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狀況的問卷調查與分析報告

2023-06-20 14:28曹志文王明貴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關鍵詞:歷史教師專業發展初中

曹志文 王明貴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區域歷史骨干教師團隊建設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編號為AH2020041。

摘要:通過對向滁州市部分學校初中學段歷史教師發放“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問卷”,抽樣得到355份問卷,從教師的基本情況、課堂教學、教研及專業發展、專業發展的支持性條件及意見和建議5個方面,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數據分析,找出問題,提出對策,以期促進初中歷史教師實現更好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初中 歷史教師 專業發展

一、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旨在了解統編教材施行以來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探究影響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因素,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對策,進一步探尋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此次調查的主要內容為影響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如教師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認知和期盼,涉及歷史教師備課能力、課堂教學組織方式、教學后續等幾個方面;調查還涉及歷史教師知識的獲取途徑、學習狀態、主要興趣點等。在研究設計上,除了對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外,還把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研組(備課組)、區域歷史名師工作室等教研團隊作為實施對策影響因素加以分析。

二、問卷設計與數據分析

為了充分了解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情況,2021年2月至3月,課題組成員設計了“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問卷”。問卷涉及初中歷史教師的基本情況、課堂教學、教研及專業發展、專業發展的支持性條件及意見和建議5個方面共30個問題。

2021年4月至5月初,課題組向滁州市多所學校的初中歷史教師發放電子問卷400份,收回355份。對獲取的數據分析如下。

(一)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基本情況

第1~5問反映了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的性別、任教學校類型、年齡(段)、從教時間、專業背景5個方面的基本情況,統計數據如下。

1.性別:A.男——58.31%;B.女——41.69%。

2.任教學校類型:A.城鎮中學——61.13%;B.農村中學——38.87%。

3.年齡:A.20—29歲——10.14%;B.30—39歲——22.25%;C.40—49歲——38.03%;D.50歲以上——29.58%。

4.從事歷史教學的時間:A.5年以下——16.06%;B.5—9年——10.7%;C.10—19年——29.58%;D.20—29年——32.68%;E.30年以上——10.98%。

5.專業背景:A.師范類歷史專業畢業從事歷史教學——58.87%;B.師范類非歷史專業畢業從事歷史教學——30.14%;C.非師范類學校畢業從事歷史教學——6.48%;D.主教其他學科兼任歷史教學——4.51%。

從統計數據來看,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性別比例比較合理,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歷史教師均參加了調查,樣本可信度高。從年齡構成和教齡數據來看,我市教齡在20年以上的歷史教師占比超過40%,教齡略偏大。從歷史教師專業類型來看,師范類歷史專業畢業從事歷史教學的占比58.87%,師范類非歷史專業畢業從事歷史教學的占比30.14%,非師范類學校畢業從事歷史教學的占比6.48%,主教其他學科兼任歷史教學的占比4.51%??梢?,我市初中歷史學科教師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需要通過繼續教育、培訓和自主學習等途徑提高專業化水平。

(二)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課堂教學情況

第6~15問涉及初中歷史教師課堂教學,統計數據如下。

6.備課時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A.課程標準——53.24%;B.教材——10.42%;C.教學參考書及教師用書——35.21%;D.個人經驗——1.13%。

7.備課時采用的史料主要來源:A.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上的史料——68.45%;B.別人課件中的史料——10.42%;C.網絡上的史料——11.27%;D.自己找的史料——9.86%。

8.備課時花費時間最多的環節:A.尋找課外相關知識——9.01%;B.策劃學生活動——1.41%;C.制作教學課件——38.31%;D.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40.56%;E.寫教學設計文本——5.92%;F.選擇教學策略——4.79%。

9.備課時著重考慮的問題:A.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利用——43.38%;B.每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22.82%;C.評價方式及其有效性——4.51%;D.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29.29%。

10.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看法:A.簡單,老師講學生背——0.28%;B.把教材上的知識點講清楚,完成教學任務——13.8%;C.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歷史課上得生動有趣——41.41%;D.落實核心素養,用歷史學科育人——44.51%。

11.平時歷史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模式:A.教師講解為主——11.28%;B.教師精講,兼顧學生思考——54.08%;C.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解答疑難——3.94%;D.教師講解與學生分組討論相結合——30.70%。

