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的中國涂鴉藝術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2023-06-05 09:54陳芷晴凌杰
美與時代·上 2023年1期
關鍵詞: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陳芷晴 凌杰

摘? 要:20世紀80年代末,涂鴉藝術進入中國,對中國的藝術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本文利用文獻分析軟件CiteSpace對近三十年來的有關中國涂鴉藝術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探究研究熱點與趨勢,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與建議。該研究檢索了1991-2021年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有關涂鴉藝術的文獻,得到了有效文獻563篇,并應用CiteSpace對發文量、作者、研究機構和研究熱點等方面進行知識圖譜的繪制與可視化分析。分析結果表明:(一)中國的學者對涂鴉藝術的研究最早出現在1993年,其在該方向的發文量不斷上升;(二)學者間的合作少,并且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較為分散,跨機構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三)研究熱點主要聚焦在涂鴉的表現形式、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和創新應用等方面。

關鍵詞:CiteSpace;知識圖譜;中國涂鴉藝術;可視化分析

當代涂鴉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國紐約是現今普遍公認的觀點[1]。由于長期受到種族歧視與社會的壓迫,居住在紐約最窮街區——布朗克斯區(The Bronx)的黑人和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對當時巨大的貧富差距與當權政府的所作所為產生了極度的不滿。為了自保,這些年輕人組織 成立了不同的幫派。為了標識各自的幫派領域,他們涂寫幫派符號,進行“圈地”行動。另外,窮人區的人們也通過涂鴉的方式宣泄情緒,表達對社會不滿。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是涂鴉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涂鴉人群的壯大,空白墻面逐漸成為了稀缺資源,因此,涂鴉寫手將時線轉向到世界上最發達的紐約地鐵系統。借助于發達的地鐵網絡,具有新潮創作技法的蘊含當地特色文化的涂鴉開始了“病毒式”的傳播。1971年,紐約市市長約翰·琳塞組織了第一次反涂鴉聯盟,涂鴉寫手與政府之間的對立達到了新的程度。不久,政府由于財政緊張,不得不放松了對涂鴉的管控[2],致使涂鴉文化有了一絲喘息之機。在經過了與政府之間的斗爭之后,涂鴉藝術不斷進行改進與發展,在合法化和商業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逐漸得到了政治主體與社會大眾的認可[3]。

20世紀90年代,作為舶來品的涂鴉藝術開始出現在中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但和帶有不滿社會、反抗政府意味的西方涂鴉不同,種族、政治、宗教等問題都不是涂鴉出現在中國的原因,在涂鴉藝術傳入中國的早期,中國大眾乃至學術界對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都存在著將其等同于亂寫亂畫的誤讀[4]。隨著涂鴉藝術在中國越來越多元地發展,其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逐漸被公眾和各行各業理解、接受乃至應用,現今從出版印刷[5]、服裝[6]、產品包裝[7]、視覺傳達[8]等領域中都能發現涂鴉藝術的身影。而且許多研究都表明,涂鴉藝術經合理的引導與利用能在中國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涂鴉藝術在中國本土化的發展,研究涂鴉藝術的發展趨勢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目前,針對中國涂鴉藝術發展趨勢分析的文獻相對較少,所以利用可視化分析軟件對涂鴉藝術歷年來的研究進行梳理與分析是極具學術價值的。2004年,陳超美博士開發了分析科學文獻數據的CiteSpace軟件系統,該軟件系統能夠繪制知識圖譜,并將某一知識領域的信息與研究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9]。通過檢索1991-2021年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有關涂鴉藝術的文獻,本文旨在應用CiteSpace文獻分析軟件對發文量、作者、研究機構和研究熱點等方面進行知識圖譜的繪制與可視化分析,探究研究熱點與趨勢,以期客觀地勾勒涂鴉藝術研究的整體概況,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與建議。

