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淮果嶺果樹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023-07-04 04:57許全寶張玉林繆詩瑋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發展對策現狀

許全寶 張玉林 繆詩瑋

摘要 大力發展江淮果嶺果樹產業是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果嶺果樹產業總面積達21 280 hm2,總產量408 000 t,總產值27.17 億元,是江淮分水嶺地區脫貧致富的重點產業,在實現當地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22年江淮果嶺水果產業統計數據,分析了果嶺產業發展現狀,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為促進果嶺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江淮果嶺;果樹產業;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9-0018-04

江淮分水嶺,又稱江淮丘陵,是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天然降水的分界線,南麓流往長江,北麓匯入淮河,江淮分水嶺因此得名。地處六安的皖西江淮分水嶺,境內幅源4 800 km2,土壤多為黏盤黃棕壤和紅棕壤,多數地塊有機質含量在1.0%以下,土壤黏重,養分貧瘠,缺水易旱。復雜的低崗丘陵、多樣的地形地貌和傳統的種植結構,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發展和群眾增收。

近些年來,在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的政策引導下,市內外人才、技術、品種和人力資源得到了集聚融合,當地農戶和回鄉創業人員紛紛跟進學習,順勢發展,使全市果園面積逐年增加,水果產業迅速發展壯大。依托江淮分水嶺地區獨特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水果特色產業,帶動當地農民脫貧增收。明確提出把“江淮果嶺”建設成“綠色生態嶺、產業發展嶺、休閑觀光嶺、科技智慧嶺、富民增收嶺”,并制定了《六安市江淮果嶺發展規劃(2019—2030)》,進一步把“江淮果嶺”打造成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的品牌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區、丘崗地區脫貧攻堅的示范區、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區。

2022年底,江淮果嶺水果產業總面積21 280 hm2,總產量408 000 t,總產值27.17 億元。其中,六安脆桃種植面積16 500 hm2,產量345 600 t,產值20.53 億元;獼猴桃種植面積1 833 hm2,產量10 300 t,產值1.88億元;葡萄種植面積1 046 hm2,產量18 900 t,產值2.24 億元。桃、葡萄穩步發展,獼猴桃受2020年水災影響減少626 hm2。梨、藍莓、草莓、櫻桃、西梅、火龍果、冬棗、果桑、無花果、石榴等其他小宗水果,作為反季節和空擋期補充,主要為采摘銷售,栽培面積1 867 hm2,產量33 100 t,產值2.52億元。

1 江淮果嶺果樹產業發展特點

1.1 “三桃”產品效益更高

六安脆桃主栽品種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熟,上市期整體比碭山和山東蒙陰等地提早10~15 d[1]。六安脆桃“好吃、好看、好賣”的聲譽在早熟桃市場耳熟能詳,不僅暢銷長三角江、浙、滬,珠三角廣、深、閩,華北北京、天津,東北沈陽、長春和新疆等國內市場,還出口遠銷俄羅斯,其優良品質和品牌價值已經顯現。六安市是黃肉獼猴桃原產地之一。以皖金和金桃、金九(采摘型)等黃肉品種在六安地區適應性、抗病性均有一定的優勢,以黃肉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為主,更具競爭力,市場前景廣闊。葡萄早中熟品種醉金香、夏黑等早熟品種上市早、價格穩、收效快。主栽品種陽光玫瑰產量穩定,銷售順暢,價格堅挺,效益高。

1.2 品種技術更趨優化

一是“三桃”的品種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改造桃、葡萄老果園1 866 hm2,采取“砍伐老樹、深翻改土、品種更新、更換模式”等技術措施,高接換種獼猴桃333 hm2,市場定位更準確,品種結構更合理,更能充分發揮六安市獨特的生態環境優勢。桃園突出“更早上市、更具特色、更優品質”。二是葡萄、獼猴桃品種結構更趨合理,建園技術更標準,栽培模式更省工。新建和改造果園貫徹了技術模式化、水肥一體化、管理機械化、防控標準化、銷售品牌化的“五化”新理念[2],為機械化作業、簡化栽培打下了基礎,以適應勞力短缺的新趨勢。在新建和更新果園時,大量施用羊糞、牛糞等有機肥,改良土壤,深度耕翻,以緩解重茬障礙、提高產量品質、延長果樹經濟壽命。創新經營模式,一二三產更融合[3]。部分區位好的經營主體,在果園經營上,結合鄉村振興,將一、三產業結合起來,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使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1.3 品質提升速度更快

