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爾干《道德教育》中的德育基礎地位

2023-06-12 16:01王陽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涂爾干自主性道德教育

王陽

內容摘要:涂爾干在《道德教育》中指出德育具有基礎性的重要地位。涂爾干認為,任何社會都是一個道德社會。既然道德對于社會的持存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智育、美育、體育及勞動教育都必須圍繞道德教育來開展。道德教育同時要依據道德的基本要素:紀律、對社會群體的依戀和自主性進行。

關鍵詞:道德 《道德教育》 涂爾干 紀律性 自主性 社會群體依戀

法國教育學者涂爾干認為,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基礎性的重要地位,這一方面是由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都與道德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道德本身對于人類社會所具有的本質性功能。涂爾干認為,任何社會都是道德社會,道德是社會的產物,也是社會實現自身持存性的重要基礎。由此,道德教育對于人類社會而言便也具有了重要意義。

一.《道德教育》中德育的基礎性重要地位

在涂爾干的整個學說中,對道德教育的分析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對于其他的智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基本上是斷斷續續夾雜在對道德教育的論述之中的,這反映了涂爾干對待這些不同的教育形式的態度。在涂爾干看來,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能夠圍繞或者說必須圍繞道德教育組織起來。脫離了德育的智育存在簡單化的思維方式問題,脫離了德育的美育會感到無限的幻滅感,脫離了德育的體育容易形成身心二分,而脫離了德育的勞動教育會造成社會團結的喪失。

在其所著《道德教育》一書中,涂爾干主要分析了科學教學和歷史教學這兩類智識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關系。首先,涂爾干認為,在我們的心靈中存在一種天性,即過于簡化的理性主義。一般而言,由于事物是極其復雜的,人們并不能夠即時地、徹底地了解它們,只能“以一種晦澀含混的方式將其概念化”,隨之而來的就是這樣一種傾向:完全拒絕承認復雜的東西具有實在性。而科學教學和歷史教學可以挽救我們心靈中這種過度簡化的傾向??茖W教學對于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科學教學能夠使人認識到事物的復雜性,避免簡單化思維的產生。歷史教學是兒童道德教育的工具,歷史教學過程對學校提出的要求是學校應當提供各種以往及當下的社會事實,并井井有條地組織它們,要突出社會心態中那些“具有本質意義的和至關重要的心態,貶低細碎的和次要的心態”??梢?,脫離了歷史教學的道德教育,是空洞的、貧乏的,只是一堆一堆的抽象概念?!瓣P鍵的問題并不是去開一門關于法蘭西性格的課。兒童所需的一切,就是有關這種性格究竟是什么的知識?!笨茖W教學和歷史教學作為道德教育的手段,顯示了一般性教學對道德教育作出貢獻的途徑,同時能夠促進道德教育過程中人的自主性的發展。

在《道德教育》中,涂爾干只賦予了審美教育一個次要的、附屬的地位。在涂爾干看來,道德生活“是現實生活中最嚴肅的生活”,因為道德要求我們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待它們,要求我們熱愛具體而真實的東西,要求我們采取充分進行過思考的行動?!皬氐姿囆g化的教育的影響,經常會誘使一些人去把玩各種觀念和理想,他們只能以既有所鐘愛,又很懶散的方式去思考這些觀念和理想,而不是精力充沛地去參與共同生活?!蓖耆撾x了道德教育的藝術教育,只會使個體遁入到一個完全想象的世界之中,個體最終只能感覺到無限的幻滅感。

涂爾干認為兒童具有強烈的運動需要,而任何殘酷壓制這種需要的企圖都會帶來熄滅火焰的危險。兒童的年輕生命具有強烈、快樂的沖動,而這種沖動會因為運動而強大起來。但是,在涂爾干看來,體育同樣是一種游戲。兒童在游戲中獲得快樂與輕松,可以充分享受閑暇時間的樂趣。然而,“就其本身而言,閑暇永遠是危險的”,因為閑暇激發人自身的懶惰和欲望,而只有嚴肅的生活才可以使人度過一種均衡的生活。

