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街道景觀提升研究

2023-06-22 14:47俄廣術
藝術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策略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城市的街道景觀體現了城市的審美、生態、文化內涵、地域特色等。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街道景觀見證了城市變遷,體現了市民景觀需求,對其開展研究,歸納發揚與摒棄的要素,有利于為城市發展提供強勁的活力。濟南市的歷史文化街區——將軍廟街區是濟南“城泉共生”“多元文化”的重要載體,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展現了濟南的獨特魅力。文章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現場實地調研的研究方法,獲取濟南歷史文化街道景觀特征傳承優勢與現狀不足。首先梳理與闡釋“街道”“城市街道景觀”“綠色街道”概念,確定研究的具體方向為美學、文化、生態。其次分析現狀,根據實地調研數據,利用街道寬高比(D/H)這一工具分析將軍廟街、巷、胡同三個層級的街道,總結街道尺度特征,并發現失衡點;對街道立面形態進行調研,梳理街道形態特征和影響因素;對街道文化特色進行梳理,發現街區內的多元風格建筑是街道重要文化載體,體現街道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和”文化。最后針對歷史文化街區,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研究景觀提升策略,包括保護街道歷史格局、梳理優化街道尺度、恢復街道立面風貌、增加優化生態功能、打造街區文化特色等。

關鍵詞:城市街道景觀;綠色街道;策略;歷史文化街區

中圖分類號:TU9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5-0-04

0 引言

簡·雅各布曾說,街道是人們想到城市時的第一印象,街道對城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街道景觀承載了城市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當前對城市街道景觀的研究,已有不少進展與成果,有設計層面的,也有技術層面的,如海綿城市及綠色街道景觀設計等。通過優化設計街道空間界面[1],提升其立面形象;通過在街道內設計樹池、林蔭道、口袋公園等,實現生態宜居。然而,對泉城濟南來說,提升街道景觀還應該體現地域及文化特色[2]。分析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街道景觀現狀,探索適合濟南老城區的街道景觀提升策略,能夠更好地展示與保護泉城街道景觀特征。

1 基本概念

1.1 街道

街道是一個供人交往的空間,以路面為骨架、以建筑為表皮[3],能夠承擔多種活動。與庭院相比,街道由建筑、植物、路面材質等要素組合而成,增強了街道的開放性;與道路相比,街道內較小的建筑間距尺度,使其具有生活屬性。城市街道構成了城市的骨架,串聯起一個個城市區塊,承擔著多種功能與活動,供人們交通、交流與互動。街道構成了城市的肌理,體現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規劃藝術。

1.2 城市街道景觀

城市街道景觀具有三維屬性,既包括平面的路網格局,也包括立面的景觀形態。路網格局的保留與立面景觀的設計是街道景觀提升常用的手段,體現了城市的文化與美學特質。

基于歷史和文化的差異,中西方的古代城市街道格局迥然不同。古代西方的街道主要呈現環形、放射線,而中國受《周禮》的影響,主要呈現較為方正的布局特征。街道立面景觀形態是構成街道的建筑物組群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景觀,較之街道平面格局,其能夠給人更為直觀的感受與體驗。中西方的傳統街道立面形態主要受建筑風格和建筑材料的影響,極具地域性和時代性,比如,西方常以石材為建筑材料,而中國常用木材作為建筑材料。不同的街道景觀塑造了不同的城市風格,上海外灘的十里洋場體現出城市的燈紅酒綠,而蘇州的粉墻黛瓦營造出煙雨江南,雖然地域相隔不遠,但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1.3 綠色街道

綠色街道是生態學上對街道的一種處理方式,其實現了美學和生態的兼顧,本質上是采用植物對街道雨水進行管理與處置[4]。它有兩個維度的含義:在城市維度上,將交通、景觀、路表雨水、建筑雨水和休閑空間等統一并實行管理,調節城市雨洪問題;在街道維度上,采用生物溝、口袋花園等生物景觀設施在小范圍內滿足雨水微循環的生態需求,同時作為街道景觀豐富街道的肌理[5]。

2 街道現狀

2014年,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濟南市歷下區,總面積16.08公頃[6]。整體風貌保存較好,傳統街巷的格局尺度基本保留,有眾多古樹與泉,存在多種類型的建筑遺產。然而,如今街道風貌存在的側界面雜亂、街道尺度局部失衡、綠化匱乏等問題未得到有效改善。

