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像石上的馴象圖

2023-06-14 03:54黃劍華
月讀 2023年6期
關鍵詞:畫像石刻畫畫像

黃劍華

大象是自然界中體型龐大、猛悍聰明、很有靈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自古以來就與人類有比較親近的關系,加之象牙具有類似于美玉一般的質感和潔白細膩的色澤,因而成了古人心目中的靈物。在各種祭祀活動大為盛行的古蜀時代,獲得大量象牙的古代蜀人,將象牙同玉璋之類的“禮神之玉”一起作為祭獻之物,使用于祭祀山川神靈等儀式之中??脊虐l現告訴我們,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象牙,可知商周時期,林木茂盛水草豐茂的成都平原曾是大批象群的重要活動棲息之地。

其實中國自古就是產象之地,早在商周時期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都有象群活動,文獻對此就有較多記載,考古發現對此也有很好的揭示和印證。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有“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于江南”的記述。徐中舒先生在《甲骨文字典》中曾指出:“據考古發掘知殷商時代河南地區氣候尚暖,頗適于兕象之生存,其后氣候轉寒,兕象遂漸南遷矣?!痹缭?0世紀初,王國維先生就對此作過論述,認為“古者中國產象,殷墟所出象骨頗多,昔頗疑其來自南方。然卜辭中有獲象之文,田狩所獲,決非豢養物矣?!睹献印分^周公驅虎豹犀象而遠之?!秴问洗呵铩吩?,殷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則象中國固有之,春秋以后乃不復見?!睆奈墨I記載看,在《國語·楚語》中有“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的記述,《山海經·中山經》說:“岷山,江水出焉……其獸多犀、象?!币捕纪嘎读碎L江中游曾是多象之地。

周代以后,可能由于氣候環境變化的原因,加之大量的開發活動造成生態植被的惡化,以及對兕、象等猛獸采取驅逐做法的一些人為因素,象群才離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逐漸南遷。在河南、山東、江蘇、四川等地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有不少刻畫有大象或馴象情景的畫面,說明漢代在中原地區、河南南部和長江流域仍有大象存在,甚至繼續被人所馴服馭用。

在出土的漢代畫像中,常見有對大象的描繪,其表現形式主要有“馴象圖”與“騎象圖”。關于騎象圖,有學者認為可能與早期佛像有關系,其實表現的大都是馭象與乘象的情景。關于馴象圖,河南與山東等地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有較多的刻畫。例如河南登封少室東闕的北面,就刻畫了一位頭戴尖帽的象奴,左手牽馬,右手持長鉤馴象的情景。從形體看,所馴之象應是一頭幼象。河南登封啟母闕上也刻畫有兩幅馴象圖,一幅左邊刻一人面對大象,手持長鉤去鉤象首,另一幅上也刻一人用長鉤去鉤象首,畫面中描繪的應是象奴馴象的情景。

山東微山縣兩城鎮出土的一件畫像石上,畫面下層刻畫了車馬出行,畫面上層刻畫了駱駝、大象,一人手握象尾,在大象后面跟隨行走,表示畫中大象也屬于馴象。山東鄒城出土的一件畫像石上也刻畫有執鉤馴象圖,畫面左側刻畫了一人騎駱駝,一人執鉤馴象,一人立馬前,馬上一人張弓射虎。畫面上層還刻畫了牛耕與勞作歸來的農人,增添了畫像中的真實意味。

山東平邑縣功曹闕西面畫像石上,刻畫有一人手控韁繩騎駱駝、一人執鉤騎象的情形,騎乘大象和騎駱駝者的形態都很逼真,很顯然這些都是當時比較常見的情景。平邑縣功曹闕刻有銘文,內有“章和元年”字樣(東漢章帝章和元年為公元87年)是漢代畫像石中比較早的馴象圖。

山東長清縣孝堂山石祠東壁畫像上,則刻畫了前有騎馬者為導從、中間有騎駱駝和騎大象者的車騎隊伍,象背上乘坐三人,前面一人手持馴象的長鉤,與大象并列而行的駱駝上騎坐了兩人。孝堂山石祠的時代,大約也是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年)。這幅畫像,場面宏大,情景逼真,描繪的騎象圖比較典型,可能與墓主生前經歷或者與當時的歷史故事有關。巫鴻先生認為:孝堂山祠堂壁畫中騎著大象和駱駝的畫面,表現的是蠻夷向漢朝納貢的情景,“他們騎著大象和駱駝前來朝拜中國的皇帝。漢代的官方歷史記錄了相似的事件。例如在漢武帝時期,屬于西南夷的一個小國將一頭大象作為貢品獻給中國皇帝。駱駝則代表來自北方的貢品”。