一、研究工具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工具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具為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信息可視化軟件,使用版本為CiteSpace 5.8.R3。使用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論(Co-Citation)和尋徑網絡算法(Pathfinder)等的CiteSpace,可以對特定領域文獻進行分析,探尋出學科領域的演化的關鍵路徑及知識拐點,并能通過繪制一系列可視化圖譜對學科領域的演化發展動向、前沿方向做出清晰的呈現。其中,CiteSpace支持合作、共現、共被引知識圖譜的繪制,共提供了11種功能選擇,分別有針對于施引文獻的合作圖譜,其包括作者、機構或者國家的合作網絡分析;共現圖譜的主題、關鍵詞、學科類別的共現分析;針對于被引文獻的共引圖譜,其包括文獻、作者、期刊的共被引分析;以及文獻、基金、專利的耦合分析[10]247。而本文將選取作者、機構的合作分析與關鍵詞共現分析并繪制對應的知識圖譜,對涂鴉藝術領域所隱含的發展動向進行探索。

(二)數據來源和關鍵指標解釋

本文以“涂鴉藝術”為關鍵詞在CNKI中進行檢索,共獲中文期刊857篇,為確保文獻信息的有效性,對檢索結果進行篩選,剔除會議論文、新聞報道、新聞評論、政策文件等文獻,選取中文學術期刊文獻與碩、博士論文,共檢索出有效文獻563篇,構成了本研究的文獻樣本。數據采集時間為2022年3月28日。為便于分析,根據分析軟件格式要求,文獻信息以Refworks格式導出,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文獻樣本的歷年發文量、作者合作、機構合作、關鍵詞共現進行研究熱點與前沿方向的分析,研究時間跨度(Time Slicing)限定為1991-2021年,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為1,意味著以1年為時間分區單位;參數選?。⊿election Criteria)為Top 50 per slice,即選取每個時間切片中被引頻次或出現頻次最高的50個級別,每個時間切片中節點最低的引用次數e為1。本文除了在繪制關鍵詞時區圖中采用裁剪單個切片網絡(Pruning sliced networks)與裁剪合并后的網絡(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剪枝策略,其余知識圖譜均為在這兩個剪枝策略的基礎上增添尋徑找尋(Pathfinder)剪枝方法進行分析與制圖。

CiteSpace生成的圖譜中,N為節點數,E為連線數,Density為網絡密度,節點通過年輪的顏色、大小代表著不同的年份和引文數量,節點越大,表示詞頻越大,連線線條的顏色能判定詞頻出現的時間,粗細能判定共現次數,線條越粗,說明在同一篇文獻中的出現頻率越高。依據網絡結構和聚類的清晰度,提供了作為評判圖譜繪制效果依據的模塊值(Q值,即Modularity Q)和平均輪廓值(S值,即Mean Silhouette)兩個指標。Modularity為網絡模塊化的評價指標,Modularity Q值>0.3時就表示劃分出來的網絡社團結構是顯著的。Silhouette為衡量網絡同質性的指標,當S值在0.5以上時,就表示聚類結果是合理的,若在0.7以上越接近于1時,則表示聚類結果是可以令人信服的[11]1187。

二、涂鴉藝術研究現狀分析

(一)文獻數量趨勢

根據各個時間段的發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領域的發展狀況[12]。本文根據定位期刊文獻與碩、博士論文共能檢索到文獻563篇。將563條數據進行處理,可得出1991年到2021年涂鴉藝術的每年文獻數量以及其核心研究的趨勢曲線圖(如圖1)。由圖1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學者對涂鴉藝術的研究最早出現在1993年,國內學者對此新興的藝術形式還處于觀察階段,因此,涂鴉藝術還未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鮮有文章發表。自2006年起,陸續有國內學者開始對涂鴉藝術進行相關的研究,發文量逐年增長。從2011年至今,學者的發文量趨于動態平衡的狀態,并形成了系統性的研究體系,發表論文數量區間在25-50篇??傮w來說,從涂鴉藝術的引入至今,針對涂鴉藝術的發文量呈波動增長的趨向,不難看出涂鴉藝術逐漸受到學者們的普遍關注。

