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小學數學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效融合

2023-07-10 16:25陳寶珍
考試周刊 2023年21期
關鍵詞:數學學科有效融合社會實踐

陳寶珍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實用性、理解性很強的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F實生活是所有數學知識的來源基礎,也是學科知識的應用所在,學生學習數學就是為了將其應用于現實生活、改造客觀世界?;诖?,文章總結了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學科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討論了數學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的現實意義,旨在探究如何加快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融合并深化數學教學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學科;社會實踐;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1-0075-05

新時期教育背景下,“學科素養”成為教育工作者和學校重點關注的教學目標。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人才?,F代化教學以學科教育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主要任務,以培養優秀人才為最終目的,致力于創建具有現代化特征和高效性、全面性、科學性特點的新型教育模式。新課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加快學科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的融合,增強學科的現實意義,凸顯數學學科的實踐特征。在學科教育與社會實踐的融合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和個性,綜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以社會實踐的形式增強其發現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理論與實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一、 現階段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不足

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現代化教育改革工作開展以來,小學數學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改革進程。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不足是一些小學存在的問題。受傳統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響,部分小學教師習慣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而對學生的心理有所忽視,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精神不夠集中、精力不夠充沛、學習狀態不夠良好。教師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維和節奏教學,學生的小動作五花八門,或竊竊私語,或交頭接耳,或東張西望。如果教師沒有及時注意到學生的狀態,任其自由發展,那么難免會對整體教學造成影響。一方面,學習狀態不佳的學生在教師的忽視和“放任”下,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教師注意不到自己的小動作,甚至沾沾自喜。長期處于這種心理狀態下,學生難免對數學學科喪失興趣,甚至將數學課程作為“放松”和“休息”課。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年齡較小,一些天性還未完全消退,喜歡新鮮事物和具有刺激性、挑戰性的舉動,很容易受到周圍的影響。一些認真聽講、學習狀態良好的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影響下,可能被“帶偏”,跟隨周圍同學的“放任”步伐,逐漸失去原來的認真態度,喪失課程興趣。

(二)教學思想落后

現階段,部分小學教師的教學思想還停留在傳統層次,對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了解和應用還不夠深入,在教學理念上還處于“學科獨立”階段,對學科融合教學的概念不夠重視、了解。教師普遍認為,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備課方案,彼此相互獨立。但是,在素質教育理念提出后,學科之間的界限有所弱化,教學重心從原來的“學科成績”逐漸向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偏移?,F代化教育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勇敢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尤其是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融合。教師需要將數學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課程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智力和實踐能力的共同發展。

(三)“成績至上”理念嚴重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有的學校走入了誤區,將學科教學和學生成長限定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以特定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標準。但是,結合現實來看,成績對學生而言真的特別重要嗎?不可否認,成績可以反映學生一段時間內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教師和家長需要明確,成績不是全部,無法完全彰顯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如個性品質、道德素養、心理、思維模式、思考能力、實踐水平等,綜合考量才是彰顯學生成長狀態的最佳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味地追求成績,將成績與學生的能力完全綁定,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傷害。

對一些先天反應慢、思維不夠活躍的學生來說,成績的大山被家長和教師壓在肩頭,無論學生怎樣努力,都無法與天分高、思維強的學生相比。久而久之,看著身邊的同學因為成績好被教師表揚、鼓勵,這些學生很可能會產生負面心理,或消極、或失望、或喪失學習的信心、或對人生產生懷疑,不利于其健康發展。一些學生天生好動、動手能力強、實踐操作水平高,擅長在實踐中感悟真理、學習知識。但是,教師在課堂上以成績為最終評價目標,一味地重視理論講解和題海練習,忽視了學科的實踐教學,導致這些學生一直沉溺于理論之海,難以得到片刻的“喘息”。在“不合胃口”的教學方法之下,學生的成績難以提升,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逆反和抵抗心理。

二、 小學數學教學與社會實踐融合的實際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

小學數學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數學實踐教學可以突破傳統的學科單一教學思維,將實踐課程與理論教育充分融合,借助多種新奇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設計刺激教學。在一個個充滿活力的新鮮感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習動力。

(二)增強綜合實力

社會實踐與數學課程的融合,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提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在實踐課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主題,針對不同學生展開能力鍛煉,或鍛煉自主能力,或增強思維創新能力,或提升實踐操作能力,或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在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數學實踐中,教師不僅可以實現高效率的理論教學,而且可以借助實踐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鍛煉其綜合能力,培養數學素養。

(三)深化教育的現實意義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引導學生接受、理解知識,還需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并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現實生活及社會實踐。數學課程與社會實踐的融合可以深化教育的現實意義,體現現代化教育的顯著特征,打破“表面化”教學,增強教育的社會價值。

