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方案關鍵技術研究

2023-06-07 13:03袁泉
南北橋 2023年6期
關鍵詞:填石路基質量檢驗市政道路

袁泉

[摘 要]本文結合某市政道路填石路基施工案例,在施工現場建立試驗段,從施工準備、填料運輸、分層攤鋪、分層壓實等幾個方面對填石路基施工技術進行試驗性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對填石路基沉降差和孔隙率進行檢測,確定碾壓7遍后沉降差平均值小于3mm,孔隙率低于23 %,進一步確定施工參數和人員、機械配置,完善施工方案。

[關鍵詞]市政道路;填石路基;施工技術;質量檢驗

[中圖分類號][TU997]文獻標志碼:A

道路填石路基采用大粒徑碎石填料進行路基填筑施工,與土質填料相比其施工質量控制難度更大,控制不當施工后很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導致路基路面結構產生縱、橫向開裂。在填石路基施工過程中,應該從填料選擇、碾壓工藝、邊坡防護、質量檢驗等方面進行全面控制,做好施工全過程質量控制。本文以某市政道路填石路基施工為研究背景,從施工準備、填料運輸、攤鋪與壓實等方面全面闡述路基施工技術,并在施工過程中檢測沉降差和孔隙率,作為合理確定施工參數、檢驗施工質量的主要依據。

1 工程概況

某市政道路工程,設計全長12.2km,原設計采用雙向2~4車道二級公路標準設計,于1998年開工建設,2000年建成通車。由于交通量不斷增長,原公路設計標準已不能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擬進行改擴建工程。該市政道路改擴建工程采用雙向4車道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路基設計寬度25.5m,設計車速80km/h。公路沿線存在高填方,部分路基采用填石路基設計。其中K13+360—K13+952段填石路基最大填筑高度為7.2m,填料選擇城市周邊采石場的石料,主要以花崗巖和石英砂巖為主。為保證路床頂面平整度與壓實度,上路床填料選用天然沙礫。高填方路段支擋結構采用C30漿砌片石重力式擋土墻,片石選用當地開挖下來的花崗巖。

2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

2.1 施工準備

填石路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技術準備、原材料準備、機械設備準備等。

2.1.1 施工技術準備

填石路基正式施工前,由工程項目部組織施工技術人員閱讀和審核圖紙,對施工區域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周邊環境、交通情況等進行分析,計算工程量,確定施工內容和技術要求,審核并反饋圖紙中存在的問題?,F場工程測量技術人員根據施工需要對控制點進行復測,為后期施工提供測量基準。按照施工要求確定C30漿砌片石混凝土重力式擋土墻技術要求,通過試驗確定砂漿配合比、天然沙礫級配等。

2.1.2 原材料準備

第一,路基填料準備。填石路基基底為基巖,承載力滿足《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T 3610—2019)中的相關要求。路基填料主要為花崗巖,硬度高、強度高、風化程度較低,經試驗檢測得出石料抗壓強度為42~65MPa,滿足填方路基施工要求。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填筑石料粒徑,對粒徑過大的石料進行二次破碎,并適當摻配一定比例的細料,保證填料級配滿足施工要求。填石路基上路堤和下路堤石料粒徑不得超過40cm,下路床石料粒徑不得超過20cm,上路床石料粒徑不得超過10cm,填料不均勻系數控制在15~20范圍內。

第二,重力式擋土墻支擋結構材料選擇。填石路堤重力式擋土墻采用挖方片石,爆破后形狀不規則的片石需經人工加工后使用。所選片石為花崗巖,片石不得有裂紋、開裂現象,厚度為20~30cm,施工前對片石進行沖洗,保證表面清潔干凈。所選水泥為P·O42.5水泥,進場前檢查水泥出廠合格證等資料,滿足要求方可選用。進場后取樣送試驗室進行檢測,檢測內容包括水泥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等指標,滿足設計要求方可使用。砂選用中粗砂,嚴控含泥量和細度模數。按照要求進行砂漿配合比設計,根據現場原材料確定生產配合比。

2.1.3 施工機械設備準備

根據施工需要,結合施工現場地形、施工便道分布情況、運輸距離等基本情況,合理配備施工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選擇20t自卸汽車5輛;裝料施工設備選擇SH210型挖掘機2臺;施工現場配備TY220型推土機1臺,用于路基填料粗平作業,PY190型平地機1臺,用于路基填料精平作業,灑水車2臺;路基壓實設備選配2臺LSS2012型壓路機,載重量為21t。

