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探究

2023-06-28 08:38楊斌英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輔導員

楊斌英

摘?要:高職院校是向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窗口,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隨著科技發展,新時代的媒體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對于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究新媒體環境的主要特點并結合高職院校特色,探索創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路徑對于技能型人才培養及推動技能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從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新媒體發展潮流;突出院校特色,提供科學管理新思路;有效整合資源,強化學工線隊伍建設;弘揚愛生理念,構建協同育人新路徑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并提出創新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40

新媒體是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支持下出現的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為終端的新的媒體形態,四大傳統媒體包括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新媒體成為當今的“第五媒體”。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數據充分顯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為社會輿論產生及傳播的主要陣地,網絡集群行為逐漸成為互聯網環境下的普遍現象。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00”后現已占據了大學生群體的半壁江山,其思維方式、交往形式等深受新媒體環境影響,如何順應時代潮流、以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成為高職院校輔導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育人質量必須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

1?新媒體環境下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1.1?政策保障的必然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為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提供基本遵循,輔導員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隊伍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1953年清華大學率先在高校中確立政治輔導員這一角色開始,思想政治引領作為輔導員的首要任務便始終未變。在近70年的時間里,輔導員在立德樹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方面都起到較大作用。2019年,教育部陳寶生在全國高校輔導員優秀骨干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強調,輔導員隊伍要從工作作用的角度全面認識輔導員的“輔”,從工作方法的角度深刻認識輔導員的“導”,從崗位身份的角度清晰認識輔導員的“員”。強化輔導員隊伍的政治領導、思想引導、情感疏導、學習輔導、行為教導、就業指導能力,成為黨委工作、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助手,合力培養能夠堪當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

1.2?新媒體發展的時代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倍旅襟w環境下思想價值觀念呈現更加多元化趨勢,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觀念滲透進部分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導致喪失個人原則和底線的行為發生。近年來也不乏出現“佛系青年”“躺平擺爛”等網絡熱點詞匯,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觀形成,嚴重沖擊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新媒體發展是大勢所趨,網絡的快頻傳播將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刃劍,因此,高職院校輔導員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主動占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對于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1.3?校園安全穩定的現實訴求

高校是傳播、維護、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正處于構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高校網絡輿論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這也說明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任務艱巨。因此,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輔導員應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工作素質和能力,要善于結合新媒體環境的特點創新教育理念和方式,結合高職院校特點、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究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對于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創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提升大學生整體綜合素質、保障校園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為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建設技能型社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面臨新挑戰

2.1?新時期學生群體特征不同以往

社會的發展帶來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同時期的大學生有不同的特點,“80后”大學生總體沉穩內斂、做事低調;“90后”大學生逐漸體現出個性化、性格張揚的特點;而目前占據大學生群體主要組成部分的“00后”則具有情感強烈、敢愛敢恨的特征,相較于“80后”“90后”來說,大部分“00后”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首次接觸互聯網的年齡呈現低齡化趨勢,“00”后大學生作為網絡受益的一代,深諳新媒體的使用方式,享受著網絡帶來的便利,但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在樹立鞏固的階段,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了新的變化,這一群體情緒表露更加外顯、心理問題呈現多發趨勢。

2.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增大

相較于傳統的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媒介形式,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多元性、隱蔽性等特點?;ヂ摼W的多元性是一把雙刃劍,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傳播、共享渠道增多,網絡集群效應逐漸凸顯,當個體在網絡中因某一論點找到共鳴形成集群后,會有不同于個體的心理,更易接收暗示及易被煽動,網絡不良思潮加大了大學生受網絡負面信息影響的幾率。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從現實生活延續到網絡虛擬環境中,其本質屬性沒有發生變化,應當明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客體關系。新媒體環境下的新型主客體關系具有情境構建性、動態應答性,即現實中的主客體在網絡環境中產生虛擬化身份、角色和地位,而在教育者發起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確保受教育者的認同并得到正向應答形成教育關系?,F實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發生在課堂、課后面對面教育過程中,可以得到即時反饋,而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主客體關系已被虛擬化而易出現施教困難、教育關系構建失敗等情況。此外,新媒體平臺“短平快”的傳播形式使信息接收者更易將碎片化時間浪費在虛無、誘惑性強的信息洪潮中,使當代大學生對當前選擇的專業和未來的就業方向認識不清晰,陷入迷茫、喪失自我,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2.3?輔導員工作思維存在滯后性

互聯網帶來了全球性變革,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在手機、電腦等終端隨時隨地發布、接收最新信息,實現信息實時交互,產生類似面對面交流的效果。新媒體環境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現實教育的虛擬化、網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是現實中的人,應當通過新媒體手段使學生深化主流意識,形成穩固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領者,輔導員的大部分時間被日常事務性工作占據,缺乏自我更新的意識和精力,理論學習不及時、不充分。同時,互聯網迭代更新速度快,對于新媒體技術操作不純熟的輔導員更加偏向于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方式,監管者對新媒體工具的研究和探析存在滯后性,網絡集群效應使得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成為網絡世界中易被煽動的群體,產生監管盲區,使得學生的網絡思想監管難度增大。

