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

2023-07-04 05:16季園媛
考試與評價 2023年6期
關鍵詞:新課標物理測量

季園媛

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要求發生改變,為培養更多綜合型創新人才,亦為助力學生在物理領域的發展,教師有必要針對初中物理作業開展多元化設計?;诮虒W目標和學生發展需要制定作業計劃,以保障作業設計能夠充分落于實處,實現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在以往發展過程中,許多初中教師無論在物理教學還是作業布置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成績和作業成果,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為在短期內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常以增加作業量、提高作業難度的方式,試圖鞏固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但這種作業設計方法不僅違背了新課標教育的初衷,還影響了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因此,打破傳統作業設計方法,創新物理作業內容勢在必行。

一、布置生活化作業,保障作業設計有效性

新課標教育理念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教師在物理作業設計過程中,也應注重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來源于生活,物理亦是如此。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元素,具有多個物理現象,建立生活與物理之間的關系,落實生活化物理作業設計可在強化學生物理思維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于生活實際,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為此,教師在物理作業設計過程中,應有意識且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透過日常生活發現物理現象,利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以此達到鞏固知識點印象、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目的。在傳統學習模式下,許多學生認為完成物理作業僅為達成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忽略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建立生活與物理作業之間的聯系,能夠充分明確學生學習物理的意義,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體系,并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如物理課程設計許多測量類作業,包括對力量、長度等方面的測量,這些作業形式帶有較強的生活色彩,并且需要學生掌握測量方法和測量器材。為將物理作業充分落實于實際,借助生活元素,建立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教師可圍繞一些測量實驗器材,開展生活化物理作業設計。如組織學生聯系使用秒表、溫度計、電流表、天平等器材,對家中液體或是固體密度進行測量,包括醬油、食用油、首飾等。在測量完成后,要求學生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其中存在的誤差,并逐步掌握減小誤差的方法。此外,還可引導學生參與到水平運動物體受滑動摩擦力的測量實驗過程中,通過測量研究和作業完成結果,學生也能逐漸了解測量滑動摩擦力中存在的弊端。但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有些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并不能保持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教師便可提出幾點問題作為引導鼓勵學生猜想:“如何保持物體勻速直線運動?如若不能保障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可采用何種測量方法保障測量結果精準?”此類作業設計形式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滿足了初中學生對新穎事物的好奇心理,更融合了生活化元素,緩解了學生的抵觸情緒。實際過程中,教師還可組織學生記錄整體實驗過程,并在課上展示自己的作業完成結果,以此方式幫助更多學生掌握不同的測量方式。

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推進作業設計

每位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均存在明顯差異,這也是新課標下改革傳統物理作業設計形式的主要原因。由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接受或是使用同一種教學、學習方法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高度統一的物理作業設計形式不僅會影響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還會限制對學優生學習潛能的挖掘。因此,教師需貫徹分層設計原則,從多個角度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提供更符合其認知水平的作業內容,以此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作業設計更具規范性和科學性。

如在“機械能、內能”相關知識點教學完成后,教師可從復習的角度進行作業設計,并為學生提供帶有延展性的作業內容。實際過程中,為營造物理情境,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呈現三張印有燒杯裝置的圖片,并設置成甲、乙、丙圖,在圖中所呈現的裝置中標注出液體a/b、燃料1/2以及溫度計。同時,告知學生問題條件:甲、乙、丙裝置相同,燒杯內液體質量也完全相同,并且燃料質量為10g,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此時,若需進行不同燃料熱值比較,應選擇哪兩張圖開展實驗?若開展不同物質的比熱容比較,又該選擇哪兩張圖?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學生之間存在學習差異,所以教師應基于問題條件設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內容,保障每位學生都能達成對知識的吸收。如:假設酒精的熱值為3.0×107J/kg,若液體a是水的情況下,能否利用已知條件和現有裝置對燃料1的熱值進行估測,如若可以需要采用哪些器材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又是什么?從問題設置形式來看,包含不同難度的物理知識點,前兩個問題在于學生是否能夠對研究對象進行合理辨認,后兩個問題更突出熱值知識點歸納。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水平進行作業難度的選擇,這也充分落實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保障物理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提升。

三、延伸作業深度,培養學生物理素養

學生學習水平會隨著知識的積累而逐漸提高,作業設計形式和難度也應隨之有所調整。為保障作業設計能夠充分落實于實處,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應做到適度延伸作業范圍,合理拓展作業深度,以此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吸收,使物理作業設計更具靈活性。

