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內卷”文化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及邏輯對策探析

2023-06-24 04:08王雪純
中國新通信 2023年2期
關鍵詞:內卷學風建設互聯網+

摘要:互聯網時代日益風靡的“內卷”文化肆意侵蝕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破壞了校園的公平競爭秩序與和諧健康的學習氛圍。學風建設不僅是一所高校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的靈魂,也是為國家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有力保障。為此,本文著力分析“內卷”文化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邏輯及特點,并借助“互聯網+”模式探析行之有效的突破路徑及對策,對高校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引領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助力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便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互聯網+”;內卷;高校;學風建設

“內卷”作為當下網絡熱詞之一,被互聯網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皟染怼币辉~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提出,是對社會文化發展緩慢現象的描述概論,后由黃宗智(2000)在分析長江三角洲農村經濟時提及,指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遇到瓶頸而停滯不前的狀態[1]。隨著《頂尖高校:績點考核下的人生突圍》一文的引爆,“內卷”如今又引申出“由于過度競爭、無序競爭而引發的焦慮狀態”這一時代性內涵,對當代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塑造產生重大影響,也為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高校是為國育才的主要陣地,大學階段是厚植正確價值觀念、堅定理想信念、勵志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也是大學生砥礪學習品格、磨練頑強意志的人生舞臺。學風建設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2],優良的高校學風不僅為新時代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價值觀念引領,也為其創造了提升自我綜合素質的有利環境,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互聯網時代的“內卷”浪潮中,學風建設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完善,高校才能發揮其育人鑄魂的強大作用。

一、洞悉實況:高校學風“內卷”之現象

最初“內卷”一詞在大學生群體中盛行成風,是源于發布在互聯網社交平臺的幾張圖片:“邊騎車邊看書”“床上堆滿了一摞摞書”等,一時間,“卷起來了”“卷王”等衍生熱詞席卷了整個社交網絡平臺[3]?!皟染怼币辉~已經延伸為一種不良、扭曲的過度競爭現象,是當代大學生在功利性心態的驅使下形成的一種舍本逐末的“唯績點論”“唯資源論”。當代大學生的“內卷”具體表現在為了爭取有限的資源,如評獎評優、入團入黨、保研競賽、科研立項等方面,而將精力集中在過度包裝的外在形式上,從而背離了學習的發展與提升的本質意義?!皟染怼钡钠票诹餍胁粌H是當代大學生面臨朋輩過度競爭時所表現出的一種焦慮、壓抑、緊張的心理反應,更是其身處競爭旋渦之中內心渴望尋求突破與改變的一種自救表現?!捌埲招?,日日新,又日新?!鄙硖幦招略庐惖幕ヂ摼W時代,面對日益多元的社會要求,高校大學生在進入社會熔爐之前進行的最后一次“升級改造”,勢必要通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各項素質技能來不斷給自身加碼,然而如果這一過程變質為盲目追求貼上“斜杠青年”的標簽而不求實質,為爭奪有限資源而過度粉飾、不擇手段,則將會演變成一種消極的競爭與精神內耗。

二、探析成因:高校學風“內卷”之由來

(一)個人意志驅動下的“主動內卷”

受主觀意志驅動而發生的“主動內卷”行為,本質上是對大學生個人學習發展資源占有欲過強這一焦慮心態的外在表現,是一種學習價值觀的錯誤導向。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成長與發展途徑有很多,體現在一系列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中:如成為在課堂上占座前排、積極發言、考試滿績的“學霸”,成為老師信任、同學信賴的班委導助,成為社團組織里上的舞臺表演、下得幕后組織的“扛旗手”,成為斬獲各類競賽獎項的“奪冠王”,等等。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發展途徑雖不勝枚舉,但發展資源卻往往有限:成績評定往往會劃分優、良、中、差等,班委導助競選總會經歷層層面試或投票選舉,社團組織的佼佼者僅是少數人的精彩綻放而大部分人則是默默無聞的“搬運工”,含金量高的競賽往往需要披荊斬棘、層層進階才能贏到最后。資源的有限本是一種激勵與促進,而當個人的占有欲凌駕于理性競爭之上,將會演變成一種為掠奪資源而不擇手段的“內卷”,促使大學生個人占有欲奪得“高地”而喪失理性競爭的因素,大體可以歸納為四類。

1.“自尊心”的驅使

“自尊心”是個人基于社會價值產生的自我評價,是一種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社會尊重的情感認同。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有“尊重的需要”,具體分為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兩個維度。在“自尊心”的驅使下,大學生為獲得來自自身、朋輩、老師、家人、社會的尊重,而激發對滿績的迫切追求以及對獎學金等資源的過度渴望等。

