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清政商關系如何助力地區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2023-07-13 11:26羅進輝閆家銘
財會月刊·下半月 2023年7期
關鍵詞:專精特新新發展格局案例研究

羅進輝 閆家銘

【摘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 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是打破西方發達國家技術封鎖、 實現我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必由之路。然而, 培育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科技型企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存在很多市場失靈失效的地方, 需要積極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引導作用。本文在系統梳理國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演進過程的基礎上, 通過理論分析指出地方政府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辯證統一是助力地區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制度保障, 能夠幫助中小科技型企業解決在技術、 資金、 數字化、 人才等要素方面面臨的現實難題。接著, 本文選擇隱形冠軍“第一城”寧波市作為案例研究對象, 分析總結寧波市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過程中的成功經驗與可取做法, 同時指出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本文的研究工作既能夠豐富親清政商關系經濟后果的研究文獻, 也可為國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實踐活動提供及時的決策支持和政策啟示。

【關鍵詞】親清政商關系;“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創新;新發展格局;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2;D6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3)14-0014-11

一、 引言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 科技創新是變局中實現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關鍵, 全球各國圍繞科技制高點展開了激烈競爭,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更是加強了對我國的技術封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因為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 實現國內大循環需要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加速突破各細分領域的“卡脖子”難題。由此, 引導中小科技型企業走“專業化、 精細化、 特色化、 新穎化”(簡稱“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成為我國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舉措。2022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要統籌穩增長、 調結構、 推改革,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不搞粗放型發展”, 這就要求作為創新主體的中小企業注重提升創新能力, 從“大而全”向“大而強”“小而精”轉變。

然而, 培育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科技型企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在技術方面, 企業創新意識不強、 創新積極性不高, 核心技術攻關道阻且長; 在資金方面, 嚴重的融資約束難以滿足企業長期的大額研發創新投資需求;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 企業面臨日益凸顯的“不敢轉”和“不會轉”問題; 在人才方面, 企業難以吸引并留住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人才儲備和人才結構亟需優化。這些都是市場“無形之手”無法解決的問題, 需要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引導作用。例如, 在德國, 政府層面推出“從想法至市場”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支持政策, 并在金融體系層面為企業提供從孵化到持續成長的全生命周期的資金支持, 最終將“隱形冠軍”企業的數量做到全球第一。類似地, 在日本, “專精特新”企業被稱為高利基企業。日本政府為了培育高利基企業, 建立了由經濟產業省中小企業廳負責規劃、 協調, 舉國上下緊密配合、 相互合作的組織機構體系, 并提供技術開發補助金以扶持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因此, 本文認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是我國各級政府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制度保障, 因為親清政商關系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辯證統一。

一方面, “有為政府”能夠充分激發和釋放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與潛能, 助力打造企業主導、 市場支持、 產學研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同時, “有為政府”致力于通過“放管服”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 通過完善減稅降費措施和加大專項補貼力度, 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通過加強數字化轉型政策引導等措施, 加速推進中小企業數字賦能; 通過在培養人才、 吸引人才與用好人才三方面持續發力, 全方位優化地區人才結構, 提高人才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 “有效市場”不僅能夠有效降低中小企業在非生產活動中的資源配置, 緩解信貸市場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歧視, 還能夠消除市場準入壁壘, 推動落實不同企業享受平等待遇, 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 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由此可見, “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能夠破解我國中小科技型企業在技術、 資金、 數字化、 人才等方面面臨的現實難題, 為地區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

更為具體地, 本文對浙江省寧波市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實踐活動進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之所以選擇寧波市作為案例研究對象, 是因為城市地位和經濟總量并不突出的寧波市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中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 儼然成為我國的隱形冠軍“第一城”。本文分析發現, 寧波市政府持續完善政務服務, 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合力打造適合“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優渥環境。一方面, 寧波市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致力打造融通創新生態, 設立專門的“專精特新板”, 為中小科技型企業集聚優質的金融資源; 另一方面, 寧波市利用其自身的港口優勢, 在全球經濟融合發展背景下加強國際合作, 幫助中小科技型企業拓展市場空間。當然, 本文也發現寧波市在培育工作中仍然存在扶持政策覆蓋面不夠廣泛、 科技創新效能相對薄弱、 對高端制造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問題, 未來有待持續改進和政策突破。

與以往文獻相比, 本文的研究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 本文豐富了親清政商關系領域的研究文獻。近年來, 親清政商關系的經濟后果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 產生了一系列成果, 但是這些成果多是基于大樣本數據的實證研究(羅進輝等,2022), 主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本文不僅從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視角豐富了親清政商關系經濟后果(“為什么”)的研究文獻, 而且通過案例研究方法提供了如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怎么做”)的可操作性結論。其次, 本文豐富了“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相關的研究文獻。隨著“專精特新”企業對國家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凸顯, 學術界開始探討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各種潛在影響因素和政策措施(董志勇和李成明,2021;張璠等,2022;羅黨論等,2022;王偉楠等,2023), 本文則首次分析肯定了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對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積極影響。最后, 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 培育“專精特新”中小科技型企業是我國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政府如何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及時的決策參考和政策建議。