3?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探究

新媒體環境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更加多樣化的途徑,也帶來了更大挑戰。一方面是生長在互聯網時代的“00后”群體特征有待研究,另一方面是對互聯網時代輔導員的信息捕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設要綜合考慮主體要素、客體要素、媒介要素和環境要素,利用各要素之間的融合效應,不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完善和發展。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遵循學生發展規律,提出創建“以生為本”榜樣校,并以“千日成長工程”為抓手,經過十余年探索,已在高職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的建設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扒粘砷L工程”以高職學生在校將近1000天的成長軌跡為載體,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知識能力基礎、興趣愛好等方面設計教學方案及課程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發展。

3.1?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新媒體發展潮流

當前,國家鼓勵技能型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技能報國、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良好機遇。新媒體變革滲透在新時代環境中,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接收、學習最新網絡知識。高職院校輔導員應意識到時代發展趨勢,主動關注大學生在網絡聚集行為中的表現,了解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焦點,找尋共同話題,利用好新媒體這一載體,搶占互聯網思想教育陣地,以貼近學生的語言及交流方式加強溝通,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媒介關注時事政治,同時保持正確的價值判斷,有效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3.2?突出院校特色,提供科學管理新思路

高職院校作為新時期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窗口,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結合院校特色,明確技能培養和素質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學生培養過程的始終,為建設技能型社會作出有力貢獻。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千日成長工程”從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出發,順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新媒體時代學生發展需求,強調在學生在校學習的近1000天時間內,開展專業相關的學習實踐、勞動教育、興趣活動等,結合當下網絡流行元素探索適合本專業學生發展的實踐活動。例如,借助學校明理學院師資,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年開展學生明德理、明事理、明學理、明情理、明法理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學生自我認知水平及強化對未來的規劃意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借助學校淑女學院開展勞動教育和美育提升工程,通過第二課堂開展團輔活動、主題運動會、歌舞晚會等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開設插花、扎染、刺繡等課外活動提升學生審美,將素質教育課程化,同時運用媒體網絡進行線上直播,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育人體系,實現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育人。

3.3?有效整合資源,強化學工線隊伍建設

面對新媒體環境的多變性、復雜性,高職院校需要強化學工隊伍建設,做到及時有效的網絡思想引領,促使輔導員群體提升思想認識,以更好應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信息沖擊。

3.3.1?抓住主要矛盾、牢記中心任務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主要特點,高職院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抓住問題的本質,深入研究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問題,提升嗅覺靈敏性,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通過多途徑了解學生,多角度看待學生,通過深入當代大學生重點關注的話題領域,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集群效應進行正向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3.2?豐富教育的形式和途徑

溝通是輔導員在學生群體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一環,也是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延伸強化的基本途徑。傳統的溝通以線下方式為主,有較大的時間、地點局限性,而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給溝通帶來極大的便捷,輔導員隨時隨地能與學生進行線上溝通,在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尤其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表的學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想法。因此,輔導員應合理運用微信朋友圈、QQ、微博等工具了解學生的日常動態、思想變化,及時掌握學生情況,并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思想引導,使其表露真實想法,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關系。

3.3.3?形成輔導員“階梯式”管理體系

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隨著“95后”輔導員成為學工隊伍的新鮮血液和后起之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產生了許多新穎、貼近學生的形式?!?5后”輔導員群體由于年齡與“00后”相仿,其思維方式、親和力及話題的把握性強于老一輩輔導員,能有效縮小與“00后”之間的代溝,而工作年限長的輔導員具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可以對年輕輔導員起到指導和幫扶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學工隊伍建設可依據年齡及學生工作經驗將輔導員進行分組,形成階梯式工作幫扶體系,將年輕輔導員的活力、創新能力與老輔導員的經驗、工作成效有機結合,最大限度發揮輔導員隊伍的學生管理功能,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3.4?弘揚愛生理念,構建協同育人新路徑

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重點在于順應時代發展規律,關注學生需求、關心學生就業、關愛學生發展,形成校園愛生文化。在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要推進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建設,提高輔導員在校企協同育人過程中的參與度、專業性,以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科學研判社會發展態勢,為學生提供“私人定制型”生涯規劃指導,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寶生.落實、落實、再落實——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9,(Z1):412.

[2]汪馨蘭,戴鋼書.創新與發展:新媒體環境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02):7880.

[3]黃裕揚,項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路徑研究[J].決策探索(下),2020,(11):6263.

[4]陳正江,胡燁丹.高職教育創建“以生為本”榜樣學校的探索與實踐——基于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案例研究[J].職教發展研究,2019,(02):4250.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輔導員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數年如一日的義務輔導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