起始階段每年的發表論文數量都在5篇以下,發文量的基數較小。涂鴉藝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涂鴉藝術傳播至世界各地,20世紀90年代涂鴉藝術剛引入中國,人們對此新興的藝術形式還處于觀察階段,通過發文量可以看出該階段中涂鴉藝術還未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上升階段每年的發表論文數量區間為5-50篇,相較于起始階段,本階段的發展十分迅速,發文量逐年提升,在2011年達到了該階段的發文量最高值。發展階段的年發文量為30-60篇,發文基數的增幅較大,并呈現起伏波動的發展態勢,可以看出涂鴉藝術逐漸受到核心研究圈學者們的關注。

(二)研究作者及合作分析

作者共現分析可以識別出某個學科或領域的核心作者及研究作者之間的合作強度和呼應關系[13]。因此,借助CiteSpace軟件對566條數據選擇節點類型(Node Types)為作者(Author)的合作網絡分析,得到了有效數據563條,節點標簽閾值(Threshold)為2的涂鴉藝術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見圖2)。圖2中,左上角的信息說明窗口中顯示出該知識圖譜相關的信息數據,中國的涂鴉藝術研究的文獻樣本最早發表時間為1993年,因而這也正是本文所選研究時間范圍為1993-2021年,在信息欄中的“N=418,E=96”這兩項數據,“N”代表節點,即作者出現的位置節點,作者名字標簽的字號越大,表明作者在563條數據中心出現的頻率越高;“E”代表連線,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作者之間的聯系,連線越粗,說明他們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越高,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作者合作網絡圖譜中出現了418個節點,但僅有96條連線,可以直觀地看出各作者之間連線較少,雖出現了個別集中的集團,但大多數都為作者獨自進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文獻互引率較低,相互之間尚未形成廣泛的學術共識,缺乏交流與合作。

根據CiteSpace中顯示的有關作者的分析數據,截取發文量前10位作者的數據并制成出涂鴉藝術研究主要發文作者表(見表1)。從整體來看,各研究者的發文量總體偏低,其中發文量排名前三的尤洋5篇、周艷5篇、李蕊娟4篇,發文量為3篇的有效作者僅有4位,說明我國涂鴉藝術研究的學者還較少,對涂鴉藝術的研究也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更多研究者的加入。

(三)研究機構及合作分析

同理,在CiteSpace界面操作中,將節點類型(Node Type)選擇為機構(Institution)進行合作網絡分析,得到涂鴉藝術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如圖3),表明該領域的發文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圖3中,左上角的信息數據顯示“N=269,E=38,density=0.0011”可以看出該知識圖譜共有節點269個,連線38條,密度為0.0011,由此反映出各研究機構之間的狀態較為分散,跨機構的研究較少,從合作強度上看尚未形成廣泛且緊密的學術合作網絡,各研究機構之間仍需加強交流與溝通。

為了更清晰地展現重要的相關研究機構,本文整合了涂鴉藝術研究領域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發文機構并繪制涂鴉藝術研究主要發文機構表(見表2)。如表2所示,前十位發文機構都為高等院校,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發文量為5篇,位居第一;西安工程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發文量都為4篇;其余機構發文量則多為2篇或3篇居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涂鴉藝術研究的發文機構總體發文量偏低,各院校之間需要不斷交流,增加合作。

三、涂鴉藝術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分析

(一)涂鴉藝術的關鍵詞共現圖譜與聚類圖譜分析

關鍵詞是對研究問題的高度概括,其凝練了文章的話題、領域、方法、研究對象等內容,是研究內容的核心和精華[14]22。對涂鴉藝術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和突現性檢測能直觀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15],而通過關鍵詞聚類將關聯密切的節點聚在一起,能揭示研究的大致分類。把CiteSpace操作界面的節點類型(Note Types)設置為關鍵詞(Keyword)進行涂鴉藝術研究的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突現詞、時區圖的科學圖譜可視化分析,生成涂鴉藝術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4)與涂鴉藝術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5)。結合兩張知識圖譜的數據能夠分析出核心研究圈有關涂鴉藝術的主要研究領域。