二、 制度背景與文獻回顧

(一)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相關制度背景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布局的變革與調整,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實施和強化技術封鎖, 對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穩定造成了一定威脅。在此背景下, 培育創新能力強、 發展韌性足、 專業化水平高的“專精特新”企業, 尤其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 高端裝備、 新材料、 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為產業發展方向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能夠有效彌補領域知識短板, 加速突破“卡脖子”難題, 推動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诖?, 我國積極探索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長效制度體系。自2011年提出“專精特新”這一概念以來, 中央及地方政府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政策不斷調整優化, 大致經歷了戰略布局、 細化實施、 加速推進三個階段, 具體如圖1所示。

1. 戰略布局階段(2011 ~ 2015年)。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我國創新性地提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道路。2011年7月, “專精特新”概念在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作會中被首次提及, 會議提出“要培育一大批專精特新、 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同年9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出臺《“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 第一次以政策性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中小企業成長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優選路徑, 要引導中小企業實現“小而優、 小而強”的發展目標。2012年4月, 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 小型微型企業要向“專精特新”轉型發展以加速實現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為進一步明確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任務和要求, 2013年7月, 工信部又發布了《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詳細闡述了“專精特新”的具體內涵, 明確指出培育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 同時將加大財稅金融扶持、 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 組織市場開拓活動、 加強培育和推進工作、 建立協同工作機制等作為具體的推進措施??偟膩碚f, 這一階段主要進行戰略布局, 闡述“專精特新”培育概念, 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 為促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2. 細化實施階段(2016 ~ 2018年)。隨著對“專精特新”發展方向的深入探索, 培育工作進入細化實施階段。2016年3月, 工信部頒布《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提出要引導企業專注于細分領域, 并將帶動和培育一批企業成長為單項冠軍企業作為重要目標。同年6月, 工信部制定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列為一項關鍵工程和專項行動。同年8月, 工信部、 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提出要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18年8月, 工信部牽頭制定《關于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的實施方案》, 提出引導中小企業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有所突破, 在細分行業領域成長壯大為專精特新“小巨人”。2018年11月, 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 強調要將一批表現突出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明確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具體培育條件, 力爭利用三年時間培育6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偠灾?, 這一階段專注于細化“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路徑, 落實培育工作的重點措施, 為促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3. 加速推進階段(2019年至今)。近年來, 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 發展“專精特新”企業被賦予新的戰略價值, 政策支持力度也隨之加大。2019年4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首次出現在中央政策文件中。同年6月, 工信部將248家企業確定為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以期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同年8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1年1月, 財政部、 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進一步提出, 中央財政通過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 支持服務平臺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 上市輔導、 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等服務。2021年3月, 國家“十四五”規劃將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作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緊迫任務。2021年7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 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解決“卡脖子”難題的重要力量。2021年9月, 習近平總書記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 以有效服務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2021年12月, 工信部等十九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 將“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作為總目標, 提出要推動形成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一千家制造業單項冠軍。2022年3月, 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在資金、 人才、 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2022年6月, 工信部出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 明確認定標準和培育辦法, 健全由創新型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2022年10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傮w來看, 這一階段聚焦于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的戰略地位, 加速推進培育工作的重點工程, 為促進中小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二)相關文獻回顧

1. 親清政商關系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積極倡導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親清政商關系的經濟后果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 學者們主要從地區經濟和微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視角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討。羅進輝等(2022)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梳理。一方面, 對于地區經濟而言, 親清政商關系有助于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新動力、 為吸引外資開辟新路徑、 為促進創新創業和經濟增長提供新效能; 另一方面, 對于微觀企業而言, 親清政商關系是促進企業創新產出、 提升企業投資效率、 紓解企業“脫實向虛”困境、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制度支撐。

進一步, 最新研究還發現, 親清政商關系在增強企業戰略風險承擔能力、 促進企業綠色創新、 提升企業業績穩健性、 提高企業環保投入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 李鑫等(2022)發現, 親清政商關系能夠增強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激勵作用, 提高民營企業的戰略風險承擔意愿和水平。吳新任(2022)發現, 在官員晉升錦標賽的壓力和企業“尋扶持”的策略下, “親近”的政商關系只是促進了企業的非實質性創新, 而“清白”的政商關系則通過打造廉潔政府, 降低企業尋租成本, 促進了企業的實質性創新。羅進輝等(2023)發現, 親清政商關系對企業綠色創新具有“增量提質”的效應, 政商關系親清化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綠色創新數量和質量。同時, 魏江等(2021)發現, 政商關系的親近指數和清白指數分別強化了機構層政治戰略和個體層政治戰略對于業績穩健性的積極作用, 避免企業業績發生劇烈波動。何軒和肖煒誠(2022)發現, 親清政商關系通過官員視察的途徑, 既對企業形成強制性的規制壓力, 又為企業提供聲譽增益, 從而引導企業提高環保投入。

2. 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相關研究。目前關于“專精特新”企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詮釋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現實價值、 梳理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專項政策、 分析驅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建立“專精特新”企業的長效培育路徑等方面。

有關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現實價值, 一方面, 從企業可持續成長層面, 王佳寧和羅重譜(2012)、 張國良和張瓊(2018)認為, “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不僅是中小企業成長的優選路徑, 更是其轉型升級的突圍之道。另一方面, 從國家高質量發展層面, 董志勇和李成明(2021)指出, 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解決“卡脖子”難題的有力武器, 被賦予驅動高質量發展、 穩定新發展格局和助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價值。

