侵權行為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在執法時應當充分考慮到互聯網侵權案件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針對互聯網侵權主體特點制定專門有效的法律細則,而不是目前出現的將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復制應用到互聯網上的“偷懶” 做法。

(四)網課平臺社會責任的缺失

網絡經營者置身事外的態度,也是網絡暴力現象產生的重要因素。為了獲得流量和點擊率,網絡經營者喪失作為應有的道德良知和職業操守,對不實信息擴散的縱容,使網絡暴力愈發嚴重??刂凭W絡暴力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五)我國網民法律意識淡薄

一些人將“網課爆破” 作為自己的快樂源泉,而他們卻并沒有意識到言論自由的底線是法律和責任。還有部分網民心存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當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以后,怠于維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人們更愿意以忍氣吞聲的消極方式去應對,而很少選擇訴諸法律去解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對網絡侵權者們的縱容,也直接加重了網絡暴力行為,導致網絡環境日益惡化。

二、“網課爆破”現象原因分析

(一)網絡環境的匿名、虛擬性

網課中的“匿名” 使青少年在網絡上的言行更加肆無忌憚,為網絡暴力提供了野蠻生長的溫床,現實生活中本該遵守的規范和約束在網絡傳播中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網課爆破手” 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風險趨近于零。造謠誹謗、詆毀辱罵等行為也因網絡空間的虛擬性與隱匿性導致追責困難。網民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就會大大降低,他們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線而情緒化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言論影響力與破壞力急劇提升,“網課爆破” 行為愈演愈烈。

(二)網民的自我表達、盲從行為

在“網課爆破” 事件中,施暴者把入侵網課當成一種“樂子”,在網課中肆無忌憚地進行自我表達,從破壞網課秩序中尋求快樂。青少年還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網絡平臺海量信息沖擊下,青少年往往無法做出準確判斷,極易對現實產生認知偏差,極易產生盲目從眾的心理與行為,在互聯網中主動跟風、盲從潮流、接受互聯網中低俗梗文化的影響,喪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是非的能力,從而沒有認識到“網課爆破” 的事態嚴重性,完全不顧及他人及老師的感受。而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健全,很容易爭相模仿侵犯行為,形成錯誤的社會行為模式。[2]

(三)錯誤動機及法律意識淡薄

青春期青少年們往往叛逆、易沖動,希望通過自身成就獲得更多關注與認可,網課常態化形勢下,中小學生與社會的互動減少,部分青少年會轉向網絡社交平臺表達訴求,以從積極穩定的反饋中滿足成就動機。[3]因此,“網課” 便成為這些叛逆少年負面情緒的“發泄口”。部分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甚至部分成年人也沒有充分了解法律知識,對法律概念認知淺薄。沒有充分認識到實施“網課爆破” 將面臨的不利后果,存在“法不責眾” 的僥幸心理,從而肆無忌憚地進行“網課爆破”。

(四)法律制度不完善

網絡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對于“網課爆破” 中的“兇手” 來說,沒有明確的法律對他們產生制約,使得他們更加放心大膽地繼續活動。我國對網絡暴力進行規制的法律,不能適應網絡暴力復雜多變的環境,“網課爆破” 作為網課常態化形勢下的新產物,只靠現存法律的現有規定,是無法成功應對的。同時網絡監管部門指導和監督作用發揮不充分。由于我國法律本身對網絡暴力的規定存在空白和漏洞,對于“網課爆破” 這種惡意破壞、擾亂網課的正常教學秩序的現象,相關網絡監管部門的指引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充分。

三、治理建議

(一)提升中小學生網絡素養

1.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思想不成熟,心智不健全,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上網習慣,使其成為類似網絡暴力行為形成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從現狀來看,學校對于青少年的互聯網素養教育十分匱乏,即便提及,也只是草草幾句就將話題帶過,中小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習慣,導致學生主動跟風、盲從潮流、接受互聯網中低俗梗文化的影響,喪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是非的能力,沒有認識到“網課爆破” 的事態嚴重性,利用網課平臺漏洞創造爽點,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互聯網素養的教育,重視中小學生個人道德教育,積極推進青少年網絡教育工程,有效提高青少年網絡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上網習慣與明辨是非的能力。[4]

2.家庭進行學生心理疏導

網課常態化形勢下,家庭變成了實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中小學生家長應及時關注孩子在家時的心理狀態,多一些積極暗示,重視家風建設,重視家長的第一老師身份,多陪伴孩子,引導孩子主動關注各種積極信息。發現問題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中小學生家長也應管理好自身情緒,避免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施加到孩子身上,做孩子的榜樣。

