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影響因素及政策啟示

2023-06-11 22:04張偉平蘭萍李如萍
文教資料 2023年3期
關鍵詞:課后服務中小學生雙減

張偉平 蘭萍 李如萍

摘 要: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對實現“雙減”政策的要求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后發現,家庭文化資本越多、學習壓力越大等方面的學生更有可能參加課后服務;同伴、學?;蚶蠋?、家長等對于中小學生參加課后服務有顯著影響;做作業、講授課本知識等因素會影響學生參加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由本校教師主持對學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校外培訓中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村)活動中心等社會資源使用率不高,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影響較小。由此,文章提出,應加強經費支持,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強資源支持,建立和完善機構與專業人員參與機制;加強督導監測,建立和完善多元評價機制。

關鍵詞:“雙減”政策 中小學生 課后服務 影響因素 政策啟示

課后服務是指為解決中小學生放學早而家長下班晚形成的“三點半難題”,由學校承擔主要責任,為有意愿的家庭提供的教育服務活動。[1]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對課后服務的開展提出了具體和細致的要求。[2]“雙減”政策實施以來,課后服務在時間、次數、主持人員、校外資源的使用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變化。如《人民日報》報道了陜西榆林市綏德實驗中學在實施“雙減”政策后,國學社團在課后服務中的活動次數增加了,還聘請了多位校外教師。[3]《光明日報》報道了重慶九龍坡區在“雙減”政策后,科技館、社區學校、少年宮、名人紀念館等社會資源更多地參與了學校課后服務。[4]“雙減”政策強調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出于自愿。那么,課后服務的時間、內容、形式、校外機構的參與等因素是否會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產生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基于此,本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影響中小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的因素進行分析,為完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建議。

一、文獻綜述

學術界對課后服務主要圍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

第一,從公共產品理論的視角進行分析。有學者認為,課后服務有別于義務教育的強制性、統一性、免費性,應該屬于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范疇。[5]楊清溪和鄔志輝則認為課后服務具有兩種不同的公共產品屬性,以看護為主的課后服務是義務教育的延伸,應該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管理;而以興趣愛好和特長發展為主的課后服務是以學校公共教育資源為主,應該屬于準公共教育服務。[6]第二,對課后服務實施狀況、存在問題的分析。趙強等人發現,“雙減”背景下課后服務實施過程中存在強制與自愿偏差、規制與多樣化難題等困境。[7]第三,圍繞如何更好地開展課后服務、提升課后服務水平進行探索。有三種類型的途徑受到學術界的關注:1. 主張將課后服務納入學校常規課程范疇[8];2. 主張解決教師的困難,提升課后服務質量[9];3. 主張調動學校、家庭、教師、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10]。第四,對政策文本進行解讀,分析“雙減”背景下課后服務的重點任務[11],或者總結我國各地政策的異同[12],或者對政策的歷史進行梳理[13]。第五,對課后服務的價值進行探討。學術界認為課后服務的價值主要有能有效防范校園欺凌[14];能夠減少學生的逃學、打架、抽煙等問題行為,提高對自我和學校的情感認同,提升學習成績[15];能夠彌補家庭背景不同造成的教育不平等[16]。

綜合而言,大多數研究主要從課后服務本身的視角開展,對如何更好地開展課后服務提供了學術視角的參考。本研究從學生參與的視角對影響因素進行探索,從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和質量的角度提出政策啟示,為政策完善和課后服務的開展提供參考。

二、數據和變量

(一)數據來源

文章數據源于問卷調查和訪談。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學研究基地——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技術應用方向)協同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廣東和浙江6個省的30個縣(市、區)的73所中小學通過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學生調查問卷8436份,有效教師問卷1290份。同時對部分師生和家長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本研究以學生調查數據為主進行分析,教師問卷數據和訪談材料作為參考。