一是水果甜度全面提高。六安脆桃口感較甜,春美等早熟桃含糖量達12~13度,同品種高出其他產地1~2度,六安脆桃成為各地市場搶手貨。二是套袋桃產地價更高。春美、黃金蜜1號、錦繡黃桃等品種套袋后果皮色澤一致、感官鮮嫩,賣相好,深受深圳、北京、上海等各地高端市場青睞,價格穩定居高。三是特色果品優勢明顯,各具特色的果品爭奇斗艷。脆桃、紅桃市場活躍,黃桃、白桃、水蜜桃各領風騷,紅心、黃心獼猴桃深受歡迎,陽光玫瑰葡萄供不應求。小宗水果季節、市場錯位投放,觀光、采摘效益優勢凸顯。

1.4 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六安脆桃的“早、脆、甜”,在上海、廣州、北京、東北市場頗具影響,被消費者稱為“六安桃”,優勢品牌價值已經顯現。金寨獼猴桃已是地標產品。欣沃采摘園在六安、合肥消費群體中已成品牌,晶鑫葡萄、塔山水蜜桃家喻戶曉。江淮果嶺的水果整體品牌價值正在提升。

1.5 基礎設施逐漸改善

隨著各縣區對江淮果嶺道路建設投入的逐漸加大,村村通正逐步向園園通延伸,有望全面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銷售能力逐步提升。全市果品交易市場達到30個以上,總面積30 000 m2以上。新建冷庫30個以上,總容積達17 000 m3以上,果品冷鏈運輸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二是避雨栽培已成常態。葡萄園全部建設了避雨設施,抗災、防災和抗病能力提升,豐產優質有保障。三是新型技術逐漸推廣。除草布控草防草、獼猴桃遮陽栽培設施的應用,減少了大量用工。獼猴桃上蓋(遮陽網)、下鋪(除草布)、免套袋的輕簡化栽培新技術已經示范成功,并推廣應用,成功解決了“三伏”高溫對獼猴桃葉、果日灼傷害問題。

2 江淮果嶺果樹產業存在問題

2.1 老園更新存在諸多困難

江淮果嶺每年有1 340 hm2桃樹等果園挖老樹、換品種、新建園,江淮果嶺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主要表現在早熟普通桃品種種植面積較大、上市集中,受到市場沖擊,效益下降,亟待更新換代;一些新建桃園盲目追求外觀靚麗的大果和果實的耐貯運性,并未考慮到市場需求和種植條件,不利于桃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2 果農勞務成本不斷增加

近幾年果園勞務成本不斷增加,且勞動力年齡偏大,人力資源潰泛,給產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生產以傳統模式為主,修剪、疏果、套袋、采摘等主要靠人工,4項合計需180 個/hm2,平均雇工成本為120 元/d。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農村留守的主要是超過60歲的老年勞動力,且數量不多,每到農忙之時,還會出現“一工難求”的現象,因此以省力、省工為目的的輕簡化栽培技術需進一步推廣應用。

2.3 病蟲害威脅果嶺產業發展

獼猴桃連續幾年發生潰瘍病對六安市獼猴桃產業發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除皖金品種表現較好外,紅心獼猴桃潰瘍病發生普遍,且防控效果不理想,風險增加。桃樹流膠病、細菌性穿孔病等給桃產業發展帶來了較大威脅,褐腐病、灰霉病、蚜蟲、桑白蚧等病蟲害頻發,造成了較大損失。

2.4 標準栽培體系不健全

盡管江淮果嶺是桃、獼猴桃和葡萄適宜生態栽培區,但整體而言栽培管理仍較為粗放,果品質不盡人意,缺乏競爭優勢。標準栽培體系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相當部分農戶仍以追求產量為主,在園區規劃設計、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防治等方面操作不規范,技術管理不到位。部分果園布局不合理,果園密閉,不利于果園通風,容易滋生病蟲,也不方便機械進入。桃成枝力強、花量大、坐果率高,農戶在樹體管理方面缺乏科學性,疏于夏季修剪,疏花疏果不到位,留果多且留果位置不合理,導致果實商品性差,市場接受度不高。實際生產中,氮、磷肥過量施用,既污染環境,又造成植株旺長。

2.5 銷售體系單一,品牌效益不強

江淮果嶺桃以客商收購、鮮果銷售為主,電商平臺銷售占比較少,銷售渠道相對單一,缺乏知名的銷售企業和自主品牌。江淮果嶺產后貯藏加工技術研發和推廣嚴重滯后,一是桃果實短期貯藏、獼猴桃果實中長期保鮮技術問題,造成入庫果損失很大;二是迄今沒有規模加工項目落地果嶺,對老熟果利用幾乎為零,鮮果加工升值尚未起步,桃果經營以家庭農場和農村合作社為主,大型企業較少;三是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緩慢,帶動能力不強,區域內品牌較少,省內名牌產品更少,全國范圍內知名度不高。

