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教高考制度建設的關鍵領域:功能完善、省域統籌與生源引導

2023-06-25 05:03柳靖劉超柳楨
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制度建設

柳靖?劉超?柳楨

摘 要 職教高考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的重要舉措。當前,職教高考制度建設主要集中在完善考試功能、加強省域統籌和強化生源引導三個領域。完善功能通過對技能考試內容與形式的深度構建,提升選拔分流效能、暢通升學通道,是職教高考制度建設的基礎;省域統籌在職教高考建設中實現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和職教資源合理配置,適應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生源引導通過對高等職業教育潛在生源的特征分析及分類引導,幫助其明確發展方向和定位,以促進人的發展。

關鍵詞 職教高考;制度建設;省域統籌;考試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06-0015-05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提高生源質量,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1]。職教高考成為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的重要舉措。從制度功能的實現角度來看,完善職教高考制度的關鍵在于考試招生機制功能符合職業教育規律,滿足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選拔分流需求。從制度建設的過程來看,職教高考是國家頂層設計框架下省級統籌建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伴隨著省域職教資源的優化整合,推動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并與產業結構相匹配等舉措,需要政府統籌、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自主等多主體、多要素參與。此外,職教高考為學生按興趣特長選擇成才路徑提供專有渠道。各類潛在生源通過職教高考對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進行科學測量評價,進而選拔分流至適合個體能力發展的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獲得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機會??傮w來看,職教高考制度建設的關鍵領域主要集中在功能完善、省域統籌、生源引導三個方面。

一、關鍵領域一:通過對技能考試的深度構建完善制度功能

多年來,高等職業教育招生主要面向??茖哟?,考試辦法以文化考試為主,技能考試地位相對較弱。2014年開始的高考綜合改革將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作為改革的重要舉措,注重考查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生技術知識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在考試形式、內容設計上體現出有別于普通高考、服務高職學校選拔需求的特點。從實踐效果看,分類考試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普職之間選拔路徑的合理區分,基本滿足??茖哟温殬I學校的招生需要。相較而言,職教高考的考試時間、科目內容、招生計劃、招錄標準等設置更符合職教規律,突出以“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為主要考查內容和方式,特別是通過深度構建技能考試的方式和內容來完善制度功能。一是在普職路徑劃分方面,進一步滿足高等職業學校對人才選拔的需求;二是提升測量生源能力和潛質的信度效度,使生源知識結構、技能水平與高等職業學校培養標準相契合;三是科學考查各類生源進入高等職業學校學習的能力和潛力,滿足高職高專與職教本科院校對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技能考試建設應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深入研究“為什么考”的問題,即如何實現對擬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特別是本科層次)的知識技能與高等職業教育類型層次的匹配;其次,深入研究“考什么”的問題,即如何設計、建立以工作任務為背景、按大類分割的技能考試體系;最后,深入研究“怎么考”的問題,即如何科學設計、建立特殊的技能考試環境。

(一)以明確“為什么考”引導考試功能完善

職教高考技能考試的主要任務是對不同類型生源技術水平進行區分,評價生源進入高等職業學校學習的能力和潛力,滿足高等職業學校??坪吐毥瘫究茖哟尾煌k學定位對考生技能素養的要求。這一功能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區分度”。一般意義上的區分度是指“試題對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區分的能力”[2];這里的區分度是指對考生技能水平的細致區分,以及本??普猩囵B需要的層次區分。因此,職教高考技能考試的目標應以基礎性和思維性作為考查考生職業技術能力的理論支撐,實現對高等職業教育潛在生源技術技能水平的考查和排序,與文化素質考試共同在制度的中觀層面實現對高等職業教育??婆c本科的分層、分類選拔?;A性并非選擇最簡單的考試內容,而是在體系化專業大類內具有較高共識或共享度的技術理論和實踐知識,考試體現學生操作技能熟練度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度,以及工作情境適應性方面的甄別與測試,以考查考生基本的技能水平。思維性是指在技能操作、知識熟練掌握基礎上,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對考生發展潛力、跨職業核心能力和素養的考查??荚嚂r表現為側重考查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體系、綜合性問題解決能力和技術思維水平。

