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員參與齊發力,四位一體助管理

2023-07-11 01:25毛安琪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1期
關鍵詞:策略研究

毛安琪

[摘要] 教師的團隊建設是班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團隊的教育力量,為班級管理提供助力,以便更好地促進班集體的發展,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全員參與;教師團隊建設;策略研究;平行教育

馬卡連柯說:“應該有這樣的教師集體:有共同的見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間相互幫助,彼此間沒有猜忌,不追求學生對個人的愛戴。只有這樣的集體,才能夠教育兒童?!睆慕逃虒W的角度說,班級的授課老師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有著其他學科老師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從功利性和實利性的角度對老師進行評價,擔負升學重任的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要遠遠高于沒有升學任務的老師。這樣的價值設定,無形之中影響了科任老師在班級中地位的自我設定,既不利于班級管理,也不利于班級教師的個人能力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出,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他還強調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還是教育者。為了更好地開展班級教育工作,班主任應樹立整合教育資源的意識,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主動向學生、任課教師、家長和社區借力。但在現有的學校管理體制下,班主任在學校教育中時常處于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學校尚未形成一個協調一致的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制度環境。因此,形成班級教師團隊,全員參與管理將是未來班級管理的一大課題。筆者將從教師團隊成員的調整、班級決策過程的改善、班級行動方式的改進、班級評價體系的改革四個方面進行班級教師團隊建設的策略研究。

一、發揮團隊成員作用

眾所周知,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角,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然而,并不是說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專利,科任老師和班主任理應是一個統一的育人群體。

1.建立團隊,引入協作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僅僅依靠班主任是完成不了班級教育這個艱巨任務的,必須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要把科任老師當作班級管理的教育伙伴,當作班級學生教育的同盟軍,形成教育共同體,共同擔負起班級的教育管理。一方面,班主任要積極主動地幫助科任老師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在班級建立教師團隊,讓各科任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科發展特點和自己的專業優勢,充分發揮他們的育人引領作用,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也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從而實現學科間綜合育人、全員育人的新格局。例如,制定任務分工表時,將一學期或者一學年的班級事務做好分配,將班級板報、文藝匯演、體育競賽等,分別以負責人的方式分配給任課老師負責,再由班主任協同管理。

建立團隊,還需要聯結緊密的精神紐帶。江蘇省特級教師許丹紅提到:“技法高超的班主任,一定是善于拉近科任老師與班上孩子們心靈距離的班主任?!苯處煿潟r,她組織學生以一張賀卡一段話的方式表達對全體科任老師的感謝之情,由此,科任老師上課更加富有激情,教師團隊更加牢不可破。因此,班主任可以多創造機會讓科任老師和學生接觸,經常邀請科任老師參與到班級的活動中,與學生一起游戲、比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班主任日常要多與科任老師交流班級情況,增進友誼和情感,同心協力,共同發展。

2.提高能力,發掘特長

作為班級教師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科任老師應不斷提升業務能力。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才能讓學生的碗里有源源不斷的水。具體表現為善于觀察、善于傾聽、善于營造積極的情感氛圍,努力學習班主任技能,結合自身特長,做好班主任后備軍??迫卫蠋煶颂嵘陨淼膶I能力,在自己的學科領域之外,還應廣泛吸收各學科知識,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培養科研能力。在班級日常管理、活動中不吝嗇展示自己的特長。比如,運用自己的學科優勢配合班主任進行黑板報評比、朗誦比賽、新年聯歡、運動會等有利于班集體建設的活動,主動和班主任溝通班級學生近期的學習狀態、思想動態,成為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得力助手。

二、改善班級決策過程

1.創新機制,出謀劃策

每學期初,班級進行班集體制度、班級公約的制定或者修改時,應由班級教師團隊共同參與,出謀劃策,共同商議。這樣的制度,不再局限于班級常規,可以從德育、各學科出發,讓班級制度更加完善??迫卫蠋熞惨洺Ec班主任互通班級情況,了解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理念和具體舉措,傾聽班級內的聲音,統一要求,分工合作,以便形成強有力的教師管理團隊。

2.凝聚合力,協同決策

為了加強教師管理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班主任可定期召開科任老師聯席會,在組織科任老師研究學生思想動態、學習狀況的基礎上,制定下一階段的班級目標,從而讓每一位老師都能明確班級近期的教育目標,并為落實這一目標付出努力,把常規教育、養成教育落實在每一節課、每一時刻、每一個場合,使行為品質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通過聯席會,科任老師之間也可以互相溝通,互相協調,從而群策群力,為班級管理貢獻智慧和力量。

雖然班主任大多數是由具有較高素養和能力的老師來擔任的,但術業有專攻,科任老師對自己的學科有更加專業的知識和判斷。例如,當班里需要選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班主任應及時向各科老師請教,請他們推薦學生。學校經常會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班主任可以邀請科任老師協助。當科任老師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他們便有參與感了,學生們也會覺得老師更加親切。

