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鈣、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的實驗探究

2023-07-11 11:31潘智陽呂春嬌劉炳華
化學教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碳酸鈉實驗探究碳酸鈣

潘智陽 呂春嬌 劉炳華

摘要:比較碳酸鈉、碳酸鈣性質及與鹽酸反應的現象,發現其差異原因在于溶解性。利用pH傳感器及液滴數傳感器為測試手段,探究飽和碳酸鈉溶液與不同濃度鹽酸的反應,并從宏觀、微觀、符號、曲線四個角度分析反應現象,揭示鹽酸與碳酸鈉分步反應的實質。

關鍵詞:碳酸鈉;碳酸鈣;鹽酸;傳感器;實驗探究

文章編號:10056629(2023)06007604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中學階段各版本教材均涉及碳酸鈉和碳酸鈣性質的探究,都有與鹽酸的反應,但實驗方案均未具體標明所用鹽酸的濃度,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初三化學教材(上)中描述為“稀鹽酸”[1,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高中化學教材(必修一)中描述為“濃鹽酸”[2。鹽酸濃度究竟多少適宜呢?實驗中我們發現不同濃度的鹽酸分別與碳酸鈣和碳酸鈉反應時出現“異?!爆F象,鹽酸濃度會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為此我們作了深入探究。

1 發現問題

在實驗中發現,向兩個分別裝有碳酸鈣粉末和碳酸鈉粉末的燒杯中滴加0.1mol/L鹽酸,發現只有碳酸鈣產生氣泡,而碳酸鈉至完全溶解后也未觀察到氣泡,這似乎與“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最初不產生氣泡,后來產生氣泡”相違背!隨后又分別用0.5mol/L和1.0mol/L的鹽酸溶液加入碳酸鈉、碳酸鈣粉末中,發現兩者均產生氣泡。僅從化學式看,碳酸鈣為CaCO3,碳酸鈉為Na2CO3,均只有一個碳酸根,貌似與鹽酸反應的結果應該一致。

2 分析問題

我們對碳酸鈣和碳酸鈉部分性質進行了比較,如表1所示??梢姸叩臓顟B、熔點、與酸堿反應的情況等幾乎一致,但溶解度差異卻很大,這可能是造成上述反應現象不同的原因。

當鹽酸與碳酸鈣粉末反應時,粉末會漂浮在溶液表層,在顆粒表面發生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會直接逸出;而碳酸鈉易溶于水,反應在溶液中進行,且在鹽酸濃度很低情況下,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不能大量逸出產生氣泡。

分析相關文獻發現,使用0.1mol/L的鹽酸和碳酸鈉溶液互相滴加,均立即產生氣泡[3。使用的鹽酸和碳酸鈉溶液的濃度均為0.01mol/L,獲得的pH、 CO2濃度變化的雙縱坐標曲線與模擬曲線基本一致[4。而我們選用不同濃度鹽酸滴定碳酸鈉粉末進行比較,發現產生二氧化碳需要大量低濃度鹽酸,導致難以觀察到氣泡。

經上述分析,若保持碳酸鈉溶液濃度不變,改變鹽酸濃度,應當存在三種反應情況:

(1) 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很難觀察到氣泡;

(2) 碳酸鈉與鹽酸反應一開始不產生氣泡,一段時間后明顯產生氣泡;

(3) 碳酸鈉與鹽酸反應一開始就能明顯觀察到氣泡。

為此,筆者設計了三組實驗,利用數字化實驗設備對實驗進行探究,并結合“四重表征”方法進行分析[5~7。

3 實驗設計

3.1 實驗設計原理

化學反應:不同濃度的鹽酸滴入碳酸鈉溶液,鹽酸先與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氫根。若酸過量,則會生成碳酸,并分解為二氧化碳逸出。

傳感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感器產生并應用于中學實驗教學,對于發展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三點優勢:實驗證據更加充足,可以得到實驗進程中變化的數據;實驗重復性好,相比傳統實驗,數字化實驗條件的控制更精確,實驗過程更穩定;增強了實驗的探究性,可讓學生通過曲線分析,培養和提高其探究能力。

四重表征:多重表征理論是應用于概念教學的理論,將多重表征理論與化學教學相結合一直是研究的熱點[8。從宏觀、微觀、符號、曲線四個角度分析實驗并聯系學生已有知識,能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增強科學探究的指向性。

3.2 實驗儀器及用品

儀器:pH傳感器、液滴數傳感器及配套滴管、磁力攪拌器、數據采集器及其配套軟件、燒杯、量筒、膠頭滴管、玻璃棒

藥品:12mol/L鹽酸、無水碳酸鈉粉末、去離子水、酚酞試劑、甲基橙試劑

3.3 實驗裝置

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3.4 實驗步驟

(1) 分別配制1.0mol/L鹽酸、0.5mol/L鹽酸、0.1mol/L鹽酸、飽和碳酸鈉溶液。

(2) 按圖1組裝實驗裝置,調節滴管末端恰在液滴數傳感器的中間位置。向滴管中加入去離子水,調節閥門控制至適宜流速,并確保液滴數傳感器能準確記錄數據。

(3) 潤洗滴管2~3次,關閉開關閥,加入1.0mol/L鹽酸,向燒杯中加入20mL飽和碳酸鈉溶液,安裝好pH傳感器,確保pH傳感器的玻璃泡浸沒在溶液中,最后放入磁子。