12.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的方式:A.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語言生動幽默——32.11%;B.分組討論——1.41%;C.學生自己參與情景創設——6.76%;D.教師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59.72%。

13.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A.歷史學科基礎知識不扎實——20.56%;B.教育理論方面知識太少——30.99%;C.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7.61%;D.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薄弱——40.84%。

14.一堂課結束后通常采取的后續策略:A.不采取任何后續策略——3.10%;B.征求學生的意見——7.32%;C.以教學后記的方式進行反思——20.00%;D.在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69.58%。

15.教學評價方式:A.閉卷考試——15.22%;B.開卷考試——57.46%;C.課堂小測——20.28%;D.學生成長檔案記錄——7.04%。

第6~9問涉及初中歷史教師備課情況。從第6問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如何確定教學目標方面,半數以上教師主要還是依據課標進行備課,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師以教學參考書及教師用書作為備課的主要依據。只有10.42%的教師選B,說明部分老師對教材是否應作為備課依據認識不足。僅有1.13%的教師選D,說明歷史教師普遍認為個人經驗是微不足道的。第7問調查備課過程中教師采用的史料的主要來源,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在史料來源上過于單一,需要引起重視并做出改變。第8問調查備課時花費時間最多的環節,可見,制作教學課件、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是多數老師用時最多的環節,但在策劃學生活動、選擇教學策略方面用時較少,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第9問調查教師備課時著重考慮的問題,表明歷史教師重教學輕評價。

第10~13問涉及初中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環節。第10問,選C和D的教師合計占比85.92%,說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歷史課上得生動有趣,落實核心素養,用歷史學科育人”是絕大多數歷史教師的訴求。第11問,關于平時歷史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選A和B的教師合計占比65.36%,說明大多數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選D的教師占30.70%,說明部分老師也采用更加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第12問,關于怎樣才能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問題,選A和D的教師合計占比91.83%,說明絕大多數老師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但也表明絕大多數教師忽略了課堂的互動性。第13問調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選A的教師占20.56%,這與歷史教師是否為歷史專業畢業有關;選B的教師占30.99%,說明非師范專業從教的老師需要繼續教育提升教學水平,選D的教師占40.84%,說明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不夠。

第14~15問涉及初中歷史教師課堂教學后續。第14問,關于如何運用后續策略及教學評價的問題,選C和D的老師居多,說明教學反思是老師們常用的后續策略,選B的只占7.32%,也突出反映了老師不夠重視學生的意見。第15問,選A、B、C的老師占比極高,說明傳統的評價方式占主導,選D的老師只占7.04%,說明初中歷史教師還沒有注意到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三)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教研及專業發展情況

第16~25問,涉及初中歷史老師教研與專業發展相關情況。

16.您所在的教研組(備課組)每學期組織的教研活動:A.1次以下——6.2%;B.1—2次——21.97%;C.3—4次——25.35%;D.5次以上——46.48%。

17.您對自己參加教研活動的看法:A.沒有看法,作為一項領導安排的任務完成——4.79%;B.日常教學任務重,人也定型了,不參加為好——1.97%;C.自己覺得有研究的必要,但力不從心——25.63%;D.參加教研活動能提高自身業務水平——67.61%。

18.您認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A.語言表達能力——5.08%;B.組織能力——3.66%;C.學科教學能力——77.46%;D.教育科研能力——12.39%;E.自學能力——1.41%。

19.您是否經常關注史學研究的最新動態:A.經?!?8.31%;B.偶爾——45.92%;C.很少——14.37%;D.從不——1.40%。

20.您在教學之余堅持閱讀史學專著或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嗎:A.從不閱讀——17.75%;B.每年1—2本——70.14%;C.每年3—5本——7.61%;D.每年5本以上——4.50%。

21.您最近三年來開展的縣(區)級以上的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情況:A.無——59.15%;B.1次——24.23%;C.2次——10.14%;D.3次及以上——6.48%。

22.您主持或參與過的研究課題(多選):A.國家級——0.85%;B.省級——9.30%;C.市級——20.00%;D.縣級——76.62%。

23.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歷史教學論文的情況:A.沒有發表——69.01%;B.1—2篇——28.45%;C.3—5篇——1.97%;D.5篇以上——0.57%。