三、改進班級行動方式

1.跨界融合,合力共赴

班級活動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邀請科任老師參與班級活動則是團隊協作育德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師生情感交流、展示科任老師風采的良好機會。因此,班主任可以主動邀請科任老師參與到班級活動中。

以某班級“大橋記憶”主題班會活動為例。在長江大橋維修改造完成之際,為引導隊員對家鄉地標有更全面深入的認知,進一步激發隊員愛祖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該活動得到了班級科任老師的支持,綜合實踐學科老師組織學生小組實地參觀大橋,協助隊員以照片、詩詞、文章、繪畫等形式將自己的感受抒發出來,并以傳統的班級系列小報的形式印制出來;美術學科老師開展尋找大橋最美瞬間的圖片分享展示活動,后期作為課堂展示時的背景;音樂學科老師又為此特地譜曲、鋼琴伴奏、錄音棚錄音、排練舞蹈,并在隊會課上解讀演繹,令學生們歡欣振奮。師生在共同的場域下,紛紛用最美的方式贊美大橋,令主題活動豐富而深入。老師們以自己的學科優勢和個體特點,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幫助和指導,用整體效應彌補個體不足,讓老師和學生都受益于團隊協作教育管理的共振效果。

再以筆者去年帶領一年級團隊設計校本一年級入學手冊為例。在一年級入學手冊的設計過程中,筆者有意識地融入了班級教師團隊建設的想法。手冊的設計凸顯了每一位任課老師教育學生的職責。例如,語文老師負責“童眼看校園”板塊,以優美的語言介紹學校和各功能室;班主任負責防疫部分內容;中午值班的科任老師按照手冊上的午餐要求進行訓練;體育老師負責路隊和放學板塊;德法老師負責“小小文明生”板塊。這樣的課程安排,是班級團隊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到了學期末,以往的畢業典禮幾乎所有的重擔都壓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要排節目、做匯報課件、布置環境、布置作品任務等。有的班級因為班主任最后工作任務繁重,占據了其他課程,讓老師和學生都很痛苦。而從班級教師團隊角度出發,每班的科任老師都應參與到班級活動中。因此,在這一次畢業典禮中,每班的音樂老師負責節目的編排,美術老師進行繪畫安排、指導和布置環境,信息技術老師進行畢業班學生課件制作指導,其余老師帶領學生開展畢業課程。團隊中老師們通力合作,為畢業班學生開展了難忘的畢業課程。

2.架設橋梁,優勢互補

作為班級教師管理團隊的一分子,科任老師應找回對班級建設和管理的熱情和責任感,摒除不能越俎代庖的想法,主動走到“前臺”,與班主任溝通交流,遇事不逃避,不推卸,勇于擔當,做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為班級管理提效。

班主任并不是“包打天下”的全能冠軍,囿于學識、專業、眼界,有些工作需要科任老師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比如,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學生是不愿意與班主任訴說心事的,這時語文老師可以借助周記、作文、書信交流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將相關情況反饋給班主任,與班主任一起商量并以適當的方式給予學生適時的幫助。又如,美術老師在課堂上發現某生屢次違反課堂紀律,多次教育無果,除了與班主任了解該生情況外,還可以主動打電話與家長溝通,進一步規范學生在課堂的行為??迫卫蠋煂W生的關注由課堂拓展到課外,是班級團隊管理的一大進步。

四、改革班級評價體系

1.變革評價,旨在激勵

以筆者進行班級評價體系改革為例,以往只有班主任或者語、數、外老師擁有決策權的每周之星評比,現在,科任老師也參與了進來。無論在哪一門學科中,只要表現優異的學生,都可以登上班級的“每周之星”光榮榜。這樣,班級的評優表彰不再局限于班級中部分優秀的學生,而是讓“跳一跳能夠到桃子”的學生也獲得了更多機會。不僅科任老師有了評價的權利,學生們也擁有了更加寬廣的舞臺,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又如,經常與科任老師溝通班級目標和發展動態,和各科老師們一起升級一套片花發放激勵制度:藍色片花獎勵數學課堂思維品質的提升,綠色片花代表科學課堂探究的認可,紫色片花代表音樂課堂音律美的表達……集齊所有課程的一套片花就可以獲得令學生驚喜的翻倍獎勵,這些由班主任和各科老師互相商量一起執行的經歷都在助力著彼此的課堂管理。學生享受卡片集齊時滿滿的幸福感,老師們也有著團隊協作的輕

松感。

2.創優評價,多維考量

為貫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深化新時代學生評價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學校應克服評價“唯分數、唯升學,重智育、重結果”的傾向,落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建立新型學生評優體系。除了班主任和副班長,各科老師可采用“五育成長積分”的方式,多維度評價學生。這樣的舉措能夠極大改變長期以來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在班級學生和家長眼中地位懸殊的功利看法,讓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在班級的地位趨向平衡,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育力量,讓班級管理不再只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班級不再是班主任的私人空間,而是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學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這才是班級教師管理團隊的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基本功[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3]許丹紅.打造小學卓越班級的38個策略[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策略研究
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
精英領航 集體突圍
低段小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農村信用社支農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提高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研究
高中英語書面表達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