(二)變量的選擇與設置

1. 因變量的設置

本研究以“參與課后服務”為因變量,將其設置為二分類變量,取值為1表示參加課后服務,取值為0表示不參加課后服務。

2. 自變量的選擇

在綜合考慮課后服務本身的特征、“指導意見”、“雙減”政策及學術界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對自變量進行了選擇。按照7個類別總結了34個因素,7個類別是家庭背景、自身狀況、對課后服務的感知、外來影響、課后服務活動類型、課后服務主持者、其他資源的使用。

三、數據分析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相關分析

描述性統計分析和相關分析的結果如表1所示。34個自變量和因變量均為分類變量,因此采用交叉表的方式進行卡方檢驗,檢驗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父親學歷”“母親學歷”“志愿者”“實習生”“使用網絡資源”“科技館”等6個因素與因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因此將這些因素剔除,保留其他28個因素進行下一步分析。

(二)二分Logistic回歸分析

對樣本進行兩次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系數顯著的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凹彝ノ幕Y本”“學習壓力”“是否參加課外補習”“費用高低”“可供選類型的豐富程度”“因為別人都參加”“因為學?;蚶蠋熞蟆薄耙驗榧议L要求”“做作業”“講授課本知識”“體育活動”“本校教師”“校外專門機構”等13個自變量顯著。將其余變量剔除進行第二次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13個變量系數和顯著性和模型1(表1)一致,說明模型2(表2)比較穩健。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研究結論

總共有13個因素對參加課后服務具有顯著影響。

第一,家庭背景方面?!案改嘎殬I”并沒有對參加課后服務產生顯著影響,這可能與不同職業的父母都需要上班,“三點半難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有關?!凹彝ソ洕闆r”對“參加課后服務”沒有顯著影響,這與部分學校課后服務不收費或者收取費用不高有關。本研究問卷顯示,課后服務未收取費用的比例是30%,每學期收費在1000元以下者為96.9%?!凹彝ノ幕Y本”對參加課后服務有顯著影響,這表明文化資本更多家庭的孩子傾向于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提升學業成就,更傾向于參加課后服務。

第二,自身狀況方面。學習壓力較大的學生選擇參加課后服務,參加校外補習的學生則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參加補習。參加校外補習的學生有更高的自我教育期望,在Logistic分析中,“自我教育期望”變得不顯著有可能因為該變量與“學習壓力”“家庭文化資本”等具有高度的相關性。[17]

第三,對課后服務感知方面。認為課后服務費用較高的學生更有可能不參加課后服務,表明收費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本研究調查數據顯示,部分學校違規收費影響了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的意愿。認為課后服務可供選擇的類型豐富,即完成作業、體育鍛煉、文藝活動、娛樂游戲等更豐富的課后服務對學生有更大的吸引力?!皩φn后服務時長的感知”不影響是否參加課后服務,這與大部分學生參加課后服務時間不長有關。本研究關于每天參加課后服務時間的調查顯示,40.1%的學生參加時間在1小時以內,65.8%的學生參加時間在1.5小時以內??晒┦褂迷O備的豐富程度影響不顯著,可能與大多數學校用于課后服務的設備差別不大有關。課題組對學生的訪談顯示,課后服務中的使用的主要設備包括體育用品、樂器、多媒體電腦等,其他類型的設備、器材使用并不多。

第四,外來影響方面?!耙驗楦改笡]時間接”這一變量在卡方檢驗中與因變量高度相關,但在Logistic分析中變得不顯著,可能因為它與家長要求這一變量高度相關,正是因為家長沒有時間接送所以才要求學生參加課后服務?!耙驗閷W?;蚶蠋煹囊蟆憋@著,說明有學校對參加課后服務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學生統一參加課后服務。[18]課題組對部分學生的訪談顯示,其參加課后服務是學?;蛘甙嘀魅螐娭埔蟮??!耙驗閯e人都參加”,顯著說明來自同伴的影響對參加課后服務起到推動作用。[19]