2.“虛榮心”的作祟

“虛榮心”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是盲目追求虛榮的一種性格缺陷,是“自尊心”的“變態升級版”。大學生作為價值觀尚未塑造完成的群體,容易被“虛榮心”所蒙蔽,進而通過不擇手段的方式來達到既定目標從而獲取個人發展資源,如通過拉關系、走捷徑來獲得推選名額等。

3.對欲望的“即時性”滿足

當代大學生容易對即時的目標予以過分關注,將過多精力集中于當下而不考慮長遠的發展。如為追求滿績點而佯裝對學習產生“虛假興趣”,“卷”字數而不重實質,“卷”排版而不重內容,“卷”公式而不重應用等。

4.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焦慮

大學生容易將未來產生的種種不確定因素轉化為當下的過分焦慮與不安心理,如擔心畢業難尋好工作而盲目“刷績點”另尋出路,拼保研或出國等。當代大學生在不確定性因素的迫使下對資源的占有欲勝過理性競爭,容易使其在學習發展中喪失自我、迷失方向。

(二)外界環境迫使下的“被動內卷”

1.朋輩競爭的裹挾

對于大學生而言,“朋輩”即學習生活在相同的教育背景環境下年齡相仿、興趣相似、身心發展規律趨同并且交互影響的一個群體[4]。細觀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絕大部分時間均與朋輩共度,來自朋輩的影響力與壓力往往最直接有力、潛移默化。當大學生無法消化吸收且及時正確地轉化來自朋輩的競爭壓力時,則會被裹挾帶入“內卷”旋渦,從而迷失自我。

2.評價標準的失真

目前高校主要依據智育成績或綜合測評排名進行一系列的評獎評優,為了獲得高分數或者滿績點以達到既定目標,“內卷”的大學生往往會去本逐末而喪失學習本真,具體表現為通過表達虛假學習興趣以提升任課老師好感度、死記硬背模板公式而不注重理解內涵、粉飾論文報告排版與字數而不重視豐富實質內容等。由此,在“內卷”的影響下,評價標準將無法準確發揮其鑒定真才實學的作用,反而成為“內卷”者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5]。

3.家庭教育的驅使

家庭是個體思想觀念的啟蒙者,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與培養奠定了基調。家庭教育功利性過強會對個體的價值觀念與思想行為產生嚴重不利影響。當失衡的家庭壓力轉化為大學生個人壓力且無法合理疏導時,則會使其喪失理性思考與判斷,將家庭目標代入主觀目標,過分“卷”短期目標的即時性實現而忽略個人的初衷、興趣與長遠發展。

4.社會環境的壓力

當下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加快了社會發展步伐,加劇了社會競爭形勢,也加重了人們的生活與精神壓力。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身處網絡時代能夠實時接收各種渠道的外界信息,其主要面臨的來自社會的壓力便是就業壓力。為了在將來畢業時能夠脫穎而出贏獲理想工作,大學生往往奔赴于課堂、社團、實習實踐單位等各個能夠鍛煉發展的場域,且絞盡腦汁地追求成果成績,致使“內卷”現象愈演愈烈。

三、辨析危害:高校學風“內卷”之影響

(一)個體發展的局限

“內卷”本身是一種“無增長式的發展”模式。大學生不斷通過“內卷”來攫取個人利益,致使將過多的時間與精力耗費投入到這種“無增長式發展”的死循環里,而非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與人生價值的實現,長此以往會使其努力目標與發展方向產生偏移,成為只會復制粘貼或輸出模板的機器,不利于大學生個人的能動性思考與未來的長遠發展。

(二)價值觀念的扭曲

大學生“內卷”直接表現為功利性的假性學習邏輯,是一種務虛逐末的價值觀扭曲的表現。大學階段是個體價值觀念塑造的拔節孕穗期,如若一味通過“內卷”來達到既定目標,將會使大學生變得內心浮躁、急功近利,從而迷失求學的初心與本真,不利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育人價值的喪失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對于高校而言,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和校園氛圍,通過正面的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然而,“內卷”文化在高校中的盛行將導致大學生群體的精神受到蒙蔽與濁染,促使朋輩間以惡性競爭取代合作共贏,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不利于營造健康的學習發展環境,從而使育人目標難以實現。

