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影響研究

2023-06-14 23:16李大壘陸遷高建中
關鍵詞: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李大壘 陸遷 高建中

摘 要:我國許多農村地區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發展形成了特色農業,然而,濫用化肥農藥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陉兾魇『秃幽鲜?個縣的調查數據,實證分析了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1)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建設需要強化自然資源利用、人文環境支持和種群協同成長,三者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2)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土地和水資源利用越高效,氣溫變化和光照強弱掌握越好,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3)在人文環境支持方面,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的政策支持、技術支持、傳播支持和維護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4)在種群協同成長方面,傳統小農戶生態意識越高,龍頭企業帶動能力越強,合作組織聯合生產能力越強,家庭農場示范作用發揮越好,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因此,各方主體需要協同互動,以實現特色農業生態化和品牌化發展。

關鍵詞: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種群協同成長;人文環境支持

中圖分類號:F30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23)01-0127-11

收稿日期:2022-04-25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3.01.15

基金項目:陜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一般項目(2022KRM054);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2021R02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人文社科項目(2452021188)

作者簡介:李大壘,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利用與品牌農業發展。

我國許多農村地區具有獨特的優勢資源,推動了特色農業發展,比如陜西眉縣獼猴桃、河南溫縣鐵棍山藥等。特色農業集群式發展,具備產業優勢和市場知名度后,有利于形成農產品區域品牌[1-2,能夠進一步提升特色農業競爭力。然而,一些地區的特色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存在濫用化肥農藥的問題,加快農業綠色生態化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本G色發展和生態系統建設有著必然的聯系,生態系統失衡不利于經濟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3-5。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應采用系統論的觀點,樹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發展理念[6-7。農產品區域品牌是特色農業發展的高級形式,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特色農業產業已經成功創建了農產品區域品牌。比如“大荔冬棗”,屬于陜西省大荔縣的特色農產品,2011年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19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區域品牌屬于“公共物品”,需要多種主體共同建設,生態系統強調種群間和諧共生。然而,目前尚無學者從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視角研究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問題。

區域品牌各組成部分之間具有共生關系,從生態學角度分析這種關系,可以破解區域品牌的生命特征和復雜性問題[8-9。區域品牌生態系統是由區域品牌主體和利益相關者組成的人工生態系統,具有共同進化特征[10。特色農業綠色發展需要多種主體協同推進,在政府政策扶持和科研機構技術支持的同時,更需要生產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傳統小農戶互動參與?;趨^域品牌生態系統視角,強調系統內種群協同性、資源依賴性和環境支持性,可以為特色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路徑。那么,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和區域品牌生態系統應該使用哪些指標進行評價?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影響特色農業綠色發展有哪些具體路徑?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將生態系統和品牌相結合進行研究屬于新興領域,最早源于Aaker[11提出的“品牌種群”概念,之后Winkler[12提出“品牌生態系統”概念。關于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國內有學者稱其為產業集群品牌生態系統,目前在概念界定上尚未達成一致,其研究比較零散[10,13。

品牌生態系統是由品牌及相關環境因素共同形成的動態有機組織[12。品牌生態系統能產生溢出效應14;特色農產品可以開發生態環境價值和原產地價值,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15。因此,在品牌建設中需要納入可持續性和環境主題的因素,才能在農村地區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16;還可以使用生態系統服務認證,提升認證農產品的品牌競爭力[17。

區域品牌生態系統是依托區域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由區域品牌主體和利益相關者共同組成的人工生態系統[10。在我國,農產品品牌更多以區域品牌的形式運作,通過一個地區的整體力量進行建設。因此,品牌種群各主體需要協同發展并共同演進[18。對于農產品,其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具有共用屬性,需要政府制度力量推動[19。雖然種群成長和環境適應對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有很大影響,但是還需要政府進行培育和推廣[20。另外,消費者也應該參與到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建設中,通過參與產品和服務設計共同創造價值21。