第五,課后服務活動類型方面?!白鲎鳂I”“講授課本知識”兩類學科活動對參加課后服務具有顯著影響,這說明教師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產生了影響。學生希望課后服務時間完成作業、增進學習效果。體育活動對參加課后服務有顯著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體育活動的開展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藝術、科普和娛樂游戲三項活動影響不顯著,與大部分學校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上述活動的比例不高有關。本研究調查問卷數據顯示,“課后服務中開展做作業”“自主閱讀”“講授課本知識”“體育活動”“藝術活動”“科技科普活動”“娛樂游戲活動”的比例分別為64.2%、37.5%、31.6%、36.2%、23.1%、12.8%和13.2%。后三項的比例明顯偏低,對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程度。

第六,課后服務主持者方面。本校教師對參加課后服務具有顯著影響,說明學生對本校教師的認可程度高于本校退休教師、實習生和志愿者。一方面是本校教師與學生更熟悉,師生之間形成了一定的情感聯系;另一方面是退休教師、實習生和志愿者在參與課后服務的比例偏低,這三者參與的比例分別為1.7%、2.9%和4.0%,遠低于本校教師92%的比例?!靶M馀嘤枡C構”對參加課后服務具有顯著影響,說明校外機構的專業性得到了學生的認可。課題組對部分學生的訪談顯示,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手工制作、勞動教育等活動的開展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學生普遍有較濃的興趣。本調查中顯示,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的比例達到5.6%,高于退休教師、實習生和志愿者的比例,達到影響顯著的程度。

第七,其他資源利用方面?!吧倌陮m”“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村)活動中心”等變量對學生參與課后服務都未能達到顯著水平,說明這些校外機構在參與課后服務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在課后服務中使用了少年宮、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村)活動中心的比例分別為12.2%、4.1%、11.5%和8.0%,表明當前中小學課后服務開展仍然以學校為主,校外資源利用率不高。

(二)政策啟示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我國當前課后服務開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課后服務活動類型不夠豐富,社會資源利用率不高。做作業、自主閱讀、講授課本知識等學科類活動占據主流地位,文體活動、科技活動等素質類活動所占比例偏低。第二,對部分學生尤其是經濟條件不富裕的家庭而言,課后服務收費對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壓力。第三,課后服務的監管不夠完善,存在部分學校強制學生參加課后服務、違規收費的現象?;诖?,從完善政策的角度提出如下啟示。

1. 加強經費支持,完善經費保障機制

按照所提供的服務類型,課后服務分為課后托管服務和課后發展服務。課后托管服務以提供“基本保障”為主,在遵循自愿、安全為基本原則,提供基礎性的看護功能,學生以完成課后作業、自主閱讀等方式為主。對課后托管服務,秉持公益普惠原則,采取政府財政投入的方式,為有課后托管服務的家庭提供免費托管服務,惠及低收入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家庭。課后發展服務圍繞家長和學生需求、學生興趣愛好、學校和地方特色提供發展型服務,如體育、美術、音樂、科技等素質類的學習和訓練,以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為內容的文化活動等。對課后發展服務,在堅持公益原則的基礎上,采取政府、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分擔的經費方式,建立政府財政補貼、家庭合理分擔、學校和社會支持的服務成本模式,保障課后發展服務正常運轉。同時,課后服務秉持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則,優先保障留守兒童、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等群體利益,減免其參加的課后服務的費用。對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的課后服務經費,應明確負責單位的支出責任。

2. 加強資源支持,建立和完善機構和專業人員參與機制

第一,建立課后服務準入標準。準入標準針對第三方機構的法人資質、業務能力、服務資歷、信用狀況等做出規范和要求,針對專業人員的專業能力進行認定和考評,遴選品行端正、專業能力較強、身體健康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到課后服務中。第二,建立資源清單。依據標準遴選第三方機構和符合條件的專業人員,建立參與課后服務機構的“白名單”和“兼職教師庫”,為學校選擇社會機構和專業人員參與課后服務提供依據。第三,建立完善的引入程序,為學校引入社會機構和專業人員提供程序保障。第四,建立和完善社會機構和專業人員監管細則,從內容、質量、行為、經費等多方面進行監管。第五,建立完善的退出標準和退出機制。第六,學校成立課后服務專門管理團隊,設置專項管理員,負責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運轉、后勤保障和安全保衛工作,以及與政府、社會機構的對接。

