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環衛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筑設計研究

2023-06-11 11:50胡一馳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3年10期

胡一馳

摘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垃圾轉運站作為垃圾轉運的中端處理設施,其設計策略在整個市場和環境的大背景下也正在發生轉變。文章結合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環衛綜合服務中心項目設計實例,對全地下轉運站功能復合布置、地面空間利用、轉運參觀流線等進行詳細介紹,探索轉運站新的設計可能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 公園城市;全地下轉運站;庭院空間;階梯形坡道

中圖分類號 X799.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10-0025-03

0 引言

我國每年產生約1.5億噸城市生活垃圾,相關增長率更是達到10%以上,更嚴重的是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累計堆存量已達到70億噸[1]。天府新區作為成都市“雙核共興”的兩個中心城區之一,隨著新區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環境保護特別是鄉鎮街道生活垃圾的消納與處理,已成為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垃圾直運方式無法實現垃圾的全部轉運,還增加了新區的交通壓力,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加快新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和生態化處理步伐,健全新區內各鄉鎮街道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國際新區,天府新區規劃建設華陽環衛綜合服務中心項目(2017—2020年)。該文結合華陽環衛綜合服務中心項目設計實例,從全地下轉運站功能復合布置、地面空間利用、轉運參觀流線等方面探究轉運站新的設計可能及發展趨勢。

1 設計策略

垃圾轉運站是工業建筑類型,其基本功能為收集各種生活垃圾,壓縮后轉運至填埋場和焚燒廠處理。它的設計建造有一套標準化的工藝流程。在過往垃圾轉運站的設計中,基本功能是設計者所要考慮的第一要務。人們往往忽略轉運站與城市的界面關系、建筑外部形態、空間感受和場地環境,導致轉運站的形象與承擔的角色不匹配。該方案努力嘗試在符合工藝需求的基礎上,賦予建筑更多美感和適宜的空間環境,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自身設計打破人們對轉運站的固有印象,構造一個非典型性轉運站。

在此類型建筑設計中往往會遇到“鄰避效應”的問題。所謂“鄰避效應”是指所在地居民因擔心相鄰項目、設施對其自身健康、居住環境和房屋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從而引發人們的對立情緒,產生“不要建在我家邊上”的心理,采取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行為。傳統的垃圾轉運站多為地上式和半地下式[2]。建筑體量大、占地面積多、容積率高、容易產生噪聲、臭氣等不利因素,對周邊居民的環境和視覺造成二次污染,具有明顯的“鄰避效應”。為了解決以上諸多負面因素,同時響應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的發展理念,該項目采用全地下轉運站。相較于傳統的地上和半地下式轉運站,全地下轉運站整體空間密閉,杜絕了噪聲、臭氣等二次污染,地面創造出更多的綠化開放空間作為城市公共綠地的有效補充,整體綠化率達到41.56%,提升了整個場地的空間品質。作為全地下轉運站充分挖掘地下空間,卸料及轉運分別放置在地下一層及二層,豎向疊加布置,地面僅保留必要的管理用房和部分坡道,盡量消減地上建筑的體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壓迫感。

2 項目概況

華陽環衛綜合服務中心項目選址位于天府新區劍南大道與龍馬路交界處,位于劍南大道東側、龍馬路南側,緊鄰規劃的110 kV變電站(見圖1~2)。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2 064 m2,總建筑面積為15 620.69 m2。其中地上管理用房1 531.4 m2,地上坡道部分1 050.09 m2,地下建筑面積13 039.2 m2。該工程轉運設計規模:600 t/d,屬于大型Ⅱ類轉運站。

3 建筑構思

3.1 功能劃分

轉運站為地上一層、地下三層建筑(其中一層為參觀夾層)。地上建筑高度為6.8 m,地下室埋置深度15.7 m,生產火災危險性為丁類。

地上一層為管理用房,層高5.5 m。主要功能為宣教室、環保展示區、管理用房、餐廳、倒班休息室等。地下一層層高8.7 m,主要布置垃圾卸料大廳、除臭設備間、綠化垃圾處理車間等。地下一層層高較高,利用8.7 m高大空間,在走道、茶水間和休息室上方空間設置?5.00夾層平面,布置參觀走廊與中控室,以及送風機房、排煙機房等輔助用房。地下二層層高7 m,主要設置垃圾轉運大廳、滲濾液處理車間、鼓風機房等。作為地下轉運站的多功能復合布置,在地下二層設置轉運車輛停車區,解決了因場地局促而無法滿足轉運車輛停放的需求。

轉運站采用橫式壓縮工藝,在地下一層卸料大廳設置三個獨立的卸料槽,垃圾卸入料槽后,先經橫向推料機構送料,進入壓縮機后通過縱向壓縮機壓縮裝箱再轉運。

3.2 建筑造型

工業建筑因其功能性、經濟性要求,建筑造型不像民用建筑采取切削、穿插、疊加、凹凸、架空等多種設計手法,更多地以功能性及經濟性為主。地面管理用房形體受地下室結構平面布置所限,比較規整,依據功能以單純的盒體組合成L形。整個建筑形體采取水平展開布置的形體策略,低矮舒展的建筑體量與場地環境有機結合。在環保展示區、餐廳等大空間根據使用功能的需要,層高局部抬高。建筑外立面材質對應房間功能不同相應作出改變。辦公室、休息室等外立面主體采用真石漆外墻,為管理人員提供良好的隱私性及保溫性。入口門廳、環保展示區、餐廳采用大面積玻璃,為室內提供充足的日照和采光。真石漆外墻為實、玻璃為虛,兩種不同材料的對比實現了虛實結合,還兼顧了美觀性與經濟性。