2.1 街巷格局尺度

隨著城市的發展,街區內部的建筑與街道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其街道的原有尺度也發生了改變,這種變化是否會對歷史文化街區產生影響,需要直觀感受,更需要量化分析。街道的尺度比例不僅營造了街道的氛圍,還會影響經過此處的行人的感受。蘆原義信認為,街道寬度與建筑高度比例D/H=1是重要的節點。

如表1所示,通過梳理將軍廟的街道,可將其劃分為三個層級,分別為街、巷、胡同,通過總結歸納其高度與寬度的比值等,梳理此歷史文化街區的街道尺度關系。

街巷的尺度決定了街巷功能,不同功能的街巷需要采取不同的寬高比以適應街巷內的活動[7]。對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的“街”進行量化總結,可以發現,街道寬度普遍在3.5~5米,符合傳統街巷的尺度,街巷肌理未有過大的干擾。街道兩側建筑以一層和二層建筑為主,沒有對街區的傳統風貌產生過大干擾。街道寬高比在0.45~2.07,靈活的街道建設避免了空間的單調,富有變化。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的“巷”僅有鞭指巷和高都司巷,且都遭到了一定的破壞,因此其尺度特征不作為規律進行歸納。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的胡同寬度在1.5~3米,兩側建筑高度以一層為主,寬高比在0.5左右,空間感受十分壓抑,僅作為交通空間使用,不承載其他功能。

2.2 街道立面形態

街道立面形態主要受到街道上的建筑物、構筑物、附屬設施、樹木等的顯著影響。建筑物作為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僅塑造了街道的立面天際線,還構成了街道的主要景觀。構筑物、附屬設施、樹木等的不良存在會干擾街道的整體形態,不利于街道風格的塑造。

鞭指巷一側為現代民居建筑,一側為低矮的青磚硬山頂民居,行道樹與灌木球共同豐富和改善了街道立面,形成了比較優美的街道形態;西熨斗隅街西側石砌天主堂體量高大,東側民居體量低矮,整條街道形成了以天主堂為主、民居為輔的立面形態,街道上未有多余附屬設施和樹木,凸顯了宗教神秘奇幻的色彩;將軍廟街以慈云觀、天主堂等為節點,立面形態呈現出一定的韻律,然而,整條街的民居風格較為雜亂,加之宣傳欄、空調外機、遮雨罩等,造成了街道的立面形態在細節方面并未統一;壽康樓街有題壁堂、呂祖廟等傳統建筑,但其周邊建筑是紅磚低層樓房,街上的古樹并未得到充分保護與利用,整條街道雖然看似整潔,但仍有很大的改造空間;雙忠祠街的街道立面被電線桿及雜亂的電線影響,使其良好的傳統民居街巷形態受到影響;平安胡同立面有一假山,使之與其他胡同區別開來,增添了一份閑情逸趣。

2.3 街道文化與特色

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的街道文化與特色包含街道內的建筑所承載的建筑文化特色和街道名稱承載的非物質文化特色。

街道建筑包含中國傳統北方民居、中國傳統官式建筑、折中主義等多種風格。街上有中華巴洛克式的天主堂,也有傳統的道教建筑慈云觀、呂祖廟;有曲藝展示類建筑題壁堂,也有承擔商業功能的“泰運昌辰”;有占地面積較大的官式建筑陳冕狀元府,也有尺度怡人的胡同民居。街道內的建筑雖然是不同時期、不同思潮下的產物,但在此達到了和諧,透露出街道的“和”文化。

街道以知名建筑、歷史傳說、歷史人物和家族聚居地等命名。對街道名稱進行梳理可以發現,“街”的命名常以街道內的重要節點(建筑物等)為依據,如將軍廟街、雙忠祠街、壽佛樓后街、壽康樓街;“巷”在命名時常與街道內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有一定的聯系,如鞭指巷、高都司巷;“胡同”的命名常以街道內的居民姓氏、美好寓意、空間功能等為依據,如孟家胡同、羅家胡同、太平胡同、平安胡同、水胡同。街道名稱是文化的延續[8],反映了城市歷史變遷,應予以保留與保護,體現街道的活力。

3 景觀提升策略

街道景觀的提升,往往聚焦于某一個點進行,雖然有效,但對歷史文化街區來說,有更高的要求與訴求?;诂F場調研和國內外的動態,應結合保護規劃的要求,在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的前提下,適當引入新的技術、新的解決方案來提升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景觀。

