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生命在故事中閃光

2023-07-12 03:51李爽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外化閃光來訪者

李爽

敘事治療通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由薄到厚”等方式,幫助來訪者從問題中抽離出來,做出積極的改變。小學敘事心理班會,讓學生在被尊重、被包容的氛圍里敘說故事,外化問題的同時打開心結,發現自身的“閃光事件”。

20世紀 80 年代,澳大利亞的臨床心理學家麥克·懷特、新西蘭的家庭治療師大衛·愛普斯頓提出了敘事治療的相關理論。通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由薄到厚”等方式,解構來訪者受到的主流文化的影響,將來訪者從問題中抽離出來,喚醒主觀能動性,做出積極的改變。經過40多年的發展,這一流派躋身西方后現代心理治療的代表性流派之中。

敘事治療的相關理論引入中國后,因其有別于傳統的治療方法、強烈的人文精神,引起了國內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等諸多領域的廣泛關注。著名教育家朱小蔓女士認為,生命敘事是“德育存在的主要方式”;也有學者指出,敘事過程就是“道德形成和提高的過程”。當敘事治療的理念和技術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就發展出了敘事心理班會、敘事心理成長小組、敘事心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其中,敘事心理班會以生命故事為核心,以自我講述為路徑,觸動學生的心靈,促進道德的發展,并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構建自我認同。

敘事心理班會順應了小學生熱愛想象、樂于傾訴的天性,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接下來,本文將結合真實、具體的課堂片段,總結小學敘事心理班會的實踐經驗。

〇 敘說,在傾訴中產生自主力量

敘事治療將來訪者自己講述的生命故事作為主軸,在此過程中,治療者不再是專家,而是以傾聽的姿態參與解決問題;來訪者占據對話的主要地位,在治療者的引導下自主解決問題。將敘事治療運用到小學敘事心理班會中,啟發教師摒棄偏見,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當師生位于平等地位時,敘事心理班會的開展才是有效的。

三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一方面,他們享受著成長帶來的快樂;另一方面,身心變化、人際交往等小煩惱也讓他們感到措手不及。因此,班級開展了一節以“我長大了”為主題的敘事心理班會。

“我長大了”課堂片段:

教師:在什么時候,你最能感覺自己“長大了”?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嗎?

學生:我力氣變大了。以前,我看到飲水機沒水了,只能喊老師來幫忙?,F在的我,可以輕松地換水,大家都說我是大力士。

教師:那你覺得長大的滋味怎么樣?

學生:好……也不好。

教師:哦?什么時候會“不好”呢?愿意講一講嗎?

學生:媽媽說我長大了,應該回自己房間睡覺??蔁粢魂P,房間就太黑了!我都不敢去廁所。想喊媽媽來,又怕她說我是膽小鬼。

教師:我很理解,人在黑暗中會本能地感到恐懼。那你有沒有想到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學生(思考片刻):裝一個不那么亮的睡眠燈,有燈就沒那么怕了。還有,睡前少看情節驚險的書,可能也會好一些。

教師:真是不錯的建議,今晚我也試試。

面對學生“怕黑”的問題,如果教師習慣性地向學生傳達自己習得的“經驗和道理”(如“你在家里很安全,不用害怕”“長大了就要學會獨立”等),其實是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將他們視作被動的“接收者”。這樣的溝通方式收效甚微,甚至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

而在敘事心理班會中,學生作為主體進行故事敘說,表達“怕黑”的真實想法,教師則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學生處于被尊重、被包容的氛圍里,不僅能獲得更積極的情緒體驗,還能在傾訴自我感受和自我經驗時,產生新的思路,自主解決問題。

〇 問題外化,摘下學生的“標簽”

“問題外化”是敘事治療中一種“對事不對人”的方式。敘事治療將來訪者從問題中抽離出來,讓問題是問題,人是人。在小學敘事心理班會中,教師嘗試用“外化”的語言幫助學生厘清自身與問題的關系。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更利于學生形成客觀的判斷,獲得有效的解決方法。

三年級的課業逐漸加重,難度也有所提升。個別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面對作業時,變得越發“拖延”。這種情況下,開展一節敘事心理班會,鼓勵學生提高效率、對抗拖延是很有必要的。

“戰勝拖延癥”課堂片段:

教師:當你準備寫作業的時候,有個東西對你說“想不想去踢球”,當你才寫了一半作業,它又說“先玩一會兒也沒關系”,如果要給這個東西起個名字,你們想叫它什么?

