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課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探究

2023-06-26 08:33李宏強
學周刊 2023年20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高中政治德育教育

李宏強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較大變化,他們不再單純重視學生的成績,也開始重視學生的個人德育發展,希望他們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型人才。為此,各個學校開始倡導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規范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行為習慣。高中政治課堂也不例外,教師要深入分析政治課程內容,挖掘其中與德育有關的內容,積極探索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生活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案例開展教學,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推動學生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德育教育;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0-01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34

政治課程是高中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政治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具有一定前瞻性,重視教學方法、內容的創新。另外,教師要充分了解德育,認識到德育是根據既定的教育目標,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在開展教育活動時,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在充分落實政治教學的同時,實現德育教育。

一、立足政治教學發展,分析滲透德育的價值

(一)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時只是從教材角度出發,結合相應的資料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這使得整個政治課堂過于死板、無趣,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很難在政治課堂中鍛煉學生能力,整體教學質量較差。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他們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再單純拘泥于課堂,而是開始從生活角度出發,搜集與德育相關的案例,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在此期間,課堂教學內容得到了豐富,整體課堂氛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高效實現德育滲透的同時,推動了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發展。

(二)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正在發生變化,他們逐漸認識到,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多的是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鍛煉學生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傳統的政治教學很難達到這一目標,但是在其中滲透德育相關內容,政治課堂的格局就會發生變化。教師會增加與學生間的溝通,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思想品行等,發現問題時會及時幫助學生改正[1]。另外,政治教師在滲透德育教育時,還會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如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二、分析整理教學材料,推動德育教育有效滲透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自己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滲透德育就需要教師重視教材的利用和資料的選擇。

(一)合理選擇教材,增加德育滲透的針對性

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最主要的教學材料便是課本,教師在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時,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并合理選擇,找到最能凸顯德育教育價值的部分,將兩者融合在一起,高效開展德育教育。在此期間,教師要認識到思政課程是德育教育的載體,思政教材的內容足夠豐富,才能夠支撐德育教育的開展。為此,教師要結合德育教育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

通過分析發現,教材中不同部分的內容涉及的德育內容不同?!罢紊睢边@部分內容大多與思想、政治概念有關,教師可以借助這部分內容開展愛國教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政治體系的發展和構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而完善學生的政治思想。在對“文化生活”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主要會從我國文化發展角度出發開展教學,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傳統文化,在實現文化傳承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借助文化中存在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完善他們的道德品質,充分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

(二)合理融入哲學,提高德育滲透的藝術性

“哲學”是政治課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也是該課程中較難的一部分內容,很多學生對這部分內容了解不夠透徹,無法理解哲學中所蘊含的更深層含義。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發現哲學中所涉及的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等,都與人的觀念有著一定聯系,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教師在政治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時,可以從哲學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在借助哲學內容滲透德育時會改變教育模式,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具藝術性。在此期間,教師會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結合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去體會哲學知識想要向我們傳遞的信息。另外,教師還會利用真實案例進行輔助,引導學生思考、感悟人生,進而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不知不覺間,學生對待政治課程的看法會發生變化,他們還會在思考、探究中形成高尚人格,完善自身的道德思想。這使得政治課堂的氛圍發生了變化,并且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心態,使他們更愿意主動投入到課堂中,接受教師所滲透的德育內容。

(三)重視學術研究,增強德育滲透的專業性

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需要教師從多方面出發進行考慮,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念,很難進一步糾正他們在思想、德育方面的錯誤。為此,教師要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從專業角度出發分析德育教育滲透問題,找到合適的方法開展政治教學。

針對此,學??梢越M織高中政治教師開展相應的研討會議,成立綜合探究課題,從專業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發現在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最終發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實現精神思想與道德標準的融合,高效實現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全面推動學生發展。

三、注重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德育教育滲透效果

政治課程一直都是一門文科類課程,學生在學習時的主要任務就是背誦、記憶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這使得整個教學過程過于枯燥,難以在其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注重借助實踐活動融入社會活動,引導學生反思自身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在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時,要做好教學內容與社會時事間的聯系,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歷,將其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在社會活動中體會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的愛心,完善學生思想[2]。學生在參加活動期間,既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在實踐中了解更多政治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在教學時開展實踐活動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政治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要注重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以及他們的實際學情,在學生能力范圍內設計活動,保證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其中。通過了解發現,大部分學生所熟知的社會實踐活動都比較類似,如志愿者活動、獻愛心活動等。對此,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實踐活動的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在學生參加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了解他們對參加此類活動的看法。最初學生并沒有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有些學生因為缺乏愛心而比較抵觸此類活動。但是在活動結束后,學生會從中有所收獲,在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同時還會在活動中獲得心靈上的慰藉,變得富有愛心,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充分實現德育在實踐活動中的滲透。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在歷史博物館、烈士陵園開展實踐活動,為學生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帶領他們參觀博物館中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讓他們更直接地體會到革命前輩的艱辛,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高效開展政治教學的同時落實德育教育。