3.1 保護街道歷史格局

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格局是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保留下來的,雖然建筑在不斷更新,但街道仍然保留著形成之時的特征。首先是層級之分,街這一層級寬度最廣,且較為平直,將整個街區分割與連接。街構成了街區的主要骨干,并有很多重要建筑與節點直接設置于此。胡同往往是街區道路的最小單元,僅僅作為民居與街巷連通的交通通道,短而直,直接通往街巷。街巷將整個街區內的建筑分為較為方正的區塊,然而,街道之間的連接不是“十”字形,而是“丁”字形,正如山西襄汾丁村的民居建筑布局,有著防御的考量[9],抑或是出于風水堪輿的考量。

“丁”字形的街道格局體現了時代特性和時代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在規劃與改造街區的道路時,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特征,并以此為設計依據,使之在改造后仍保留歷史韻味。

3.2 梳理優化街道尺度

街區內部的建筑高度、建筑之間的距離和街區景觀是街道尺度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新建筑體量高大,而原有建筑間距并未改變,因此會造成尺度變化,原本適宜的寬高比往往會變小,使行走在其中的人的感受變得壓抑。舊建筑拆除,新建筑高度不變,導致空間寬高比變大,使街巷活力變強。

對于街區內部的不同層級道路,在控制其尺度時,采用不同的寬高比范圍進行限定,使之滿足整體規律特征。通過寬高比計算,控制斷面處建筑高度和街道寬度;對于已建成的區域,可削減建筑體量,街道之間增設構筑物或可移動式景觀[10],使寬高比更為適宜。

將軍廟街內部建設的晾曬區,寬高比達到了2.07,空間開闊,街道活力得到強化。但是作為街區的主要街道,其主要是開展公共活動的場所,因此在設置晾曬區時,可以通過低矮的樹池將其與其他空間進行軟分隔,使其在不影響原本功能的基礎上呈現較多的使用空間與較好的視覺感受。西公界街與壽佛樓后街南北相接,但兩條街道在寬度上存在明顯的不同,使之呈現出由北至南壓抑程度逐漸提升的感受。針對這一情況,應積極對壽佛樓后街進行改造,通過在路旁植入綠化改變街道尺度,實現兩條路良好的交接。鞭指巷東側為新建多層現代建筑,西側為傳統民居建筑,在街巷南部,街巷寬度在3米左右,街巷北部寬度超過10米,街道的寬高比在0.74~3.55,變化幅度較大,已經超過了傳統街道比例關系。由于整個街區內部街巷尺度比較狹小,鞭指巷北部的寬闊街道在整個街區范圍內能夠對人流起到有效的匯集作用,因此將其作為一個集散空間進行改造,而非一味強調其傳統尺度。

3.3 恢復街道立面風貌

街道立面主要受建筑影響,還有宣傳欄等附屬物、構筑物,應尊重并延續傳統風貌[11]。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內建筑雖然多樣,但總體上是常見的合院形象,青磚黛瓦是其古韻,紅磚紅瓦是其近韻,而后加的水泥墻面嚴重影響了其整體風貌。因此,對于后加的水泥墻面應予以清理,而后建的水泥墻體建筑則需要通過統一制作立面或者綠植遮擋等措施進行改造;對于墻體之上的附屬物,風貌現狀較差的予以清理,較為和諧的附屬物予以保留,分類整治,統一設計宣傳欄,使之與街道風貌和諧統一;對于雨棚和空調外機設備,也應統一安裝管理,使之風貌協調;對于變電器、電線桿等嚴重影響視覺效果的構筑物與機電設施,應進行暗裝處理,通過線箱、地下鋪設等方式整理雜線?;謴秃蟮慕值懒⒚鎽龅秸麧嵱行?,風韻皆顯。

3.4 增加優化生態功能

傳統街區下墊面往往是透水的土質材料,如素土夯實或者三合土夯實而成,街道兩旁往往是樹木,能夠有效地收集雨水,涵養水源。隨著水泥路面的鋪設和樹木的砍伐,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的生態調節能力大大弱化,幾近消失。因此,可以引入綠色街道的相關措施,通過在街道的局部設置口袋公園、雨水溝等生態性景觀設施[12],實現生態功能的恢復與景觀品質、微氣候的提升。對于一些不能夠實現雨水溝、口袋花園設想的地塊,可采用成熟的樹池,在不影響路面正?;顒拥那疤嵯?,改善街區整體綠化環境。在更大的視野下,這些措施是對大明湖生態環境的呼應,能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3.5 打造街區文化特色