三、 如何促進小學數學課程與社會實踐的融合

(一)突出數學特點,促進實踐融合

現代化教育要求學科之間有一定的融合,不能彼此獨立、單一教學。要促進數學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融合,就要在保證數學特性的基礎上完成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F階段,獨立的學科教學已經不適合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建立系統的學科教育、促進學科融合是大勢所趨。但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注意,教學融合要有度,不能因小失大、使學科失去原有的特性,導致教學本末倒置、張冠李戴。數學課程教學必須堅定數學特色,凸顯數字性、邏輯性和實踐性。在教學與實踐課程融合時,教師要將數學特點帶入其中,以鮮明的數學魅力感染學生,增強學生實踐探究的欲望。

數學課程應該是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在保持數學特點的前提下,促進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融合。數學實踐課程強調靈活性、自由性和創新性,教師需要嚴格把握這些特點,以數學學科的獨有魅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欲望和實踐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突出數學課程的靈活性特點,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如動手實踐、小組探究等。例如,在學習“刻度尺測量”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教學模型或者尋找班級內普遍存在的一種實物,讓學生自己觀察并動手測定相關數據。在測定之前,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的差別和換算方式,讓學生有一個簡單的概念。在動手測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單位描述同一物體,例如課桌高為100厘米,同時也是1米、食指長為5厘米,同時也是50毫米。通過數學與實踐的融合,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各種長度單位的理解,還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數學思維觀察、接觸和感知事物,自發地將數學理論與現實相連、與實際生活相連,不斷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通過親身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和心理發展,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增強學習樂趣。

(二)從實踐出發,激活學科興趣

自教育現代化工作開展以來,多種現代化教學模式融入課程教學。興趣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新型教學方法,對促進課程教學、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科素質和綜合能力有促進作用。為了實現數學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程的融合、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并行,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更加貼近學生心理的實踐教學模式激活數學興趣,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實踐課程的活躍性。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愛好,采用靈活多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踐探究中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實踐,以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認真的探究行為認識數學、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

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數學實踐課堂上加入多種元素刺激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實踐課程中,教師可以加入游戲元素,采用游戲式教學,將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完美融合。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創建一個“小型文具超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人民幣的面值和購買力,將學生分為兩個大組,一組是超市商家方,一組是顧客購買方?!吧碳摇毙枰鶕煌木叩膶嶋H價值進行定價、標價,“顧客”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資金數量選擇購買文具。兩個大組內部還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組,例如“鉛筆攤位”“橡皮攤位”“筆記本攤位”“文具盒買家”“卷筆刀買家”“課本資料買家”等。在“文具超市”里,“商家”可以展示自己商品的優勢,“賣家”可以討論自己的文具需求,各抒己見、盡情溝通。在“文具超市”游戲中,學生不僅可以加強對人民幣的認識,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幣的購買力和文具的市場價格,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沉悶的課堂氣氛充滿生機和活力。通過實踐的形式,教師可以用“游戲”元素刺激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加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了解,深化數學理論知識的現實意義。

(三)轉變教學觀念,滲透實踐觀念

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與社會實踐相融合。數學實踐課程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探究課程,強調對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實踐課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某一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利用課堂所學和生活中累積的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互助或者與他人合作的形式展開探究。從發現、提出問題到分析、解決問題,整個過程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數學實踐課程對學生邏輯水平、抽象思維、自主能力和創新實踐意識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數學問題的實踐探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使其得以在數學“模板”的指引下舉一反三,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創新能力。

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教育思維,在日常課程教學中努力滲透實踐觀念,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教學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經驗設計數學課程實踐活動,密切聯系社會實際,將數學知識滲透到實踐教學之中,實現數學理論的現實意義。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合作式實踐探究活動,提前安排幾個不同的探究問題,如“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什么是對稱”“尋找生活中存在的對稱圖形”“圖形平移前后有什么變化”“旋轉圖形共有的特征”等。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和探究,每個人負責一個問題,得出結論后,所有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思考所得和找到的相關信息分享給自己的同小組成員,共同形成一個大課堂——“圖形的運動”。在合作式的實踐探究中,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努力和思考下,通過不斷地查詢資料獲得最終結論,找到數學的意義和知識的價值,從而獲得實踐的樂趣和滿足感,有效提升數學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全程參與,在手、腦、口并用中完成實踐探究,促進了智力發展和非智力因素的成長,為其未來的健康成長和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學科知識基礎以及素質基礎。