如圖4所示,共有468個關鍵詞共現節點,624條關鍵詞共現連線,密度為0.0057,相比于作者與機構的合作網絡圖譜,關鍵詞共現圖譜所呈現節點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閾值(Threshold)為6的關鍵詞共現圖譜中顯示了22個有關涂鴉藝術的主要核心研究方向,其中可以看出“涂鴉藝術”的關鍵詞節點最大,表明該關鍵詞的出現頻率最多,中心性最強,且與其他關鍵詞具有較高的密切程度。除此之外還有“涂鴉”“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公共空間”和“公共藝術”等相對較小的關鍵詞,說明研究者對其他的話題仍有關注。

按照詞頻與中心性的排序統計,選取出現頻次前20的關鍵詞(見表3)。從高頻關鍵詞中可以反映某一研究主題的熱度,而高中心度則能表明連接不同研究主題的主要的重要節點[14]23。表3的統計結果顯示,頻次排名前五的關鍵詞分別是“涂鴉藝術”“涂鴉”“服裝設計”“平面設計”以及“公共藝術”?!巴盔f藝術”是從其出現年份1993年至今出現頻次最高且中心性最強的熱點關鍵詞,出現頻次為298次,中心性是0.89。從中心性排名中可以看出“公共空間”“涂鴉”“公共藝術”和“反叛”是除“涂鴉藝術”關鍵詞之外中心性較高關鍵詞??偟貋碚f,涂鴉藝術的熱點研究領域著重于“公共藝術”“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等現代設計以及“公共空間”,注重在設計領域與公共空間的結合與應用方向,在2018年初現的“表現形式”以及在2020年初現的“街頭涂鴉”和“商業文化”是近幾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

為了提高總結研究領域的精確度,在關鍵詞共現圖譜的基礎上,通過CiteSpace的關鍵詞聚類功能,利用其中的log-likelihood ratio算法(簡稱LLR)將關鍵詞共現圖中較為緊密的關鍵詞節點進行匯總形成聚類,經過聚類處理得出20個類團,經過范圍篩選,呈現排名前10的聚類主題,得出468個節點,624條連線的涂鴉藝術研究的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5)與聚類時間線圖譜(如圖6)。

聚類視圖(Cluster)側重于體現聚類建的機構特征,突出關鍵節點及重要連接[10]248,根據圖5的數據顯示Q值=0.8176,S值=0.9862,Q值>0.3以及S值>0.7,因此說明該關鍵詞聚類圖譜的聚類結構合理顯著、關系緊密,結果是令人信服的。涂鴉藝術研究聚類圖譜中的10組聚類主題以及其S值分別為涂鴉藝術(1)、服裝設計(0.995)、城市環境(0.939)、包裝設計(0.975)、平面設計(0.956)、表現形式(1)、公共空間(0.982)、室內設計(1)、應用(0.994)、商業(0.966),S值均大于0.8,同質性好。

從聚類時間線知識圖譜中可以看到不同聚類主題內的關鍵詞在同一時間水平線上,清晰地呈現出涂鴉藝術、服裝設計、城市環境等各類關鍵詞的演變過程。通過對圖中各聚類主題線的分析,可將涂鴉藝術研究熱點主題總結為四大類:第一,圍繞涂鴉藝術的自身特性與精神內涵、涂鴉藝術領域的核心人物與作品、涂鴉藝術亞文化的研究方向;第二,以服裝設計、包裝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為代表的涂鴉藝術與各現代設計的結合以及對設計領域的影響的研究方向;第三,涂鴉藝術在公共空間的表達、與城市環境的交流和共存的研究方向;第四,涂鴉藝術的商業化及其在商業領域中的表現、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的更新與發展、注重涂鴉藝術的實際應用功能的研究方向。

(二)涂鴉藝術研究時區圖分析

時區視圖(Timezone)是一種側重于從時間維度上來表示知識演進的視圖,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獻的更新和相互影響[10]248。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生成時區圖譜(Timezone)并將時間點相同的節點集合在相同的時區內,時間順序按從遠到近進行排列,最終得出節點為468,連線為861,密度為0.0079的涂鴉藝術研究關鍵詞時區圖譜(如圖7)。根據數據顯示,其模塊值Q值為0.6003,平均輪廓值S值為0.9474,由此看出該圖譜的網絡聚類結果合理。

