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寮紅軍被服廠

2023-06-13 14:07劉海蓮何小文
中華魂 2023年6期
關鍵詞:縫紉機工人紅軍

劉海蓮 何小文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會師紀念展廳內,陳列著一臺縫紉機機頭,這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的第一個軍需工廠——桃寮被服廠留下來的原物,是一級革命文物。而這個被服廠舊址,就坐落在今天井岡山市茅坪鎮的桃寮村西路口。

桃寮紅軍被服廠廠址原為當地張姓祠堂,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建筑用地面積294平方米。

1927年10月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領經過三灣改編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向羅霄山脈挺進。征塵仆仆來到江西省寧岡縣茅坪鄉時,天氣漸冷,無以御寒,許多指戰員只穿兩件單衣,晚上兩三人合蓋一條薄毯子。解決部隊的過冬被服問題,成了燃眉之急。于是,毛澤東責成副師長余賁民設法解決。11月,工農革命軍攻克茶陵縣城,繳獲了一批棉花和布匹。余賁民便從當地雇了二三十名裁縫,分別在茅坪鄉壩上村李筱甫家和洋橋湖村謝槐福家手工趕制了一批棉衣和棉被,發給大齡體弱的指戰員。這是軍設計、縫制的第一批被服,據譚家述《回憶毛主席在茶陵的革命活動》中記載,毛澤東當時曾穿著新軍裝給部隊講話,上衣前側有4個口袋,5個布結扣,褲子的前襠沒有開褲扣,顏色為灰色。

1928年1月初,工農革命軍攻占遂川縣城及附近的草林圩鎮,打了兩個大土豪,繳獲了1000多匹布和兩臺縫紉機。但因當時部隊仍無力制作,只好采取委托加工的辦法,從繳獲的布匹中拿出一部分交給草林圩縫紉工會及私人縫紉生產者,加工了一批灰色軍裝和八角帽、襯衣、紅布飄帶、袖章、子彈袋等,基本上解決了當時部隊的過冬被服問題。之后,軍需處長范樹德向毛澤東建議:“我們被服工作雖然告一段落,但是還需要機器陸續縫制一些需要補充的被服,機器要運到山上去,初步籌備一個小型被服廠?!泵珴蓶|說:“好,你就這么辦吧!”于是,范樹德就請縫制工人幫忙,把縫紉機拆卸開,由軍需處同志包裝好,連同剩余的300多匹布等,一起運到了茅坪的象山庵留守處儲備。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一部分隊伍和湘南農軍來到寧岡縣龍市,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5月4日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為工農紅軍第四軍,部隊壯大了,被服的需要量也增加了,再用雇人臨時加工的辦法顯然已不能解決問題。于是,毛澤東就派余賁民籌建被服廠。

余賁民接受了這項任務后,馬上著手工作。首先是選址,他經過勘察,見桃寮這個地方比較偏僻,敵人來了也有退路,覺得在這里建廠較為合適,在請示軍領導毛澤東、朱德后在此建廠。接著他就組織人員,把1928年5月上旬攻占永新縣城時繳獲的大量布匹、幾臺縫紉機及象山庵留守處的布匹和縫紉機運到這里。然后,他又到茅坪、白石、柏露、源頭等地,招來了第一批34名懂裁縫技術的工人。

1928年5月22日,被服廠在茅坪鄉桃寮村西路口的張家祠正式成立。廠里建有秘密黨組織,廠總負責人是余賁民,林善賓為工廠管理委員會委員長、廠長。委員有裁縫師傅袁東發、陳富祖、謝四球、劉應龍、鄺東林和謝柏生,下分若干個作業組,并配備了材料、財務、生活等管理人員。廠里工人胸前佩帶用紅綢布做的胸章,左臂佩帶有鐮刀斧頭圖案的袖章。毛澤東為該廠親筆題寫了“蘇維埃政府桃寮被服廠”的廠牌。

我軍繳獲的布匹大多是白色的,白色軍服容易暴露目標,且容易弄臟。為此,工廠開辦了一個簡易染坊。缺乏染料,工人們就地取材,先是試用煙墨將布染成黑色,大家親切地稱它為“井岡山墨青”。不久,發現黑的極易褪色,染房的工人們又深入村寨拜群眾為師,用茶籽殼、黃枝子、荷眼子、稻草灰、煙墨、楊梅樹皮等混合配成染料加染,把白布染成灰色,進一步提高了軍服的質量。

布料染色問題解決了,就著手生產軍服。當時生產條件很差,沒有工作臺,工人們就用舊門板搭成;縫衣的棉線缺乏,就用自制的苧麻線代替;生產場地狹小,有的人就將布線領回家去做。工廠實行的是定額管理,按套付酬。通常每人每天能做一套軍衣,做得快的二三套,也有一天能做四五套的生產能手。毛澤東十分關心被服廠的建設和生產,曾兩次來廠詢問工廠的生產和工人的生活情況,鼓勵大家努力生產。1928年6月初,桃寮被服廠的總負責人余賁民結婚時,毛澤東前來賀喜并看望大家,親切地詢問工作情況。當了解到有暴動隊員路過這里有隨便來廠吃飯和拉工人當挑夫現象時,毛澤東當即指示余賁民寫個告示貼在門口,說明這是紅軍工廠,不得進來拉夫派飯,并要留守處在附近設個招待所,解決過往人員的歇腳、喝水、吃飯等問題;當了解到廠里工人大多不會使用縫紉機時,就專門寫信從31團調來了6名會使用縫紉機的戰士培訓工人使用縫紉機。同年6月中旬,毛澤東和朱德路過桃寮時,又一次來工廠看望大家。他們對工人們說,前方戰士要衣服穿,大家要努力生產,不要怕反動派,我們要堅決打垮他們。紅軍宣傳隊也經常到被服廠對工人們進行革命宣傳,鼓舞大家的生產積極性。

在紅四軍領導的關懷下,工人的干勁越來越大,生產能力越來越強,之后工廠發展到130多人,分13個作業組,不僅每天生產軍衣150套左右,還生產了大量八角帽、綁腿、挎包、米袋、子彈袋等被裝用品。生產的被服、軍需用品是按部隊需要的緩急程度和數量分配,做出一批發一批,直接發至連隊,基本上滿足了紅四軍全軍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部隊戰斗力。

1928年秋,被服廠從寧岡的桃寮遷至茨坪。1929年1月,湘贛兩省國民黨軍閥進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四軍主力下山挺進贛南,被服廠即行解散。

桃寮被服廠雖然歷史不長,但它作為我軍最早開辦的一個軍需工廠,不僅為紅軍提供了一定的服裝,幫助紅軍度過了艱難困苦的井岡山斗爭歲月,保障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指戰員所需的被裝用品,也為在艱苦的革命戰爭環境下組織軍需生產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如今,這臺保存下來的、被定為一級革命文物的桃寮被服廠縫紉機機頭,成了見證當年艱苦斗爭歷史的重要館藏實物。

猜你喜歡
縫紉機工人紅軍
貓須鎮的縫紉機
少寨紅軍橋
十送紅軍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做一個“巨曉林式工人”
調配工人
基層關工人的夢
縫紉機測振裝置專用改造研究
一名關工人的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