(四)豐富教學形式,理論與實踐并行

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從數學學科的實踐意義來看,加強學科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融合都是小學數學勢在必行的一種教學創新。當今時代的教育方式是實踐與理論并重,成績與能力并行,小學教師不僅承擔著為學生普及數學知識、培養其數學觀察和思考能力的責任,還擔負著培育學生動手動腦、探究生活、解決實際數學問題能力的重大責任。要想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其主動學習數學理論、參與數學教學,靠單一的語言闡述和“說教”方式是不行的,教師需要將數學理論指導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從實踐角度出發,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促進理論與現實的接軌,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加強學科教育。在此目標下,教師需要深入探究數學教學的形式,思考如何將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更好融合來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在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例如,對一些理論知識基礎好、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程活動上給予其更多的創新空間,促進這部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盡量使其保持獨立思考、大膽實踐,在自我探究實踐的過程中培養更強的能力。對一些基礎理論比較薄弱、綜合實踐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為其分配一些比較簡單同時又可以鞏固理論知識的實踐任務,不斷給予鼓勵和支持,使其建立學科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實踐滿足感。例如,在學習“雞兔同籠”時,教師可以采取分層實踐模式,平衡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差異和能力差異,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薄弱之處,均衡發展、共同成長。教師可以將學生大致分為兩個層次,在不影響學生心理的前提下,為學生布置不同的實踐探究任務,例如,對能力稍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基礎入手,讓學生自由討論“如何利用方程形式計算雞兔同籠”問題;對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探究問題“在不設未知數的前提下,如何更快地計算雞兔同籠”問題。通過不同的實踐探究主題,教師可以縮小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在綜合培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對能力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在教學進度上達到高度統一、平衡教學,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薄弱之處得到補充和鍛煉,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意識的提高,使其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堅定不移、勇于探索。在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的融合下,教學內容和課程重點得到了有效平衡、相互補充,充分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探究意識相結合,促進了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發展。

(五)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其實踐教學意識

現階段,小學教師的學科融合理念還不夠深刻,教師在實踐教學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和困惑。為了解決這些教學難題,教師需要深入學習,強化實踐教學意識。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在學科知識的融合基礎上,展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學科理論知識在社會實踐中延伸、提升的課堂形式。從教育領域的發展要求和學生前景來看,小學數學的課程整合是社會的選擇,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因此,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負責人和課堂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教師必須要樹立現代化教學觀念,轉變傳統教學思想,促進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融合,在課程教學時主動向學生滲透實踐意識,促進數學理論體現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的管理力度,加強內部培訓,鼓勵教師深造、學習,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的進步。一方面,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學習機會,大力支持教師的專業深化和外出學習。相關教育部門可以聯合多地的學校領導,在學生假期時間,組織教師共同開展學習會議,提高教師對學科融合、實踐融合的重視度,促進教學改革。思想先進、教學方法高效的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在教學中總結的有益經驗,為其他教師提供更好的“教學融合”實際案例。經驗不足、思想落后的教師可以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習更加先進的教學思想,促進教學的現代化改革。另一方面,在教學改革之際,教師自身處于一種迷茫狀態,對教學融合和實踐改革無從下手,學??梢匝埥虒W專家為教師解答教學存在的疑惑。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和改進,可以提升自身素質和專業教學能力,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主動將教學融合理念應用于實際教學。在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融合下,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不斷優化教學結構,加強實踐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促進了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形成,給眾多學校和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參考和目標限定。新課程改革使素質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學校和教育系統內部,將“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帶入新型課堂。為保持數學學科教學的先進性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新鮮感,小學教師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案,促進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現代化融合,增強數學學科的實踐意義。通過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教學,數學學科更加凸顯邏輯性、數字性特征,在實踐中也能彰顯數學的靈活性、自主性和創新性。同時,數學與社會實踐的融合改變了教學傳統刻板的印象,使數學課堂重新充滿生機與活力,為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教學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敏茹.“秦漢”數學史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2(25):35-37.

[2]黃美健.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小小設計師》綜合實踐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21(Z2):84-87.

[3]張壢.基于學習共同體模式下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J].教育藝術,2022(12):29.

[4]賀喜.小學數學實踐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22(10):81-84.

[5]張艷.讓學促思 砥礪前行——淺論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方略[J].學苑教育,2021(22):7-8.

[6]曹秋芹.聚焦核心素養,踐行小學數學實踐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82-83.

[7]袁琴.小學數學實踐教學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研究[J].讀寫算,2020(28):142-143.

[8]賀道瓊.小學數學實踐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分析[J].讀寫算,2020(28):71.

[9]李玉蘭.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J].新課程,2020(40):26-27.

[10]肖智慧.小學數學實踐教學中數據分析能力培育策略[J].讀寫算,2020(4):143.

猜你喜歡
數學學科有效融合社會實踐
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如何讓農村留守兒童重視數學學科的學習
美術教學中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淺論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融合
淺談中職學校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效融合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建立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