(二)以明確“考什么”推動考試體系建設

技能考試的建設有兩個必備前提:一是智力、技能等素養測量目標是潛在的、隱蔽的,需要通過試題加以“刺激”,對考生反應結果進行評價。技能考試應以何種方式、內容加以“刺激”,即題目樣本的代表性與考生行為總體之間的關系問題。二是受考試時間、地點和形式等限制,任何一次考試、一張試卷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考查規定的全部內容,技能考試也不例外,如何在考試內容、方式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以滿足技能考試的需要是當務之急。目前看,以紙筆考試為主的智力測量日臻成熟。普通高考以成熟的、體系化的科學理論知識為載體形成的考試評價體系,很好地承擔了高中階段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樞紐功能。相對而言,技能考試內容仍有極大的探索空間??傮w來看,技能考試亟需建立一個背景性的考試內容體系作為“總載體”。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性和技術性是其本質特征,因此,“總載體”必須是圍繞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形成系統化的技術理論和實踐考核體系。技能考試的建構可使用“抽樣外推”的方法?!俺闃樱╯ampling)的基本觀念是從部分到總體的統計外推——從‘樣本到‘總體”[3],即按照專業大類的單位建制,對專業大類中每個專業對應的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把對應不同崗位的知識技能和素養——包括規范性的操作及其相關思考、意識等共性的核心職業技能篩選出來,篩選結果即為按大類劃分的職業能力模塊庫,各庫的集成就是職教高考技能考試體系。使用技能考試體系時可采取“體系倒推”的方法,即依據體系中模塊庫內特定任務設計特定的、典型的工作活動,針對不同生源群體統一制訂職業技能考評方案,形成真實工作環境中完成技能任務的操作要求、考試規范和評價標準,據此實施技能考試。

(三)以明確“怎么考”促進考試方法革新

比較來看,紙筆考試多用經典測量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CTT)中的真分數理論來進行結果描述,“窮盡”之處在于將測量誤差減少到極致水平以求得對考生真實水平的最大限度接近,因此,其科學化程度越來越依賴于命題質量。技能考試相對為全域觀察,除了關注試題樣本的代表性(科學性)外,至少還要關注兩個“測量側面”:一是注意題目與考生交互形式上的特殊性。技能考試大多在虛擬或特殊布置的環境中完成,考生需按照考試指令在范式性的工作情境中完成測試任務??荚囆哦?、效度、區分度和難度取決于獲取被試樣本時的條件個數、結構和性質等。二是技能測試結果的評價方式屬于表現性評價??忌故境龅募寄苷莆粘潭?、問題解決能力、交流合作和思考等多種復雜能力,都基于操作過程中考查要點或技術參數進行評價??脊倌芊駥Σ僮鬟^程給予全面、細致的觀察和評定極為重要??荚嚂r,需為技能考試制訂詳細的參照標準,最大限度對技能的完成度進行量化評分,降低人工評分的主觀成分;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人機交互等技術,將動作識別技術引入技能考試評價中,提高技能考試客觀評測的程度和范圍;以及使用相應的設備全面捕捉考生的動作特征等措施都將對測試效果產生積極效用。

二、關鍵領域二:在職教高考制度建設中統籌配置省域職教資源

職教高考不僅是服務高等職業教育選拔人才的招生考試制度,而且是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帶動省域內職教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機制。目前除少數知名度較高的學校外,大多數高等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省內,畢業生則主要服務省內經濟社會發展。各地合理規劃現有職教人才選拔分流模式,建設職教高考制度的過程,也是運用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手段,統籌配置職教資源的過程,主要涉及高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區域產業優化升級;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資源公平公正分配的問題。

(一)促進專業設置適應區域產業優化升級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4]的要求。滿足這一要求的關鍵在于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需求相適應,與區域產業優化升級相適應?!爱a業”原指“工業”,即“國民經濟中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在產品和勞務的生產和經營上具有相同特征的企業或單位及其活動的集合”[5],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其概念逐漸泛化為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各地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不同省份以及省內不同區域對勞動者類型、技能、素養的要求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體系特別是高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機制。專業是高校根據科學分類和社會職業分工而設置的人才培養的學科類別,是高校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與社會結合的橋梁和紐帶[6]。因此,高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應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相適應。在專業綜合布局上,聚焦行業需求旺盛、有潛力和區域優勢的專業,立足稀缺性專業,避免專業大眾化和同質競爭;在專業調整方式上,結合專業方向調整和布局優化需求。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對應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服務產業、技術和產品結構完善與升級的能力就強。反之,則導致人才過剩積壓、就業率低,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不能得到滿足,難以推動當地產業發展。