已有文獻認為特色農業與區域品牌存在關聯性。區域特色農業通過組織化和標準化生產,既形成了規模優勢,又形成了品牌優勢[22-23。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創建需要一定的自然資源條件作為基礎[24。區域特色農產品是自然環境的產物,生產達到一定規模后會產生集群效應,具有產業優勢和市場知名度后有利于形成農產品區域品牌[2,25。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延伸了產業鏈,有利于培育農產品區域品牌,同時還能推動農村生態旅游業的發展[26。在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對特色農業發展起著引導和幫扶作用,有利于保證生態安全[27。地方政府需要引導龍頭企業參與特色農業集群建設,通過龍頭企業提升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市場影響力[28。然而,有學者認為特色農業創建了區域品牌以后,應擺脫對資源優勢的過度依賴,逐漸轉變為品牌化的生態產業優勢[29。

學術界普遍認為綠色發展與生態系統建設存在關聯性。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應采用系統論的觀點,樹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發展理念,以實現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提升[6-7。綠色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系統建設需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發展[30-31。然而,我國農業生產存在資源消耗過度、生態環境污染、品牌優勢缺乏等問題,農業發展迫切需要綠色轉型[32。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行為不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產業集群和區域品牌建設是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33-34??梢越梃b“贛南臍橙”區域品牌的建設經驗,當地政府不允許果農使用高倍農藥,并且設立了農藥檢測中心,對每一批銷售的臍橙都檢測農藥殘留,保證了“贛南臍橙”的品質。因此,應該創新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大力創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綠色農產品品牌[35-36,形成綠色品牌農業產業鏈[37。經濟生態系統種群間存在協同共生關系,需要政府、行業協會、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優化共生環境[38;還需要與科研機構加強合作,通過現代化技術創新提升農產品生態質量[30,通過品牌宣傳提升農產品綠色收益[39。

綜上所述,特色農業綠色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路徑,需要多種主體協同推進。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具有資源環境依賴和種群協同成長特征,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能起到推進作用。目前國內外學者已有很多相關研究成果為本文研究提供了依據,但現有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1)學術界關于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概念界定尚未達成一致,其評價指標有待完善;(2)目前尚無學者專門基于區域品牌生態系統視角研究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僅有少數學者在研究農業綠色發展時會零零散散提到品牌建設。這些正是本文嘗試分析的問題?;谝陨侠碚摲治?,本文提出研究假說如下:

假說H1: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具有資源依賴特征,自然資源利用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正向影響。

假說H2:區域品牌生態系統依托良好的外部環境,人文環境支持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正向影響。

假說H3:區域品牌生態系統需要種群內部合作,種群協同成長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正向影響。

二、指標選取與統計分析

(一)指標選取

1.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衡量指標。由前文理論分析可以看出,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建設是一個綜合復雜的過程。在借鑒Wiedmann等關于農產品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共用屬性和依托制度力量特征[19,許暉等關于農產品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自然資源、人文環境依賴和成長進化特征[10,翁勝斌等關于農產品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種群成長、環境適應和政府推廣特征[20的基礎上,本文構建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衡量指標體系(見表1)。

2.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衡量指標。特色農業綠色發展需要綜合多方面的指標進行衡量。借鑒Acosta等設置的環境質量、溫室氣體減排、生態系統保護和社會價值等指標[3,鞏前文等設置的低碳生產、經濟增收和安全供給等指標[32,張建杰等設置的社會發展、經濟增長、農業生產、資源投入和生態環境等指標[40,魏琦等設置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和質量高效等指標[41,本文構建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衡量指標體系(見表2)。

