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

2023-06-14 01:59曾潔張云懷吳正松李莉
高教學刊 2023年15期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制度建設安全教育

曾潔 張云懷 吳正松 李莉

摘? 要:高校實驗室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新工科背景下學科交叉融合成為新常態,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新挑戰。該文圍繞實驗室安全制度建設、管理模式優化、安全教育改革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注重頂層設計健全制度體系,探索實踐“互聯網+實驗室安全管理”新模式,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完善人才評聘機制,創新文化活動形式。通過以上措施,實現安全責任壓實到人、安全隱患閉環銷賬、思政引領安全育人、安全隊伍多元化、文化活動參與度高,師生安全能力顯著增強。

關鍵詞:新工科;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5-0149-04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scene to suppor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new normal, and meanwhil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system, management model optimization, safety education reform and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op-level institutional system design, it explores the "Internet +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offers safety education courses, and innovates talent mechanism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se measures, it has realized materializ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closed-loop elimination of hidden safety haza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ding for safety education, team diversification, and high participation in cultural activities. Safety capa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1]?!薄督逃筷P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教技函〔2019〕36號)[2]明確提出實驗室安全工作應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與復雜艱巨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安全紅線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實驗室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堅決完成好。

隨著新工科的建設發展,學科交叉、產學融合成為新常態,高校實驗室在國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中發揮著更大的支撐作用[2]。面對創新發展的教學科研新形式,實驗室體量增加且使用更頻繁,開放共享程度不斷提高。由于高校實驗室人員密集,危險源量大面廣,且科研探索性實驗多,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3]。在此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必須快速適應新發展趨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做實做細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探索出適應多專業深入交叉融合的實驗室管理體系。

一?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普遍問題

(一)? 人員流動性大

高校實驗室人員層次多,以學生為主,隨著學習周期的完成,存在項目研究多人接替進行的情況,人員流動性大,由于科研項目需要,校外人員也會到實驗室工作。師生科研學習壓力大,常將重心放在成果產出,而忽視實驗室安全操作與隱患,安全意識有待提高。此外,實驗室系列專職人員同時承擔實驗教學、實驗基地平臺建設、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少任務重。

(二)? 危險源分布廣

高校學科專業面廣,實驗室是高??茖W研究的主要場所,運行時間長,實驗項目日新月異,創新性和探索性強,危險源種類多分布廣,包括化學、材料、生物、醫學、輻射、機械、電子、電力和能源等,未知風險大。僅以高校實驗室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和危險氣體為例,化學品存在品種多、用量大、儲存分散;采購途徑多,供應商、試劑質量監管難;采購頻繁,隨意儲存,超量存儲;使用頻繁,記錄不全,賬物難符的管理困難。危險氣體存在體積大,存儲、使用不規范,泄漏難以察覺,應急處置難,損傷面積大,危及生命的重大隱患。

(三)? 安全管理執行難

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高?;窘⒘藢W校、二級單位、實驗室三級聯動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制定了一系列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安全管理體系相對完善。但校級制度相對宏觀,部分院級單位硬搬學校制度,未針對實驗室具體特點細化安全管理,難以壓實院系及使用人安全責任,加之信息化水平不高,安全檢查數據繁雜,安全隱患分析與閉環管理執行難。

二?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

(一)? 學科交叉融合深入,安全管理要求更高

高校在加快建設和發展新工科中,一方面主動設置和發展一批新興工科專業,另一方面推動現有工科專業改革創新[4],構建新興工科和傳統工科相結合的學科專業新結構,著力構建相互支撐、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的一流學科生態[5]。高校工科類實驗室大量使用物理類、化學類、生物類危險源,實驗室師生除了需要掌握用水、用電、消防、逃生、自救與急救方面的通識安全知識,還需要掌握交叉學科所涉及的專業安全知識。如環境學科實驗室,其中涉及化學反應、材料改性、設備運行和微生物結構等各類實驗,師生需要掌握化學品安全知識、氣瓶安全知識、生物安全知識、危險廢棄物處置和實驗操作技能。在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師生普遍對實驗材料和實驗操作的危險性了解不足,實驗項目動態變化安全隱患層出不窮,新工科背景下對實驗室安全技術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二)? 安全文化尚未形成,師生安全意識薄弱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6]明確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強調要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7]。安全文化不僅涉及到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安全倫理,也包括安全法規、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生產規范化和標準化,是安全管理的靈魂。作為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高校實驗室安全文化仍比較欠缺。在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的教師及相關實驗人員,在專業領域具有一定話語權,但未必接受過系統的安全培訓,存在師生突擊學習安全知識應付準入考試現象,未從根本上重視。部分師生以是否發生安全事故來評判安全狀況,安全意識淡薄,實驗操作不規范,個人防護不重視,安全事故隨時可能發生。

