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2023-07-10 21:11馬步洲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6期
關鍵詞:發展策略創新能力初中語文

馬步洲

內容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能力成為了當下初中生學習與未來發展的關鍵品格。語文是一門內涵極為深刻的學科,學生對語文課程深入探究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過程,這對創新能力的發展有突出意義。然而,實際初中語文教學中,卻存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夠深入的問題,導致學生創新能力難以得到發展,這必然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不利于學生個人的發展。文章闡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然后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薄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能力 發展策略

初中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全面培育人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除了要在日常教學中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之外,還應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且利用一系列的創新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認知水平的同時,讓學生養成創新思維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讓學生有未來高質量學習與發展的良好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將其融入自己的教學目標體系中,根據不同課時和學生不同表現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長期堅持中實現對學生創新品質的有效培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保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初中生保持語文學習興趣,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語文學習動力,這必然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不可或缺條件。而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與保持,應先讓學生形成語文學習十分有趣、有必要的認知,這是傳統教學模式所難以達成的目標。而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進行創新學習,這讓學生對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魅力的感受更加到位,同時學生語文靈活且成功學習經驗會不斷累積,為他們語文學習興趣的保持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

對于初中生來說,將來要想成長為符合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必須要具有健全的人格,這為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利用學科優勢健全人格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下,不少語文教師只是將所學課文中人物的品質傳授給學生,而沒有讓學生對這些人物及對應事跡進行深層次剖析,這讓學生對其不理解、不認可,無法將其用于培養與塑造自我中,影響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通過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即使不再教師的要求下,學生也會進入對課文中的深度解讀之中,這讓學生不斷從不同課文中汲取了更多有利于個人發展的因素,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好了基礎。

(三)有利于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創新教學方式進行課堂已成為必然,這為教師提出了掌握更多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的要求。教師只有先意識到傳統教學方式的不適宜性,才能形成教學方法改革的意識。而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會發現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習環境中,學生的思維難以活躍起來,阻礙了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這便為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契機,必然能夠為更加和諧、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奠基。

(四)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且個性化發展

以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而言,促進學生學生全面、和諧且個性化發展成為了教師追求的最高教學目標。而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能夠對學生實施生活中發現、分析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訓練,這讓學生逐步養成了利用語文知識或是綜合跨學科知識創新地改善個人學習與生活的良好習慣,這便是語文學科育人價值不斷發揮的最直接體現,自然也為學生高質量的發展進行了鋪墊。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在新課改背景下,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已經形成了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共識,在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力度相對較大,但是卻沒有取得預期的創新能力培養目標,這是不少語文教師十分困擾的一點。究其原因在于:

(一)教學氛圍極為沉悶

當前,不少初中語文教師缺乏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關注,使課堂教學氛圍依然具有壓抑、僵化等特點,這讓學生思維十分固化,無法也不敢提出獨特的見解,難以借助思想碰撞形成更多創意觀點,久而久之,不僅學生的創新能力難以發展,還讓學生缺乏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條件。

(二)教學模式比較落后

當前,部分教師依然將灌輸式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這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與創新需求無法被關注,學生被動跟隨教師進行文本閱讀、寫作話題分析,既無法理解所學知識,又無法利用辨證思維看待生活中的語文問題,這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不足,語文學習興趣也比較缺乏。

(三)信息技術教學不受重視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與我國正在推進的教育現代化的要求一致,所以,語文教師應合理信息技術教學,并由此為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提高多角度支持。而實際上,不少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不足,豐富網絡資源未進入課堂,多種新型信息化教學工具也未進入課堂,這導致學生課堂中可討論內容有限,不利于學生新理念、新知識、新思想方法的掌握與運用,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活化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創新靈感

針對教學氛圍過于沉悶而導致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受限這一點,教師應從活化課堂教學氛圍對應層面出發,調動學生創新的想法與靈感。

1.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探究性、挑戰性和開放性更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進入生活場景中分析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語文知識,這是學生創新靈感得以激發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教學《童趣》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童年趣事,為學生打造生活情境:“同學們,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十分有趣的,回想老師自己的童年生活,總能夠在十分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獨特的快樂。小時候,大家都喜歡利用雞毛做毽子,并在做好后相互分享,一起踢毽子(并將踢毽子的畫面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你們有過哪些童年趣事呢?”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其感染力卻極強,學生在傾聽教師童年故事時,自己童年趣事也在大腦中涌現出來,對“物外之趣”有了一定的體會,這讓學生做好了對課文解讀的材料、思維和情感等方面的準備,當然這也是學生創新靈感被激活的體現,為學生更好體悟課文打好了基礎。

2.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興趣不僅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也是他們創新學習語文和認知世界的內驅力,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很難進入學習狀態,自然不可能創新思考與解決問題。為此,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應以創新興趣的激發為前提。