(二)數據來源

為掌握不同縣域特色農業建設農產品區域品牌和推進綠色發展的現實情況,需要獲取第一手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本文調研團隊進行了實地問卷調研。2021年6-8月,調研團隊前往陜西省洛川縣、大荔縣、眉縣、城固縣和河南省溫縣、西峽縣、汝陽縣、蘭考縣進行調研,在8個縣中選取已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特色農業,分別是陜西省“洛川蘋果”“大荔冬棗”“眉縣獼猴桃”“城固柑桔”和河南省“溫縣鐵棍山藥”“西峽香菇”“汝陽花生”“蘭考蜜瓜”,問卷調查對象既包括傳統小農戶,也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每個縣發放調查問卷70份,8個縣總共發放調查問卷560份,其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傳統小農戶各占一半?;厥諉柧?37份,其中有效問卷508份。

(三)模型構建

根據前文構建的指標體系,為分析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具體影響路徑,本文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路徑圖如圖1所示。

計量模型包括結構模型和測量模型兩部分,表示如下:

結構模型:η=Bη+Γξ+ξ

測量模型:X=λXξ+δ

Y=λYη+ε

其中,ξ為外源潛變量,即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包括自然資源利用、人文環境支持、種群協同成長;η為內生潛變量,即特色農業綠色發展;X為外源指標,即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各衡量指標,包括土地高效利用、水資源高效利用、氣溫變化掌握、光照強弱掌握、品牌政策支持、品牌技術支持、品牌傳播支持、品牌維護支持、傳統農戶生態意識、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聯合生產、家庭農場示范總共12個指標;Y為內生指標,即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各評價指標,包括農藥減量使用、化肥減量使用、農膜減量使用、廢棄物減量排放、農作物品種改良、農產品綠色認證、農產品質量追溯、特色農業收入增加、秸稈循環利用、包裝循環使用、固體廢物處理、污水處理總共12個指標;λX為外源潛變量與外源指標之間的關系,即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和其衡量指標之間的關系;λY為內生潛變量與內生指標之間的關系,即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和其評價指標之間的關系;δ和ε分別為X和Y的測量誤差;B為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Γ為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影響系數矩陣;ζ為殘差項。

(四)描述性統計分析

1.外源潛變量描述性統計。選取的外源潛變量為自然資源利用、人文環境支持、種群協同成長。結合前文表1的二級指標,使用李克特量表,具體的測量項目為:土地高效利用、水資源高效利用、氣溫變化掌握、光照強弱掌握四個指標依據程度“非常高”“比較高”“一般”“比較低”“非常低”分別賦值5、4、3、2、1;品牌政策支持、品牌技術支持、品牌傳播支持、品牌維護支持四個指標依據強度“非常高”“比較高”“一般”“比較低”“非常低”分別賦值5、4、3、2、1;傳統農戶生態意識、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聯合生產、家庭農場示范四個指標依據程度“非常高”“比較高”“一般”“比較低”“非常低”分別賦值5、4、3、2、1。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有4個測量變量的均值大于3.5,分別是:變量X5(品牌政策支持)的均值4.037、變量X7(品牌傳播支持)的均值4.142、變量X10(龍頭企業帶動)的均值3.852、變量X11(合作組織聯合生產)的均值4.143。按照李克特五級量表,變量平均值≥3.5表示處于高等水平的觀點,12個測量變量中只有4個達到了高等水平,表明測量變量整體上水平偏低,區域品牌生態系統有待進一步提升。

2.內生潛變量描述性統計。本文的內生潛變量為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結合前文表2的二級指標,具體的測量項目為:農藥減量使用、化肥減量使用、農膜減量使用、廢棄物減量排放4個指標依據減量程度[0, 20%)、[20%, 40%)、[40%, 60%)、[60%, 80%)、[80%, 100%]分別賦值1、2、3、4、5;農作物品種改良、農產品綠色認證、農產品質量追溯3個指標依據選項“有”和“無”分別賦值1和0;特色農業收入增加依據幅度[0, 20%)、[20%, 40%)、[40%, 60%)、[60%, 80%)、[80%, 100%]分別賦值1、2、3、4、5;秸稈循環利用、包裝循環使用、固體廢物處理、污水處理4個指標依據程度[0, 20%)、[20%, 40%)、[40%, 60%)、[60%, 80%)、[80%, 100%]分別賦值1、2、3、4、5。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測量變量的均值整體上偏低,五級賦值的變量中只有Y9(秸稈循環利用)和Y10(包裝循環使用)的均值較高,賦值1和0的變量中只有Y5(農作物品種改良)的均值較高,表明調研地區特色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偏低,需要采取措施改變這種現狀。