招生考試是專業培養的前提,職教高考是以高等職業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為基礎的招生考試標準,體現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技術前沿變化的緊密銜接程度,是科學評價考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潛質的重要基礎。在考試內容與技術方面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專業對考生技能的需求,將專業培養對考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終身發展需要、專業學習的需求轉化為考試標準,形成穩定的、特色鮮明的招生考試標準。在招生方面,以招生計劃作為調整專業規模結構的手段,引導高等職業學校限制、淘汰社會需求不足、培養質量不高的專業,實現考試招生與高等職業學校培養、就業“無縫”對接,提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質效。

(二)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職教高考通過選拔分流功能為高等職業學校服務,一方面以統一的招生考試標準評價準備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和潛力,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建設,即貫通;另一方面發揮“指揮棒”的正向作用,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等潛在生源進入高等職業學校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核心能力等進行前置引導,提升其職業教育意識和能力,即引領。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省情引導學校調整辦學方向,主動適應地方和行業需求,統籌學生升學和就業的需要,從培養方向、專業體系、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性改革。高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引導,積極拓展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主要定位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以及獨立學院轉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為更大規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做好準備;在高職(??疲哟蝿t應引導學校提質培優,為城鄉新增或存量勞動力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會。

職教高考在帶動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過程中,涉及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多個領域,需要制度化的綜合保障。一是需要建立統籌發展中高等職業學校的財政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學校的傾斜力度,保障職業教育統籌發展的經濟支撐和財政投入。二是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等應建立健全協調發展職業教育的規劃機制,根據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有效統籌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資源配置。引導師資、生源以及教學儀器和實驗設施、信息等職業教育公共資源在職業學校之間合理分配,增強中高等職業學校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吸引力。三是職業教育與社會的互動機制,推動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結構、數量與勞動力就業市場、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相適應。

(三)保障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公平公正分配

公平和效率是教育資源分配的關鍵問題,從宏觀角度看,對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的分配包括教育投入、師資建設、總體分配的控制,其公平性體現在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均衡發展,以及辦學單位之間的均衡發展。從中觀角度看,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分配原則的公平性體現在讓每一個有需求者都有平等的機會接受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分配方式的公平性體現在高等職業學校特別是本科層次院校入學機會平等,分配過程的公平性集中體現為考試程序的公平。職教高考由“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構成,維護考試程序的公平性應從三方面發力。第一,以紙筆方式實施的文化素質考試,應按照普通高考相應措施保障考試公平。執行要義是在考試過程中制度、設備、人員三環節協同管理、互相制約,從試題命制、試卷印刷與運送,到考試實施,最后到評卷和成績公布、投檔錄取,均以嚴密的實施流程和操作規范加以控制。第二,技能考試的組織實施方式還處于持續優化階段,其公平性既體現在科學設計考試內容形式,避免因流于形式或簡單易過而成為考生拿學歷、上本科的捷徑;又表現在考試過程中克服考生、公眾、外界對技能考試難以完全標準化,以及對操作工具、環境依賴性較強等客觀因素對公平性影響的顧慮。解決之道在于通過科學設計,將技能考試中操作技能、技術要求等難以標準化和外顯化的測評內容客觀展現出來,最大限度降低系統性誤差。同時,強化考試內容、形式與評價標準的適配,通過設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完善評分方法,包括聘請多個評委同時評分、分差較大時引入仲裁機制等方式減少評分誤差。第三,不論文化素質還是職業技能考試,凡涉及招生計劃、政策、考試資格公示事項,如對技能大賽獲獎學生免予技能考試的政策,退伍軍人、下崗職工、新型職業農民等非傳統生源資格鑒別等事項,應多級多途徑公示以接受社會充分監督。

三、關鍵領域三:通過多元引導滿足生源多樣化需求

高等職業教育的潛在生源具有目標多樣、類型各異、文化基礎相對薄弱、文化與技能水平不均衡等特點。目前,擬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中職學校(包括中專學校、技工學校)畢業生,特點是職業技能較強但文化基礎較弱;第二類是普通高中畢業生,特點是文化基礎相對較好,但職業技能缺乏;第三類是非傳統生源,包括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高素質農民等,特點是文化基礎和職業技能均有不足。三類生源在學業基礎與技能水平上都存在差異,了解生源基本特征,根據生源類型特點和需求進行合理引導,加強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和適配,是職教高考制度建設過程中應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指向——為中職學生提供延展性指導

