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提問,優化課堂

2023-06-15 01:22郝永康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3年4期
關鍵詞:指向性啟發性科學性

郝永康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創新地調整教學細節,優化提問方式,加強課堂提問的合理性、科學性、啟發性和指向性。這不僅需要教師了解學情,觀照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需求,科學地設計問題,還需要教師對提問環節進行合理預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主動發問。

[關鍵詞]課堂提問;合理性;科學性;啟發性;指向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0-0062-03

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了提問的技巧就等于掌握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權。在語文課堂中,提問具有“領頭羊”的地位,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著引導與促進作用。因此,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提問策略對落實語文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課堂提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學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創新地調整教學細節,優化提問方式。

(一)觀照學生的接受心理和實際學情

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是教師教學的基礎。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但知識儲備不足,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情,觀照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需求,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和進取精神。

課堂提問需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騎鵝旅行記(節選)》這篇課文的導入環節,教師首先播放這部作品改編的動畫片,通過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細讀課文:“誰騎著鵝旅行?為什么會騎著鵝旅行?旅行中遇到了什么?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發?”這樣的課堂提問不僅使教學環節銜接緊密,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相同的問題對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作用。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問題,不能生搬硬套名師的課堂提問,而是要在分析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后再設置相應的問題。

(二)科學合理地設置課堂問題

教師的課堂提問如果超越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不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和智力水平,就不具有啟發性。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時,教師讓學生談談父親面對母親和朋友的勸告為什么不肯離開。實際上,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為他們對當時嚴峻的形勢和歷史背景還不了解,無法準確深入地回答這個問題。所以,過難或過易的課堂問題都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最終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能力深受教師所提問題的影響。教師設計記憶性的問題,學生就會把記憶中的東西復述一遍;教師設計創造性的問題,學生便會去思考、創造。課堂提問需要考慮語文學科的特點,科學合理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去品讀文本。但是,教師不能提一些刁鉆古怪的問題,讓學生難以回答。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趙州橋》這篇課文時,一位教師這樣提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著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你是怎么知道的?”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很難結合課文進行回答。語文教師要確保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每一個問題不僅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學《趙州橋》時教師可以問得更明確一些:“從課文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請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边@樣的問題更易于學生接受,更符合絕大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助學效益

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往往采用快節奏的提問方式,在提問后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急著公布答案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在提問后和學生回答后恰當停頓,以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助學效益。

那么,教師怎樣把握停頓的時間呢?這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決定。難度較大的問題,預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應相對長一點,但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提問之后,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視全班學生,觀察學生思考時的面部表情。當大多數學生臉上出現了自信的神色時,就是請學生回答的最佳時機。對學生回答后停頓時間的把握也要視回答的具體情況而定。學生回答得正確、全面,停頓時間就短一些,反之則長一些。教師在等待時,可隨機提問“是這樣嗎?”“還有要補充的嗎?”,以激勵學生進一步思考。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時,文中有兩條游覽路線,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立刻將游覽線路找出來,學生一下子難以解答。但是,如果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就可以充分思考并借助課文中描寫作者的行蹤的詞句和文章的過渡句展開分析,最終畫出游覽路線圖。這樣教學,不僅可以降低課文的理解難度,還能在分析文本細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加強課堂提問的啟發性和指向性

在課堂提問中,教師不僅需要把握學生學情,還需要合理預設,注重課堂提問的指向性和啟發性,設計合理而有層次的問題。

(一)激趣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興趣為前提的提問不僅能夠引發學生思考,還可以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理想的教學狀態是學生主動發問、敢于發問。主動提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還能促進學生獨立意識的形成。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挖掘其中蘊含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表達能力,用充滿趣味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此外,教師在提問時要結合適當的語氣和表情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其能夠深入到文本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我們奇妙的世界》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在品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問題。一個學生提出:“老師,我很好奇為什么天空的顏色會變化?為什么清晨一開始是粉紅色,后來變成了蔚藍色?”教師借著學生的問題,運用物理學、氣象學的相關知識向學生講解大氣散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學生的會問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在自主參與和內化知識的過程中,他們學得興趣盎然,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二)循序漸進,加強課堂提問的啟發性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鄙朴谔釂柕慕處?,像木工砍木頭一樣,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再砍堅硬的部位,這樣先易后難,問題就容易解決。顯然,把握好所提問題的難易度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教師應該依據學生學習的規律和水平來確定課堂提問的難易度,既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要過分考慮,以致寸步難行。