(二)健全網絡培訓監管體系

1.強化網絡平臺監管責任

對于平臺方而言,承擔監管主體責任、健全互聯網監管體系成了勢在必行的趨勢。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一是要提升反“網課爆破” 的技術手段。通過對不明身份賬號設置“一鍵清退”,加大對“會議爆破” 等相關信息敏感詞的設置,提高侵入門檻,以嚴密的制度來壓縮“爆破手” 的作亂空間。二是要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彌補會議系統漏洞,設置IP識別功能。平臺可以利用大數據建立身份識別系統,實現“上課的學生在課堂內,不上課的人進不來”,減少網絡課堂(及會議)的非法入侵幾率,同時也方便相關部門追查“網絡爆破手” 信息。

2.培訓提升教師應對能力

從本次事件來看,“網課爆破” 暴露出教師對于網課系統操作不熟悉的情況。破壞者隨意辱罵教師、干擾教師說話,可教師卻因不會操作網課系統無法對其進行禁言、禁播,導致關閉課堂。學校對網課教師技巧的培訓明顯不足,難以應對“網課爆破” 等突發情況,因此,學校應加大對教師在網課軟件使用上的培訓力度,增強教師防范與應對“網課爆破” 的能力,及時對授課老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和指導,可以向教師發布防網絡入侵指南,指導老師應用平臺功能制止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也可以通過配置助教、招募家長志愿者等方式,協助老師管理課堂秩序,以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三)完善立法,加強執法

1.強化法律威懾作用

“網課爆破” 作為網課常態化形勢下的新產物,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專門針對此類事件的相關法律。因此,加強網絡立法建設,規范網絡規則,以法律手段來約束和制裁網絡暴力言行勢在必行。[5]在完善既有法律的同時,優化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將網暴亂象關進制度的“籠子”,與時俱進地將網絡空間納入社會秩序的保護范圍,出臺具有針對性、典型性與代表性的法律政策,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讓鋌而走險者不敢去入侵課堂,以法律之利劍,保護一方課桌的平靜,從法律層面為網絡暴力上鎖剎住這股歪風邪氣。

2.加大對網暴者的懲治力度

“網課爆破” 本質上是一種新型違法犯罪行為。惡意破壞、擾亂網課的正常教學秩序,其社會危害程度不亞于惡意破壞線下的教學秩序。為治理這種新型網絡暴力,相關部門要及時亮劍,嚴懲“網課爆破” 者及背后推手,一是教育部門及學校要對向“網課爆破手” 提供網課會議號等信息的學生進行批評和教育,對其家長進行約談,在對相關學生的家長追究其監護人責任的同時,重在講清楚“網課爆破” 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以及對“爆破手” 個人的嚴重傷害,必要時對相關學生進行處分。二是公、檢、法部門各盡其責,高擎法律利劍,依法懲處有關違法人員,并成立專項業務小組,深入研究網課(及會議)的保護課題,對于把入侵網課變成了一門“生意” 的群主和“網課爆破手” 個人進行相應經濟和行政處罰,必要時追究其刑事責任,并斬斷黑灰利益鏈條,將“網課爆破” 背后可能存在的網絡黑產連根拔起,徹底治病除根。

四、結束語

中小學生是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的接班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梢哉f,中小學生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對國家未來的光明前景是不可或缺的。但隨著網課的普及度越來越高,互聯網上的陰暗面侵入青少年的思維,雖然網絡暴力已經在互聯網上存在多年,但是由中小學生主導的“網課爆破” 類新型的網絡暴力卻一再挑戰著道德的底線。中小學生作為互聯網的新生群體,很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誘導,將這種行為視作情緒發泄的途徑。中小學生的心智不成熟加上網絡暴力的隱匿性,導致“網課爆破” 行為的泛濫。只有發揮國家法律與全社會共同參與防范與治理的效能,才能共同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構筑一道網絡“防火墻”。

參考文獻:

[1] 徐之.人民日報評“網課爆破”:當以法律爆破“網課爆破”[N].人民日報,2022-11-08(001).

[2] 楊奎臣,章輝美.網絡暴力亞文化對青少年侵犯行為的助長及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2):34-37.

[3] 蘇新.傳播學視域下青少年網絡暴力成因及其對策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1,7(02):71-73.

[4] 操學誠,牛凱,趙曙光.青少年網絡暴力現象與預防研究[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09):12-22.

[5] 榮格.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暴力對青少年的影響解讀[J].西部廣播電視,2017(07):10-11.

猜你喜歡
網絡暴力中小學生
“網絡暴力”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網絡暴力的法理學透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