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陳列表達方式探究
——以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主題陳列《客家人》為例

2023-07-05 10:34陳飛龍
客家文博 2023年2期
關鍵詞:客家人陳列展品

陳飛龍

截止至2021年國家文物局的全國博物館名錄統計中,全國共有6183家登記在冊的博物館,據統計,其中以民俗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有251家,占比為4%左右。除此之外,在各省市的綜合博物館中,也大多包含有民俗方面的展陳內容??梢?,民俗文化類別的展覽在博物館各類陳列展覽中占有一定比例。雖然這類型的展覽為數不少,但由于各地民俗文化的差異以及展覽所傳達的主旨、表達方式和手段的不同等,每個民俗陳列都呈現出各自的特點。本文就以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升級改造后的主題陳列《客家人》為例,分析其在研究成果的轉化以及文本表達、形式表達、空間表達等方面所作的嘗試和突破,以期對同類型的民俗文化陳列在內容策劃及設計布展等方面提供借鑒和參考。

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客家歷史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為宗旨的綜合性博物館,2020年12月被評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自2008年開館以來,就致力于打造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園,在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探索成長發展之路,逐步成為世界客都梅州的文化地標和客家文化的重要宣傳窗口。2019年6月,籌備了近三年的升級改造主題陳列《客家人》正式對外開放,再次刷新了人們對客家人及客家文化的認識,深化了觀眾對客家民系的情感認同。

《客家人》陳列位于主館客家博物館內,展陳面積為3722平方米,展線為630米。整個陳列以“大客家”的視野和博物館的視角,充分吸收客家學最新研究成果,運用大量客家文化元素和客家歷史、民俗文物,集中展示漢民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民系豐富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

一、相關研究成果在民俗陳列中的轉化

王春法在《什么樣的展覽是好展覽——關于博物館展覽的幾點思考》中提到“展覽應該有其獨特的學術性”,同時引用吳洪亮的說法“展覽實際上是一個梳理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些觀點都表明,在展覽策劃階段,展覽內容必須要有相關學術成果的支撐,并用博物館陳列的方式將學術研究的成果轉化成陳列語言。筆者認為,這個過程需要涉及三個層面的工作:一是要選取哪些學術研究成果作為展覽的學術支撐;二是如何將學術成果轉化成陳列語言,即采用何種展示方式和手段;三是在轉化為陳列內容后如何將相關內容進行整體串連和融合。

具體到《客家人》陳列,其學術支撐主要基于客家學、民俗學、人類學等研究成果,如客家學方面是運用以羅香林為代表的關于客家源流、客家遷徙、客家界定等的研究論述;民俗學方面是運用該學科對信仰民俗、技藝民俗、人生禮俗等民俗事象的研究論述;人類學方面則是運用其對于族群產生、演變、發展,出土文物與人類文明的辯證關系等的研究論述。

有了以上的研究成果作為學術支撐,就關系到如何轉化為陳列語言以及各部分之間如何融合貫通的問題了。筆者認為,學術成果將分別通過文本表達、形式表達、空間表達等方式進行轉化,下文將作具體地論述。

二、民俗陳列的文本表達

所謂民俗文化陳列,是指通過民俗文物將歷史和現實的民俗文化展示出來,從而反映某一地區人民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使觀眾得以認識自我和風俗習俗的發生、發展、性質、功能等,激發人們熱愛鄉土、祖國和本民族(民系)文化的熱情?!犊图胰恕分黝}陳列就是以漢民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作為展示主題,通過各類民俗事象詮釋客家歷史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前世今生,使觀眾得以了解“客家”這個民系的獨特民俗和文化。

據郭文鈉《民俗陳列的發展歷程及模式新探討》所述,“民俗陳列方式基本呈現出三種模式:版塊式、串聯式和并列式”。按照這三種模式的定義和特點,《客家人》主題陳列應屬于串連式,是通過某一線索將整個民俗陳列內容串聯起來的線式陳列模式。整個陳列分為“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各篇章既相對獨立又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串連起客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起客家外在的民俗事象及內在的精神內核,從地緣、血緣和文化的聯系來展示遍布海內外的客家人,以史敘事、以事串人。

《客家人》陳列從多個維度深入梳理和挖掘客家歷史文化,揭示海內外客家人的歷史和文脈傳承。源流篇以探尋客家發展足跡的角度,展示客家民系的發展經歷了肇始中原、開基贛閩、成熟南粵、遍布華夏、遷居海外幾個階段,揭示了客家先民秦漢以來從中原遷居贛閩粵地區形成客家后,宋元以后經多次遷徙后,在各地定居發展,成為遍布海內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上億的世界性大客家民系的發展歷程。人文篇則以品鑒客家文化韻味的方式,展示客家特色民居、民俗風情、英才翹楚、客家風范等,揭示海內外客家特色文化的主要特征和獨特魅力??突昶獜膿P厲文化精神的角度,展示客家人的敬祖重譜、古韻方言、儒家傳統、尚武報國、客家精神等,揭示海內外客家人的文化傳承和獨特個性。該展陳讓受眾從整體上感受到全球視野下的“大客家”理念,清晰領會客家人與客家文化的承續關系,是世界客家歷史和文化的展示窗口。