在街道景觀設計中表達地域文化內涵是設計師必須面對的問題[13]。街區文化特色使街區具有獨特的魅力,是街區的獨特內涵。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特色體現在名泉古樹的存在、地域性建筑的留存和街道名稱的選擇等物質和非物質層面[14]。

名泉古樹應以保護為主,在此前提下開辟空間,提供休閑場所,通過對人群的引導賦予名泉古樹更強的活力,同時能夠極大地增強街區鄰里間親近友好的氛圍感。對于街道名稱,要深入發掘其背后的故事與傳說,通過雕塑、繪畫、文字、語音等多種方式將其多維化、生動化、立體化。

在城市更新中,要系統保護和利用歷史建筑,延續城市文脈[15]。應有效修繕與保護建筑,原汁原味地展現其歷史風采,盡可能使之得到活化利用,開展多種活動、運用多種方式提升其影響力與知名度。對于正常利用的建筑,可加強引導,不做過多干預,如天主堂、呂祖廟等。對于尚未利用的建筑,應在加以修繕的前提下進行活化利用,可將其改造為展觀或者恢復其原有的功能。如“泰運昌辰”舊址與狀元府,其原有的功能已經消失,可開發不威脅其安全的新功能;題壁堂、傳統民居等則應恢復原有的功能,使歷史風貌得以展現。

對于街道名稱文化內涵或街道功能突出的道路,應該結合其內涵進行特色營建。西熨斗隅街是通往天主教教堂的狹長道路,可利用其逼仄幽長的空間特征,將其打造為神道空間;將軍廟街分布著道教、天主教的建筑,多元宗教文化共存,應體現街區的多元特性與兼收并蓄;鞭指巷處于街區的邊緣,可以將其打造為進入街區的匯聚空間;平安胡同應依托內部的濟南傳統民居建筑和景觀特色,打造城市記憶空間。

4 結語

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在濟南市被定位為具有多種功能的古城傳統居住片區,這決定了一切的改造利用皆須滿足相關政策規定。本文通過梳理其現狀和條件,提出五個相對具體的提升策略。而對濟南老城區而言,保護街道歷史格局、梳理優化街道尺度、恢復街道立面風貌、增加優化生態功能、打造街區文化特色等策略同樣適用。但每條街道所具有的特點不同,策略只是指導性的,具體的操作則應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取舍,如此才能在提升街道景觀時做到設計科學、生態友好、傳承文脈。

參考文獻:

[1] 雷雨晗.高校校區間城市街道空間優化策略研究[D].包頭:內蒙古科技大學,2022.

[2] 王玲,趙珺妍,孫宇婕.“博物館+旅游”:慈城古縣城傳統風貌商業街建設思考[J].文化學刊,2022(9):66-69.

[3] 王雙全,周子云.唐崖土司城遺址空間形態和建筑特征探析[J].藝術市場,2022(10):104-105.

[4] 劉登偉,張媛.國外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啟示[J].水利發展研究,2022,22(2):71-76.

[5] 梁堯欽.美國綠色街道對我國住區海綿建設的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21,28(2):48-55.

[6] 宋鳳,陳業東.基于PSPL調研法的傳統社區公共空間微更新策略研究:以濟南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為例[J].中國名城,2019(9):55-60.

[7] 馮苗苗.療愈導向下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間更新策略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22.

[8] 蔣黎明,邢建勛,賈震,等.“文化-空間”互融下老牛灣村傳統營建智慧探析[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2(1):77-83.

[9] 單麗蓉.蘇錫常舊城區生活性街道適應性更新設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21.

[10] 謝空,林馨瑩.明清大名古城形態特征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1(3):46-54.

[11] 趙文瑾.盛京皇城歷史文化街區街道景觀更新策略與方法[J].山西建筑,2019,45(21):12-14.

[12] 彭旭路.城市街道夏季動態熱舒適:以上海黃金城道步行街為例[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2,22(25):11170-11178.

[13] 徐里格,熊章瑞,耿虹,等.面向高質量發展的老城綠地空間系統供需評價:以廣州為例[J].華中建筑,2022,40(11):118-122.

[14] 張鑫鑫.濟南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活力復興策略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16):174-177.

[15] 李鑫,任紅波.《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實施細則中落實歷史建筑保護的若干建議[J].住宅科技,2023,43(2):15-18.

作者簡介:俄廣術(1996—),男,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建筑歷史理論與遺產保護。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街區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推進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的思路與成效
洛陽老街區“微空間”改造設計思考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文脈延續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滿意度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開發探討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