學生:就叫它小怪獸吧!

教師:好,如果拖延癥小怪獸有形態,那該是什么樣的?

學生1:有時候是玩具,有時候是零食。

學生2:還可能是手機、平板電腦、臺式電腦的樣子。

教師:那可真是千變萬化!一般拖延癥小怪獸什么時候來找你們?

學生1:當我覺得辛苦,想偷懶的時候。

學生2:我一開始犯困,小怪獸就出現了。

教師:你們有辦法打敗它嗎?

學生1:可以!我會說“快走開,等我寫好作業再和你玩”。

學生2:我會把拖延癥小怪獸送到看不見的地方,再把門關好,讓它進不來。

學生3:我會告訴自己,如果成功趕走了小怪獸,就可以吃個冰淇淋。

教師:原來有這么多辦法打敗它!

如果僅憑學生一時的表現,就簡單粗暴地給他貼上“磨蹭”“拖拉”的標簽,極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甚至在心理暗示下做出趨向于標簽的行為。而在敘事心理班會中,教師尊重學生的說法,將“拖延癥”視作與學生內在本質無關的“小怪獸”,引導他們 “摘下標簽”,從“旁觀者”的角度思考“拖延癥”的危害和應對策略。內在本質得到肯定,有助于降低學生的挫敗感,用輕松愉快的方式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〇 由薄到厚,發現自身的“閃光事件”

“來訪者有時會將自己的積極資產壓縮成薄片。如果將薄片還原,在意識領域加深覺察,由薄到厚,就能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边@一敘事治療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小學敘事心理班會。

“唯分數論”的長期盛行,令不少教師、學生將成績視作唯一的“積極資產”。但人各有所長,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多種“積極資產”,發現自身的“閃光事件”,構建自我認同。在麥克·懷特的眼里,這一策略如同“打開行李箱”,來訪者在故事敘說中呈現自己豐富而美好的內在本質。

“夸夸我自己”課堂片段:

學生:老師,我好像不會夸自己。

教師:想一想,你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錯?

學生:我不知道……

教師:那別人都是怎么夸你的?

學生:他們夸我很有商業頭腦。

教師:是嗎?可以具體說說嗎?

學生:義賣的時候,我的攤位人來人往,賣得比別人都快。

教師: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學生:先要大聲吆喝,吸引大家的目光??吹侥猩?,我會先從玩具槍、奧特曼卡開始推薦,女生的話,可以推薦玩偶、發夾之類。對了,還可以搞促銷,買三送一、買大送小……大家就會為了“贈品”多買一些了。

教師:你真的很厲害!現在,還覺得不會夸自己嗎?

學生:我覺得自己真是個“銷售天才”!

學生一開始不知道怎么夸自己,是因為沒能察覺自己的“積極資產”。但隨著故事敘說,義賣時的成功經驗被喚醒,學生開始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變得自信起來。根據敘事治療的相關理論,這種“我擅長做某事”“我曾把某事做得很好”的表述,是來訪者身上最需要被看見、被豐富的“閃光事件”。學生由此產生的積極的自我觀念越多,思想和行為就越容易走上正軌。

小學敘事心理班會兼具趣味性、針對性和人文性,是教師推進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故事的敘說,讓德育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規范的說教;故事的滋養,讓兒童發現生命中更多的“閃光事件”。

猜你喜歡
外化閃光來訪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來訪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來訪者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閃光
閃光的枝條
外化于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為的視角
放下“應該”,才得自由
八月,紀念碑在閃光
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