漢代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隨著漢武帝時期絲路的開通,與外界的交往逐漸增多。漢朝與周邊鄰國經?;ハ嗯汕彩拐?,獲得了很多來自異域的奇珍異寶,其中也包括一些產于異域的動物。據《漢書·西域傳》記述:自西漢初文、景、武帝以來,“養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余,士馬強盛……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于是廣開上林……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庇蛇@段記述可知,在漢朝皇宮的園囿中飼養著大象,以及西域諸國進獻的各類珍禽異獸,而且經常進行馴獸表演,以供皇室貴族們觀賞娛樂。

象群在兩漢時期已經開始南遷了,所以文獻記載有外邦進獻之象。值得注意的是,《漢書·西域傳》中僅記載罽賓“出封牛、水牛、象”,可見漢朝皇宮園囿中飼養的大象,并非都來自西域,也有可能直接來自嶺南與滇越等地?!稘h書·張騫傳》說:“有乘象國,名滇越,而蜀賈間出物者或至焉?!薄逗鬂h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就記載:“永元六年,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義,遣使譯獻犀牛、大象?!庇终f:“永初元年,徼外僬僥種夷陸類等三千余口舉種內附,獻象牙、水牛、封牛?!?史籍所記述南亞小邦鄰國向漢朝獻大象、象牙,應是當時的一種真實情形。所獻大象,按常情推測,應該不是野象,而是可供驅使的馴象。

關于馴象,還應提到《漢書·武帝紀》的記述:元狩二年“南越獻馴象”,應劭曰:“馴者,教能拜起周章,從人意也?!蓖醭洹墩摵狻の飫萜芬舱f到了“長仞之象,為越僮所鉤”。這說明從漢武帝到東漢時期常有南越進獻的馴象。這些馴象飼養在皇宮園囿中,不僅供觀賞,還能由馴象者指揮進行娛樂表演。文獻記載早在西周和春秋時期就有象舞表演,如孔穎達注疏《詩經·周頌·維清》時就說:“《維清》詩者,奏象舞之歌樂也?!薄豆疟局駮o年》中也有“作象舞”的記述。通常認為象舞是指模仿武術的舞蹈,但也不排除有馴象的參與?!妒酚洝ば⑽浔炯o》說漢武帝時在長安西面修筑建章宮,其東為鳳闕,其西有“數十里虎圈”,《漢書·孝元馮昭儀傳》有“上幸虎圈斗獸,后宮皆坐”的記載,說明漢朝皇室不僅飼養百獸,還設置有專門觀賞斗獸的場地。漢朝的斗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僅有人與大型動物相搏,也有馴獸表演,譬如馴虎,以及馴象等表演。

從西漢時期的圖像資料來看,河北定縣第122號漢墓出土的車馬器中,有一件金銀錯狩獵紋銅車飾,呈中空竹管狀,似為車傘蓋柄,表面有四段金銀紋飾并用黑漆填補空隙,形成環繞的圖案。在花紋摹本圖像中,最上面的畫面主體為一頭行走的大象,穿有象服,備有鞍具,象背上乘坐三人,前面一人手持鉤具正鉤弄大象的右耳。在大象周圍,環繞有飛龍、天馬、羽人、奔鹿、翼兔、翔鶴、鴻雁、靈龜等眾多珍禽異獸。有學者認為,這幅圖像主紋表現的就是“象舞”的形象。還有學者認為,漢武帝時期南越曾經進獻馴象,此圖中象背上乘坐三人的發髻束起并且上卷,嘴唇前突,上身赤裸,腰系短裙,其發型可以稱之為“椎結”,部分馴象可能來自西南夷。這幅圖像出土于西漢時期的漢墓中,對《漢書》等史籍中關于南越或南亞小邦鄰國經過西南夷向漢朝進獻馴象的記載,確實是一個較好的印證。在四川地區出土的漢代畫像資料中,瀘州出土的東漢時期石棺上也刻畫有馴象,畫像中還刻畫了手持便面的舞蹈者、撫琴者、吹笛者、樓房底層的舂米者,馴象位于畫面中上方,長鼻大耳四腿粗壯,大概是為了表示離得稍遠,大象的體型較小,畫面右上方有一人伸手向大象做驅使狀。還有四川蘆山樊敏闕檐下的一副浮雕圖,也刻畫了馴象,大象的體型較大,穿有象衣,圖中人物較多,有認為是表演象戲,也有認為該圖與早期佛教故事傳播有關。雖然對圖像的看法有爭議,但東漢時期四川地區也有馴象,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關于漢代的馴象者,其實不一定都是越童,更多的是胡人擔任象奴。從漢代畫像中的多幅“馴象圖”觀察,畫面上大多有一位高鼻深目之人,頭戴尖帽,手持彎鉤,或站于象首或立于象尾,或騎于象背,常作馴象或驅象而行狀,就是很明顯的例證。我們知道,漢代在關中和中原等地已有胡人居住,所以漢代畫像中常見有胡人形象。胡人中不僅有胡商,也有表演雜技與歌舞者,還有從事各種雜役的胡奴,漢代畫像中對此就有較為充分的揭示。由胡人來馴象,可能在漢代比較流行,所以擔任象奴的胡人較多。關于馴象者使用長鉤,也是漢代比較常見的一種馴象方式。這種情形早在漢初就流行了,使用長鉤不僅用于馴象,還可以馴養牛、馬等動物,江陵鳳凰山出土漢初遺策就有“大奴園,牛仆,操鉤”“大奴獲,馬仆,操鉤”的記錄。漢代畫像中也刻畫有使用長鉤馴服和駕馭其他大型動物的情景,如河南永城酂城墓出土的畫像石上刻畫了一位頭戴尖頂帽、身穿長襦者,雙手各持長鉤做馴獸狀,右邊一獸身軀似??阢曇画h,被長鉤鉤住鼻子而向后退縮。又如山東平邑縣皇圣卿西闕的一幅畫像石上就描繪了二人騎獸、右者執鉤、左者持矛的畫面。這幅畫像為東漢章帝元和三年(86)所刻,與平邑縣功曹闕畫像相似,也屬于東漢早期畫作。據有的學者研究,使用長鉤驅使大象,應是漢代中原的一種馴象方法,后來才流傳到云南等地,漢代畫像石描繪的長鉤馴象就提供了較多的例證,目前在東南亞諸國以及國外其他地方尚無早于漢代以長鉤馴象的圖像或記載。