三、實證分析

(一)信度、效度檢驗和因子分析

1.信度檢驗。使用SPSS 28.0軟件,通過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數進行信度檢驗,判斷各變量是否達到標準,具體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對于全部測量變量,其Cronbachs Alpha系數值為0.885,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為0.796,自然資源利用的為0.758,人文環境支持的為0.773,種群協同成長的為0.762,均大于0.7。因此,各變量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和穩定性,通過了信度檢驗。

2.效度檢驗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對變量的結構效度進行檢驗。使用SPSS 28.0軟件數據進行分析,KMO檢驗結果為0.746,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顯著性<0.001,因此適宜進行因子分析。使用限定抽取公因子法進行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測量變量“污水處理”(Y12)的因子載荷值為0.437,其余測量變量的因子載荷值在0.582~0.893之間,由于測量變量“污水處理”的因子載荷值小于0.5,因此需要將這一變量剔除。根據貢獻率分析結果,潛變量自然資源利用、人文環境支持、種群協同成長、低碳生產、提質增收和循環發展的貢獻率分別為15.643%、13.862%、12.671%、11.665%、10.731%和10.315%,均大于10%。根據累積貢獻率分析結果,6個公因子的累積貢獻率為74.887%,說明這6個公因子對測量變量具有74.887%的解釋程度,解釋程度比較高,表明變量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效度檢驗通過。

(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1.模型適配度檢驗。剔除測量變量“污水處理”后,得到修正模型,使用AMOS 24.0軟件進行模型適配度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對于良適性適配指數、規準適配指數、比較適配指數、增值適配指數和相對適配指數,修正模型的值均比初始模型的值高;對于卡方自由度比、殘差均方和平方根和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修正模型的值均比初始模型的值低,表明在各自標準下修正模型各指標值更加理想,修正模型各指標值具有更好的擬合度。按照各指標檢驗標準,僅有規準適配指數擬合結果沒有達到標準,但是與標準值相差很小,因此其擬合結果為“接近”;其余指標擬合結果均達到了標準,因此擬合結果均為“理想”,表明修正模型與問卷數據的契合程度較好,修正模型的絕對擬合度和增值擬合度均較好。因此,修正模型整體上通過了適配度檢驗。

2.模型估計結果。使用AMOS 24.0軟件,剔除測量變量“污水處理”(Y12)后,對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反復擬合,最終的估計結果如圖2所示。

根據圖2的估計結果,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自然資源利用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假說H1檢驗通過,路徑系數為0.579;4個測量變量X1(土地高效利用)、X2(水資源高效利用)、X3(氣溫變化掌握)、X4(光照強弱掌握)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824、0.811、0.573、0.685,表明土地利用越高效、水資源利用越高效、氣溫變化掌握越好、光照強弱掌握越好,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其次,人文環境支持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假說H2檢驗通過,路徑系數為0.683;4個測量變量X5(品牌政策支持)、X6(品牌技術支持)、X7(品牌傳播支持)、X8(品牌維護支持)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925、0.876、0.579、0.485,表明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大、技術支持力度越大、傳播支持力度越大、維護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再次,種群協同成長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假說H3檢驗通過,路徑系數為0.748;4個測量變量X9(傳統農戶生態意識)、X10(龍頭企業帶動)、X11(合作組織聯合生產)、X12(家庭農場示范)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918、0.859、0.746、0.521,表明傳統小農戶生態意識越高、龍頭企業帶動能力越強、合作組織聯合生產能力越強、家庭農場示范作用發揮越好,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三)穩健性檢驗