從圖7可見,最大的節點為“涂鴉藝術”,其次為“涂鴉”“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公共空間”“公共藝術”等關鍵詞。筆者通過對不同時區的重要節點的分析判斷,大致可以將研究主題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3-2006):涂鴉藝術研究的萌芽階段。從圖1的年發文量可見,在2006年以前,關于檢索涂鴉藝術主題詞的期刊論文的發文總量較少,關鍵詞詞匯類別單一,在1997年至2000年的4年時間內,刊發的文章數量為0,涂鴉藝術的研究暫時中斷,直至2001年起才正式開始逐漸發展起來。該階段學者們主要關注涂鴉藝術的本質、涂鴉藝術的起源文化以及個別涂鴉創作者或涂鴉案例的分析。

第二階段(2007-2013):涂鴉藝術研究領域逐步發展,關鍵詞類別呈多元化趨向。此階段的涂鴉藝術聚焦在與各現代設計結合與運用,注重涂鴉藝術的圖形符號的分析,公共空間與個人表達的思考,出現從商業的視角、公共藝術的角度對涂鴉藝術的研究。即這一階段主要圍繞涂鴉藝術的自身特征及其與設計、商業、公共藝術的關系等方面,且網絡涂鴉、城市環境等方向也受到了一定的關注,涂鴉藝術研究領域逐漸多元化。

第三階段(2014至今):涂鴉藝術研究領域拓展放緩,研究文獻增多。從圖1可見,該時期同第二階段相比,關于涂鴉藝術主題的發文量增速平緩,關鍵詞詞匯類別也呈緩和的下降趨勢。該階段的研究內容逐漸往城市建設、微改造與鄉村振興方向發展,對公眾的參與、互動性和涂鴉藝術商業化的方向有了更多的關注,且在近五年中,涂鴉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受到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三)涂鴉藝術研究突現詞分析

突現(Burst)圖譜能夠準確分析各階段的研究熱點以及熱點的演變[10]248。關鍵詞突現能表明某一時期研究學者們發現的新研究領域與研究視角,從而反映出一段時間內影響力較大的研究領域,表現為一定時期的學術前沿[11]1190。在涂鴉藝術文獻關鍵詞分析中得到涂鴉藝術研究關鍵詞突現圖譜如圖8所示。在中國1993-2021年的涂鴉藝術研究關鍵詞突現分析中,只有1個突現詞為“表現形式”,該詞從2018年出現,這與科技、時代的發展,公眾審美的提高,藝術表現形式的手段和載體逐漸多元化息息相關,研究者們對涂鴉藝術的表現形式的關注逐漸增多,可以看出“表現形式”將是涂鴉領域中繼2018年至今的研究前沿,且其會繼續保持熱度。

四、結論與啟示

有關中國涂鴉藝術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的引入到現在已發展了數幾十年,通過檢索1991-2021年CNKI數據庫中有關涂鴉藝術的文獻,應用CiteSpace文獻分析軟件,構建并繪制了涂鴉藝術研究的發文量圖譜、作者合作網絡圖譜、機構合作網絡圖譜、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聚類時間線圖譜、關鍵詞時區圖譜、關鍵詞突現圖譜,研究得出以下結論與啟示:

(一)從涂鴉藝術研究領域的發文量來看,涂鴉藝術雖不是研究核心圈的熱點研究對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涂鴉藝術與當代社會結合、共存地發展,學者們對涂鴉藝術的關注從2006年起便逐漸增多,每年有關涂鴉藝術的研究也迅速增加并在2016年達到發表數量的頂峰,目前中國的涂鴉藝術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