涂爾干認為勞動教育在現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人的本性是隨著社會而不斷變化的。在低等民族那里,個體力圖在自身身上實現最完滿的集體理想,而社會也要求它的所有成員都能夠展示集體理想。在低等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是促進社會團結的基礎。而現代社會是一個分工社會,而分工要求人與人之間的相異性,每個人必須學會作為社會有機體的一個器官而行動。這就意味著,每個人的人格都構成了社會理想的一部分。因此,個體要想獲得發展,實現自身的人格,就必須使自身獲得專業化的發展,“他必須預先學會怎樣作為一個器官而揮發作用?!痹诜止ど鐣?,人依據自己的天性占據著一個合理的位置,各司其職并保持持續的聯系與交往。

二.《道德教育》中道德的基本要素

在涂爾干的理論中,一個基本的假設就是人是一種有限的存在。人的有限性意味著人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樣,都是受到自然的約束、互相之間處于均衡狀態之中的。涂爾干批駁了康德認為人的理性具有超驗性的主張。他承認,從低級社會向高級社會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對物質環境的依賴越來越少,體現出了更多的精神生活形式:“人與動物的最大差別就是,人的精神生活更發達,即人類的社會性更強?!钡?,人類精神的張揚并不意味著有一天,人能夠完全超越物質的存在,達到精神上認識萬物的程度。因為人不僅是一種精神性存在,他還同時具有欲望、激情和需要,人只有保持各方面的均衡,才會感到幸福,而任何的拔高,如欲望的無限伸展,都會使人遁入虛無和幻滅。此外,涂爾干認為理性也并不能夠“承受無限的光明”,而始終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限度,過度的理性會損害我們的感情、信仰和習慣,破壞人的各種實際的能力,甚至使人陷入迷亂之中。對于涂爾干而言,唯一具有超驗性的不是個體的理性,而是社會。社會是一個超越于個體之上的實體,“社會是一個真正的實體,即借助某些特有的和必然的因素而形成的自成一體的存在?!鄙鐣@一實體的目的就是自身的持存性。而社會的持存性,最根本的是要依靠道德。道德是從社會中產生的,是為著社會團結的目的:“道德規范的特性在于它闡明了社會團結的基本條件?!钡赖乱幏赌軌驅€體與社會聯系起來,使“一群烏合之眾變成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體”。道德并非是源自于個體的需要,人并不是生來就具有道德的,人的道德性來源于特定的社會,每一個社會都具有自身的道德目標,個體正是通過對這種社會道德目標的內化,實現了自身作為道德存在的屬性。而沒有道德理想的社會,注定是一個平庸的社會。

1.道德的首要要素為紀律的培養

紀律包含著兩個要素。其一,紀律意味著對常規性行為的偏好。紀律要求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人的行為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因為有序的社會生活的運轉需要依靠明確的規范和明確的行為舉止,否則人與人之間就不會具有信任和依賴,從而導致嚴重的混亂。而常規性的行為也會使人們從無休止的尋找恰當行為的做法中擺脫出來,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其他的活動。這種常規性行為并非對人自然本性的侵害,因為同任何其他生物一樣,人的發展也是具有限度的。食欲過盛的人會因噎廢食,過度酗酒的人則會使自身陷入迷亂?!疤热粢粋€人沒有能力將自身限制在明確的限度內,那么這就是一種疾病的征兆?!倍赖陆逃ㄟ^確定一種外在的規范,使個體看到了一種他能夠實現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層次,他每向前前進一步,就會感到由衷的快樂。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則只是一種受到無限性觀念驅使的奴隸,他最終是在無休無止的焦慮中辛勞了一生。

紀律中還包含著一種權威觀念。這種權威性使我們能夠感受到道德規范所具有的強大的力,這是一種無法戰勝的力,我們只能服從它。這樣,紀律的常規性觀念和權威觀念就為約束人的欲望、激情提供了一種界限,而這種界限,是人幸福和道德健康的條件。