圖1 序廳

圖2 清客家彩繪雕蝠紋木建筑梁架

圖3 清咸豐十一年(1861)龍紋紅底金字漆木圣旨匾

圖4 湖廣填四川場景

圖5 客家斗門場景

三、民俗陳列的形式表達

民俗陳列在進行展陳形式的表達時,要緊密結合展陳的主題和內容,分別通過民俗展品的選取和組合,表現民俗風情的輔助手段如場景、模型、多媒體等進行展示。作為民俗陳列,不管采用何種形式進行表達,最關鍵的是要根據所表達的民俗主題選取最具民俗特色的物品和呈現方式,讓觀眾置身其中就能明確感受到民俗特色及陳列中所傳遞出來的民俗信息。具體到《客家人》陳列,其采用的陳列形式如下:

(一)主體展品

《客家人》主題陳列共選取了300多件實物展品,根據所展示的內容分布在相應的版塊中,例如:

源流篇分為遷徙足跡、發展歷程兩個單元,重點梳理客家人的來源和發展脈落,展出了晉代以來客家地區的代表性瓷器、客家族譜、契約、族譜木刻板及印刷工具等文物展品。

人文篇從客家民居、民俗風情、英才翹楚、客家風范四個單元體現客家的特色和特點,展出了屏風、楹聯、匾額、梁架、客家名人書畫以及各類客家民俗文物等展品。

客魂篇分為客家傳統、客家情懷兩個單元,從精神層面進一步提煉出客家人的思想信仰和人文精神,展出了官轎、圣旨匾、客家研究著作、客家新娘服飾等展品。

(二)輔助手段

相比起許多大型博物館或大型展覽,《客家人》主題陳列中的實物展品并不算豐富,因此在展示方式和手段上,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彌補:

一是借助場景,根據內容設置了客家夯土墻、湖廣填四川移民場景、客家婚房、客家私塾場景、客家斗門場景等,這些反映客家族群文化的場景,將因為展品缺乏而騰出的大空間進行了合理的條塊分割,同時起到了將抽象內容生動化、具像化的效果。

二是借助非遺項目,如客家擂茶、廣東漢劇、麒麟舞、提線木偶等,這些非遺項目因其本身的動態性,能讓觀眾在沉浸體驗的同時,忽略了對展品本身的關注,也是觀眾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和理解客家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是合理利用好大體量展品,如龍骨水車、屏風、建筑構件、風車等,使展品與半場景、場景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四是加強輔助展品的使用,展覽融入了泥塑、模型等藝術表現手法,制作了客家圍龍屋泥塑以及贛南土堡、福建土樓、八卦型樓、五鳳樓等建筑模型,分別置于客家民居部分進行展示。在人文篇展區借助舊家具、硅膠人、仿真模具、木偶等分別復原了客家婚慶、客家美食、客家擂茶、廣東漢劇、提線木偶等場景,并配合查詢觸控屏全面展示客家民俗文化。人文篇中的英才翹楚和客魂篇中的客家傳統部分,則通過仿銅雕塑、場景復原等形式體現了客家地區崇文重教及人才輩出的特點。

五是適當引入新技術。在《客家人》陳列里,新技術的使用讓陳列形式變得更為多樣、有趣:觀眾通過佩戴VR眼鏡和觀看透明顯示屏,可以360度全方位地體驗客家祭祖儀式;通過AR技術讓觀眾對客家五次大遷徙的歷史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同時還制作了沉浸感強的《客家人》虛擬展覽,觀眾僅需通過手機、電腦和網絡,就能足不出戶、身臨其境地參觀展覽。

四、民俗陳列的空間表達

民俗陳列的空間表達同樣需要緊密結合民俗主題,并盡可能地利用建筑本身的特色及空間區劃、參觀流線等打造出民俗陳列所要表達的地方特色、人文特色,為觀眾營造融入其中的參觀氛圍。

《客家人》陳列所在的展館客家博物館,其建筑本身吸收了客家圍龍屋的整體設計、建筑外觀和建筑構件等理念及元素。在《客家人》展覽的空間設計中,重點考慮如何讓展覽內容能夠與整個建筑更加和諧地融為一體。整體空間布局結合實際建筑條件、人體工學及觀眾參觀流線考慮,順應建筑流線形態設置展墻結構,進行區塊式展區切分。同時,展區在空間設計上采用了較為傳統的陳列方式,以貼邊的展柜和展臺為主要的區域進行展示,這樣能夠預留出足夠大的行進空間,避免因人流過大出現擁堵情況。展廳入門以客家遷徙、開拓、定居的發展歷程為藍本設置環形浮雕序廳,中部間以“客家人”陳列的標題墻,從標題墻兩邊皆可進入展廳。另外,無論是客家斗門場景、客家婚嫁場景還是客家祭祀場景,均利用展廳原有的空間布局進行半場景設計,并確保每個場景都有相對獨立的展示空間,同時預留出可供觀眾或遠眺或近前的空間距離,為觀眾觀展的同時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間。

五、結語

依托《客家人》主題陳列,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至佳,經歷著不斷完善的發展成熟時期,創造了地方性博物館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雖然民俗陳列的表達方式并非一塵不變、千人一面,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客家人》陳列總結出一定的原則和方法,讓人們在以后的相關實踐中有所獲益并進一步延伸拓展,將中國豐富的民俗文化以更加豐富多元的表達方式呈現給廣大觀眾,為傳播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助力添彩。

猜你喜歡
客家人陳列展品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2022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展品展示第2輯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展品被盜了
毓慶宮惇本殿明間原狀陳列的復原
民國時期北平古物陳列所的陳列展覽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預覽(一)
CCMT2016展品預覽(1)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