如教師在開展“運動的描述”一課教學完成后,可結合課后習題設置一些作業內容,組織學生基于課上所學,完成以下問題的解答:首先,合理闡述物體運動和靜止的一般方法;其次,如何對研究對象和參照物進行準確判斷;最后,立足于運動概念角度思考分析,是否能夠將某個物體作為參照物,研究其運動情況。新課標下更強調學生綜合發展,僅憑借教材知識點進行作業設計遠遠不夠。這些帶有延展性的物理問題,能夠在提高作業深度的同時,促進學生探索更多未知的物理問題,達成學習經驗的積累,促進學生物理知識體系的形成。為避免學生因問題難度過大而產生抵觸情緒,針對部分難度過高的作業內容,可組織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迸發出新的物理學習靈感,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物理素養的穩步提升。

四、設計實踐類作業,發揮物理育人功能

主動式學習所達成的學習效果遠比被動式學習更為理想。結合初中生的成長特點來看,學生處于成長階段,面對枯燥且單一的作業內容難免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些帶有實踐特點的作業內容,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物理作業研究中;另一方面發揮物理學科的育人功能,使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新課標下,教師在實踐類物理作業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迎合“五育并舉”的教育要求,拓展學生實踐作業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樣的作業資源;同時,引導學生挖掘潛在的物理元素,以此發揮物理教學價值,實現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物理素養的雙項提高。

如在“噪聲”相關課程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學?;驅W生家庭為單位,組織學生調查區域周圍噪聲情況,分析引起這些噪聲的特點,并制定控制噪聲的方案,以此保障作業完成的有效性。學生處于青春期,存在一定的好勝心理,為使每位學生都能正視物理作業并調整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小組比拼的方式,考察哪位學生的調查更為準確且詳細;同時,為表現較為優異的學生發放一些獎勵,以達到激勵作用。為豐富物理作業形式,教師還可為學生設置不同類型的實踐作業內容,如發布調查類作業:組織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浮沉子制作,并將制作成果演示給其他同學或家長;設計制作類作業:制作兩端開口的圓筒,并借助橡皮膜、刻度尺以及水等相關材料,結合二力平衡原理對鹽水的密度進行測量。與書面作業相比,這些作業內容都能讓學生透過生活和大自然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了解物理現象的神奇。

五、結合信息技術,開展作業評價

評價能夠考察學生課上學習情況,更能檢驗學生的作業成果,良好的評價模式可起到激勵作用。新課標背景下,原有的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為拓展學生物理思維,增強學生物理學習水平,教師有必要從物理作業著手,開展多元化作業評價,解決傳統物理教學中的瓶頸問題。為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亦為凸顯學生在課上的主體地位,在設計物理作業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評價體系的建立,基于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合理評價,以保障每位學生都能通過作業和評價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物理作業內容,教師可將解題步驟上傳至信息技術平臺,在學生完成物理作業后,可參照平臺中的解題視頻對照自己的作業成果,考察作業的準確性。雖然此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保障教學效率,節約課上教學時間,但以視頻呈現答案的方式過于生硬,對于一些物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此方式并不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此時,教師可在信息技術平臺中創建學習小組,學生可在組內展示自己作業的完成情況,并與其他同學共同研討解題方法,為作業批改和作業研討留出更多時間。在小組內部,還可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的方式,幫助不同的學生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以此保障評價的多元化發展。信息技術的出現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全面的學習資源,也協助教師更準確地完成作業評價。在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結束后,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設備整理學生學習成果,并將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以數據的方式形成對比,增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便于在未來完善作業設計計劃,達到作業設計質量的提升。

總而言之,為改革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形式,迎合新課標下物理教育要求,教師可結合生活元素,建立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以此實現學生物理意識的提高,使每位學生都能明確學習物理的意義。同時,基于學生差異化特點,應以分層作業設計的方式滿足學生需求,達到鞏固學困生知識基礎、激發學優生學習潛能的目的,迎合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興趣特點,以實踐類作業設計形式為主,不斷拓展作業深度和廣度,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打破學生對物理作業的刻板印象。最后,結合信息技術制定多元化評價方法,保障物理作業設計的完整性、評價內容的準確性,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新課標物理測量
只因是物理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把握四個“三” 測量變簡單
處處留心皆物理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和計算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與計算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測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