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讓之篆書《吳均帖》藝術特點及創作啟示

2023-07-12 12:59劉禹昕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篆書章法筆法

摘 要:吳讓之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是“鄧派”篆書的集大成者,并且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對后世的書法篆刻家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吳均帖》為例,通過對吳讓之篆書的用筆、結字及情感表達的分析,總結出吳氏篆書對書法創作的啟發,希望更多人可以感受篆書所帶來的情感表達,體會到篆書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吳讓之;《吳均帖》;篆書;筆法;章法

“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迸c隸書、楷書、行書相比,篆書出現較早。篆書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先秦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等大篆,秦漢到清朝時期的小篆,都表現出獨特審美價值?;赝袊奈淖职l展進程和中國書法發展歷史,篆書是十分重要的。

篆書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篆書筆法非常單純,以曲筆弧線為主,中鋒用筆,平入平收,體勢圓中帶方,方中求圓,結體平正端穩,形體大小均勻,略帶粗細變化。篆字有提無頓,有轉無折,沒有較明顯的撇捺之分,書寫基本上是用點、直、弧三種筆畫組字,而且起止藏鋒,上緊下松,極少使用裝飾性成分。篆書體勢略長,自然古雅,使轉靈活多樣,字形修長而富有變化。篆書的書體具有古樸典雅的特點,適用于呈現傳統文化和歷史題材的創作。

一、吳讓之篆書創作背景

篆書在秦漢時期發展達到頂峰,之后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書寫習慣的改變,因書家對書法藝術有了新的追求,書法藝術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突破,篆書逐漸失去了實用地位,優秀的篆書作品出現得越來越少。在唐代,篆書有所發展,形成復興之勢,但也難擋發展頹勢。到清代,篆書藝術再次復興。吳讓之作為清代篆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篆書點畫間展現舒朗飄逸、嫵媚優雅之趣。

吳讓之,初名廷飏,字熙載,號讓之,清代篆刻家、書法家,為包世臣的入室弟子,篆書和隸書取法鄧石如。吳讓之篆書的字法精熟沉穩,線條流暢秀麗,點畫自然靈動,結體瘦長端穩,行筆穩健流暢,尤其精彩的是他的收筆之處運筆強勁獨特,寫出了自己的風格特色,也反映了吳讓之對石鼓文、金文有深入的研究。吳讓之還對篆書創作做出了大膽的革新,將隸書的筆法融于篆書,開創了先河,是對鄧石如篆書的發展,影響后世直到當下的篆書發展。

吳讓之在書法作品中的創新求變的意識和對于藝術追求的態度,啟示著后世書法研究者熱愛自己所學習的領域,在這一領域不斷學習和嘗試,不斷地繼承發展,推陳出新。不僅要對書寫中筆法、章法、結構進行變化革新,還要結合書寫工具、書寫載體的運用以及書寫形式的變化去呈現書法作品。

二、吳讓之篆書《吳均帖》藝術特色

吳讓之的篆書極具特色,點畫舒展飄逸,在書寫中行筆穩健流暢,下筆有神。尤其是吳讓之的篆書《吳均帖》圓潤溫婉,開朗俊秀,其飄逸典雅的書寫風格與清新脫俗的文章內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靈活創新的筆法

吳讓之此帖獨具魅力的用筆是彰顯其藝術風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吳均帖》作品創作中,吳讓之的筆法非常豐富,具有趣味性和靈活性,他用筆上大膽地舍棄古人小篆的橫平豎直及左右的弧線,使用帶有隸意的筆法,使篆書原本單調的線條變得遒勁沉穩,使整幅作品不顯得單一。從《吳均帖》中可以看出吳讓之獨特的書寫筆法,以中鋒為主導,同時帶有側鋒、垂露、懸針的筆法以及略帶覆式的橫畫處理,轉折處筆鋒使轉變化,收筆處靈活出鋒,這些看似細微的用筆技巧,使字形在體現秀雅舒朗特質的同時,又有了生動別致、耐人尋味的細節,構成了吳讓之篆書獨有的溫婉細膩的美感。這些特點也讓后人對吳讓之的篆書產生了強烈的研究興趣,以下對吳讓之在書寫中運用到的筆法進行了歸納總結:

第一,起筆藏頭護尾,保持中鋒書寫,使整個字體直立、飽滿、平衡。每一筆保持筆力均衡,粗細勻稱,極力體現出一種“鐵線”的書寫美感。用筆多平入平收,中鋒為主,沒有任何裝飾成分,屬于全封閉用筆,用直上直下的豎,沒有過多筆法上的變化。