24.您對自己作為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A.規劃明確——38.59%;B.無從下手——7.04%;C.聽從安排——49.01%;D.從未思考——5.36%。

25.您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A.成為省級、國家級骨干教師——7.04%;B.成為縣(區)、市級骨干教師——32.68%;C.成為本校名師或學科帶頭人——45.35%;D.只要能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14.93%。

第16題,是關于教研組(備課組)活動頻率問題,反映出多數學校歷史教研組(備課組)每學期組織的教研活動較少,沒有發揮教學教研團隊應有的作用。第17問,涉及教師自身對教研活動的認知問題,反映出多數老師已認識到參加教研活動能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相當一部分老師有研究的意愿,但可能限于自身的時間、工作事務繁雜而感到力不從心。第18問,選C的老師占77.46%,說明學科教學能力是大家最看重的,而學科教學能力是一個系統,需要綜合對待。第19問則表明初中歷史教師對史學研究最新動態的關注不夠。第20問表明,初中歷史教師讀書不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專業發展。第21問,從統計數據可見,初中歷史教師開設縣(區)級以上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的機會非常少,究其原因,與相關教研活動舉辦得較少有很大關系。第22問顯示,初中歷史教師課題研究層次較低,主持或參與市級及以上課題研究的機會不多。第23問,選A的老師占69.01%,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數老師沒有寫教學論文的意識,也可能是不會寫論文。以上問題也反映出初中歷史教師教育科研意識不強,教育科研常識和能力缺乏。

第24、25問涉及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規劃與目標設定問題。第24問,統計數據顯示,有明確專業發展規劃的歷史教師只占小部分,歷史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足。第25問,選C和D的老師占比超過六成,說明很多老師專業發展目標不明確或層級較低。

(四)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性條件情況

第26~30問涉及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性條件問題,為多選題。

26.您認為最能提高您的教學能力的活動:A.集體備課——61.13%;B.觀摩優秀教師課堂教學——87.32%;C.個人反思和經驗積累——69.30%;D.校本教研活動——44.23%;E.學習歷史理論書籍——49.58%;F.帶專家點評的視屏案例——45.63%;G.專題網站資源和論壇——44.51%。

27.您希望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學習的課程:A.課改新理念——62.54%;B.學科專業知識——77.75%;C.學科教學法——71.27%;D.課堂管理策略——58.03%;E.信息技術——54.65%;F.教育心理學——34.93%;G.考試命題技術——51.55%。

28.您目前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困難:A.工作任務重,離不開——70.42%;B.家庭負擔重——35.77%;C.繼續教育培訓課程設置不合理,不感興趣——40.56%;D.學校不提供便利條件——22.25%;E.激勵機制不完善——50.70%。

29.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您追求專業發展的動力:A.對歷史教學的熱愛——80.00%;B.學??荚u考核——28.73%;C.自我提升——75.21%;D.其他——11.55%。

30.您覺得影響您專業發展的因素:A.個人態度及家庭事務繁瑣——41.97%;B.外出進修機會少——70.99%;C.學校缺乏激勵性政策——52.11%;D.學校教研活動形式化——53.80%;E.個人專業基礎薄弱——32.39%。

從統計數據來看,第26問選A和B的教師占比很高,反映了初中歷史教師還是比較認同集體備課、聽評課這些常規教研活動的。第27問各選項都有相當比例的教師選擇,說明大多初中歷史教師都希望通過專業在職學習培訓提高自己。第28問選A的老師占比高達70.42%,這也反映出一線教師的基本工作狀況問題。選C的老師占40.56%,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很大程度上沒有以教師需求為導向,值得注意。第29問,選A的老師占比高達八成,選C的老師占比75.21%,說明內驅力是初中歷史教師追求專業發展的動力之源。第30問,選A的老師占41.97%,很大程度上說明初中歷史教師需要注意個人生活和工作之間的平衡;選B、C、D的老師占比都超過50%,說明主管部門、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優化;選E的老師占32.39%,這與部分初中歷史老師是非歷史專業有關。

三、從數據分析定對策

從此次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到,滁州市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與統編教材理念下對歷史教師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來縮小這種差距呢?這需要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來提高對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視,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各種途徑,教師個人要有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持續接受專業訓練,自身也要主動學習,在教學實踐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堅持讀書、寫作,全方位、多渠道地推動自身專業發展。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教研室(教科院)方面