針對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專項政策, 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來做出了極大努力, 尤其是在逆全球化趨勢和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后, 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劉志彪(2022)發現, 為了優化新發展階段“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環境, 產業政策正在由速度趕超型逐步轉為質量效率型。李瓊和汪德華(2022)指出, 我國的“專精特新”政策主要集中于稅收優惠、 財政補貼和政府采購三大方面。與此同時,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融資貴難題, 2021年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為滿足“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的重要平臺(羅黨論等,2022)。此外, 董志勇和李成明(2021)指出, 目前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中央和地方政策存在聯動性較差、 系統性不強的問題, 且地方政策的創新性不足, 未能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對政策進行改進, 削弱了政策的針對性。

對于驅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張兵等(2014)通過問卷調研分析發現, 企業的戰略定位、 技術創新、 資源應用和生產質控能力等內部因素均有助于推動中小企業朝著“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陳武元等(2022)發現, 高等學校知識溢出通過提高人力資本存量和促進科技創新來推動所在地區“小巨人”企業發展。丁建軍等(2022)的研究指出, 企業所處地區的基礎設施、 政策環境、 經濟實力、 社會發展、 自然條件和創新能力是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對不同地區“小巨人”企業的分布情況具有重要影響。

關于如何建立“專精特新”企業的長效培育路徑, 既有文獻從企業和政府兩個角度進行了研究探討。一方面, 培育工作的關鍵在于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充分發揮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周婷婷和李孟可(2023)發現, 企業硬科技創新水平越高, 其在“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中實現跨量級發展的能力越強。此外, 董志勇和李成明(2021)、 李金華(2021)指出, 我國大多數“專精特新”企業在產業鏈中處于劣勢地位, 技術研發與服務體系薄弱, 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替代的可能性極高。因此, “專精特新”企業要深耕細分領域以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 同時加強基礎研究以提升企業未來綜合實力。另一方面, 培育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配合。面對“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存在的培育工作不精準、 制度環境不完善、 創新動力不充足、 融資渠道不暢通、 核心人才稀缺以及數字鴻溝難以逾越等實際問題, 江勝名等(2022)認為, 政府要從健全培育梯隊、 完善營商環境、 加強金融服務支撐、 優化人才結構、 助力品牌建設與加速數字賦能等各個方面著力, 暢通“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道路。

此外, 也有一些學者開始探討“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績效或經營績效問題。王偉楠等(2023)指出, 區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創新發展、 協調發展、 開放發展正向促進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創新績效提升。張璠等(2022)、 毛軍權和敦帥(2023)發現, 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僅能為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助力, 而且將持續引領“專精特新”企業的未來發展。曹虹劍等(2022)發現, 政府的創新基金通過緩解融資約束、 補償創新外部性和提高政府監管效力等途徑, 能夠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質量提升產生持續的激勵作用。

縱觀現有文獻, 雖然親清政商關系對于地區經濟和微觀企業的積極影響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 而且研究已經指出完善的制度環境是影響“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 但是對于親清政商關系是否有助于地區“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工作, 目前鮮有研究涉及。因此, 本文立足于國家對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時代訴求, 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討地方政府如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以便為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 現實挑戰與理論機理

(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發展的現實挑戰

雖然在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勵下, 我國的“專精特新”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日益壯大, 但是現階段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和挑戰, 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轉型發展, 相關問題主要涉及技術、 資金、 數字化、 人才等四個方面, 具體如圖2所示。

1. 技術方面?!皩>匦隆钡撵`魂是創新。根據“專精特新”的培育理念, 擁有突出專業能力和強勁創新能力是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為“專精特新”企業的客觀標準和必然要求。但是, 由于創新活動具有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回報期限難以確定、 投資風險無法衡量等特點, 大部分中小企業受限于發展規模, 在自身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創新意識不強和創新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進而導致研發投入不足和創新能力缺失。不僅如此, 中小企業作為單一主體, 研發力量過于薄弱, 其經濟效益通常也難以支撐起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長期資源投入。因此, 中小企業在提升持續創新能力、 實現核心技術攻關的道路上困難重重。

2. 資金方面。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的持續深入創新往往需要長期投入大量資金, 而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難以提供完善的金融配套服務。一方面, 固有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可得性。由于缺乏健全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企業很難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直接融資支持。另一方面,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 但是其傾向于為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長期缺乏足夠的動力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 頻度高、 時間急”等需求特征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因此, 中小企業在向“專精特新”轉型升級的過程中, 長期面臨著金融配套支持不到位的問題。

3. 數字化方面。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數字賦能成為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中小科技型企業亟需依靠數字技術在“專精特新”轉型發展過程中實現生產制造的“精細化”管理。然而, 數字化轉型并非易事, 其投入成本高且轉型風險不確定, 這導致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面臨“一轉就死, 不轉等死”的僵局。一方面, 由于中小企業對數字技術應用前景的認知不夠全面, 而且數字化轉型見效周期長, 不少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望而卻步, “不敢轉”問題日趨嚴峻。另一方面, 囿于資金不足、 數字化基礎薄弱、 轉型路徑與模式不明確等問題, 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缺乏內生動力, “不會轉”問題日益突出。

4. 人才方面。在當今信息化時代, 人才是第一資源, 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然而, 一方面, 大多數中小企業仍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 缺乏制度化和規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和人才培養體系。與大型企業相比, 中小企業無法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難以吸引和留住擁有專業技術知識的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 中小科技型企業的技術創新、 產品研發以及數字化轉型等戰略活動又都離不開核心人才的技術支撐。因此, 核心人才稀缺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升級道路上亟待破解的發展難題。