四、求索路徑:高校學風“內卷”之對策

(一)運用網絡平臺優勢,加強思想教育引領

1.推進課程思政教育

2020年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應著力解決好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痛點難點,統籌好各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將育人和育才工作相協調統一?!盎ヂ摼W+”大背景下,應不斷推動創新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容與模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最新的優質教育資源,借用時政熱點引發學生思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厚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從而打擊價值虛無的“內卷”文化,營造良好的尚學風氣??v觀目前的高??己嗽u價機制,“教考分離”現象較為突出,存在考核評價方式單一、重理論而輕實踐、重結果而輕過程等弊端,為大學生的“內卷”行為提供了發酵的溫床[6]。因此,落實思政教育的同時還需不斷完善大學生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抵制“內卷”文化帶來的不良風氣,回歸教育本真。

2.落實輔導育人功能

在“互聯網+教育”的融媒體時代,大學生群體深受線上學習平臺、短視頻互動平臺等的交互影響,高校的輔導育人工作也面臨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重要挑戰。高校輔導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新德育方式方法,深入大學生群體的網絡棲息地,以其喜聞樂見的融媒體形式開展輔導育人工作,調研當代大學生關注的實時熱點話題,尋求合適的思想教育切入口,綜合利用線上線下理論教育講座、“晚點名”宣講平臺、職業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通識課等途徑,喚醒大學生的求學初心,引導其理性思考人生規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3.發揮朋輩榜樣作用

發揮“朋輩”榜樣對大學生群體的直接影響優勢,開展“點對點”或“點對面”的學習交流活動。由于大學生群體專業興趣廣泛,應全面尋求各學院各專業具有代表性的學習典型,從學習態度、生涯規劃、理想信念等多個維度著手,利用互聯網打破時間空間局限性的便利,開展一系列經驗交流分享活動,如學長學姐經驗交流直播分享會、優秀榜樣事跡公眾號推送等,通過“朋輩”間的深入互動來助力大學生明晰學習目標與發展方向,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競合觀念與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線上線下協同發力,深入推進校企合作

1.挖掘實習實踐資源

當代大學生群體“內卷”文化盛行的一大主要因素便是來自社會的就業壓力,同時就業的數量和質量也是綜合衡量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標。高校應充分開發利用潛在的校友資源與社會資源,發揮“三全育人”中“全員育人”的教育優勢,深入開展校企聯動的合作育人模式,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來挖掘線上線下實習實踐資源,組織學生學習調研用人單位的實質性需求,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考與實踐動手能力。

2.引入企業家影響力

企業家本身便是優秀的學習典范和榜樣力量,企業家開拓進取的精神與建功立業的事跡是優質的教育資源。高校應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資源,通過開展企業家線上線下分享交流會等形式,喚醒大學生的初心與夢想,注入奮楫前行的精神動力,從“內卷”的價值虛無主義世界中掙脫出來,明確奮斗目標與努力方向,尋求實質性的自身素質提升。

(三)創新網絡互動模式,加強家庭溝通對話

1.發揮高校輔導員優勢

家庭作為大學生價值觀念培育的根源地,對其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與家庭聯系的橋梁與紐帶,應充分發揮網絡聯絡的便利優勢,加強家庭的溝通對話,深入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及時溝通交流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分析學生行為表現的根源與特點,切實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干預,助力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

2.及時加入專業咨詢力量

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念往往受原生家庭影響較深,因無法尋求合理途徑紓解來自家庭給予的壓力,也是其“內卷”行為的導火索之一,甚至誘發大學生的心理疾病等。此時應通過及時開展家庭對話形式來緩解矛盾,必要時可尋求校內外專業咨詢團隊力量的介入,通過多方聯動來幫助大學生及時進行思想糾偏,擺正價值觀念,明晰學習目標,堅定理想信念。

作者單位:王雪純 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參? 考? 文? 獻

[1]黃宗智.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M].中華書局, 2000.

[2]吳小軍.新時代高校優良學風培育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9(07):41-43.

[3]沈東.“內卷與躺平”沖擊下中國青年奮斗精神的熔鑄[J].中國青年研究,2022(02):30-36.

[4]姚明明,朱配配.變壓力為動力:大學生同輩壓力與輔導員作用發揮[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1,13(04):63-67,90.

[5]苑津山,幸泰杞.“入局與破局”:高校學生內卷參與者的行為邏輯與身心自救[J].高教探索,2021(10):123-128.

[6]顧鐵鳳,賈月梅,武瑛,韓志軍.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校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構建——以工科專業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4):9-11.

[7]劉紅娟.“互聯網+”視域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現狀與路徑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05):155-157.

王雪純(1995.10-),女,漢族,河北保定,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內卷學風建設互聯網+
莫陷內卷空焦慮,有益努力最可取
擺脫內卷焦慮,你只需要做這一件事
擺脫內卷焦慮,你只需要做這一件事
大熱WOB發型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淺議武夷學院“無手機課堂”學風建設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