2.道德意味著對社會群體的依戀

對社會群體的依戀可以理解為利他主義。涂爾干認為,利他主義是任何社會存在的基礎。因為人類如果不謀求一致就無法共同生活;人類如果不能相互做出犧牲,就無法求得一致,無法取得穩固的、持久的關系。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自給自足,他必須通過為社會的勞動來換取所需。因為個體會對自身維系與社會的狀態有著更加強烈的感受,他會習慣于將自身視為整體的一部分,看做有機體的一個器官。這樣,道德的第一個要素,即紀律,作為一種法則,要求我們絕對服從,道德因而成為了一種義務;而道德第二個要素,對社會群體的依戀,則使道德成為一種吸引人追求的善。

3.道德的關鍵要素是人的自主性

道德規范的強制性要求必須按照道德規范所要求的方式行動,那么個人的自主性如何體現?由于人的自主性來源于科學知識與歷史知識對人揭示的事物的普遍秩序,因而人的自主性并非是天賦的存在,而是一種后天的結果。從根本上說,每一代人其實在道德演化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時代的道德,自我們出生之日起就已經固定下來了。而道德在每個人的生命旅程中所經歷的變化,也是極為有限的。因此,個體不過是在這樣一種變遷中進行合作的無數單元中的一個小小單元而已。我們從社會中接受的要遠遠大于我們所能積極改變的。

但是,盡管存在這樣的消極性,人卻依然是具有自由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區別于原始社會的人口少、規模小,現代社會的社會容量與社會密度都大幅度增加,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了一種大規模社會,而當社會變得更加復雜時,道德本身就需要具有充分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和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產生變化。而這也同時說明道德變得更具抽象性。個體在進行道德的內化時,必須使之適應特定情境的需要,必須經過個體的批判與反思。個體對道德的服從不能達到完全克制理智的地步?,F代社會的道德給予了個體更多的自主性,而這種自主性,又因為科學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在面對抽象的道德概念和實際的道德環境時,個體需要科學提供給他完備的知識,去理解概念,理解環境。這樣,人同時成為了集積極性與消極性于一體的存在,人通過消極地服從實現了與自然、世界的和解,而人又通過積極地實踐實現了人自身的價值所在。

三.道德教育基礎地位及其實現

在明確德育自身的基本屬性以及其與智育、美育、體育以及勞動教育之間關系后,德育的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涂爾干描述的道德教育應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實現。

1.突出學校紀律的作用

從本性上而言,兒童的行為并不具有常規性。兒童的性情是不穩定的,總是從一種活動突然轉向另一種活動,從一種性情突然轉移到其他性情。但是,在兒童的天性中,同樣存在著對習慣的依賴。道德教育能夠從兒童的這種基礎出發,實現對兒童身上紀律的培養。因此,一方面,學校紀律應當從兒童易于模仿的天性出發,制定各種能夠預先決定兒童行為的完整的規范體系,使兒童感到此種行為規范的普遍性和習慣性。學校紀律并非是一種保證學校有序進行的手段,它本身就是一種道德,因為每一種社會類型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道德,這種道德能夠表達它自身的特性。但另一方面,學校的紀律也不應當過于瑣碎細致,否則就違背了真正紀律的旨趣,破壞了兒童身上具有的創造精神。此外,道德規范本身很難具有任何權威性,它的權威性在學校教育中,主要是教師賦予的。教師作為直接與兒童發生密切關系的人,必須為兒童呈現出這種道德規范的權威性。具體而言,教師應當感受到他身上存在著必須傳達的權威,他要相信他的任務本身所具有的偉大性,然后將這種感受傳遞給兒童,傳遞的時候必須果斷,具有某種意志力。而一旦兒童違反紀律的時候,教師必須進行嚴厲的責備,否則紀律的權威性就會受到損害,兒童會感到原來紀律并不是不可違抗的,因此會出現更多的違反紀律的行為。