(二)親清政商關系助力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發展的理論機理

針對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上述四個方面的現實挑戰, 本文認為積極構建“親而有度, 清而有為”的親清政商關系, 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辯證統一, 將有助于破解相關難題。具體地, 本文將從創新驅動、 政務服務、 融資環境、 數字賦能、 人才儲備、 產權保護和市場機制七個維度, 探討親清政商關系助力破解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難題的理論機理, 如圖3所示。

1. 驅動技術創新。一方面, “清白”的政商關系要求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打破傳統政商關系下的“官商勾結”, 由此引導中小企業逐步從關系導向型戰略轉向創新驅動型戰略, 減少企業與政府及政府官員進行尋租活動的成本支出, 從而把更多資源投入創新活動(蔣長流等,2021)。另一方面, “親近”的政商關系促使政府在更加公平、 公開、 透明的制度體系中關心和服務企業。面對中小企業先進設備資源短缺、 自主研發力量薄弱等痛點, 親清政商關系能夠推動政府最大限度地發揮橋梁作用, 積極為企業與高等院校、 科研機構“牽線搭橋”, 從而打造企業主導、 市場支持、 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多元協同創新體系。

2. 完善政務服務。長期以來, 中小企業在項目備案、 申請補貼、 認定獎勵等過程中面臨著“辦事難、 辦事慢、 辦事繁”的問題, 極大制約了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轉型升級。對此, 在親清政商關系下建設“清而有為”的服務型政府, 推動政務服務實現運行標準化、 供給規范化與辦事便利化, 特別是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促進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有機結合, 能夠為廣大企業精簡環節、 節約時間、 降低成本。更進一步, 在親清政商關系下, 積極良性互動的政企關系有助于政府切實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與期望, 從而更好地提升政務服務供給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3. 改善融資環境。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親清政商關系從提供專項補貼、 加強稅收優惠、 緩解信貸歧視等方面著力, 能夠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滿足其“專精特新”發展的資金需求。在專項補貼方面, 地方政府通過加強廉潔治理,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可以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更多獎勵和補貼。在稅費優惠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要求政府在落實好前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措施。在信貸歧視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通過反腐敗建設舉措, 能夠降低傳統政治關聯在中小企業資源獲取中的重要性, 從而緩解信貸市場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歧視。此外, 親清政商關系有助于地區金融體系改革, 提升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水平, 從而進一步弱化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貸歧視(陳耿等,2015)。

4. 推進數字賦能。為了幫助中小企業跨越“數字鴻溝”和實現“精細化”管理, 親清政商關系通過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加強外部環境支撐兩個途徑, 幫助中小企業攻克“不敢轉”和“不會轉”難題。一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推動政府通過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引導, 提升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水平和轉型意愿, 同時提供專業化的培訓講座, 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另一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助推地方政府加大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力度, 提高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數字賦能提供專業化服務的能力。此外, 親清政商關系還能夠通過影響數字政府建設為中小企業“上云、 用數、 賦智”提供經驗參考。

5. 優化人才結構。親清政商關系能夠從培養人才、 吸引人才、 用好人才三個方面全面優化地區的人才結構, 從而幫助中小企業破解人才短缺難題。在培養人才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要求地方政府加強與企業、 高校、 科研院所三大主體間的協作, 共同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 通力合作培養創新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 “親近”的政商關系鼓勵政府增強服務意識, 堅持“以人為本”, 以求賢若渴的心態積極為人才辦實事, 構建有競爭力的優越人才生態環境; “清白”的政商關系則有利于推動政府節省財政支出, 加大人才發展投入。在用好人才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能夠推動政企廣泛交流, 有利于政府把準人才缺口, 堅持“以用為本”, 實現企業需求與人才供給的精準匹配, 從而提高人才資源的配置效率。

6. 強化產權保護。在財產安全、 知識產權等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況下, 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發展面臨著極高的不確定性。一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要求加強對企業產權和企業家生命財產的法律保護, 尤其是依法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合法經營權, 從而有效降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轉型風險。另一方面, 親清政商關系有利于暢通企業的維權渠道, 提升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服務水平, 加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的辦案力度, 嚴厲打擊侵權行為, 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積極開展研發創新活動(吳超鵬和唐菂, 2016)。

7. 維護市場公平。面對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轉型發展過程中對公平市場機制的迫切需求, 親清政商關系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方面, “清白”的政商關系能夠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 提升市場競爭效率(葉光亮等,2022), 同時通過監督約束政府公權力,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地方保護主義、 行業壟斷和行政干預行為, 推動建立一視同仁、 公平競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環境。另一方面, “親近”的政商關系要求地方監管部門“做實事”, 及時糾偏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全力維護市場環境的公平性。

四、 寧波市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成績

(一)寧波市概況

寧波市是浙江省地級市、 國家副省級市、 計劃單列市、 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作為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 寧波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彰顯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寧波市擁有扎實的制造業基礎, 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制造業體系, 為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長期以來, 寧波市堅持創新驅動、 工業強市發展戰略, 持續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此外, 寧波市積極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全局, 寧波舟山港與全球20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港口互聯互通, 是全球首個貨物吞吐量超12億噸的超級大港, 穩居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位和集裝箱吞吐量第三位, 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節點。因此, 鑒于寧波市的經濟基礎特色和經濟發展成績, 特別是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中取得的突出成績, 本文選取寧波市作為案例分析對象, 深入剖析其如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二)寧波市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取得的成就