在加快“雙一流”建設進程中,高校嚴格實施績效考核,教師忙于應對科研經費和論文數量等主要考核指標,實驗操作主要由高年級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完成,成為實驗室安全教育及文化建設長期被忽視的主要原因。實驗室安全文化制度建設滯后,責任認定和追究制度的缺失導致思想麻痹,事后問責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懲戒作用,難達成統一安全共識。

(三)? 安全教育重視不夠,整體成效有待提升

彭華松等[8]關于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情況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實驗室安全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雖大部分高校設有實驗室安全教育專項資金,但經費嚴重不足,而少部分高校則完全沒有。普遍缺少專門的培訓場所,缺乏安全培訓師資,專業安全課程開設不足,安全教育頻率低,全員全面全程教育未落實,缺少實踐演練環節,安全教育考核不嚴,準入制未落實到位,導致實驗室安全教育整體效果不理想,實驗室安全隱患層出不窮。

(四)? 安全建設投入有限,管理隊伍與手段落后

隨著學科深入交叉融合,實驗內容及復雜度增加,設備類型及臺套數增多,實驗室空間更擁擠,存在設備疊放、化學藥品混放、安全通道堵塞等現象。實驗室基礎安全設施不完備,如通風、排污、用水用電等考慮不周全,實驗辦公未嚴格分區等,留下諸多安全隱患。普遍缺少先進的安全檢測智能預警設備,安全隱患難及時消除。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重視和資金的投入,實驗室硬件設施雖大有改善,但在管理防護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

《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2022年)》明確要求有重要危險源的學校和院系,應在校院兩級配備足夠的專職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實際工作中,實驗技術人員需同時承擔教學和管理工作,專職安全管理隊伍數量嚴重不足。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部分高校搭建起實驗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但由于信息平臺管理機制不健全,信息安全與網站維護需持續資金投入,導致使用效果不佳,一些高校仍處于采用傳統紙質化辦公手段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效率低下且不全面[9]。

三?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安全管理的對策與實踐

(一)? 健全制度體系,壓實安全責任

安全制度是安全工作高效開展的必要前提。重慶大學(以下簡稱“我?!保嶒炇野踩ぷ饔牲h委統籌、實設處牽頭、各職能部門配合落實,實驗室安全工作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10],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分管實驗室工作的校領導是重要領導責任人,二級單位黨政負責人是本單位主要領導責任人,實驗室負責人是直接責任人,建立起學校、二級單位、實驗室三級聯動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完善安全監管體制,強化依法治理。施行“安全事故一票否決”,關系學院、責任人和學生考評。

注重頂層謀劃,把控安全風險。在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的基礎上,結合學?!半p一流”建設與新工科發展整體布局,及時修訂出臺具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辦法和實驗室安全管理細則。如,2022年1月印發了《重慶大學加強實驗室安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指導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深入隱患排查,堅持立查立改。通過“實驗室自查+學院檢查+安全督導巡查+學校復查+執法部門抽查+教育部飛行檢查”相結合的多種形式深入實驗室安全隱患排查,同期開展?;?、可燃氣體、生物安全、特種設備和易燃易爆場所等專項檢查,對各級各類實驗室、實驗實訓基地、實驗研究場所及實驗用品倉庫等重點場所進行“全過程、全要素、全覆蓋”排查,針對各項安全隱患,要求立查立改閉環銷賬。

(二)? 優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隨著“互聯網+”新形態發展,我校逐步形成“互聯網+實驗室安全管理”新模式,搭建起智能安全信息化管理平臺和“平安重大”自媒體安全宣傳平臺。信息化管理包括實驗室綜合管理、化學品管理、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科研項目管理和儀器測試預約等平臺和安全教育與考試系統。在新模式管理下,我校安全督查重點突出,2021年校級檢查實驗室房間數較2020年增長24%,安全隱患整改回復率100%,隱患閉環清零,管理成效顯著提高。各平臺具體功能如下:

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全校1 640余間實驗室分級分類,安全檢查信息化。各項安全檢查結果立即上傳,整改情況快捷上報,實時生成“實驗室-安全隱患-整改率”分析報告,極大提升管理效率?;瘜W品管理平臺,嚴把供貨商資質,嚴審購買需求,嚴控化學品存放,嚴管使用過程與廢棄物處置,所有環節有跡可循,有效規避監管漏洞,實現化學品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科研項目管理平臺設置項目安全風險評估,嚴格執行科研項目實驗安全準入。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平臺正建設推出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演練仿真項目,提升應急演練頻次和應急處置能力。儀器測試預約平臺,將測試項目和樣品信息作為必填選項,提前評估測試風險,指導安全操作。