1.組建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專家隊伍

歷史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中學歷史特級教師與學科帶頭人的參與和引領,是推動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可以聘請學術指導專家以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指導、專題性學術報告、教學現場指導、問題會診等形式組織專家指導。

2.構建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教研網絡平臺

這里所說的教研網絡平臺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科研、名師工作室(坊)等網站,開辟初中歷史教研專屬網頁;二是設立專業發展公共郵箱,對教研活動的課件、教學設計、評議、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等進行資源共享;三是歷史教師通過歷史教研微信群或QQ群溝通、交流、傳遞信息,互相學習。

3.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教研活動專題化

圍繞大單元教學、作業設計等教學問題和教研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各片區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如圍繞“如何落實統編教材圖片教學”“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如何針對學情、分層教學”等問題進行專題研討。

4.開展校際、片際、城鄉初中歷史教師教研活動

針對校本教研不夠深入、教研活動不能常態化等情況,市縣級教研部門可以嘗試“片內校際教研和片際聯動教研模式”。市級、區級、校級定期舉行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學習平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起模范引領作用,展示名校的教育教學成果(模式),并在教學力量薄弱學校進行推廣,建立合作型教研機制,教研結合,以研促教,有力地推動全市教學教研工作與專業教師教學水平的均衡發展。

5.建立促進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激勵機制

注重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制訂科學的評價方案,每學期(年)進行一次評價評比反饋,評出校、縣、市級專業發展先進集體和個人,并予以表彰。

(二)學校及教研(備課)組層面

1.堅持教研日制度

按“三定三有”(定時間、定內容、定執教者;有計劃、有記錄、有反思)的一般要求,學校歷史教研組在每月的固定時間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探討教學問題,同時,方便授課教師比較和研究自己與同課教師在教育教學各方面的差異,聽取聽課專家與同行評議,取長補短,精益求精。

2.定期召開工作例會

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匯報各組開展教研活動的實際情況,交流經驗,提出問題,和專家型老師共同探討,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

(三)名師工作室(坊)方面

名師工作室是促進教師成員成為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的“孵化器”。來自不同區域的初中歷史教師,在主持人的帶領下,以課堂教學觀摩為聚焦點,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共同發現歷史學科教學中共同的困境,凝聚同科骨干教師聯合攻關,多路徑解決問題,不僅教學難點問題會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意義價值在于教師在實踐鍛煉中,互動共研、協作創新,實現專業成長。歷史學科名師工作室通過持續有效的系列教學教研活動,培養一批學科骨干教師,這些老師必然能夠推動本校乃至本區域歷史學科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教師個人方面

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身專業素養、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廣泛閱讀是實現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要多讀一些介紹統編教材基本思想和典型課例經驗的圖書,幫助教師從根本上認同統編教材的編寫理念。其次,要結合教學工作實際,精選并閱讀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圖書。最后,初中歷史教師要多讀學科專業方面的書籍,要厚基礎,重點學習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要有高度,讀一些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方面的圖書;要有深度,要注重專業知識拓展,讀一些專業期刊,了解歷史學最新研究成果。

初中歷史教師要培養和發展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成長為反思型教師。歷史教師要堅持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自己的體會通過文字的形式及時地記錄下來,常常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及時加以改進,促進自我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另外,反思文字經過整理、加工又能夠形成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的重要素材。

總之,立足教育主管部門的頂層設計,通過學校和各類歷史教師專業發展團隊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教師可以在互動中學習、比較、反思、提升,實現課堂教學高效及自身的專業發展。

從這次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初中歷史教師在提升專業能力、實現專業發展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環節,這就給有效實現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一定的挑戰。

在統編教材施行的大背景下,初中學生的發展需求是我們歷史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竭動力,一線教師對統編教材理念已經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踐行,這是可喜的一方面;但同時,我市初中歷史教師在專業成長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在實際操作中,受當地教育資源、教學環境等影響,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不足。本次調查就是要找出影響我市初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所在,用組織的力量、有針對性的實踐去解決問題,促進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徐靜.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建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2]劉成.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黃大燦

猜你喜歡
歷史教師專業發展初中
當前歷史教師亟待提升的五種能力
探討新課程下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的教學基本功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