在工信部自2019年開始發布的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 寧波市的入選企業數量逐年增長, 如圖4所示。目前, 寧波市已有283家企業入選, 培育總量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四, 占全國“小巨人”企業總量的3.15%, 超過了廣州、 杭州等一線或新一線省會城市。

進一步, 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我國“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中的“金字塔塔尖”, 是中小企業追求“專精特新”發展的終極目標。根據表1可知, 在工信部公布的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中, 寧波市共有83家企業入選, 數量居于全國首位, 且連續五年保持全國第一的優秀成績, 儼然成為我國的隱形冠軍“第一城”。

如前所述, 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關鍵在于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寧波市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取得的成績在地區的創新成果方面也有所體現。如圖5所示, 寧波市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從2018年的5302件增長至2022年的9611件, 規模不斷擴大。同時, 參考張濤(2020)選取“發明專利授權數占專利授權總數的比重”衡量地區創新產出水平的方法, 可以發現寧波市的創新產出水平保持在8%以上, 總體呈增長趨勢, 彰顯出很高的區域創新活力。

地區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微觀企業的轉型成長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 相互促進的緊密關系。隨著寧波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專精特新”企業的隊伍不斷壯大, 為寧波市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澎湃動力, 擘畫出以“專精特新”助力地區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藍圖。根據圖6可知, 自2018年以來, 寧波市地區生產總值不斷攀升, 2022年高達15704.3億元, 同比增長3.5%, 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寧波市經濟總體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展現了很強的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

五、 寧波市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經驗總結

(一)寧波市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總體情況

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構建要求以來, 寧波市積極投身到親清政商關系建設工作中, 通過制定政商交往正、 負面清單, 建立政商聯系溝通、 容錯免責、 評價監督的長效機制, 建設一批親清家園、 示范清廉企業等舉措, 走在政商關系健康發展的前列。如表2所示,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編制的2017 ~ 2021年《中國城市政商關系評價報告》數據顯示, 寧波市近年來呈現出較高的親清政商關系建設水平, 連續四年在292個城市中排名前30, 超越了約90%的城市。在此基礎上, 寧波市親清政商關系的構建成績也可以從更為綜合全面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得以窺見。如表2所示, 全國工商聯2022年發布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中, 寧波市在營商環境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國第五, 且連續四年穩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一方陣??梢?, 寧波市政商關系持續保持著健康發展的狀態, 為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了優越的發展環境。

(二)寧波市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成功經驗

在“親不逾矩、 清不疏遠、 親清共進”政商關系的強大支撐下, 寧波市政府既做到積極作為、 靠前服務, 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又與企業保持清白關系, 不過度干涉企業發展, 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此背景下, 寧波市立足于“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難題, 從政務服務、 創新生態、 融資環境、 對外開放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解決中小企業的后顧之憂, 使其全心全意謀求“專精特新”轉型發展。

1. 持續完善政務服務, 創造優渥發展環境。隨著親清政商關系的深入構建, 寧波市在完善政務服務方面持續發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重要牽引, 以“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為內在驅動, 以加強政企對話交流為強大抓手, 聚焦企業痛點、 難點和堵點, 全力打造“審批事項更少、 辦事效率更高、 服務質量更優”的政務服務環境, 合力創造有利于地區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環境。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寧波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進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具體路徑。一方面, 寧波市積極探索建立寧波特色的商事登記制度, 實施“證照聯辦”“多證合一”“一照多址”“證照分離”等改革舉措, 解決“專精特新”企業“辦事難、 辦事慢、 辦事繁”等難題。另一方面, 針對企業投資項目審批, 寧波市實施發改部門牽頭服務企業投資項目制度, 推進項目審批精簡化和標準化, 全面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 幫助地區“專精特新”企業業務辦理“減環節、 壓材料、 降成本、 提效率”。

“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是寧波市高質量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實現政務服務“從紙間到指尖”的第二次飛躍。為了切實解決惠企政策供求不平衡、 傳達慢、 兌付難等問題, 寧波市積極打造惠企惠民數字化政務服務平臺 —— “甬易辦”平臺, 大力推進惠企政策“一鍵直達、 即時兌現”, 構建政企“端對端”一鍵通、 一站式的新型政商服務系統?!梆邹k”平臺聯通財政國庫系統、 銀行支付系統以及各部門申報系統, 打造易兌付、 易申報、 易查詢、 易溝通、 易審批、 易服務等六大惠企功能模塊, 有效提高了政策制定的針對性、 政策執行的透明性和政策兌付的精準性。寧波市政務服務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打通信息孤島, 實現“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過程中的數據共享。

加強政企對話交流是寧波市積極建立政企之間常態化溝通機制的強大抓手。一方面, 寧波市著力開展“走企連心”專項行動, 通過建立問題閉環解決機制, 及時為企業解答疑惑, 助力企業消除政策盲點。另一方面, 寧波市積極開展“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 利用面對面懇談的形式, 進一步加強政企溝通, 增進政企共識, 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例如, 寧波市海曙區政府通過召集企業代表、 人大代表、 政協委員、 法律專家等多方協同議事, 推行第三方參與政府議事的“審聯體”機制, 解決企業訴求和實際困難, 讓企業將更多精力放在生產、 研發和銷售上, 為中小企業沖刺“專精特新”解決后顧之憂。