課堂提問的思路要清晰而富有層次,教師可通過連續提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可以層層深入地進行啟發式提問。教師可以依次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你看到了怎樣的爬山虎?(2)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爬山虎?(3)作者是如何著重介紹爬山虎的腳的?(4)從第3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么?(5)在作者的描繪中,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數量有多少?(6)依據圖片和你平時的觀察,用自己的話描述爬山虎的腳。(7)第4自然段中,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上墻的?圈出動作詞。(8)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會變成什么樣?沒觸著墻的又是怎樣?找出原文句子讀一讀。(9)對課文3~5自然段的閱讀,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這樣循序漸進的提問,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課文的內容和主旨,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同時,教師要避免“好不好”“是不是”這類封閉式的提問,應多提“為什么”“怎么辦”這些需要學生動腦思考的開放性問題。比如,在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貓》這一課的教學中,若教師提問“小貓可愛嗎?”“老舍喜不喜歡貓?”這類問題,實際上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因為封閉性問題任何人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出來。如果教師改問“小貓的可愛表現在哪里?”“文中的語氣詞可以去掉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課文內容,那么這些提問就會變得有意義得多。

另外,教師以“曲問”的方式找出學生興趣與教材的契合點,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深入的思考,從而快速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白鵝》一課時,需要學生理解作者豐子愷為什么稱呼白鵝為“鵝老爺”。如果教師直接提問:“豐子愷為什么要稱呼白鵝為‘鵝老爺呢?”學生可能一下子難以回答,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從何處去思考。如果教師變換一個角度,進行“曲問”,效果就不一樣了:“稱呼白鵝為‘鵝老爺是豐子愷怕白鵝、討厭白鵝嗎?你從這個稱呼中感受到了什么?能聯系生活談談嗎?”這樣的問題難度有所降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并給出理由。此時,教師再適時進行引導并舉例說明,很容易就能讓學生理解作者“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和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師進行“曲問”,將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循序漸進的小問題,使學生在分層解答中很容易就理解了文本內涵??梢?,思路清晰而富有層次的啟發性提問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促進作用。

(三)邏輯清晰,明確課堂提問的指向性

課堂提問之前,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進行鋪墊和引導,從而明確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對提問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預設,把握好提問的方向,加強課堂提問的指向性。

教師要對課堂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做好精心準備。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這篇課文大家明白了什么?”在場的學生不知所措,因為這個問題的指向性不明確,學生沒有思路,自然不明白怎么回答。但是,如果教師這樣設問:“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得失面前,藺相如和廉頗做出了什么樣的選擇?通過藺相如和廉頗之間的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這樣,把問題具體化,先引導學生分析藺相如和廉頗兩人的行為,再從兩人的品行中獲得相應的啟發。這樣的問題指向非常明確,學生在討論回答時能明確思考的方向,課堂教學也能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標。

(四)發散思維,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高效的課堂必然是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提出優質問題,也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提問。課堂中,有的學生不善于提出問題,或者是不敢、不愿意提出問題,歸根結底是其問題意識淡薄導致的。教師不應該在課堂中進行大量、連續的提問,而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主動提問的積極性,這對語文教育乃至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窮人》這一課時,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被桑娜夫婦收留鄰居兩個孩子的行為打動。此時,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桑娜一家往后的生活會發生哪些故事或改變。輕松愉快的話題激發了學生討論的興趣。通過交流思考,學生踴躍發言,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有的學生認為,自從收養了兩個孩子,桑娜夫婦工作更加努力了,孩子們也感恩桑娜夫婦,長大后都取得了成就,回報桑娜夫婦,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幸??鞓?;有的學生認為,桑娜一家人雖然生活貧苦,但人們看到了桑娜的善良,紛紛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桑娜撫養孩子,最終兩個孩子在大家的幫助下快樂成長。開放性的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考查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的大膽創編不但使課文內容更加豐富精彩,還實現了思維的拓展,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有積極的意義。好的文章都會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教師要善于挖掘文章空白處,引導學生進行補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培養其發散性思維,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因勢利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提問的科學性、合理性、啟發性和指向性。有效的課堂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知識殿堂,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周湘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提問能力[J].教育導刊,2012(2):93-94.

[2] 宋振韶.課堂提問基本模式以及學生提問的研究現狀(上)[J].學科教育,2003(1):22-25.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指向性啟發性科學性
一種接收換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談舞蹈教學中啟發性語言的運用
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說話寫句要注意科學性
人大專題詢問:增強監督“指向性”
聲波測井圓環陣指向性設計
摭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忽逢桃林 落英繽紛——我的“指向性寫作”教學點滴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