2.2 填料運輸

本項目填石路基施工采用全寬水平填筑施工,挖方段爆破開挖后由專人負責填料篩選,組織人員和施工機械裝車?,F場采用2臺SH210型挖掘機裝車,5臺20t自卸汽車運輸,裝料運輸過程中保證作業連續,即保證挖掘機持續作業,以提高工作效率。運輸到施工現場后通過專人指揮卸料,試驗路段單層松鋪厚度不超過40cm。卸料前在下承層上部畫5m×5m灰格子,以作為自卸汽車卸料的參考依據,攤鋪厚度采用花桿掛線控制。通過灰格子確定卸料數量,按照先高后低、先邊后中的順序卸料。

2.3 分層攤鋪

卸料后操作TY220型推土機進行粗平,局部作業困難位置采用人工找平?,F場由專人指揮推土機進行整平作業,作業順序為先中后邊,先在中部推出一條標準帶,然后向兩側作業。攤鋪過程中注意做出路拱,確保中間高、兩側低,路拱橫坡度按2 %控制,以保證排水要求。攤鋪過程中如發現超尺寸石料,應人工擊碎或清除,確保最大粒徑不得超過2/3單層攤鋪厚度。大粒徑填料之間的空隙,采用石屑或砂石料填充,以降低路基填料孔隙率,提高密實度。粗平后采用PY190型平地機進行精平,進一步提高路基表面平整度,修整路拱橫坡度。攤鋪完成后采用精密水準儀進行復測,確定松鋪厚度,以保證壓實質量[1]。

2.4 分層碾壓

攤鋪平整后采用2臺LSS2012型自行式光輪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分初壓、復壓和終壓三步。初壓為穩壓,在關閉振動的狀態下進行靜壓,碾壓遍數為2遍,碾壓速度不超過3km/h。第3遍開始為復壓階段,首先進行弱振碾壓,調整壓路機激振力為190kN,振動頻率為28Hz,碾壓速度不超過3km/h。第4遍開始為強振碾壓,調整壓路機激振力為330kN,振動頻率為28Hz,第4遍碾壓速度不超過3km/h。第5~7遍碾壓速度不超過5.5km/h,碾壓過程中對路基頂面高程進行測量。最后2遍為終壓,也采用靜壓,主要目的是消除輪跡,提高路基頂面平整度。填石路基碾壓按照先邊后中、先慢后快、先靜壓后振動再靜壓、先弱振后強振的原則,輪跡碾壓重疊按1/3輪跡寬控制,縱向相鄰施工區段重疊0.8~1.0m。碾壓過程中嚴格按照碾壓程序施工,不得在施工路段掉頭或急剎。碾壓過程中對路基表面高程進行測量,計算沉降差,進而確定路基填層的密實度。另外,碾壓施工過程中要對路面平整度進行檢測,復壓(第7遍碾壓)后重點檢查路面平整度,以保證路基平整度[2]。

3 市政道路路基壓實質量檢驗

為保證該路段填石路基壓實質量,在對各個施工工序進行嚴格質量控制的同時,采用“沉降差+施工參數”雙控的方式控制路基壓實質量。在試驗路段,對沉降差和孔隙率進行檢測,確定壓實效果[3]。

3.1 沉降差檢驗

選取K13+400—K13+500段作為試驗路段,以K13+400、K13+420、K13+440、K13+460、K13+480、K13+500作為監測斷面,在路基碾壓過程中對各斷面中線位置、中線左側、中線右側高程進行檢測,計算確定沉降量。試驗段路基松鋪厚度為40cm,分別在碾壓第3~7遍時對路基表面沉降量進行測量。統計施工現場各斷面沉降監測結果,6個監測斷面沉降差監測結果見表1。

通過分析上述6個監測斷面沉降差監測結果,在碾壓3遍后各檢測斷面沉降差分別為53mm、55mm、47mm、57mm、56mm、48mm,平均值為52.7mm,說明填石路基沉降差仍然很大。碾壓4~7遍后路基沉降差平均值分別為36.5mm、14mm、5.7mm、2.8mm,可以得出隨著碾壓遍數的增加,沉降差不斷下降,在碾壓到第7遍后沉降差平均值低于3mm,沉降差已經很小了,說明路基密實度已經達到了規定要求,可進行終壓。碾壓7遍后試驗路段路基沉降差平均值為3mm,那么在大規模填石路基施工時可將3mm作為標準值,即相鄰兩次沉降差<3mm時可認為壓實度達到了設計要求[4]。