2. 堅持創新驅動戰略, 打造融通創新生態。實現“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在親清政商關系的支撐下, 寧波市堅持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激發企業創新動力; 積極打造融通創新生態系統, 釋放區域創新活力。更重要的是, 寧波市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 加快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有效銜接, 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在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方面, 寧波市通過加強政策引領、 專家引領與服務引領,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激發企業內在創新動力。第一, 寧波市出臺《寧波市科技企業“雙倍增”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工程行動計劃(2021 ~ 2025年)》和《寧波市科技惠企政策十條》等指導意見, 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收優惠政策, 優化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運行, 引導企業建立研發管理標準體系。第二, 寧波市全面開展企業研發創新“診斷”行動, 依托科技服務機構、 新型研發機構和行業協會等, 組織技術專家、 財務專家、 知識產權管理專家為有需求的規模以上企業提供研發水平免費診斷與幫扶指導, 以“一企一檔”的形式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 更好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第三, 結合企業創新需求, 寧波市持續開展科技惠企“三服務”, 打造一站式企業創業創新服務平臺, 鼓勵工業互聯網、 基礎計算服務等平臺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 云計算、 數字化實驗工具、 自動化實驗操作系統等服務, 助力企業加快“專業化”與“新穎化”研發能力建設。

在打造融通創新生態系統方面, 寧波市主要從加大創新資本投入、 構建高能級創新策源平臺、 完善創新產業鏈三個方面重點著力。首先, 創新投入是創新活動的起點, 寧波市十分注重“真金白銀”的創新投入。如表3所示: 從絕對水平來看, 寧波市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支出, 2022年科學技術支出達到151億元; 從相對水平來看, 近年來寧波市的創新投入水平整體呈穩定增長趨勢。其次, 寧波市通過企業總部匯聚、 研究院集聚、 實驗室提升三大行動, 高標準建設甬江科創區、 甬江實驗室, 部署推進新材料、 工業互聯網、 關鍵核心基礎件三大科創高地建設, 促進地區創新產出水平穩步提升。同時, 寧波市推進“栽樹工程”, 加大力度引進和共建強院強所, 推動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企業同頻共振, 借助高校院所的研究力量和技術資源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 撐起“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底氣。最后, 寧波市立足本地產業基礎, 以“強鏈、 補鏈、 擴鏈”為目標, 持續打造高水平產業集群, 加快推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①建設, 圍繞重點領域打造十大標志性產業鏈。依托產業集聚優勢和產業鏈協同效應, 中小企業實現了專業化分工協作與生產要素有效配置, 能夠在“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方面, 作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寧波市不斷健全創新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一方面, 梳理出研究院創新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兩份清單, 開展“百日百場”院企對接活動, 促進供求雙方緊密對接, 同時探索建立“定向研發、 定向轉化、 定向服務”的訂單式研發和成果轉化機制, 有效破解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被關鍵技術難關鉗制的局面。另一方面, 加快科技大市場3.0建設, 推進科技中介機構培育和技術轉移人才培養, 為企業提供跨領域、 全過程的技術轉移服務。例如, 寧波市北侖區以科技部門工作人員為骨干, 聯合來自科創平臺、 科技服務機構、 高校院所的多方專家, 組建了一支科技經紀人服務隊??萍冀浖o人圍繞企業需求, 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向生產力轉化, 實現科研創新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三級跳”, 進一步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茁壯成長。

3. 設立“專精特新板”, 集聚優質金融資源。在清朗的政治生態下, 寧波市充分利用本土資本市場力量, 在當地區域性股權市場(寧波股權交易中心)設立“專精特新板”, 從而有效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資源配置、 價值發現及培育孵化功能, 為“專精特新”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優質金融資源支持。

在基礎服務體系方面, 針對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財務、 法律、 社保等問題, 寧波股權交易中心“專精特新板”為企業提供管理支持、 管理咨詢、 培訓交流、 政策對接等一站式服務, 并通過定期開展問卷調研, 了解企業基本經營情況和掛牌、 融資、 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為后續針對性的培育工作提供信息參考。同時, 寧波股權交易中心針對“專精特新板”企業建立“孵化層、 規范層、 培育層”的分層管理體系, 推動建設符合不同層次企業具體需求和特點的基礎服務體系。

在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方面, 作為國家級中小企業服務示范平臺, 寧波股權交易中心積極促進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的融資對接, 聯合本地銀行機構推出“專精特新板”專項融資產品, 為地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無抵押、 信用類融資產品。同時, 積極搭建全鏈條融資服務平臺, 針對擬上市企業在三方簽約、 輔導申報、 IPO申報等各個階段創新推出“上市步步貸”, 滿足其在上市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此外, 寧波股權交易中心著力推進多層次私募股權融資平臺建設, 根據“專精特新”企業的行業屬性與成長規模, 在全國范圍內對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促進企業股權融資, 有效紓解“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

在上市規范培育體系方面, 寧波股權交易中心通過提供內部培訓、 財務顧問等資本市場綜合性服務, 幫助企業規范內部治理、 樹立資本市場發展意識。更進一步, 寧波股權交易中心還為具備一定規模、 具有上市意愿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一對一”專家輔導。同時, 依托深圳證券交易所寧波科創企業路演中心, 為地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路演服務。此外, 寧波股權交易中心推動建立四板市場培育企業轉入新三板的“綠色通道”, 以期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無縫對接。據悉, 面向未來, 寧波市將推動和加強寧波股權交易中心與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合作, 籌建“北交所寧波服務基地”, 促進優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前移, 在金融資源方面充分滿足“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需求, 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做大做強。