安全教育與考試系統,搭建起安全培訓智能空間,發布通識及特色專項安全教育內容,鏈接安全事故應急演練仿真項目,結合新工科實驗項目安全需求,加大考試難度??荚嚱Y果鏈接實驗室門禁系統,實現安全教育及安全準入一體化管理。

(三)? 狠抓安全教育,營造安全文化

學校應注重安全教育頂層設計,全面壓實各職能部門及二級單位實驗室安全教育責任,全方位保障安全教育開展[11]。實驗室管理部門及教學管理部門制定制度和落實方案,設置安全教育必修課程。院系制定細則具體實施,實驗教師及實驗技術人員全員參與,思政引領安全教育全過程[12]。我校本科生院聯合實設處,面向環化與健康大類本科新生,開設通識實驗室安全必修課程。各二級學院面向研究生新生開設專業實驗室安全必修課程,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安全技術需求,將敬畏生命、勇擔責任的社會使命培養納入課程內容。以“通識+專業”的實驗安全課程模式,實現安全教育全覆蓋。

我校自2012年以每年11月作為“重慶大學安全月”,全年開展各類安全文化活動,主題突出,文化氛圍濃厚。在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中,校實設處、保衛處和團委多部門聯合,以“校園安全文學征文比賽”“實驗室安全微視頻創作大賽”“實驗室安全知識競答”“安全文明實驗室及優秀安全員評比”和“消防應急演練”等豐富多彩的安全活動,并通過校園展屏、作品展示、自媒體宣傳等多種途徑,將安全文化融入日常學習生活,強化師生安全意識,主動習得安全習慣。

(四)? 加大安全投入,壯大管理隊伍

科學規劃校園建設,保障安全防護設施?;A設施建設做到提前規劃、專業評估、專人審批,拓展經費供給渠道,增加經費投入,配置完備的安全防護設施與應急設備。2021年全校補充配備化學品安全柜269臺,實驗服及工裝2 875件,危險廢物標簽及實驗室安全警示標識各萬余張,增設洗眼器167臺,消防應急設施設備全覆蓋。建立“校園聯動、分工明確、反應迅速、信息通暢、保障有力”的應急處理機制,分類制定完善應急預案。2021年度,校實設處聯合保衛處、校醫院等多部門,開展化學、材料、生物和醫學等多學科融合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演練4場,參加人數2 500余人,增強師生實驗室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人才隊伍多元化,提升專業管理水平。學校人事政策大力支持實驗室安全管理人才需求,采用事業編結合勞務合同的聘用機制,增加人員配置及崗位吸引力,成立實驗室安全專項工作組,擴充實驗室專項安全管理隊伍。二級學院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實驗技術隊伍,如環境與生態學院推行“學生黨員安全日檢活動”,發揮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被管理者與管理者角色互換,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能安全”重大轉變。各級實驗安全管理人員均要求每年不少于1次的系統培訓,熟悉安全規章制度,強調使命擔當,切實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團隊業務素質。

四? 結束語

新工科背景下學科交叉融合成為新常態,在實驗室存在的人員流動性大、危險源分布廣、安全管理執行難等普遍問題下,新工科發展對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安全文化建設缺失、安全教育重視不夠、安全投入經費限制,導致的師生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教育成效不足、人才隊伍缺乏和管理手段落后等問題,是新形勢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極大挑戰。我校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注重制度體系頂層設計,壓實安全責任到人,大力投入實驗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探索實踐了“互聯網+實驗室安全管理”新模式,全面實現安全隱患閉環銷賬和?;啡芷诠芾?,收效良好。學校開設了“通識+專業”實驗室安全必修課程,思政引領實驗室三全育人,創新形式豐富文化活動,師生受益面廣。通過完善人才評聘機制,探索建立起多元化實驗技術隊伍,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習得終生安全習慣。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先鋒隊,2017(32):5-24.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5):29-31.

[3] 譚小平,李會芳,師琳.新形勢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運行機制的完善[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9):294-297.

[4] “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5] 楊帆.重慶大學:聚力科技創新服務國家戰略[N].中國教育報,2019-11-25(07).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人民日報,2021-3-22(69).

[7] 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J].先鋒,2021(5):5-13.

[8] 彭華松,許歆瑤,劉闖,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10):295-299.

[9] 王士國.世界一流大學高地建設視角下高校實驗室管理綜合改革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12):249-254.

[10]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5):29-31.

[11] 李孔文.新時期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教育“三全”模式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9):275-278.

[12] 徐圓圓,曹蓓,曹旭.“課程思政”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模式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11):291-293.

猜你喜歡
高校實驗室制度建設安全教育
關于平衡高校實驗室使用頻率與安全指數的思考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探究
提升南昌市軟實力研究
高校實驗室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構建分析
美國職業安全教育培訓方式對我國的啟示研究
葡萄牙大學章程對我國大學章程建設的啟示
系統論視域下的高校實驗室發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