分類考試以及設立職教高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一個時期以來,突出就業導向一直是中等職業教育秉承的辦學理念,中等職業學校長期定位于就業教育。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對從業人員知識與技能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不斷提升等原因,中職學校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不斷減少,對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考綜合改革以分類考試方式,推進中職與高職貫通培養。職教高考進一步凸顯技術技能本位人才的成長和發展規律,構建社會公眾認可的職教人才選拔機制,推動中高等職業教育貫通、銜接和延展。但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潛在生源,中職學生具有職業教育始讀年齡早、培養周期長、技能水平相對高的優勢,但中等職業教育區域性和內部的差異性(中職內部就有中職校、職業高中、技校三種不同的辦學形式),使得同一個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結構上不盡相同,發展目標也不明確,學生和家長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涯指向既感困惑又有需求。面對職教高考,中職教育要從傳統的就業導向轉變為生涯延展指向,面向中職學生廣泛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學科專業發展特點及就業、升學方向的指導,將中職專業與擬選擇高等職業學校專業,以及今后的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既回應學生個體生涯發展的多元需求,也滿足學生、家長對更好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美好期待。

(二)轉向——為部分普通高中生提供切入性指導

普通高中教育有其特色化發展的需求,不同高中均注重以辦學志趣、育人理念體現個性化發展的特征。但是從普通高中教育類型化的基本“范式”來看,無論是學校的辦學特色,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都要通過對教學時間的組織和安排加以體現。特別是從學校管理的角度看,普通高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辦學者根據其對高中教學管理規律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組織安排。高中階段教學教法或有不同,但總規律體現在根據高中學段學生所處認知發展階段的思維發展特點和個性特征,用“重復的例行程序”將普通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滲透到學生知識結構和價值觀的塑形當中。高考的體系和內容劃定了高中教學時間的規制,不能適應這一時間規制的學生將面臨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合理轉向。當然,轉向不能通過打破普通高中整體規律的教學組織安排來完成,而是對不能適應普通高中教育時間規制的學生進行及時干預,做好心理和學業準備的轉向輔導。在心理上,通過生涯指導提升學生的生涯適應和管理能力,讓學生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在學業上,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入手,推進職業適應能力的養成,發現并培養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潛力和能力。

(三)導向——為非傳統考生提供嵌入性指導

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高素質農民等非傳統生源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潛在生源。面對就業或轉業需求,其并不滿足中職教育、短期或線上培訓的方式與途徑,也有通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獲得學歷、提升技能的需要。由于年齡和學習經歷的差異,非傳統生源選擇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也不相同。相對于中職學生主要側重于技能升級和生涯發展,普通高中學生主要側重于升學途徑和路徑選擇,非傳統考生主要側重于從業就業、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轉型升級”。因此,對這類生源的引導,既不同于職教類學生的延展性指向,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的切入性轉向,而應以“持久參與”的嵌入性導向協助其參加職教高考,實現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皩蚓褪峭ㄟ^言語溝通或其他方式的溝通去影響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引導自己或他人按照一定的方向行動考試?!盵7]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以明確需求帶動明確導向:一方面提高職業教育思想植入的高效性,提升非傳統生源參與職業教育的源動力和主動性,避免參與過程中的隨意變動;另一方面增加他們的方向感,協助其在確定適合自身需要、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發展方向后參加職教高考。對職業教育事業來說,加強導向作用有利于考前培訓等活動的針對性和學習要素的豐富性,夯實非傳統生源進入高等職業教育學習的基礎,推動其適性發展;也有利于過程質量控制,避免學習方式和內容的松散與寬泛。

參 考 文 獻

[1][4]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1-06-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扈中平,李方,張俊洪.現代教育學(新編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35.

[3]米歇爾·劉易斯·伯克,艾倫·布里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百科全書(第3卷)[M].廖福挺,沈崇麟,等,主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1199.

[5]張建軍.高級產業經濟學案例分析教程[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83.

[6]楊代強,哈斯花.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9:100.

[7]張邁曾,李明德.導向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1.

Key Ar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Functional Improvement, Provincial Planning and Student Source Guidance

Liu Jing, Liu Chao, Liu Zhen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mainly focuses on three areas: improving the examination function, strengthening the provincial plan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Perfecting the fun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by deeply constructing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skills examination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election diversion and unblock th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Provincial planning is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udent source guidance helps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osi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ed guidance of potential students, so as to promote hum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provincial planning; examination system

Author? Liu Jing,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D candidate of College of Education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Liu Chao, researcher of Hebei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 Liu Zhen, Hebei Open University

猜你喜歡
制度建設
對高校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的若干思考
對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思考
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完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
淺析我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加強公德制度建設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級教代會制度建設的方法探究
價值觀視角下的政治認同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探究
提升南昌市軟實力研究
葡萄牙大學章程對我國大學章程建設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