4. 充分發揮港口優勢, 加快國際合作步伐。港口是寧波市最大的資源, 開放是寧波市最大的優勢。在親清政商關系的引導下, 寧波市依托寧波舟山港作為國際樞紐大港的基礎優勢, 主動搭乘“一帶一路”快車, 廣泛吸引外資, 抓住對外開放的嶄新機遇, 為地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發展開拓市場新藍海。

寧波市充分把握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的關鍵地位,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強港, 幫助地區中小企業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兩種資源, 為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升級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一方面, 寧波市的港口資源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完善的物流配套設施, “專精特新”企業可利用港口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大幅縮短物流配送周期, 實現原材料和“高、 精、 尖”產品與服務的快速進出口, 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 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也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整體效益, 有利于“專精特新”企業走向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在全球經濟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 全球化戰略成為“專精特新”企業做大做強的戰略支柱之一。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數字化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路徑探索及研究報告》顯示, 接近86%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訂了明確的國際化計劃, 可見“走出去”已經成為“專精特新”企業的共識。面對“專精特新”企業“走出去”的發展需求, 寧波市憑借港口優勢, 搭乘“一帶一路”快車, 積極響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規劃。具體地, 寧波市先于2017年設立了全國首個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 又于2020年推進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波片區, 為“專精特新”企業順利“走出去”提供強勁動能。更進一步, 以“兩區”為代表, 寧波市致力于建設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 引領地區“專精特新”企業提高開放發展水平, 加快國際合作步伐。不僅如此, 寧波市在吸引外資方面也做出了巨大努力。如圖7所示: 從絕對水平來看, 寧波市實際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 全市2022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到37.27億美元; 從相對水平來看, 2019 ~ 2022年寧波市的外資開放度逐年穩定上升, 這為當地“專精特新”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更多元的發展機遇和更廣泛的合作平臺。

(三)寧波市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寧波市構建的“親清有度”的政商關系為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取得了突出的培育成績。與此同時, 根據筆者的實地調研了解, 其目前的培育工作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進之處。

1. 扶持政策和政務服務力量無法針對梯度培養體系中的不同類型企業提供精準服務支持。盡管寧波市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積極制定與實施了一系列地方培育措施, 但是現有扶持政策的覆蓋面有待擴大, 精準度有待提升。首先, 從政策服務對象來看, 寧波市政府出臺的支持政策聚焦于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紓困解難。相比之下, 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小巨人”企業的后備軍、 梯度培育體系中的基礎力量與中堅力量, 目前針對這些企業向上發展的政策較少, 且相關政策力度不大。其次, 從政策服務精度來看, 寧波市專項用于助企紓困的政務服務力量有限, 轄區內尚未形成對所有中小企業實施“一企一檔”針對性幫扶的服務格局, 導致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達不到理想的幫扶效果。例如, 寧波市北侖區組建的科技經紀人隊伍僅由一百余人組成, 難以滿足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

2. 科技創新效能相對薄弱導致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有待提升。與先進城市相比, 寧波市的科技創新基礎仍然比較薄弱, 主要表現為科教資源不足和企業內設研發機構數量偏少。例如, 寧波市目前僅有16所高校, 其中本科高校8所, 遠遠落后于南京、 武漢等高校云集的兄弟城市, 全市重點大學數量和高等院校畢業生的數量也遠遠落后于同省相競爭的杭州市, 從而難以為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轉型發展輸出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 科技創新源頭活力不足。此外, 寧波市現有高能級創新平臺和國家級創新平臺的數量較少, 不能滿足地區經濟增長和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 而且由于引進時間較短, 大力引進、 建設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尚未完全發揮支撐引領作用。同時, 寧波市也缺乏具有高知名度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發揮榜樣作用, 全市的創新創業生態有待進一步完善。

3. 難以吸引高端制造業人才滿足中小企業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近年來, 我國各大城市之間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各地人才新政競相加碼。根據2021年城市人才活躍度和2021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單, 寧波市排名在16位左右, 遠遠落后于北京、 上海、 深圳、 廣州、 杭州、 成都等一線或新一線城市, 表明寧波市對高學歷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的吸引力不強。與此同時, 隨著寧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當地企業對中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占比從2019年的21.7%攀升至2021年的43.9%, 人才需求的增長速度遠超人才供給的增長速度。最近, 筆者在寧波市實地調研時也發現, 寧波市相關政府部門和中小企業負責人都提到了高端人才短缺問題。目前, 寧波市主要采取降低落戶門檻、 租房購房優惠、 創業獎勵、 一次性補貼等常規人才政策舉措, 不具有地方特色與實際吸引力。

因此, 寧波市在持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科技型企業過程中, 應進一步完善與其梯度培育體系相配套的幫扶政策, 逐步擴大針對中小企業的政務服務隊伍以提升政務服務精準度。同時, 重視提升科創基礎水平, 發展優質科教平臺, 發揮引進院所的支撐引領作用, 幫助企業設立研發機構, 集中力量打造最優創新創業生態, 并進一步健全人才激勵機制, 全力營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生態環境。