2.重視學校環境和學校文化的培養

涂爾干認為,在任何個體身上都存在著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兩種傾向,在兒童身上,他對周圍社會環境的依賴,以及對行為的效仿,都是形成對社會群體依戀的基礎。而學校要促進這種情感的發展,首先就需要讓兒童對他所屬的社會群體具有一個清晰的觀念,要堅持不懈地重復這些觀念,使它們在兒童身上產生一種整合作用。當然,在重復這些觀念的時候,還必須為觀念賦予足夠的色彩、形式和生命來激發行動。這就意味著,要熱愛集體生活,就必須過集體生活。不僅要在內心和想象中過集體生活,而且要在現實中過集體生活。通過這種集體生活,使兒童珍視社會聯系,并習慣于共同行動和共同思考。這樣,當兒童走出學校,參加職業生活后,就會感到一種對更廣泛的社會共同生活的需要?!笆聦嵣?,如果一個人很早就體驗過集體生活,就不再會有比集體生活更愜意的東西了。這種生活有一種功效,能夠提升每個人的生命力?!?/p>

3.通過智育、美育、體育及勞動教育來促進道德教育

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施具有兩個載體,其一是學校環境,其二是教學??茖W教學需要使兒童認識到萬事萬物所具有的復雜性,防止其簡單化的思維方式,科學還需要人類為研究這種復雜性所付出的艱辛的努力,使兒童感到人類集體的偉大性與渺小性。但是最重要的是,科學要向兒童傳達它研究的成果,將事物所具有的原則、秩序傳遞給兒童,使兒童能夠依照自然的秩序行動。而歷史教學同科學教學一樣,要使兒童通過對民族歷史的了解,感受到在其中綿延的精神傳統,形成對社會生活的依戀。這便是智育在道德教育上的功能。

審美教育具有自身獨特的道德屬性。通過審美教育,應使兒童能夠感到充盈,并度過一種有意義的閑暇時光,使兒童認識到他必須盡可能有價值地、合乎道德地利用閑暇。此外,還應當通過審美教育,激發兒童對美的追尋、對藝術的熱愛,使兒童獲得某種藝術凈化力,在這個過程中,兒童超越了自我,感受到了某種超脫或無私。

體育是學校整個社會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體育應當能夠放松兒童緊張有序的生活,使兒童獲得輕松感與愉悅感。體育還應當培養兒童強健的體魄,為兒童能夠集中精力從事學習提供良好基礎。

勞動教育需要通過一種分工的、共同合作的形式,引導兒童喜歡上特定的工作與范圍,享受一種共同勞動的緊張而愉悅的氛圍,并感受到自身勞動與集體勞動的息息相關,形成對社會群體的依戀。在特定的勞動中,還應當制定勞動規范,使兒童感受到規范、規則對于勞動的必要性。

在涂爾干看來,世界是統一的、連續的整體,這意味著并不存在一條鴻溝,能夠將道德生活與人類的其他形式的生活分隔開來。但這并不意味著道德生活沒有自己的目標實體,道德生活的目標實體就是各種各樣的群體生活,即各種類型的社會生活。因此,道德教育的特性也就體現在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它與其他教育形式相聯系,唯有通過其他的教育形式,道德教育才具有了靈活性與豐富性;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有自身的目的,而且這一目的高于任何其他教育形式的目的,這一目的就是促進社會團結。

參考文獻

[1]陳光金,沈杰等譯,愛彌爾·涂爾干著.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朱諧漢譯,愛彌爾·涂爾干著.討論與講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渠東譯,愛彌爾·涂爾干著.社會分工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猜你喜歡
涂爾干自主性道德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涂爾干的道德教育理論留給我們什么?——社會學家馬塞爾·福尼耶訪談錄
東野圭吾小說中自殺行為淺析——基于涂爾干《自殺論》
犯罪與社會秩序——塔爾德與涂爾干爭論的再考察
法律社會學——涂爾干與韋伯之比較
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及其教學應用
實用英語教材與藝術生自主性培養
發揮主體作用,加強高中數學復習的自主性
如何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