第二,《吳均帖》運用了大量的接筆,接筆不僅可以使得字內的結構更為完善,還可以豐富字內空間的趣味性,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秴蔷分械慕庸P包括三類:虛接、實接、留筆。在每個字的起筆處采用實接筆法,逆鋒起筆壓毫,控制筆的力度,中鋒直立書寫,符合用筆的規律方法和書寫的節奏感,筆畫較多的字采用實接,可以使整個字顯得厚重精神;在收筆處,采用了虛接或留筆的方式,所謂“計白當黑”,在書寫中采用斷筆虛接,連筆多變,并加上筆畫間的隨勢取形,以及用墨的變化,增添在書寫中的虛實對比,使整個字體顯得自由又富有節奏感,同時也豐富了字內空間的趣味性。對于橫畫較多的字,利用虛接的方式使同一字在字內的橫或者豎顯得不死板,連綴成豐富多姿的藝術形式,更為靈活,帶給欣賞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第三,折筆在《吳均帖》中的應用是比較多的。轉和折的不同之處在于書寫的節奏不同:轉筆的書寫較緩慢但是流暢;折筆則比較果斷,使整個字體顯得飽滿豐富。在轉折處將筆桿逆時針轉動,使筆鋒在下段處保持中鋒用筆,能保持整個字體的直立感、平衡性。作品中沒有撇捺的出現,運用了左右對稱的弧線代表了撇捺,轉折圓潤,視覺效果不會顯得怪異或過于突兀。

第四,提按與粗細。行筆的輕重緩急直接影響著線條質感的產生及風格的形成,用筆提按力度的強弱變化帶來的是線條粗細對比,而筆鋒含墨量的多寡及用筆速度的快慢帶來的則是線條的枯潤變化。在吳讓之篆書中,沒有較明顯的粗細對比,從整體上看,整幅作品統一和諧,簡潔而單純,粗細均勻,在圓轉處略微細一點,但是整體上統一平衡,不會讓人感到不舒適。

(二)“和而不同”的結字

第一,獨體結構:獨體字的結構是沒有偏旁,自成體勢。一般分為直勢和曲勢兩種。曲勢的字姿態生動,富有動感,曲勢婉轉,但要掌握好字的重心,端莊平穩;而直勢的字一般將長豎的重心上提,使整個字看起來精神飽滿,自然靈動。

第二,向背結構:主要靠左右相對的兩條縱式筆畫的形態來體現。相向者,兩弧重心向上的同時,對稱并向內環抱書寫;相背者,兩弧向外呈背對式書寫。在書寫時做到左顧而右盼,理解左右兩部分的內在聯系,整個字體有分有合,內部空間不可過大過寬。

第三,相讓結構:由于一些漢字是由偏旁等多個部件組成的,要將其處理得渾融整體,特別是注重上下半部分的大小關系及松緊關系,做到上緊下松,相融相合,緊密相連,切不可相互割離。

第四,附麗結構: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況,也就是說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兩部分要相互配合。在書寫中,這類字一般是以曲附正,一邊寫得端莊凝練,而另一邊寫得多姿多態,這樣才會風神飄逸,不顯得整個字呆板失神。篆書筆畫的布局非常整齊,留白也很均勻。對于兩側對應的筆畫,要將右側的一筆加長,或是改為曲折的線條,來達到變化的效果;對于上下相同的變化則要寫為上小下大,利用參差錯落完成變化。

第五,包圍結構:屬于全包圍的字,字體緊密但字體內部留有空間。在書寫中要圍中有缺,氣息通達,布置爽然,使整個字內部空間舒適,內外有呼應之勢。

第六,天覆結構:這類字的處理上,以上重下輕的體勢書寫,要注意上下對準,不可偏倚,不可以頭重尾輕。書寫時要上寬下窄,讓上部覆蓋到下面的筆畫,下部要寫得窄長,應該以上包下,上下協調,上下對正。

(三)圓潤協調的情感表達

篆書結構均勻齊整,筆法瘦勁挺拔,使轉較多,直線很少,用筆圓潤。吳讓之的書學思想及藝術風貌帶有明顯的中和意味,這種思想啟示后人在今后的書寫創作中,對于字法、筆法、結構以及章法要全面掌控,全面協調,使整幅書法作品完整和諧?!秴蔷肺谋緝热菔且黄夡w散文,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厭惡、對于官場的厭倦,體現了作者高潔的心境,這與吳讓之本人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作為一位具有創新思維的書法家,吳讓之從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出發,以典雅莊重、簡約大方為審美方向,使用中鋒加以提按,來加強線條的力道,用墨的枯潤變化來豐富線條質感,以行筆的快慢彰顯節奏。莊嚴秀麗、氣息高雅的篆書和世俗文化之間形成強烈反差。他基于這種情感所帶來的創作給人的啟示是遵循自己的內心感受進行創作,在創作中感受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態度。