前文設計的指標體系是借鑒已有研究文獻綜合提出的,其科學性和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檢驗。根據圖2的估計結果,測量變量X3(氣溫變化掌握)、X8(品牌維護支持)和X12(家庭農場示范)的路徑系數相對于其他變量偏小。因此,本文的穩健性檢驗思路是調整測量變量,將這3個測量變量剔除后重新進行估計,然后和圖2的估計結果進行比較,以評判本文構建指標的解釋能力。本文使用AMOS 24.0軟件,進一步剔除測量變量X3、X8和X12后,對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反復擬合,最終的估計結果如圖3所示。

根據圖3的穩健性檢驗結果,本文改變測量變量后3個假說仍然檢驗通過,說明圖2和圖3的結果一致性和穩健性較好,實證分析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改變測量變量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假說H1仍然檢驗通過,路徑系數為0.591,因此自然資源利用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3個測量變量X1(土地高效利用)、X2(水資源高效利用)、X4(光照強弱掌握)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879、0.857、0.733,表明土地利用越高效、水資源利用越高效、光照強弱掌握越好,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2.改變測量變量后,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假說H2仍然檢驗通過,路徑系數為0.697,因此人文環境支持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3個測量變量X5(品牌政策支持)、X6(品牌技術支持)、X7(品牌傳播支持)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938、0.897、0.591,表明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大、技術支持力度越大、傳播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3.改變測量變量后,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假說H3仍然檢驗通過,路徑系數為0.762,因此種群協同成長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3個測量變量X9(傳統農戶生態意識)、X10(龍頭企業帶動)、X11(合作組織聯合生產)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932、0.876、0.773,表明傳統小農戶生態意識越高、龍頭企業帶動能力越強、合作組織聯合生產能力越強,越有利于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使用結構方程模型,實證分析了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影響路徑和程度。研究結果表明:(1)自然資源利用、人文環境支持、種群協同成長對特色農業綠色發展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種群協同成長的影響程度最大,人文環境支持的影響程度次之,自然資源利用的影響程度較小。(2)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建設需要強化自然資源利用,具體包括土地高效利用、水資源高效利用、氣溫變化掌握、光照強弱掌握。(3)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建設需要強化人文環境支持,具體包括品牌政策支持、品牌技術支持、品牌傳播支持、品牌維護支持。(4)區域品牌生態系統建設需要強化種群協同成長,具體包括傳統農戶生態意識提升、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聯合生產、家庭農場示范。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從自然資源利用、人文環境支持、種群協同成長三個方面提出推進我國特色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建議:

1.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傳統小農戶提高土地利用和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氣溫變化掌握和光照強弱掌握能力。在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的背景下,傳統小農戶應逐漸轉出低效土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合理吸收流轉土地,通過規模經營實現標準化生產,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生產優質綠色農產品。在水資源使用上改變大水漫灌的方式,逐步轉變為精準滴灌、噴灌,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示范,帶動傳統小農戶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合理使用互聯網獲取天氣變化信息,掌握氣溫變化和光照強弱變化,保證農業生產過程的科學有序,使農作物充分吸收自然界養分,改變過度依賴農藥和化肥增加產量的生產行為,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

2.在人文環境支持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研機構加大技術支持力度,行業協會加大品牌宣傳支持力度和品牌維護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應大力扶持特色農業發展,制定政策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引導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和生態化發展,合理維護區域公用品牌形象??蒲袡C構應加快綠色優質農作物品種的研發,根據消費者需求向農戶推廣新品種和新種植模式,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推進綠色無公害改良農作物的大范圍生產。行業協會應通過展銷會、網站平臺等多種宣傳方式提升農產品區域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對農戶生產過程的監督,進行農產品綠色認證,認證通過才能使用區域公用品牌。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杜絕損害區域公用品牌形象的行為。