3.2 孔隙率檢驗

路堤填料孔隙率檢測是確定填石路基的一種施工方法,根據《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T 3610—2019)中的相關規定,采用硬質石料作為填料,上路堤(0.8~1.5m)孔隙率不得超過23 %,下路堤(1.5m以上)孔隙率不得超過25 %,本文檢測部位為上路堤。同樣以K13+400—K13+500段作為試驗路段,采用灌水法檢測碾壓后路基填料的孔隙率。按照同樣的檢測頻率,分別在碾壓3~7遍后檢測孔隙率,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2所列數據,碾壓3~7遍各檢測斷面孔隙率平均值分別為30.6 %、27.3 %、24.2 %、23.3 %、21.8 %,可以得出隨著碾壓遍數的增加,路基孔隙率不斷下降。各檢測斷面在碾壓到第6遍后大部分檢測斷面孔隙率仍高于23 %,碾壓第7遍后孔隙率均下降到了

23 %以下,達到了設計要求。根據試驗段沉降差監測結果,說明碾壓遍數確定為7遍,可滿足該路段填石路基壓實質量的要求,與沉降差檢測結果相同,因此碾壓7遍后可進行終壓,可達到設計壓實質量要求。

3.3 施工參數總結

根據K13+400—K13+500段試驗路段沉降差和孔隙率檢測結果,得出采用LSS2012型自行式光輪振動壓路機碾壓7遍后,沉降差平均值低于3mm,孔隙率低于23 %,可以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質量??偨YK13+360—K13+952段填石路基主要施工參數:松鋪厚度為40cm,初壓靜壓2遍,復壓采用LSS2012型自行式光輪振動壓路機弱振1遍、強振4遍,最后終壓(靜壓)2遍消除輪跡,提高路基表面平整度。按照上述施工機械配備方案,現場配置管理人員10人、司機12人、普通工人8人?,F場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組織管理,協調好施工人員與施工設備,保證填石路基施工效率[5]。

4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方案的管理措施

4.1 注重施工隊伍管理,狠抓施工過程的品質控制

工程施工隊伍是市政道路建設的關鍵所在,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重視質量控制。首先,要對施工人員、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加強管理。其次,提高人員素質。企業可以組織一些專業技能過硬的培訓講座,讓員工了解自身工作崗位應當承擔的責任,從而提升工作人員整體水平。最后,注重培養工程施工單位內部人才團隊建設能力和技術創新精神,從而提升整個團隊的質量管理水平。綜上所述,要對施工隊伍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施工人員自身素質,這樣才能保證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4.2 施工人員選擇

施工單位應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施工人員,對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確保質量控制工作能夠順利完成。首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循相關制度規定。對于沒有足夠經驗來勝任特殊工序的作業人員,應提前采取其他措施來解決問題。其次,要加強對人員的管理并提高施工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避免因為個人利益而產生質量控制隱患。

4.3 加強施工工藝的管理

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過程中,要對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保證工程順利開展,不斷提高施工工藝技術水平。首先,要加大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其次,確保技術人員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新設備及新型材料;第三,從根本上控制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的因素,確保原材料的品質符合要求;第四,相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和規范來施工,保證所選用的原材料符合工程質量標準,在使用過程中也要對其進行監督與檢查;最后,要加大對施工人員的監管力度,確保他們具有良好的行為意識、工作積極性及責任心。

5 結語

本文以某市政工程填石路基施工為例,在施工現場建立試驗段,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制訂施工方案,合理選配施工人員與機械設備,做好現場協調管理。從施工準備、填料運輸、攤鋪和壓實等方面全面闡述了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總結了施工技術要點。從沉降差和孔隙率兩個方面檢測路基壓實質量,分析檢測結果得出路基碾壓7遍后試驗路段各斷面沉降差平均值為3mm,各測點孔隙率均小于23 %,達到了設計要求,進一步確定了松鋪厚度、碾壓遍數等施工參數,明確了施工設備與施工人員的配置,確定了施工方案。

參考文獻

[1]黃寶忠. 探討市政道路填石路基施工技術要點[J]. 綠色環保建材,2021(8):92-93.

[2]王磊. 山區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術[J]. 交通世界,2022(Z1):129-130.

[3]楊文浩.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管理要點及管理對策[J]. 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42(10):190-191.

[4]楊帆. 淺析高速公路基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J]. 建材與裝飾,2017(44):239-240.

[5]楊赟.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問題的探討[J]. 價值工程,2018,37(21):36-37.

猜你喜歡
填石路基質量檢驗市政道路
質量檢驗在新一代運載火箭總裝總測質量控制中的作用
紡織品中的纖維質量檢驗分析
上海種子質量檢驗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某市政道路照明設計
填石路基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
初探市政道路的維修和養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