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路徑探析

2023-07-13 14:14孟慶霞
支點 2023年7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路徑現狀分析

孟慶霞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甘肅生態環境向好基礎尚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古浪縣依據中央、省市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提出“全力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目標。本文通過對古浪縣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現狀的調研,分析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 現狀分析 實踐路徑

生態建設,國之大者。甘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描述了甘肅生態環境現狀。古浪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精準對標省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生態優縣”的戰略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對古浪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了為期六個多月的調研后,對進一步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提出思路與對策。

一、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目標的確立

古浪縣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全力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努力使古浪成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這是貫徹黨中央號召作出的決定。黨的二十大更是鮮明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 綠色低碳發展?!?。這是立足古浪實際作出的決定。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騰格里沙漠南緣,地貌復雜,氣候干燥,地理條件獨特,生態環境脆弱,在甘肅的生態地位特殊且重要。這是回應人民期待作出的決定。邁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古浪人民既需要優良生態帶來綠色資產和巨大財富,又需要優美環境帶來舒適生活和愜意享受,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推動解決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這是為建設“美麗甘肅”號召作出的決定。八步沙林場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甘肅首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古浪肩負著為“山川秀美、生態優良的美麗甘肅”貢獻“古浪方案”的重大任務。

二、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實踐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導下,古浪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祁連山麓到中部綠洲,從移民新村到戈壁大漠,到處欣欣向榮,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實踐成效主要有三個。一是牢固樹立了綠色發展政績觀??h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印發了《古浪縣縣級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重要文件,[2]推動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樹立了大抓生態治理的鮮明導向,形成創建生態示范縣的強大合力。二是夯實了生態治理基礎。古浪縣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地形酷似甘肅全貌。南部山區已有三個鄉鎮整體搬遷,實現大面積退耕還林還草,如今已是一坡坡生機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中部綠洲崛起,呈現一派生機。北部騰格里沙漠,沙害不再,一望無際的草方格綠意盎然。三是探索出了極富示范意義的經驗。近年來,古浪縣在“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的發展目標下,著力打造美麗甘肅“古浪樣板”的“古浪示范”,在生態文化、制度建設、生態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產業發展和生態宣傳等方面,探索出了極富示范意義的經驗。

存在問題主要有四個。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特別是環保設施如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工業園區污水處理、余尾固廢棄物處理、居民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等設施建設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綠化面積小且分布極不均衡,生態治理綜合能力仍相對薄弱。二是農村環境治理亟待加強。農村村莊臟亂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鄉鎮環?;A設施十分薄弱,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較低,垃圾清運收集設備不足,大量生活污水,秸稈尾菜、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方式簡單,不合理使用農膜、化肥,農藥等問題還較嚴重,嚴重影響農村的生態環境。三是生態治理投入資金匱乏??h級財政收入不高,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引導和激勵民間資本參與生態治理的機制還未形成,致使投入生態和環保的資金受到很大制約。四是生態脆弱的現狀尚未根本扭轉。干旱缺水、風沙頻發、生態環境向好基礎尚不穩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將長期存在,且仍然成為制約全縣發展的瓶頸。