3.在種群協同成長方面,需要傳統小農戶提高生態意識,農業龍頭企業提升引領帶動能力,合作組織提升聯合生產能力,家庭農場發揮示范作用。特色農業綠色發展既需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作用,也需要傳統小農戶提高生態意識,各種經營主體共同努力、協同成長。傳統小農戶應減少農藥、化肥和農膜使用,減少廢棄物排放,推進秸稈和包裝物循環利用,加大對固體廢棄物和污水的處理力度;農業龍頭企業應不斷提升引領帶動能力,通過技術指導和標準化推廣帶動傳統小農戶提升農產品質量;農民合作社應逐漸提升聯合生產能力,規范和監督入社農戶的生產行為,保證生產統一標準的高質量農產品;家庭農場應發揮示范作用,向傳統小農戶示范綠色生態化的生產行為,不斷增加和小農戶的信息交流,推進小農戶生產與市場需求一致的農產品。地方政府、科研機構、行業協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傳統小農戶協同建設特色農業,最終實現我國特色農業的生態化和品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INGRASSIA M,ALTAMORE L,COLUMBA P,et al.The Communicative Power of An Extreme Territory:The Italian Island of Pantelleria and Its Passito W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ne Business Research,2018,30(03):292-308.

[2] 俞燕,李艷軍.我國傳統特色農業集群區域品牌形成機理研究:理論構建與實證分析——以新疆吐魯番葡萄集群為例[J].財經論叢,2015(04):11-18.

[3] ACOSTA L A,MAHARJAN P,PEYRIERE H M,et al.Natural Capital Protection Indicators: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for Green Growth Transition[J].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2020(08):1-21.

[4] 于艷麗,李樺,薛彩霞,等.政府支持、農戶分化與農戶綠色生產知識素養[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6):150-160.

[5] 李虹,熊振興.生態占用、綠色發展與環境稅改革[J].經濟研究,2017(07):124-138.

[6] PICHLER M,BHAN M,GINGRICH S.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Costs of Reforestation:Territo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Land Use Accompany Forest Transitions in Southeast Asia[J].Land Use Policy,2021,101(02):105-180.

[7] 于法穩.習近平綠色發展新思想與農業的綠色轉型發展[J].中國農村觀察,2016(05):2-9.

[8] GIOVANARDI M,LUCARELLI A,PASQUINELLI C.Towards Brand Ecology[J].Marketing Theory,2013,13(03):365-383.

[9] UPSHAW L B.Building Brand Identity:A Strategy for Success in A Hostile Market Place[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5:14-16.

[10] 許暉,薛子超,鄧偉升.區域品牌生態系統視域下的品牌賦權機理研究——以武夷巖茶為例[J].管理學報,2019(08):1204-1216.

[11] AAKER D A.Building Strong Brand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8:13-14.

[12] WINKLER A.Warp-speed Branding: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Marketing[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9:8-10.

[13] 王啟萬,王興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品牌生態系統研究[J].科研管理,2013(10):153-160.

[14] MACKALSKI R, BELISLE J F.Measuring the Short-term Spillover Impact of A Product Recall on A Brand Ecosystem[J].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2015,22(04):323-339.

[15] 韓志輝,劉鑫淼.農業區域品牌價值戰略[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117-121.

[16] ESCRIBANO M,GASPAR P,MESIAS F J.Creating Market Opportunities in Rural Area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Brand That Conveys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20,75(02):206-215.

[17] JAUNG W,PUTZEL L,NAITO D.Can Ecosystem Services Certification Enhance Brand Competitiveness of Certified Products?[J].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2019(18):53-62.

[18] 許暉,鄧偉升,馮永春,等.品牌生態圈成長路徑及其機理研究——云南白藥1999-2015年縱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06):122-140.

[19] WIEDMANN K P,HENNIGS N,SCHMIDT S,et al.The Importance of Brand Heritage as A Key Performance Driver in Marketing Management[J].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2011,19(03):182-194.

[20] 翁勝斌,李勇.農產品區域品牌生態系統的成長性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6(02):113-119.

[21] MORGAN T A,DESSART L,VELOUTSOU C.Digital Ecosystem and Consumer Engagement:A Socio-techn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0,121(03):713-723.

