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德”促教,建構魅力數學課堂

2023-07-02 23:08趙玲玲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關鍵詞: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小學數學

【摘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新課程改革強調的重點。目前,德育已經成為促進學生發展至關重要的方面,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無論是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還是對數學教學都有積極作用?;诖?,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適時滲透德育,為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思維發展夯實基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小學數學

作者簡介:趙玲玲(1978—),女,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海南小學。

目前的數學教學中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即部分教師更關心學生做了多少習題、記住了幾個公式定理,甚至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沒有認識到育人的重要意義。教師應當意識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也滋生出了一些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這就十分需要教師積極改變觀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因此,教師應當端正教學態度,充分認識到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的優勢與價值,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環境的熏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

學生的品德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教師的德育也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基于這兩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應意識到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開展德育的重要性[1]。同時,由于小學數學學科不及語文、英語學科的德育優勢大,因此,教師應當及時抓住機會,善于創造機會,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創設德育情境,通過各種直觀的方式,比如利用多媒體、開展話題討論等,營造德育氛圍,讓學生能夠獲得直觀感受,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有價值,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德育作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學生需要掌握連加、連減以及混合運算,這一計算技能也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幫助學生將數學學習和生活有機聯系起來,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知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诖?,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德育時,也應從生活角度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在進行連加的豎式計算教學前,教師為學生創設相關的生活情境:“同學們,老師今天丟了一個錢包,里面有幾張現金,還有一些卡和證件,老師已經張貼了尋物啟事。如果你撿到了錢包,你會怎么做呢?”對此,學生紛紛表示應當立即還給教師。教師對此予以認可,并繼續提問:“如果你在大街上撿到了別人的錢包該怎么辦?”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應該站在原地等失主回來找,有的學生則認為應該交給警察,還有的學生認為應當交給大人處理。對于不同的觀點,教師一一做出評價,并借此強調了拾金不昧精神的重要性,也以此告知學生,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道德層面的問題,要學會求助家長、教師,如果做了錯誤的決定,要虛心接受批評,努力改正。隨后,教師回到生活情境:“同學們,老師的錢包里有一張10元、一張20元、一張50元紙幣,老師一共丟了多少錢呢?”話題的回歸能夠令數學教學的銜接更為自然,也能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使教師的德育滲透目標順利達成。

低年級學生道德意識的樹立和形成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不可急于求成。在教師的悉心引導下,學生能慢慢形成道德認知,提高道德意識,為后續道德品質的培養夯實基礎。

二、基于教材,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每一階段、每一學科的教材編排都有其深刻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只關注教材的參考性,更應注重對其本質與內涵的挖掘,探究其對學生能力素養提升的益處。對此,教師應嘗試打開教學思路,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時,積極挖掘教材中與德育相關或是能夠延伸出德育的內容,使得教材的價值能夠上升到一個新高度[2]。這樣學生在使用數學教材時,能夠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漸練就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樂于探究,提升道德品質?;诖?,教師在基礎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便可通過挖掘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確定位置”這一單元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這一單元中“位置”的含義,讓學生能夠聯系各種生活現象,深度了解“位置”的相關知識,并透過現象感知其內涵。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神舟十三號成功對接空間站”的新聞,極具氣勢的畫面令學生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借此,教師用語言感染學生:“這樣的畫面給我們帶來了精神上的震撼,也向我們表明了一點:我們國家已經越來越強大了!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成為有用之人,投身祖國的建設,愛我們的祖國!”學生受新聞畫面與教師語言的影響,更生愛國情緒。而后,教師再提問:“接軌的過程其實包含很多數學知識,比如,飛船是怎么找到空間站的?”有的學生認為是飛船提前掌握了空間站的位置,教師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并順勢進入單元教學。

教師基于教材的主題,為學生進行了拓展延伸,并在這一過程中成功滲透了德育,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得學生在提升道德品質的同時,初步理解了數學抽象概念。

三、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堅定學習信念

數學學科具有明顯的復雜性、邏輯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導致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想放棄學習數學。這種想法、做法對學生和教師都是極為不利的,需要教師及時給予鼓勵,積極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際困難以及發展需求,對癥下藥,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比如,教師可給學生講解數學發展史的艱難歷程,讓學生了解數學家在研究數學問題時遇到的困難等,積極引導學生認識數學學科的價值,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明確數學學習的意義?;诖?,教師便能恰到好處地鼓勵學生,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正確地對待數學,學好數學,了解數學學習對于自身發展的好處,堅定學習信念。

比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一課時,學生需要經歷觀察、實際操作以及交流討論等過程,感知圓柱、圓錐的特征,并以此為基礎,了解和掌握兩個圖形的相關知識。在掌握基礎知識后,學生還應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建立空間觀念,發展自身的數學空間思維。而許多學生本身的空間觀念和數學聯想能力并不強,容易產生焦躁情緒。因此,教師應當設計恰當的教學環節,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抓住時機,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了一些這兩個立體圖形的公式,如圓柱的表面積公式、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圓錐的體積公式等。然后,教師結合具體圖形,為學生進行講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學生沒有進入學習狀態,同時由于缺乏空間感,不知道該如何學習。于是教師給學生講了我國古代數學家趙爽的故事:《周髀算經》中原來并沒有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趙爽通過自己的努力,創制了一幅“勾股圓方圖”,給出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教師借此鼓勵學生學習趙爽不畏困難、敢于挑戰的精神,并與學生一同學習探討。

部分學生面對困難時往往會產生退縮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讓學生能夠勇敢面對困難,堅定學習信念,從而更好地推動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品質

如今,許多學生在家中備受寵愛,這容易造成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漠視他人的壞習慣。而在開放型社會,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他人而獨自存在。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更能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提升學習能力。小學數學知識較為基礎,但對于部分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同時,小學生的身心尚處于發展階段,他們的認知十分有限。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逐步學會合作探究,增強學生的互動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有效地開展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樂于助人的品質。

比如,在教學“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這一單元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統計3~6年級喜歡各項體育運動的人數的任務,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項大工程,僅靠自己是完全不行的。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任務。但是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己做自己的,不與他人溝通,導致最終沒有完成任務。教師根據這部分學生的問題,給學生講解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與他人溝通,明白該怎樣與他人合作交流。然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新的統計任務,讓學生總結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有了前面的教訓以及教師的引導,這次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倘若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一方面會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學生容易對數學產生偏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合作。

五、教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公德意識

德育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應該利用兩者的這一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將德育充分融入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數學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與小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這也是部分學生學不好數學的原因所在。教師若能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將德育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令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接受,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比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這一單元時,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實際例子,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并結合相關信息,展開具體分析,從而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感知扇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運用。由于統計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因而教師在教學這一單元時,要將生活情景、生活實例等作為學生掌握扇形統計圖知識的突破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設計相關的數據搜集活動,讓學生調查自己小區的環境情況,記錄數據,根據教材內容,將自己得到的數據制作成扇形統計圖,并對圖表進行分析。有的學生說:“我們小區的綠色植被覆蓋率為50%,垃圾分類參與率為30%?!弊詈?,教師讓學生思考如何保護環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讓數學知識回歸具體的生活,能夠增強學生的熟悉感,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思想上的熏陶,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又能夠推動數學教學順利進行。

結語

總而言之,德育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是基礎階段的主要課程,教師應擔負起學生品德教育的責任,營造德育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重視德育,提高道德品質。同時,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滲透德育,能夠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面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高暢.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德育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0(34):146-147.

[2] 劉靜靜.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德育教學滲透研究[J].考試周刊,2020(A5):69-70.

猜你喜歡
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小學數學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關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創新方式摭談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小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