三、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實踐路徑

(一)堅持生態修復保護,打造底色亮麗示范縣

山清水秀、林木蔥郁、碧草藍天的亮麗底色,是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題中之義、核心要義。一是推進南部山區水源涵養林建設,重現蒼松古道麗景。作為絲綢之路的要沖之地,古代古浪一直是山川秀美的“風水”寶地,本身有良好的生態文化、有傳唱千年的自然故事,是古浪巨大的無形生態文化資產。按照黨的二十大要求,要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緊緊抓住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政策機遇,牢牢依托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退化草原治理,集中力量推進南部山區水源涵養林建設,持續鞏固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成果,從而增強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為參與綠色碳匯交易創造條件。二是實施中部地區推進國土綠化倍增行動,營造舒心宜居空間。中部綠洲是古浪人口的主要集聚地和工農業生產集聚區,要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生態治理要注重與居民住宅、產業、耕地統一規劃、統一實施,不斷優化生產生活空間格局。要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以“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風貌革命”為重點,規范垃圾分類轉運集中處理規程,解決廁所防凍清運問題、推進村莊拆違治亂,引導群眾見縫插綠,美化綠化更多閑地空地,推動實現農村環境更整潔、村莊更宜居、生態更優良。要通道整潔優美。城鄉通道是縣域空間的形象窗口和筋骨血脈。對縣域內國道省道兩側的綠色空檔進行補綠,對所有鄉村組道路兩側開展植綠行動,農田渠道布局生態經濟林防護體系,對枯死樹木和病害樹木進行清理。三是持續開展北部沙漠防沙治沙,打造八步沙全國防沙治沙基地。要建立北部沙區封禁保護區,加大力度打擊沙漠放牧、采摘草籽、盜獵等違法行為,鞏固來之不易的生態恢復成果。要著力培育沙漠果蔬業、養殖業、生態旅游業以及加工服務業等諸多產業,實現沙漠變綠洲,綠洲變金山,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堅守生態文明紅線,打造綠色發展示范縣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綠色發展中推進生態治理增進民生福祉是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價值導向。一是加快發展生態農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古浪8+N主導產業上烙上鮮明的“綠色”標簽。要爭取創建省級蔬菜產業園、國家級畜牧產業園,不斷放大生態產業優勢,帶動牛、羊、奶、精細果蔬等四大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建設,做大規模,推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樹立全省綠色大產業發展典范,真正凸顯出河西走廊經濟帶特色高效農業的功能定位。二是推動工業綠色化轉型升級。要以現代產業園區為依托,面向高端、聚焦新興,進一步做大光伏產業、精細化工、食品加工、綠色建材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要積極引導祁連山水泥集團、鑫淼公司等工業企業自主創新、實現減量化,再循環,資源節約化改造,推進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三是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著力打造黑松驛的“古鎮游”、古豐的“田園游”、黃羊川的“鄉村游”、縣城的“紅色游”、八步沙的體驗游,金大路沿線移民風情游,串點成線,串珠成鏈,形成生態環境優美、設施服務配套、文化傳承深厚、產業特色鮮明的旅游新格局。

(三)強化公民環保意識,打造低碳消費示范縣

低碳綠色消費既是古浪人民厲行節儉的本色反映,也是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重要體現。一是在個人住房體現綠色。杜絕別墅式住宅或面積超過120平米的豪宅建設,杜絕過度裝修,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二是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嚴禁大吃大喝,公款宴請,鋪張浪費,不吃奇珍異禽,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三是倡導節約用水。引導居民收集屋頂雨水再利用,在洗車、洗澡、洗衣、洗鍋時節約用水。四是發展綠色公共交通。推行電動出租車,倡導綠色出行,在縣城內上下班堅持步行。

(四)堅持生態融合戰略,打造新型城鎮化示范縣

新型城鎮化是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有力抓手。一是充分利用古浪河、大靖河建造人工濕地。人工濕地可攔截面源污染排放,營造城市“肺功能”,改善人居環境。二是建設綠色街道。在城鎮建設時要規劃建設綠色街道,舊城改造則通過局部改造,逐步推進,完善街區綠色街道系統。三是變廢為寶,建設清潔社區。城市垃圾及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城鎮垃圾應實施分類收集,并大力回收利用。

(五)秉持生態教育理念,打造崇尚環保示范縣

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全縣上下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新風尚是古浪打造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的基礎性工作。在幼兒園、中小學校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古浪人文歷史文化資源,持續用“八步沙六老漢”的感人事跡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學生的文化情懷和生態自信。黨政機關、教育科研文化部門要發揮好生態文明建設領頭人作用,做到“事不避難”,帶頭守護好古浪的綠水青山。

(六)嚴明生態保護制度,打造保障有力示范縣

嚴明的生態保護制度是古浪“生態軟實力”的有力見證。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古浪要克服一切困難推進,只要是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古浪就要不講條件堅決糾正,真正扛起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要強化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和環境追責制度,依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和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一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二要建立健全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制度機制。如健全綠色收費價格機制,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方面,著力把古浪打造成全省水權水價改革示范樣板縣。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2]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32-134

[3]葉進,雷浩,祁連山自然保護與脫貧攻堅“雙贏”的路徑選擇[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108-114

[4]王瑛,鄧學峰,胡家睿,我國生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及建議-以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為例[J].環境與發展,2017(3):270-272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路徑現狀分析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