(二)從作者合作網絡與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可得,尤洋和周艷的發文量較多,但都為各自獨立研究,沒有合作的關系呈現,對作者合作網絡圖譜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中國涂鴉藝術研究學者之間學術認可度較低,缺乏合作與交流;在研究機構合作層面上,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發文量最多,但在合作方面與作者合作網絡具有同樣的情況,各研究機構間的狀態分散,跨機構的合作明顯較少,從合作強度上看尚未形成較為廣泛緊密的學術合作網絡。因此,中國的研究者間以及研究機構間均需加強合作,從而創建和發展符合中國本土化的涂鴉藝術理論與應用策略。

(三)從涂鴉藝術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來看,關鍵詞共現圖譜表明涂鴉藝術研究的熱點領域包括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公共藝術、公共空間和涂鴉文化等;關鍵詞聚類圖譜與聚類時間線圖譜表明涂鴉藝術研究的熱點主題有涂鴉藝術、服裝設計、城市環境、包裝設計、平面設計、表現形式、公共空間、室內設計、應用和商業等;關鍵詞突現圖譜表明涂鴉藝術研究前沿為表現形式;以上知識圖譜結合關鍵詞時區圖譜可得涂鴉藝術研究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設、微改造、鄉村振興、公眾的參與度與互動性、涂鴉藝術商業化和涂鴉藝術的表現形式的變化、創新與運用等方向。

總體來看,中國涂鴉藝術研究具有主題呈現多樣性,政策導向明顯;涂鴉藝術與商業、現代設計的關系較為緊密;呈現出隨時代的變化,能根據社會的需求而不斷自我更新的特點。而目前中國涂鴉藝術研究現狀表現出研究作者之間、研究機構之間都缺乏學術交流與成果整合的情況,除此之外中國涂鴉研究核心研究圈的學者更加偏愛定性研究,采取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較少,因而在分析涂鴉藝術對環境、公眾抑或是在商業圈中所帶來的影響都缺乏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因此,需要研究者優化研究方法,為論證研究結果提供有力的證據。

在研究過程中,CiteSpace文獻分析軟件依靠其強大的分析功能,為研究者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通過CiteSpace文獻分析軟件對有關中國涂鴉藝術的文獻的可視化分析,本文展示了中國涂鴉藝術研究中學者、機構、研究熱點及其之間的關系等重要信息,并探討了今后中國涂鴉藝術的研究方向。希望通過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在涂鴉藝術家和政府的正向引導下,中國涂鴉文化理論與實踐不斷豐富,為城市環境建設與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琦.畫在墻上的聲音:涂鴉文化史[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11-52.

[2]瓦克拉維克.涂鴉與街頭藝術[M].趙成清,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48-50.

[3]柯亞莉.城市涂鴉藝術初探[D].重慶:重慶大學,2008.

[4]劉炯.公共空間理論視角下的北京街頭涂鴉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19(12):14-25.

[5]陳云飛.商業社會與作為青年亞文化的涂鴉藝術[J].美術觀察,2004(10):100.

[6]趙輝,劉曉剛.新銳文化涂鴉走入服裝設計領域后的新詮釋[J].裝飾,2007(11):108-110.

[7]葉松,陳曉明.論涂鴉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發展[J].包裝工程,2008(9):183-185.

[8]江濤,羅夢達.涂鴉藝術:從反叛的街頭藝術到流行的視覺設計元素[J].裝飾,2010(9):135-136.

[9]侯劍華,胡志剛.CiteSpace軟件應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3(4):99-103.

[10]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2):242-253.

[11]安傳艷,李同昇,翟洲燕,等.1992-2016年中國鄉村旅游研究特征與趨勢——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8(9):1186-1200.

[12]趙丙軍,王旻霞,司虎克.基于CiteSpace的國內知識圖譜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網刊,2012(8):23-31.

[13]胡澤文,孫建軍,武夷山.國內知識圖譜應用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3(3):131-137,84.

[14]張媛,李福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溯源與熱點議題——基于CNKI數據庫的知識圖譜分析(2014-2020)[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21-33.

[15]李伯華,羅琴,劉沛林,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國傳統村落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經濟地理,2017(9):207-214+232.

作者簡介:陳芷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凌杰,碩士,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研究主題分析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從《ET&S》與《電化教育研究》對比分析中管窺教育技術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