3 江淮果嶺果樹產業發展對策

3.1 調整結構夯基礎,提升果嶺產業競爭力

突出優良品種核心要素,瞄準目標市場消費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省果樹體系、六安果樹試驗站的作用,推進與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省農科院、安農大的深度合作,圍繞“更早上市、更優質量、更有特色”的產品定位,重點做好桃超早熟新品種選育、特色桃新品種引進篩選。逐步優化江淮果嶺水果產業結構,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開展市場調研,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逐步淘汰品質差、經濟效益不良的品種??茖W引種,根據江淮果嶺土壤、氣候等特點,對新品種進行區域試種,觀察樹體生長特性、果實經濟性狀、抗逆性等,篩選和培育適宜本土種植、滿足市場需求的優良品種。適當增加優質蟠桃、油蟠桃種植面積,滿足高端市場需求。

3.2 技術攻關防風險,建立果園信息系統

加強桃樹抗重茬技術集成研究、桃重癥病蟲害防控技術的試驗研究、獼猴桃當家品種篩選及潰瘍病防控,以及桃、獼猴桃、葡萄、梨等鮮果短期貯藏等技術的研究、成果轉化與示范推。持續推進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發展,利用數字化技術探索農業發展新業態,全面實現生產銷售在線化,可視化。全程布設“電子眼”,實時監測桃園環境信息和種植信息,通過對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的監測、分析,對桃農進行科學指導。桃農可通過果園信息系統監測,合理澆水,施肥,實現水果種植信息化、智能化和規范化的轉變。佩戴“身份證”,增加果品二維碼溯源系統,促使桃農形成強烈的自我約束力,嚴格規范種植流程,既能保護地方區域特色品牌,擴大知名度,也能杜絕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讓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

3.3 改良土壤補短板,開展示范園建設

江淮果嶺土壤多為黏盤黃棕壤和紅棕壤,應加大投入,在果園實施雙替代,推廣增施有機肥、生物肥,著力提高江淮果嶺果園的有機質含量,提高精品果率,提升經濟效益,延長果樹經濟壽命。按照高標準果園“五化”要求,重點以“農藝操作機械化”統領其他“四化”[4]。加大資金獎補和技術投入力度,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扎實推進江淮果嶺嶺水果產業的轉型升級。

3.4 提升交易市場層級,配備技術支撐隊伍

完善交易市場設施,配備短期周轉貯存冷庫或氣調庫,以滿足錯峰應季銷售的儲存需求[5]。建設交易市場服務聯盟,建立全市果品價格發布和聯報系統,統一發布各品種的標準、價格,制約交易市場之間互相拆臺和惡性競爭,著力解決“賣好”問題。主產縣區和核心產區的鄉鎮要配備園藝果樹專業技術人才;對于退休的高級技術人才,采取返聘留用,以防削弱江淮果嶺技術支撐力量,培養和壯大本土水果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培養各類果品線上線下經紀人隊伍。

3.5 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推動果嶺三產融合發展

持續舉辦果品展評大賽,在高速沿線、高鐵站建設宣傳欄,策劃自媒體宣傳,優化江淮果嶺宣傳片,加大對外推介、宣傳力度。以水果產業為核心,重點打造果嶺小鎮、“十里果鄉”“一鄉一品”等水果特色旅游項目。加強果嶺品牌建設,一是提高果品質量,用高品質吸引消費者,落實果品精細化分級包裝措施,以助于品牌化銷售,提高市場占比;二是制訂品牌宣傳計劃,挖掘品牌文化內涵,設計帶有“江淮果嶺”的地方品牌標志,通過一切可能渠道進行品牌宣傳,提高知名度;三是舉辦大型“采摘節”活動吸引人流,提高品牌影響力。注重桃產業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將生產與旅游、觀光、采摘體驗結合起來,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充分研發桃花茶、桃膠、桃符、桃木劍等相關產品,擴大產業價值。發展旅游產業,舉辦萬畝桃花會,建設桃文化主題公園,設立賞花臺、品桃園,吸引游人共賞桃花共品仙桃,帶動更多商機,開辟更多路徑,提高果嶺附加值,形成以利益為紐帶,品種為核心,政府為橋梁,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生產經營模式。在推進江淮果嶺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全面促進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姜全.當前我國桃產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和對策措施[J].中國果業信息,2017,10(1):5-6.

[2] 朱更瑞.我國桃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J].中國果樹,2019(6):6-11.

[3] 彭福田. 山東省桃產業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 落葉果樹,2019,51(2):1-3.

[4] 李守才. 2019年蒙陰蜜桃收購價格分析[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0(5):45-48.

[5] 王力榮.我國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建議[J].中國果樹,2021(10):1-5.

(責編:張宏民)

作者簡介 許全寶(1984—),男,安徽六安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猜你喜歡
發展對策現狀
新余蜜桔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基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的LED照明系統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