[22] 徐秀英,石道金,李蘭英,等.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以浙江臺州柑橘產業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09(06):46-49.

[23] 田逸飄,張衛國.能力差異視角下農戶參與特色農業項目的減貧效應研究[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8(04):71-79.

[24] 沈鵬熠.農產品區域品牌資產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的實證研究[J].經濟經緯,2011(05):85-89.

[25] 胡平波.江西省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的文化生態機理[J].經濟地理,2011(09):1534-1538.

[26] 程瑞芳,張佳佳. 特色農業小鎮視角下蔬菜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9(05):42-46.

[27] 熊德斌,歐陽洪姝,李佳歡.政府有為、市場有效與特色農業發展機制——贛南臍橙產業升級歷史變遷考察[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5):79-92.

[28] 李耀東.農產品區域品牌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機理和實施路徑研究[J].經濟問題,2021(09):97-103.

[29] 夏天添,葉沁宇.江西生態農業集群區域品牌形成機理研究——以贛南臍橙集群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35-42.

[30] KOPKE S,WITHANACHCHI S S,PATHIRANAGE R,et al.Social-ecological Dynamics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 Dry Zone Sri Lanka:A Political Ecology[J].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9,5(02):629-637.

[31] 胡鞍鋼,周紹杰.綠色發展:功能界定、機制分析與發展戰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01):14-20.

[32] 鞏前文,李學敏.農業綠色發展指數構建與測度:2005-2018年[J].改革,2020(01):133-145.

[33] TAECHARUNGROJ V,MUTHUTA M,BOONCHAIYAPRUEK P.Sustainability as A Place Brand Position:A Resident-centric Analysis of the Ten Towns in the Vicinity of Bangkok[J].Place Branding and Public Diplomacy,2019,15(04):210-228.

[34] WILLEMSEN S J,VAN DER VEEN G.Organizing Local “Green” Entrepreneurship:A Bran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Pla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2014,7(03):235-246.

[35] 于法穩.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動因、核心及對策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2018(05):19-34.

[36] 張捷,王海燕.社區主導型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基于“制度拼湊”與“資源拼湊”的視角[J].公共管理學報,2020(03):126-138.

[37] 周莉.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農業綠色發展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9(03):116-127.

[38] 孟方琳,汪遵瑛,趙袁軍,等.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的運行機理與演化[J].宏觀經濟管理,2020(02):50-58.

[39] 丁雄,王翠霞,賈仁安.系統發展對策生成的子系統流位反饋環結構分析法——以銀河杜仲經濟生態系統現代農業區建設為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4(09):2312-2321.

[40] 張建杰,崔石磊,馬林,等.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與例證[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20(08):1113-1126.

[41] 魏琦,張斌,金書秦.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構建及區域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8(11):11-20.

The Impact of Regional Brand Ecosystem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LI Dalei,LU Qian,GAO Jianzh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Many rural areas in China have unique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have develope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However,the problem of abusing pesticide is still prominen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eight counties of Shaanxi and Henan provinces,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egional brand ecosystem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brand ecosystem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the suppor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population,which all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2)In terms of th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the more efficient land use,water resource use,temperature change grasp and light intensity grasp are,the more conducive to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3)In terms of the suppor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the greater the policy support,technical support,communication support and maintenance support of regional bra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the more conducive to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4)In terms of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population,the higher the ecological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small farmers is,the stronger the driving ability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s,the stronger the joint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is,and the better the demonstration role of family farms is,the more conducive to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Therefore,all parties need to cooperate and interact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and branding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green development;regional brand ecosystem;coordinated growth of population;support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責任編輯:楊峰)

猜你喜歡
特色農業綠色發展
“互聯網+”下特色農業的思考與發展—以湖北秭歸臍橙為例
“互聯網+”背景下特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農村文化產業與特色農業融合發展的研究
人力資源質量的生態維度研究
廣西平南縣農業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一村一品”現代農業規模經營模式探究
淺議堅持法治環保 推動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