(4) 向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指示劑,開始數據采集,緩慢打開磁力攪拌器,調整至合適轉速,再打開開關閥。觀察屏幕曲面變化和溶液顏色變化。待紅色褪去后,立刻加入幾滴甲基橙,繼續觀察屏幕曲線變化和溶液顏色變化,直至曲線完成第二個突躍,且曲線有變平的趨勢時,關閉開關閥,停止數據采集。

(5) 依次用0.5mol/L、 0.1mol/L鹽酸重復上述(3)、 (4)步驟,得到滴定曲線。

(6) 實驗結束,拆除裝置,洗凈實驗儀器,并規范收好傳感器。

4 實驗數據分析與結果

4.1 1.0mol/L鹽酸滴定飽和碳酸鈉溶液

滴定曲線如圖2所示。

[AB段]

曲線:曲線緩慢下降。

宏觀:溶液紅色逐漸變淡,有氣泡產生。

微觀:此時的氣泡是由于局部濃度過大,鹽酸在與碳酸鈉接觸的一瞬間,生成碳酸并分解為二氧化碳逸出,但總體上還是碳酸根向碳酸氫根離子轉化的過程。

符號:

[BC段]

曲線:曲線迅速下降,在BC之間存在一個點代表碳酸根離子完全變為碳酸氫根。

宏觀:溶液紅色繼續變淡直至無色,有氣泡產生。

微觀:當pH小于8后,酚酞完全褪色;剩余少量的碳酸根離子逐漸變為碳酸氫根,也有少量的碳酸氫根變為碳酸。

符號:

[CD段]

曲線:曲線緩慢下降。

宏觀:溶液黃色逐漸加深,有氣泡產生。

微觀:此時碳酸氫根離子逐漸變為碳酸,碳酸會分解為二氧化碳逸出。

符號:

[DE段]

曲線:曲線迅速下降,在DE之間存在一個點代表碳酸氫根離子完全變為碳酸。

宏觀:黃色繼續加深為橙色,繼續變為紅色,有氣泡產生。

微觀:剩余少量的碳酸氫根離子逐漸完全變為碳酸,也有少量的碳酸分解為二氧化碳。

符號:

4.2 0.5mol/L鹽酸滴定飽和碳酸鈉溶液

滴定曲線如圖3所示。

該濃度的滴定過程,AC之間不產生氣泡,因為鹽酸濃度減小,導致碳酸

根離子未能直接轉化為二氧化碳逸出,而C點后逐漸產生氣泡。反應歷程同上。

4.3 0.1mol/L鹽酸滴定飽和碳酸鈉溶液

滴定曲線如圖4所示。

該濃度滴定全程未能觀察到明顯氣泡,因為鹽酸濃度與碳酸鈉濃度相差過大,無法觀察到氣泡。反應歷程同上。

4.4 結果分析

在本實驗條件下,1.0mol/L、 0.5mol/L、 0.1mol/L鹽酸滴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產生的現象分別為:始終有氣泡產生;先無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產生氣泡;全程很難觀察到氣泡。因此雖均為“稀鹽酸”,但濃度不同與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的現象也不同。其實本實驗現象與“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最初不產生氣泡,后來產生氣泡”并不相悖,碳酸鈉溶液的濃度對實驗結果也有一定影響,不同的濃度比會產生不同的現象,但本質上鹽酸與碳酸鈉的反應是分步進行的,因而導致與碳酸鈣反應現象的不同。

參考文獻:

[1]王祖浩,王磊主編.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3.

[2]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M]. 南京: 江蘇鳳凰傳媒出版社,2014: 51.

[3]肖中榮,周萍. 再談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的實驗改進[J]. 化學教學,2019,(10): 54~57.

[4]郭雨琦,孟慶華,劉翠,邢蓓蓓.鹽酸與碳酸鈉分步反應探究實驗裝置的改進[J]. 化學教學,2022,(11): 70~74.

[5]韓慧磊,信欣,孫影. 運用數字化技術探究鹽酸滴定碳酸鈉溶液的反應[J]. 化學教學,2020,(3): 56~60.

[6]張磊,王璇,孫美華. 基于傳感器檢測探究鹽酸與碳酸鈉溶液的反應[J]. 化學教學,2021,(6): 74~77.

[7][8]林建芬,盛曉婧,錢揚義. 化學“四重表征”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與實踐研究———從15年手持技術數字化實驗研究的回顧談起[J]. 化學教育,2015,(7): 1~6.

猜你喜歡
碳酸鈉實驗探究碳酸鈣
碳酸鈣三級紅外光譜研究
廣西扶綏縣擬投資105億年產600萬t碳酸鈣
HPLC-ELSD法同時測定鹿角霜中碳酸鈣和磷酸鈣
“實驗探究”與“微觀認知”的巧妙結合
《化學能與電能》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鑒別
碳酸鈣高填充母料制粒機的設計與開發
碳酸鈉制備單晶硅絨面的研究
ADC發泡劑尾渣回收碳酸鈉的工藝研究
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溶解過程熱效應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