3. 加強督導監測,建立和完善多元評價機制

第一,科學制定課后服務督導評價指標體系。將課后服務政策執行情況、經費收取和使用情況、家長自主選擇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學生負擔是否有效減輕、學生發展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第二,建立多元監督和評價機制。一是政府監督評價,由政府財務和審計部門對課后服務經費進行外部監督,對年度決算、經費使用進行審計,確保學校遵循經費管理的規章制度;由省市級教育督導評價部門對各區縣(市)開展課后服務總體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各區縣(市)教育局負責對區域內學校課后服務開展情況進行評價。二是學校內部監督和評價,由學校行政部門、財務部門對課后服務費用進行監管,通過財務明細公示制度接受校內教師監督;學校內部對各班級課后服務情況進行評價。三是社會監督和評價,學校將課后服務經費明細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的質詢、意見反饋、舉報;建立由政府、第三方評價機構、家長等多方主體參與的評價體系,定期或不定期對學校課后服務開展實施評價。

參考文獻:

[1] [15] 張偉平,付衛東,李偉,等.中小學課后服務能促進教育公平嗎——基于東中西部6?。ㄗ灾螀^)32個縣(區)調查數據的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21(11):16-23.

[2] [3] 趙婀娜,吳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一年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N].人民日報,2022-07-27.

[4] 張國圣,李宏.重慶:“雙減”一年看變化[N].光明日報,2022-06-27.

[5] 鄒敏.中小學生課后服務的屬性及權責問題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20(3):32-36.

[6] 楊清溪,鄔志輝.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落地難的堵點及其疏通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21(Z2):42-49.

[7] 趙強,王麗麗,何玉鴻.“雙減”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實施困境與突破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8):3-6.

[8] 劉登琿,卞冰冰.中小學課后服務的“課程化”進路[J].中國教育學刊,2021(12):11-15.

[9] 代薇,謝靜,崔曉楠.賦權與增能:教師參與課后服務“減負增效”路徑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3):35-40.

[10] 馬健生,鄒維.“三點半現象”難題及其治理——基于學校多功能視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4):118-125.

[11] 付衛東,郭三偉.“雙減”格局下的中小學課后服務:主要形勢與重點任務[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1):68-76.

[12] 吳開俊,姜素珍,庾紫林.中小學生課后服務的政策設計與實踐審視——基于東部十省市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0(3):27-31.

[13] 屈璐.我國基礎教育課后服務政策嬗變及展望[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9(4):14-19.

[14] 程斯輝,熊熊.加強課后服務管理,推進"中小學生欺凌"預防[J].教育科學研究,2018(4):5-8,15.

[16] Vandell D. L., Reisner E. R., Pierce K. M. Outcomes Linked to High-Quality Afterschool Programs: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of Promising Afterschool Programs[J]. Policy Studies Associates, Inc., 2007(1):1-9.

[17] 許哲耀(Che-Yao Hsu),鄧家駒(Gia-Khy Tang), 陳郁婷(Yu-Ting Chen).動力還是壓力?國中生教育期望,學業自信對學習表現與身心壓力之影響[J]. Journal of Data Analysis,2014(5):135-146.

[18] 趙強,王麗麗,何玉鴻.“雙減”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實施困境與突破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8):3-6.

[19] 金紅昊,謝心怡,楊釙.學生課外補習參與的同伴效應研究[J].教育經濟評論,2021(5):66-82.

基金項目: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學研究基地(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技術應用方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大委托項目“城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XJK20ZDWT001)。

猜你喜歡
課后服務中小學生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課后服務”:亟待研究的一些問題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