六、 結語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撐。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背景下, 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是打破西方發達國家技術封鎖、 提高我國科技硬實力的必由之路。同時, 進入新發展階段, 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逐步轉向創新驅動型,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新發展理念的引導下更加注重提升創新能力, 開始走上“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基于此, 本文首先對我國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政策進行系統梳理, 指出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是一個適時調整、 持續完善的動態過程。其次, 通過全面回顧現有文獻, 本文系統總結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現實價值、 影響因素以及培育路徑。再次, 立足于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現實挑戰, 本文從創新驅動、 政務服務、 融資環境、 數字賦能、 人才儲備、 產權保護和市場機制七個維度出發, 分析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如何有效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引導作用, 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 從而破解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過程中在技術、 資金、 數字化、 人才等方面面臨的難題。更進一步, 本文選擇隱形冠軍“第一城”寧波市作為案例研究對象, 分析總結其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過程中的成功經驗, 同時指出其培育工作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 這有待未來的持續改進和政策突破。

總體來看, 本文從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視角, 豐富了親清政商關系經濟后果(“為什么”)的研究文獻, 并通過案例研究方法提供了如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怎么做”)的可操作性結論。同時, 本文首次分析肯定了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對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積極影響, 為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及時的決策參考和政策啟示。

【 注 釋 】

① “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2”是建設綠色石化、汽車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4”是建設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軟件與新興服務4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6”是建設關鍵基礎件(元器件)、智能家電、時尚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文體用品、節能環保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曹虹劍,張帥,歐陽峣,李科.創新政策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質量[ J].中國工業經濟,2022(11):135 ~ 154.

陳耿,劉星,辛清泉.信貸歧視、金融發展與民營企業銀行借款期限結構[ J].會計研究,2015(4):40 ~ 46+95.

陳武元,蔡慶豐,程章繼.高等學校集聚、知識溢出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 J].教育研究,2022(9):47 ~ 65.

丁建軍,劉賢,王淀坤,尹瑾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J].經濟地理,2022(10):109 ~ 118.

董志勇,李成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態勢與路徑選擇[ J].改革,2021(10):1 ~ 11.

何軒,肖煒誠.官員視察與民營企業環保投入[ J].經濟管理,2022(5):157 ~ 175.

江勝名,張本秀,江三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態勢與路徑選擇[ 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8):78 ~ 91.

蔣長流,江成濤,鄭德昌.新型政商關系能打破企業創新的政治資源詛咒嗎?[ J].軟科學,2021(6):52 ~ 57.

李金華.我國“小巨人”企業發展的境況與出路[ J].改革,2021(10):101 ~ 113.

李瓊,汪德華.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的財政稅收政策梳理與借鑒[ J].財經問題研究,2022(3):72 ~ 82.

李鑫,郭飛,周丹,徐瓊.國有資本介入與民營企業戰略風險承擔 —— 基于高管激勵與機會主義行為視角[ J].證券市場導報,2022(10):14 ~ 25.

劉志彪.產業政策轉型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環境優化[ J].人民論壇,2022(3):40 ~ 43.

羅黨論,張奡然,李瀅琛,吳殷.北交所成立:動因、制度分析與發展建議[ J].財務研究,2022(3):65 ~ 74.

羅進輝,戴芷歆,巫奕龍.親清政商關系的綠色治理效應:來自綠色創新的證據[ J].財會月刊,2023(6):7 ~ 22.

羅進輝,黃澤悅,向元高.親清政商關系研究:述評與展望[ J].財會月刊,2022(19):22 ~ 31.

毛軍權,敦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路徑 —— 基于TOE框架的定性比較分析[ 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50 ~ 160.

王佳寧,羅重譜.中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選擇與總體趨勢[ J].改革,2012(2):5 ~ 17.

王偉楠,王凱,嚴子淳.區域高質量發展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 J].科研管理,2023(2):32 ~ 44.

魏江,趙齊禹,劉洋.新型政商關系和企業業績穩健性:來自上市公司的證據[ J].管理工程學報,2021(4):1 ~ 13.

吳超鵬,唐菂.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技術創新與企業績效 —— 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 J].經濟研究,2016(11):125 ~ 139.

吳新任. 新型政商關系對企業不同類型創新的影響[ J].軟科學,2022(6):9 ~ 16.

葉光亮,程龍,張暉.競爭政策強化及產業政策轉型影響市場效率的機理研究 —— 兼論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 J].中國工業經濟,2022(1):74 ~ 92.

張兵,梅強,李文元.江蘇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影響因素研究 —— 以鎮江市為例[ J].科技管理研究,2014(11):80 ~ 83.

張璠,王竹泉,于小悅.政府扶持與民營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轉型 —— 來自省級政策文本量化的經驗證據[ J].財經科學,2022(1):116 ~ 132.

張國良,張瓊.新時代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理念與發展對策研究[ J].科學管理研究,2018(3):72 ~ 74+79.

張濤.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闡釋及測度方法研究[ 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5):23 ~ 43.

周婷婷,李孟可.硬科技創新、行業科技自立自強與專精特新跨量級發展[ J/OL].軟科學:1 ~ 11[2023-02-08].https://doi.org/10.13653/j.cnki.jqte.202305

17.002.

(責任編輯·校對: 陳晶? 喻晨)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研究”(項目編號:22ZDA045)

猜你喜歡
專精特新新發展格局案例研究
新發展格局下對現代流通體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牽動人心
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實踐及建議
新常態下鯉城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突圍發展探析
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幾點思考
實體書店多元經營的創新嘗試及思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