(二)開展校園集體活動

在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期間,教師要對滲透模式進行創新,注重校園集體活動的開展。一般情況下,政治課堂相對較為枯燥,教師只能結合其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說教。此種情況不僅無法有效實現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改變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嘗試從集體活動角度出發,結合政治課程內容設計主題,組織學生辦黑板報、開展知識競賽等。政治課程中所涉及的內容較為豐富,其中不僅包括“中華文化”,還包括“民族精神”“文化建設”等內容。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民族文化”為主題設計黑板報,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他們集思廣益設計出極具特色的板報。在設計期間,學生會結合民族文化這一主題搜集大量資料,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3]。最終,教師可以從中挑選出一些優秀的作品,并與學校領導進行溝通,將其繪制到學校公共區域,使學生在獲得自豪感的同時更加愿意配合教師開展此類活動?;顒娱_展期間,學生的文化意識得到了明顯提升,充分實現了文化傳承和文化弘揚,發揮了德育教育的價值。另外,教師可以從政治課程教學出發,總結其中與愛國主義有關的知識點,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活動。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適當準備一些獎勵。在準備競賽題目期間,教師要充分考慮德育教育的滲透情況,從“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民族精神”等角度出發設計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期間可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加強對政治課程知識點的掌握,樹立正確的愛國觀念。

四、創新教學評價方式,融入德育教育內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合理有效的評價能夠推動教學發展,提高整體教學質量。高中政治課堂也不例外,教師應該重視評價工作的開展。尤其在滲透德育教育期間,教師可以嘗試將評價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參與到實際的評價活動當中,讓學生認識到公平、公正、公開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責任觀念,形成良好三觀。

(一)學生之間互相評價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利用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導致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并且具有較強的偶然性。如果學生遇到較為特殊的情況,致使考試成績不理想,那么其會產生消極心理,打擊自身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改變此種情況,使評價過程更加公平,教師需要重新設計評價方式。高中生已經具備了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互評機會,讓他們互相監督,以小組的方式完成互評。此種情況下完成的教學評價,不僅能夠保證公平、公正,還能使評價內容更細致,為學生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反饋信息,發揮評價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同桌為一組,互相記錄平時在課堂中的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余時間自學情況等。學生在互評過程中責任心會得到鍛煉,同時學生之間還會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形成謙虛、自信、樂于助人等優良品質,實現德育在教學評價中的滲透。

(二)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工作期間,很少重視學生自評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因為很多教師認為學生自評存在一定的夸大性,參考意義不大。但是,在政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期間,教師可以結合德育內容引導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我評價的意義,樹立正確的自我評價理念。在此期間,學生會逐漸養成良好自省習慣,并且會逐漸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在學生自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輔助者作用,盡量不要插手,在綜合評價階段整理學生的自評信息,得到相應的評價結果。此種評價模式可以加強學生對自身能力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此角度來看,自我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能夠使學生的思想、三觀更加完善。

(三)教師設計評價檔案

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開展教學評價時,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評價任務,如果出現學生互評、自評結果不可信的情況,會嚴重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為此,教師要適當調整評價方式,注重發揮自身的作用。網絡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有針對性的檔案,記錄學生平時的表現。與此同時,教師要尋找機會,在評價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為學生建立檔案期間,會記錄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平時在校期間的表現[4]。當發現學生存在不良習慣時,教師可以及時幫助他們糾正,達到規范學生行為習慣,完善學生道德品質的目的。通過此種方式開展教學評價,不僅能全面了解學生在校時的表現,為其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評價信息,還能充分落實德育教育,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課程與德育教育有著密切聯系,教師應該重視德育在政治教學中的滲透,從高中生實際情況出發,合理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政治課堂中規范自身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另外,教師在探究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期間,還要了解當前政治教學存在的弊端,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找到合適的策略開展教學,高效實現德育在政治教學中的滲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茂升.政治教師德育教育引導策略淺析——以愛國教育為例[J].試題與研究,2022(7):62.

[2] 王永君.樹人立德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措施[J].考試周刊,2020(45):149.

[3] 張芳霞.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9):195.

[4] 白金菊.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2):183.

[責任編輯 趙頌花]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高中政治德育教育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多媒體手段的有效應用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