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保證、物質基礎、精神力量

2023-06-09 16:03周躍輝
新湘評論·下半月 2023年5期
關鍵詞: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

周躍輝

2023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是我們學習貫徹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和實踐要求的一篇綱領性文獻。該講話強調,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百年艱辛探索,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證、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保證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這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探索。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提供制度保證?;仡櫄v史可以看到,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14億多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新時代的制度優勢和國家治理效能更加彰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等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不同凡響的顯著優勢。比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等等。

再比如,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在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進程中,探索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的新制度形態,為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同時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非公經濟的制度安排,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生機勃勃、活力迸發。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制度保證。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就不可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實現14億多人的共同富裕,要求實現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就必須有豐厚的物質財富作為基礎。否則,縱有再完備的制度體系和制度保證,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探索和實踐,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在黨的領導下贏得了國家獨立,開辟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探索之路,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中國逐漸進入現代經濟增長時期。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這一進程成為推動經濟建設的強大外部動力,中國迅速成為進出口總額、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以及對外直接投資額都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國。

新時代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創造了物質上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黨中央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據統計,從2012年到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98萬元增加到8.1萬元。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鎮化率提高11.6個百分點,達到64.7%。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我國在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國,有22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我們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

正是這些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的取得,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強調的,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就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少了精神力量的現代化,再強大的物質基礎,也難以真正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沒有了文化力量的現代化,再豐厚的物質財富,也會是蒼白而無力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極其豐富,它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指引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感染群眾,激發群眾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并提升其獲得感,加深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心理認同感。

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開始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鴉片戰爭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正在苦苦探求救國救民道路的中國先進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那一刻起,中國共產黨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所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成為引領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的精神支柱和強大動力。歷史深刻證明,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人民開始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華民族開始艱難地但不可逆轉地走向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民族精神內涵。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科學理論引路指向,以正確輿論凝心聚力,以先進文化塑造靈魂,以優秀作品鼓舞斗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廣為弘揚,時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斷涌現,文化藝術日益繁榮,網信事業快速發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

新時代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越來越豐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事業不斷發展、文化產業不斷繁榮,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了社會文明程度,賦能了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了文化軟實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使命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當前,我國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文明互鑒,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構建對外話語體系,讓中國故事講得越來越精彩,讓中國聲音傳播得越來越響亮,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越來越強勁。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有了制度保證、物質基礎、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一定能實現,也必將實現。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員)

猜你喜歡
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
吶喊中的精神力量——東臺弶港漁民號子
強大精神力量激勵科研前行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無錫市應急管理局 打造黨建品牌 凝聚“走在前”精神力量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失敗
用文明創建凝聚精神力量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