三、篆書的創作實踐

對于每種書體的學習和體會,都是從識讀和臨習開始的,從臨帖中也可以挖掘出書法創作靈感??梢哉f,臨摹碑帖為書法學習提供了不少幫助,為以后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讓之作為一個成功的書家,他不僅能形成自己獨有的篆書風格并且靈活地運用,并且對晚清及近現代的諸多藝術家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次主要研究吳讓之的篆書風格,并進行相關創作實踐。

在篆書作品《短歌行》(圖1)創作中,整體格局是行間距緊湊,字與字之間的距離相對寬松,產生一種強烈橫式排列感。以六尺整張,三條屏豎式書寫,上下各留白,這樣使整幅字章法和結構和諧統一。落款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于篆書的釋文,利用文征明小楷進行書寫,目的是使正文與釋文不顯得單一和突兀;第二部分落款內容為釋文下方留白,采用趙孟頫小行書創作的方式,趙孟頫的字體沒有過多變化,與正文結合,達到了和諧統一。在整幅作品中,為了使作品不顯得單調,不單單采用了純墨色書寫,在釋文處采用朱砂色進行書寫,在形式上略有新意,別具一格,突破了以往的書寫方式。在創作中,大膽加入個人思想,加強空間的疏密變化,書寫輕快流暢,更增加了靈動性。

在書寫時,短的直線和長直線略有不同:短直線并不是絕對的直,大部分的時候都要帶一點弧度,使字的結構更加有張力感,不顯得呆板。還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短橫都是要有弧度的,要結合整個字的結構來變化,有的時候加了一點弧度反而會使這個字變得軟弱無力。長直線幾乎沒有帶弧度的,長直線就是一個字的主干,支撐整個字,所以書寫時要挺拔有力。為了使整幅作品完整創作,不會出現結構上的不協調,對創作中的結構特點進行了以下的總結:第一,橫平豎直,篆書與楷書不同,在書寫中要做到橫平豎直,否則字形歪斜,不能平衡,如中的“古、三、用”等;第二,對稱均勻,比如“幾、多、公”等;第三,自然合度,在創作中不可一味追求長度或者展闊,而要追求自然的效果,達到勻稱和諧的藝術效果,比如“吐、但、日”等字。

一般說來,篆書臨摹難度要大于其他書體,這主要是由于篆書與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相距遙遠,所以很難很好地去理解它。在本次創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篆書線條不夠勻稱,字形重心有時不夠穩定,容易欹側。在篆書書寫時,不可一味追求勻稱,要注意線條粗細穿插和變化,在用筆上,要注意虛實互出,潤燥相生,從而使得篆書的筆畫線條韻律生動,節奏分明。由此,在今后的學習中,要特別注意對于歷代篆書結構、章法的分析和練習以及書法理論的學習。相對于其他書體,篆書是一種文靜、規整的字體,篆書的勢需要解決上述問題,才可能表現出靜中蓄勢的感覺。

在書法創作的這條路上前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執著的信念,還有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在這過程中還要持續開拓創新,不斷地豐富充實自己,尋找屬于自己的創作風格,在這條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王明茗.吳讓之篆書風格特征淺談[J].江蘇教育,2020(13):39-42.

[2]崔婷.吳讓之篆書與篆刻藝術研究[J].美與時代(中),2020(2):74-75.

[3]馮天祎.探究吳讓之篆書中和的思想[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1.

[4]鄧石如.鄧石如篆書廬山草堂記[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9.

[5]崔瀟涵.丹青不知老將至:漫談吳讓之的藝術成就[J].今古文創,2022(5):86-88.

[6]吳讓之.吳讓之篆書精選:下冊[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

[7]楊建虎.剛柔相濟 婉暢多姿:吳讓之的篆書藝術述略[J].群文世界,2012(18):98.

[8]薛帥杰.包世臣是鄧石如的書法代言人:“包派”與“鄧派”關系考察[J].廣西藝術學院學報,2007(4):145-146.

[9]吳健.《吳讓之篆書吳均帖》[J].江蘇教育,2019(69):33-36.

[10]周雪婷.臨吳讓之篆書[J].書畫世界,2016(5):76.

[11]宋欣陽,陳麗云,嚴世蕓.中和正義:探中和思想內涵與中醫學[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5):1 593-1 596.

[12]趙爾巽.清史稿[M].上海:中華書局,2003.

[13]林海珊.吳讓之篆書風格研究兼論自身創作[D].南京:東南大學,2017.

[14]劉恒.中國書法史:隋唐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劉禹昕,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法篆刻藝術。

猜你喜歡
篆書章法筆法
《李思訓碑》筆法臨析(七)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例證段的基本章法
魯大東篆書蘇軾“人生十六樂事”
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
幾多筆法寫思情
筆法與臨摹
清代篆書第一人
——錢坫
俱天成,極奇妙!——閑聊畫面石的獨特筆法
讓章法更好看的九個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