例如,在教學《偉大的悲劇》這一篇課文時,首先,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說一說什么是“悲劇”?鼓勵學生之間不斷補充與完善,明確悲劇是指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掉,并在該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東西,并給出發現地球的南極點這個例子。同時,教師圍繞課文題目提問:“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險以失敗告終,是一種悲劇,但為何悲劇前加了偉大二字?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其偉大?”在教師的連續引導下,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探究的想法,順利導入新課。然后,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學習看作是一次“探險”,在學習準備時,教師為學生提供《奪取南極的斗爭》這一補充性資料,讓學生弄清楚此次“探險”以何為目標,做好突破更多難題的心理準備。在自主閱讀時,應注意學生情感的投入,鼓勵學生將自己想象為斯科特一行人中的一員,在閱讀課文中親歷他們的經歷,對一些重要語句的含義進行分析與體會,包括“冷酷無情的責任”“為了沒有任何光彩的國家而斗爭”等,探究作者的記述為什么以斯科特的悲劇一幕為對象而不是以勝利者阿蒙森為對象?你認可課文最后一句話嗎?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課文的閱讀與思考,學生對于課文故事的理解也不同,如有的學生認為這是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有的學生認為這是一個讓人有失敗感的故事,還有的學生認為這就是一個悲壯的故事……這說明學生從多層面對課文進行了賞析評價,而這其實便是學生創新興趣和創新意識被激活的體現。不僅如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沒有僅圍繞課文中心思想引導學生學習,而是在一個個開放性較強問題的引領下,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多元,如一部分學生指出:“失敗和成功并不是對立的兩個概念,只有不斷在失敗中分析原因與吸取教訓,才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還有一部分學生指出:“以課文中斯科特一行人為例,如果沒有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低頭,這樣的悲劇也不會發生?!备鶕W生們給出的不同體悟來看,學生不再是僅從表面含義理解成功與失敗,也不再以教師的觀點對課文進行淺層次解讀,而是結合實際不斷思考,在課文中獲得了更多新的啟發。

(二)堅持以生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成為學習的主人,這讓學生有了自己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自然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式會發生轉變,學習中的創新行為也隨之形成,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1.無疑中生疑,促學生創新思維發展

無疑中生疑策略的應用,讓學生在語文課堂處于主體地位,這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與以往發生了巨大變化,為學生創新思維的縱深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這一文言文時,在探究課文環節,教師可以選擇組織表演性朗讀活動,其中元方和客人由學生扮演,教師則要負責旁邊的朗讀。學生在此種表演性朗讀之中,能夠真正進入課文的真實情境中,對人物情緒變化進行體會,并利用朗讀展示出來。這一項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繼續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弄清楚文中“期”“相”“尊”“家”等字的含義,并在各組形成共同觀點后,每組代表及時展示,而其他小組則要認真聽與思考,進一步對其補充完善,教師則負責查漏補缺,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課文內涵的把握。在學生對文言文描述事件理解之后,教師仍應繼續組織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從更多創新角度解讀課文,如從寫作手法角度解讀,這篇文言文具有開門見山的特點;從內容角度解讀,這篇文言文具有一波三折的特點;從人文內涵解讀解讀,這篇文言文達到了的信與禮的論述高度……在學生給出人文層面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趁機引導學生從“用道德約束自我”視角對課文進行解讀。其中一名學生從“友既然‘慚,元方還‘入門不顧”切入,表明元芳不具有寬容他人的品質。對于學生的解讀教師除了肯定之外,也可以趁機對問題進行延伸,將自己假設為元芳,如何對待客人是正確的?這讓學生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下,思維有了縱深發展,自然也讓學生回歸生活對課文進行了有意義的解讀。

2.以讀促寫,培養學生想象思維

創新離不開想象,擁有豐富想象力的學生,往往能夠創新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對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想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應為學生提供充分想象思維的機會與引導。其中以讀促寫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學生提供結合實際生活想象后,將美好事物或是個人見解表達出來的機會,這便是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發展的體現。

例如,在教學《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從作者朱自清角度出發,圍繞其散文語言特色這一議題組織群文閱讀活動,引入《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白水漈》《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散文選段,并分為“韻律美”“情感美”“色彩美”等模板,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完成對各模塊內容的構建。在學生分別完成各個模塊內容構建任務之后,教學由此并未結束,教師應繼續讓學生思考:“這些生活中常見景物,為什么在朱自清的筆下變得這么生動、有趣?”學生帶著問題對比不同文本時,明確這是因為朱志清善于細致觀察、善于運用多種修辭,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與景色結合起來,而這其實就是寫好散文的幾大要點。至此,學生已經能夠真正理解寫景抒情類散文的具體寫作技巧,接下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生活中各種景物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喜歡的一處景物進行描寫,注意要將已掌握的散文寫作的幾大要點體現其中。通過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的合理開展,學生在觀察與感受生活的基礎上,創新利用閱讀中掌握知識與手法完成了寫作任務,實現了對學生想象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有效鍛煉與培養。

綜上所述,以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為目標開展初中語文教學,能夠提高語文學科的育人效果,助力學生綜合性發展。針對初中生語文學習時創新能力不足這一點,教師應明確這與教學氛圍不夠活躍、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不足等問題有關,要提出對應的解決之策,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和創新興趣,逐步構建優質的語文課堂,進而實現學生創新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穎.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 能力的培養[J].赤子,2017(4):217.

[2]劉艷.初中語文教學對創新能力的 培養研究[J].中華少年,2017(15): 258—259.

[3]薛白.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 刊),2017(10):62.

[4]于連祝.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創 新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6):30—31.

[5]楊曙輝.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1(2):174.

[6]李榮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家長,2021(20):90.

[7]孫耀堂.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科幻畫報,2021(4):68.

[8]嚴小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名師在線,2021(29):35.

[9]曹麗芳.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文學教育(下),2021(8):86.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興隆中學)

猜你喜歡
發展策略創新能力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