通過畫像資料的描繪與史籍中的記載,以及學者們的研究,可知漢代的馴象者中其實是胡人居多的,尤其是中原地區,可能專門有胡人來擔任象奴。在南方地區的馴象者,才主要是越人。這些象奴,使用長鉤來馴服大象,或駕馭驅使馴象,主要是為皇室或貴族階層服務,進行的主要是象舞之類娛樂性的表演。佛經中后來有使用鋼鉤作為調大象之法的比喻,從時間來看已經是晉代之后了??梢婁撱^馴象,并非是佛教的創新,而只是借用了漢代的傳統馴象方法而已。

三國時期仍有馴象,據《太平御覽》卷八九〇引《江表傳》記載有“孫權遣使詣闕獻馴象二頭”,曹操想知道馴象的重量,眾人都沒辦法,年幼的曹沖出了個主意:“置象大舡,刻其所至,稱物以載之,可知也?!蓖ㄟ^這個“曹沖稱象”的故事,可知曹魏與東吳仍是有馴象的。而馴象參與皇室的娛樂活動,到了晉朝仍很流行。據《晉書·樂志》記述,后漢正旦有魚龍漫衍等大型百戲表演,“魏晉訖江左,猶有夏育扛鼎、巨象行乳、神龜抃舞、背負靈岳、桂樹白雪、畫地成川之樂”。又據《晉書·輿服志》記載:“武帝太康中平吳后,南越獻馴象,詔作大車駕之,以載黃門鼓吹數十人,使越人騎之。元正大會,駕象入庭?!?/p>

這種馴象由越人駕馭,也是漢代流傳下來的傳統。馴象在漢晉之后仍然延續,《新唐書·南蠻傳》就有“貞觀時王頭黎獻馴象”,以及大歷時真臘“來朝獻馴象”“德宗初即位,珍禽異獸悉縱之,蠻夷所獻馴象畜苑在”的記載。到了宋代仍有馴象表演,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就有“遇大禮年,預于兩月前教車象”的記載,車隊里面有象七頭,“每一象則一人裹交腳幞頭,紫衫,人跨其頸,手執短柄銅鑺尖其刃,象有不馴擊之。象至宣德樓前,團轉行步數遭成列,使之面北而拜,亦能唱諾。諸戚里宗室貴族之家,勾呼就私第觀看,贈之銀彩無虛日。御街游人嬉集,觀者如織。賣撲土木粉捏小象兒,并紙畫看人,攜歸以為獻遺”。但那時的馴象數量已經較少,平常很難見到了?!惰F圍山叢談》卷六說:有一位官員的夫人路過宣德門,看見了這些馴象,“適見而大駭,歸告其夫曰:異哉左丞,我儂今日過大內前,安有此大鼻驢耶?人傳以為笑”。

(作者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

猜你喜歡
畫像石刻畫畫像
威猛的畫像
“00后”畫像
漢代畫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畫像
沂南北寨——大型畫像石漢墓
刻畫細節,展現關愛
漢畫像石墓出土仿木結構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談白楊店畫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漢畫像石中的“天神”
潛行與畫像
?(?)上在某點處左可導映射的刻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