管理用房形體規整,為了打破盒體所固有的刻板印象,在外墻設置豎向的鋁合金裝飾格柵,圍繞門廳、環保展示區三面布置。整體形狀呈波浪形,分為前后三個層次(見圖3)。鋁合金裝飾格柵與墻面脫開1.5 m,通過金屬連桿連接于墻體。金屬連桿依據受力特點和連接點位置,采用穩定的三角形結構。三角形連桿隨著連接點位置的變化,形狀規律的漸變,產生一種富有節奏的韻律美(見圖4)。鋁合金格柵與墻體空間上兩個界面分離,豐富了空間層次,也增加了立面細節。建筑整體外觀色彩采用米白色真石漆,輔以黑色的引條線。米白色本色純凈,不會形成過多的視覺刺激,與天空和周邊環境較好地融為一體。

4 流線設計

4.1 交通流線

分析場地外部交通條件,基地北側龍馬路為主干道,東側規劃道路為次干道。生產出入口布置在規劃道路較為合理,可減少對主干道交通的影響。故生產出入口布置在基地東南側,管理車輛出入口布置在場地西北側。消防通道沿場地北側,東側貫通布置,連接兩個出入口。

場內物流組織如下:收集車輛由生產出入口進站,沿收集車坡道進入地下一層卸料大廳進行卸料,卸料完成后原路返回出站。轉運車輛由轉運車坡道直接進入地下二層轉運大廳進行裝箱轉運。兩條工作流線獨立,互不干擾,集中于地下,對地面環境影響最小。

場地內交通實現了生產車輛和管理車輛分離,避免流線交叉。整個場地布置滿足了廠區運輸和消防安全要求,確保交通組織有序順暢。

4.2 參觀流線

現代環衛設施不僅承擔著處理生活垃圾的任務,同時也作為環保教育展示基地向社會公眾普及環保知識的社會功能。項目來訪參觀人員先進入一層的環保展示區參觀訪問,了解垃圾中端處理相關知識,再由門廳左邊的參觀電梯進入到?5.00夾層平面,由北至南順著參觀走廊前往中控室參觀。透過參觀走廊及中控室觀察窗可觀看卸料大廳收集車工作軌跡,了解轉運站基本的運作方式。參觀完畢后由中控室左邊的電梯回到地面庭院,形成一條完整的參觀鏈路。

5 地面空間利用

5.1 庭院空間

傳統的工業建筑空間相對封閉,與城市界面割裂。該項目引入庭院的概念,在管理用房與坡道之間置入開放式庭院[3](見圖5),將場地的空間打開,與周邊環境形成有效連接,提升整個場地的綠化率及景觀舒適度。庭院作為建筑室內空間的外向延伸,將室內空間引向室外,內外融合,創造出怡人的室外環境。整個場地地上建筑物分為管理用房及汽車坡道兩部分,分別位于場地的東北角和西南角,平面形態上呈相互倒置的L形,兩部分有機連接,空間上圍合成開放式的庭院邊界。整個庭院設計一條主路徑(見圖6),由西北敞開行人入口引入,橫向穿過庭院,從東南方向而出,同時連接管理用房的環保展廳出入口及倒班休息室輔助出入口。庭院部分地下室頂板覆土深度800 mm,滿足一般大灌木和小喬木的種植需求。

5.2 汽車坡道處理

因工藝需求該項目地下室層高較高,作業車輛為大型車。相較于小型車,大型車的行駛坡度更緩,對車輛行駛安全性要求更高。較高的層高和更緩的坡度兩種因素疊加下,汽車坡道需要更長距離到達地下作業層,起始位置會有部分坡道凸出于地面。為了弱化坡道所帶來形體上的突兀感,將坡道頂面設計成階梯狀,高度方向上體塊進行分解。隨著汽車坡道標高降低,坡頂逐步與室外地面接平。同時坡頂設置景觀綠化,將坡道納入整個景觀體系中,不單是建構筑物而存在。通過室外踏步將不同標高的坡頂連接起來,前來參觀的人們拾級而上,隨著高度抬高,視線隨之提升,獲得不同視高的景觀體驗(見圖7~8)。

6 結語

工業建筑作為建筑設計的一個分支,以往因社會、經濟等因素,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視了其作為建筑本體應有的美觀性和社會功能性。全地下轉運站作為轉運站新的設計方向與探索,相較于傳統的地上式、半地下式轉運站,具有隱藏建筑體量、空間上復合利用、淡化轉運站的優點。同時,地面可作為城市綠地公園開放使用,與周邊環境有機協調,對創造更美好的人居環境和城市界面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喬潤澤, 高小涵. 從“鄰避”到“鄰附”: 垃圾分類視角下的新型垃圾中轉站設計[J]. 華中建筑, 2022(5): 58-62.

[2]韋吉社, 張健. 上海中心城區一體式生活垃圾中轉站外部空間構成要素分析[J]. 華中建筑, 2014(7): 52-57.

[3]王燕鋒, 湯毅. 在環衛建筑上建“空中花園”——上海市靜安區固體廢棄物流轉中心生態景觀工程[J]. 建設科技, 2007(17): 46-4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